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生态系统碳汇特征及其潜在碳中和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程 王谦 +5 位作者 姜霞 郭轶男 王坤 吴志皓 车霏霏 陈俊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3-909,共17页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达成碳达峰远景目标,需要正确评估自然资源碳中和价值。湖泊作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价值的地理单元,因碳循环强度高、碳排放总量大,是传统意义上的碳源。通过梳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湖泊碳汇/源状况,湖泊...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达成碳达峰远景目标,需要正确评估自然资源碳中和价值。湖泊作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价值的地理单元,因碳循环强度高、碳排放总量大,是传统意义上的碳源。通过梳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湖泊碳汇/源状况,湖泊生态系统以一系列碳汇特征表现出潜在的碳中和价值。强烈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水体CO_(2)欠饱和,但由呼吸-光合作用、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带来的水体碱度、CO_(2)分压pCO_(2)提高也有利于湖泊碳汇增益。CO_(2)在水体中大量溶解,积极参与到湖泊碳循环,将pCO_(2)高于40 Pa作为判断湖泊为碳源的依据可能忽视了水体碱度上升带来的碳汇。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受到生态系统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异养微生物群落能及时分解沉入湖底的衰亡组织、有机质时,沉积物中有机碳不会大量累积,当呼吸对光合的相对滞后,有机碳才会大量累积。湖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决定了固碳能力,是湖泊发挥碳汇效益的重要“碳库”。由水生植物固定下的CO_(2)总量不如浮游植物,但在过程中发挥了“压舱石”般的稳定作用。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湖泊面临的碳排放压力正在扩大。森林砍伐、农田开垦、城镇发展等土地利用降低了陆上单元的固碳能力,外部碳源增加加剧了湖泊碳排放。面对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有机碳的矿化、生物分解正在加速,食物链固碳能力正在下降。为了发挥湖泊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近期的实践成果显示未来有3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坚持和改进。首先是重构水生植物,改善水体质量为湖泊碳汇效益“保驾护航”。修复湖泊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延长食物链中的碳流动,增强碳在湖泊中的系留效果。其次是重视沉积物碳累积。溯源分类将为我们提供碳平衡全面调查的替代方案,通过与陆地碳的累积情况对比突出湖泊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最后是以采集湖泊CH_(4)资源为目的的技术探索,将解决湖泊环境中低密度CH_(4)与能源供应高密度需求的主要矛盾,开辟湖泊碳中和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碳中和 生物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志皓 唐尧基 +4 位作者 李桂敏 李德亮 王金中 刘绣华 范顺利 《分析仪器》 CAS 2005年第3期13-19,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荧光分析法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国内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常规荧光分析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固体表面荧光光谱法和荧光动力学分析法等,共引用参考文献113篇。
关键词 荧光分析法 污染物分析 有机 环境 荧光动力学分析法 同步荧光光谱法 应用情况 固体表面 参考文献
下载PDF
用偶合反应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矿样和水样中的痕量铊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志皓 李桂敏 +3 位作者 王金中 刘快之 刘绣华 范顺利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将Tl(Ⅲ)置换Co(Ⅱ)-EDTA配合物中的Co(Ⅱ)与Co(Ⅱ)-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铊的新方法.本方法测定铊的线性范围为3.0×10^-6~1.0×10^-2mg/mL,检出限为1.0×10^-6mg/mL.对1.0&... 将Tl(Ⅲ)置换Co(Ⅱ)-EDTA配合物中的Co(Ⅱ)与Co(Ⅱ)-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铊的新方法.本方法测定铊的线性范围为3.0×10^-6~1.0×10^-2mg/mL,检出限为1.0×10^-6mg/mL.对1.0×10^-4mg/mL的Tl(Ⅲ)标准溶液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方法可用于矿样和水样中铊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合反应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志皓 李桂敏 +4 位作者 王金中 刘小强 李明静 刘绣华 范顺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作了评述,特别叙述了在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的进展,对此方法的基本原理也作了简要介绍(引用文献67篇)。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 研究工作 评述
下载PDF
高锰酸钾-甲醛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甲氧氯普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志皓 李桂敏 +3 位作者 王金中 刘快之 刘绣华 范顺利 《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87-89,共3页
基于在甲醛的作用下,高锰酸钾对甲氧氯普胺的氧化作用而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建立了一种新的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0.2~100 mg/L,检出限为0.1 mg/L.对于8 mg/L的甲氧氯普胺... 基于在甲醛的作用下,高锰酸钾对甲氧氯普胺的氧化作用而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建立了一种新的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0.2~100 mg/L,检出限为0.1 mg/L.对于8 mg/L的甲氧氯普胺标准溶液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偏差为1.2%.该方法可用于对制药废水、片剂和针剂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甲醛 化学发光 甲氧氯普胺 流动注射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志皓 孙朝琴 +1 位作者 穆亚芳 王彦鑫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反应温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用量0.3 g左右,pH值2-3,吸附温度20℃-25℃,振荡时间40-60 min的条件下...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反应温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用量0.3 g左右,pH值2-3,吸附温度20℃-25℃,振荡时间40-60 min的条件下,苯酚浓度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法 苯酚 反应机理 去除率 废水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莫西林 被引量:22
7
作者 范顺利 张磊 +1 位作者 买文宁 吴志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58,262,共3页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 阿莫西林 罗丹明6G 测定 抗生素 药物分析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范顺利 吴志皓 +2 位作者 张磊 吕超 林金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在盐酸介质中 ,高锰酸钾可氧化多巴酚丁胺产生化学发光 ,甲醛对该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多巴酚丁胺的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mg·L -1,检出限为0.07mg·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1.2 %(... 在盐酸介质中 ,高锰酸钾可氧化多巴酚丁胺产生化学发光 ,甲醛对该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多巴酚丁胺的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mg·L -1,检出限为0.07mg·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1.2 %(n=11,ρ=1.0mg·L -1) ;该法用于药物中多巴酚丁胺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多巴酚丁胺 高锰酸钾 甲醛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氯普胺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顺利 张磊 +1 位作者 吴志皓 林金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0,共3页
在酸性条件下 ,甲醛对高锰酸钾氧化甲氧氯普胺的化学发光反应有很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4~ 1 0 0 μg/mL ,检出限为 0 .2 μg/mL ,对 1 0 μg/mL的甲氧氯普胺标... 在酸性条件下 ,甲醛对高锰酸钾氧化甲氧氯普胺的化学发光反应有很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4~ 1 0 0 μg/mL ,检出限为 0 .2 μg/mL ,对 1 0 μg/mL的甲氧氯普胺标准溶液连续 1 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方法已用于药物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法 测定 甲氧氯普胺 MCPM 高锰酸钾 胃病 药物
下载PDF
流动注射无机偶合化学发光测定水样中痕量锑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顺利 吴志皓 +1 位作者 吕超 潘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85,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 ,锑 (Ⅲ )还原重铬酸钾产生铬 (Ⅲ ) ,该反应与鲁米诺 过氧化氢 铬 (Ⅲ )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 ,并应用流动注射和巯基棉分离干扰技术 ,建立了测锑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 0 1~ 1 0 0 μg/L ,检出限为 0 0 3μg/L ,对 1 0... 在碱性条件下 ,锑 (Ⅲ )还原重铬酸钾产生铬 (Ⅲ ) ,该反应与鲁米诺 过氧化氢 铬 (Ⅲ )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 ,并应用流动注射和巯基棉分离干扰技术 ,建立了测锑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 0 1~ 1 0 0 μg/L ,检出限为 0 0 3μg/L ,对 1 0μg/L的锑 (Ⅲ )标准溶液连续 1 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巯基棉 环境监测 环境水样 分析
下载PDF
2-羟基-3-(三乙胺基)丙基正癸基硫醚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金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桂敏 吴志皓 +2 位作者 赵阁 叶文玉 刘快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制备了2_羟基_3_(三乙胺基)丙基正癸基硫醚修饰碳糊电极,用于痕量金的测定。研究了电极的伏安特性及分析条件。在0.2mo/LKCl-HCl缓冲溶液中(pH1),Au(Ⅲ)被富集到电极表面,然后介质交换到0.2mol/LKCl-HCl空白溶液中(pH1)进行阳极溶... 制备了2_羟基_3_(三乙胺基)丙基正癸基硫醚修饰碳糊电极,用于痕量金的测定。研究了电极的伏安特性及分析条件。在0.2mo/LKCl-HCl缓冲溶液中(pH1),Au(Ⅲ)被富集到电极表面,然后介质交换到0.2mol/LKCl-HCl空白溶液中(pH1)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对于5min富集,Au(Ⅲ)浓度在2×10-8~1×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5.2%,一般常见离子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碳糊电极 2-羟基-3-(三乙胺基)丙基正癸基硫醚
下载PDF
偶合反应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铋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顺利 吴志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6-398,共3页
将Bi(Ⅲ )置换DTPA Co(Ⅱ )配合物中Co(Ⅱ )与Co(Ⅱ ) Luminol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铋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 5~ 1.0× 10 - 2 mg·ml- 1,对 1.0× 10 - 3mg·... 将Bi(Ⅲ )置换DTPA Co(Ⅱ )配合物中Co(Ⅱ )与Co(Ⅱ ) Luminol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相偶合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铋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 5~ 1.0× 10 - 2 mg·ml- 1,对 1.0× 10 - 3mg·ml- 1的Bi(Ⅲ )标准溶液连续 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3% ,检出限为4 .0× 10 - 6 mg·ml- 1。用于土壤样品中铋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合反应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测定 Co(Ⅱ) Bi(Ⅲ) 土壤样品
下载PDF
罗丹明B退色法测定血红蛋白
13
作者 陈亚红 吴志皓 代永矿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基于血红蛋白对H2O2氧化罗丹明B(RB)体系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探讨了测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和干扰情况。在优化的条件下,血红蛋白浓度在1.0×10^-9~1.0×10^-7mol/L范围内呈现... 基于血红蛋白对H2O2氧化罗丹明B(RB)体系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探讨了测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和干扰情况。在优化的条件下,血红蛋白浓度在1.0×10^-9~1.0×10^-7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7×10^6L·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为2.75×10^-10mol/L。方法灵敏、操作简便,用于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罗丹明B 过氧化氢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