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效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105,共5页
五四时期,在致力于“儿童的发现”也即儿童个性解放和儿童文化重建的进程中,新文化倡导者将“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贯彻、运用于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以及儿童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 五四时期,在致力于“儿童的发现”也即儿童个性解放和儿童文化重建的进程中,新文化倡导者将“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贯彻、运用于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以及儿童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正式确立,促进了儿童教育的个性化、实践化和科学化,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儿童的发现” 教育近代化 个性主义儿童观
下载PDF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效马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与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相比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 ,其核心精神———以娜拉为样板的“超于贤妻良母的人生观” ,既不同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 ,也不同于辛亥时期以苏菲亚为楷模的“女国民”。其... 与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相比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 ,其核心精神———以娜拉为样板的“超于贤妻良母的人生观” ,既不同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 ,也不同于辛亥时期以苏菲亚为楷模的“女国民”。其次 ,其中心环节———女性人格的重塑 ,有异于戊戌时期不缠足、兴女学的倡导和辛亥时期对于女性政治参与的呼吁。其三 ,其现实影响远远超过前两个时代。而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比较 ,这一思潮又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首先 ,它不仅与“人的发现”同步发展 ,而且是“人的发现”之重要环节。其次 ,其中心环节是女性人格独立与个性解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格 个性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潮 时代特点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娜拉自远方来──新文化运动前期女性人格的重塑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效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4-46,43,共4页
关键词 女性人格 个性解放 新文化 易卜生主义 运动前 知识女性 五四时期 人生观 人格重塑 人格范型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嬗变的轨迹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效马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0-104,109,共6页
陈独秀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大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就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对于陈氏辛亥前后的革命活动,学术界多有研究,而陈氏这一... 陈独秀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大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就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对于陈氏辛亥前后的革命活动,学术界多有研究,而陈氏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的有关研究,却显得过于单薄,尤其缺少分阶段解析,这是一个有待拓展、深入和突破的课题.本文试图以陈独秀主编《安徽俗话报》和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这两个阶段为重点,对陈氏辛亥前后的政治思想作一纵向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政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 《安徽俗话报》 辛亥革命时期 袁世凯 《爱国心与自觉心》 国民性批判 陈氏 二次革命
下载PDF
五四个性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效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五四个性主义并非仅仅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和西方同类思潮向东方的简单位移,是所谓“全盘性反传统”,而自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是西方同类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某些思想资源会通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与明清反理学思潮进步的人性观、... 五四个性主义并非仅仅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和西方同类思潮向东方的简单位移,是所谓“全盘性反传统”,而自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是西方同类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某些思想资源会通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与明清反理学思潮进步的人性观、伦理观一脉相承,而且从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直接吸取了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个性主义 传统文化渊源 明清反理学思潮 孔孟儒学 阳明心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的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效马 《晋阳学刊》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民国时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型,呈现出传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换、西方风俗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会通融合三大路径多元并进的格局。伴随着社会风俗现代化变迁在以上三个层面上的演进,国人的生活空间日趋扩大,生活方式日趋丰... 民国时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型,呈现出传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换、西方风俗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会通融合三大路径多元并进的格局。伴随着社会风俗现代化变迁在以上三个层面上的演进,国人的生活空间日趋扩大,生活方式日趋丰富,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风俗文化 现代转型 转型路径
下载PDF
论吴虞非儒反孔思想的传统学术渊源
7
作者 吴效马 《贵州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吴虞 非儒反孔 学术渊源 反传统性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个性主义与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
8
作者 吴效马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81-84,共4页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潮的勃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改造病态的国民性,呼唤“人的发现”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新文化人本着“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确立了以尊重儿童年龄、心...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潮的勃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改造病态的国民性,呼唤“人的发现”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新文化人本着“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确立了以尊重儿童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为核心的个性主义儿童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五四时期 个性主义 儿童文学创作 个性解放 《晨报副刊》 儿童观 儿童个性 周作人 叶圣陶
下载PDF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传统文化源流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效马 《文史杂志》 1996年第2期24-25,共2页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想激荡下产生的,没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就没有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然而,中国近代化并非简单的“冲击——回应”模式,中国近代新文化并非仅仅是西力东侵的结果和西学向东方...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想激荡下产生的,没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就没有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然而,中国近代化并非简单的“冲击——回应”模式,中国近代新文化并非仅仅是西力东侵的结果和西学向东方的简单位移,而是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融和的产物.因此,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也并非仅仅是西方文化冲击的产物.五四时期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并非仅仅是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也并非所谓“全盘性反传统”,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吸取了营养才得以生根和发育的.正如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所言:“……‘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其所凭借于旧传统者是多么的深厚.当时在思想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他们反传统、反礼教之际首先便有意或无意地回到传统中非正统或反正统的源头上去寻找根据.……所以在五四时代,中国传统中一切非正统、反正统的作品(从哲学思想到小说歌谣)都成为最时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思潮 五四时期 男女平等 文化源流 文化冲击 程朱理学 新文化 中国近代 西方文化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孙中山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新探索
10
作者 吴效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近代中国文化 文化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化 近代文化 西方文化 国粹派 世界文化发展 批判继承 深层心理结构
下载PDF
“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内在理路
11
作者 胡夏 吴效马 《武陵学刊》 1996年第4期45-48,103,共5页
关键词 女性的发现 人的发现 妇女解放思潮 五四时期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新青年》 贤妻良母 陈独秀 人生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性别理念的近代转换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2-88,共7页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主义、伦理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进行了除旧布新的重释与改造。这一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近代转换的工程,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性别理念 女性观 近代转换 清末民初 男女平等 伦理主义 男权主义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科学社会化思潮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0,共6页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可概括为以科学观念更新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诉求、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探索和革命化、大众化的科学启蒙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科学社会化思潮 科学启蒙
原文传递
近五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述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71,共6页
1999年以来 ,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向、新进展和新突破 ,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境界 ,其主要表现为 :宏观研究方面 ,学术创新意识、人文关怀意识与历史反思意识不断增强 ,学... 1999年以来 ,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向、新进展和新突破 ,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境界 ,其主要表现为 :宏观研究方面 ,学术创新意识、人文关怀意识与历史反思意识不断增强 ,学术旨趣与视角日趋多元化 ;专题研究日趋深化、细化 ,在既有的热点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五年来 五四运动史 研究概况
原文传递
近五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6,共8页
近五年来,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稳步发展,日趋深化,取得了多方面成绩,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进展与趋向:政治、思想、学术与社会多方互动关系研究日渐勃兴;思想寻绎与史实重建趋于深化、细化;历史反思意识持续高涨。上述三种趋向,... 近五年来,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稳步发展,日趋深化,取得了多方面成绩,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进展与趋向:政治、思想、学术与社会多方互动关系研究日渐勃兴;思想寻绎与史实重建趋于深化、细化;历史反思意识持续高涨。上述三种趋向,均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出一种更趋精细、全面的历史观与注重多维度辩证思考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史 研究进展 学术趋向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现代转型的二重性特征
16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7-62,共6页
民国时期新旧递嬗、方生方死的持续过渡型社会形态,铸就了此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鲜明的二重性特征:在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相互关系上,新旧纷陈的杂糅性、过渡性与中西会通、迎新纳异的兼容性、开放性并存;在移风易俗的力度、广度上,较前... 民国时期新旧递嬗、方生方死的持续过渡型社会形态,铸就了此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鲜明的二重性特征:在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相互关系上,新旧纷陈的杂糅性、过渡性与中西会通、迎新纳异的兼容性、开放性并存;在移风易俗的力度、广度上,较前而言的深入性、广泛性与此期仍甚显著的迟滞性、不平衡性并存;在风俗变迁的社会效应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性与尚奢、崇洋之风日益滋长的负面性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风俗文化 现代转型 二重性特征
原文传递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 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五四”运动史研究综述
17
作者 吴效马 《文史知识》 199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一、研究概况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术研讨活动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大,覆盖面广。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60周... 一、研究概况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术研讨活动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大,覆盖面广。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大型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五四"运动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共三辑。10年后,为纪念"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史 近二十年 中国大陆 新文化运动 研究综述 学术讨论会 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 现代中国
原文传递
革命是褒词还是贬词?——从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谈起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书铎 吴效马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终于在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伟大作用,不可泯没。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对所谓“近代... 本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终于在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伟大作用,不可泯没。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对所谓“近代激进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言论,却对这场民主革命运动给予完全否定。其主要论点是:一、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清政府 袁世凯 立宪派 孙中山 激进主义思潮 革命派 日本帝国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武昌起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