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D4010可减轻脓毒症心肌病小鼠的心肌损伤:基于促进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
1
作者 肖红敏 韩保松 +2 位作者 郭家成 吴超 吴敬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4,共8页
目的探究HTD4010对脂多糖(LPS)所致脓毒症心肌病(SCM)小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10 mg/kg)和LPS+HTD4010组(LPS注射后的1 h和6 h分别皮下注射2.5 mg/kg HTD4010),15只/组。采用超声评价小... 目的探究HTD4010对脂多糖(LPS)所致脓毒症心肌病(SCM)小鼠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10 mg/kg)和LPS+HTD4010组(LPS注射后的1 h和6 h分别皮下注射2.5 mg/kg HTD4010),15只/组。采用超声评价小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心肌病理损伤严重,有不同程度心肌纤维断裂及排列结构的紊乱、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线粒体损伤,心脏LVEF、FS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中IL-6和TNF-α显著升高(P<0.01),心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ax、p-62、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LC3Ⅱ/Ⅰ、Beclin-1、p-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相比,LPS+HTD4010组心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心脏LVEF、FS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中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Bax、p-62、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Bcl-2、LC3Ⅱ/Ⅰ、Beclin-1、p-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HTD4010能够减轻SCM小鼠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病 HTD4010 AMPK/mTOR 自噬
下载PDF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血乳酸评估成人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2
作者 袁荆 吴敬医 +5 位作者 鲁卫华 姜小敢 于涛 曹迎亚 王箴 王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天死亡率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18)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天死亡率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18)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FT3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选者平均年龄(67.09±14.56)岁,28天病死率为31.6%,APACHEⅡ评分为(23.72±7.74);死亡组患者APACHEII评分、血肌酐、乳酸、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FT3水平低于存活组。多因素分析示FT3是成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联合血乳酸(Lac)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有更强的预测价值。结论成人脓毒症早期,FT3降低可能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FT3联合血Lac早期预测成人脓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三碘甲腺原氨酸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损伤超声评分在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敬医 张霞 +4 位作者 王涛 刘华 袁荆 王箴 鲁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65-4068,共4页
目的:探讨肺损伤超声评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ICU且符合条件的ARDS患者,行肺损伤超声评分,以胸部CT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肺不张/实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肺损伤超声评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ICU且符合条件的ARDS患者,行肺损伤超声评分,以胸部CT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肺不张/实变的诊断价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比较肺损伤超声评分与氧合指数、ARDS的诊断相关性,ROC曲线法判断肺损伤超声评分预测重度ARDS的阈值。结果:共纳入32例ARDS患者,11例完成先后2次CT和超声评分,共进行43次检查、评分,检查516个肺区。CT诊断肺不张/实变123区,超声诊断有106区,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4%、96.9%、88.6%、92.9%、92.1%,肺损伤超声评分与氧合指数有相关性(r=-0.552)。1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超声评分与氧合指数有相关性(r=-0.658)。以超声评分23.5为阈值判断重度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敏感性为87.1%,特异性58.1%。结论:肺损伤超声评分可用于ARDS患者的肺损伤评估、动态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姜小敢 鲁卫华 +3 位作者 金孝岠 吴敬医 沈光贵 王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ARDS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6年中...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ARDS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接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8h一次,7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ML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NF-α、IL-6、IL-8、PT、APTT、二氧化碳分压(PCO2)、CRP于第4、第7天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PLT于第4、第7天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FiO2在血必净治疗后第7天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PACHEⅡ评分和MLIS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拮抗ARDS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凝血和呼吸功能,从而对ARDS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抗凝
下载PDF
单腔深静脉穿刺包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小敢 沈光贵 +3 位作者 鲁卫华 吴敬医 王箴 金孝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09-2512,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对照组)及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 目的评价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对照组)及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导丝弯折、手术费用)、围术期并发症(术后渗血量、支气管痉挛、皮下气肿、心律失常、气管后壁穿孔、纵隔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情况和远期并发症(吞咽障碍、切口感染、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套管脱出、瘢痕或肉芽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导丝弯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472,P>0.05);而试验组患者手术费用较对照组降低〔(465±22)元与(3 310±1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后渗血量及支气管痉挛、皮下气肿、心律失常、气管后壁穿孔、纵隔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切口感染、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套管脱出、瘢痕或肉芽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包作为经皮气管切开术材料比较,使用一次性单腔深静脉穿刺包作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材料,同样具有微创、快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且其手术费用却较前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静脉切开术 深静脉穿刺包 危重病人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X线及内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3 位作者 鲁卫华 吴敬医 王箴 金孝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96-3398,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及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放置鼻空... 目的探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及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22例和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B组)21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腹痛腹胀,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易位、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时间、腹痛腹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导管易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引导下超滑导丝法和内镜引导法均是危重患者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安全、有效的方法。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危重患者的首选方法;而对存在十二指肠狭窄、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胃蠕动差的患者,内镜引导法则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鼻空肠管 超滑导丝法 内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4 位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吴敬医 王箴 王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0-462,465,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分别于穿刺前、穿刺后第3天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发热、呼吸困难)及各项指标变化(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胆红素、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MOD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胆漏、肠道损伤、导管易位,导管滑脱)。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21例(91.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大部分生化指标及危重病相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患者因穿刺后出血导致穿刺失败,1例经积极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另1例经外科手术止血。所有患者中发生胆漏1例(4.8%),经积极引流治疗后缓解;发生导管易位引流不畅2例(9.5%);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4.8%),后改为手术治疗;未发生肠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及相关危重病评分,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 超声引导 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 治疗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肺组织中MDA、MPO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明海 张义胜 +5 位作者 赵国海 史海生 蒋勇 陶坤 韩光峰 吴敬医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早期时肺组织中MDA、MPO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5组,每组8只大鼠。即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30、60、120和360min组(SA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剖杀各组...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早期时肺组织中MDA、MPO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5组,每组8只大鼠。即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30、60、120和360min组(SA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剖杀各组大鼠,分别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含量(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假手术组动物肺组织MDA为(1.61±0.62)nmol/mg,MPO为(2.63±0.74)U/g。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制成后30、60、120和360min大鼠肺组织MDA和MPO均升高,分别为(1.91±0.94)nmol/mg、(2.17±0.64)nmol/mg、(2.54±1.14)nmol/mg、(4.99±1.68)nmol/mg和(3.03±0.83)U/g、(3.88±1.08)U/g、(4.57±1.16)U/g、(6.43±1.15)U/g。在60min时MPO明显升高(P<0.05);在360min时MDA显著升高(P<0.01)。结论:试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360min)时,肺组织中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丙二醛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翠文 吴允东 +4 位作者 吕小红 袁莉萍 吴敬医 王箴 鲁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省时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4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A、B、C三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B组采用"工"型胶布固定法、C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组在固定效果、口腔黏膜情况及口腔护...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省时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4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A、B、C三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B组采用"工"型胶布固定法、C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组在固定效果、口腔黏膜情况及口腔护理操作耗时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与"工"行胶布固定法在固定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优于传统固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口腔黏膜情况(除外第1天)及重新固定操作耗时方面,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均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操作简便、固定安全有效、口腔面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固定器 固定效果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基于临床分型的围术期准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雪梅 鲁卫华 +3 位作者 金孝岠 姜小敢 吴敬医 王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 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最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MGFA分型 胆碱酯酶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支持
下载PDF
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迎亚 鲁卫华 +4 位作者 姜小敢 鲁美静 吴敬医 秦雪梅 姚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刺激电流60mA,间隔12s,频率2Hz,波宽0.2ms,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分别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术中使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HRV、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P组肌松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血清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维持时间长于血清阴性患者,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甾烷醇类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神经肌肉阻滞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课前利用微信PBL教学对心血管超声教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霞 吴敬医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超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依据班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传统方...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超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依据班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和微信平台下的PBL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教学方式下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对照组(74.6±7.0)分,观察组(77.07±7.06)分,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3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BL心血管超声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问题为导向 心血管超声 教学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脂多糖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3
作者 曹迎亚 陈群 +4 位作者 王箴 吴敬医 姜小敢 金孝岠 鲁卫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分为普通培养基组(R组)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M组),将对数生长期的肠上皮细胞NCM460接种到六孔板中,再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0, 0.1 ,1,10,30 μg...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分为普通培养基组(R组)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M组),将对数生长期的肠上皮细胞NCM460接种到六孔板中,再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0, 0.1 ,1,10,30 μg/mL)的LPS处理24 h,收集细胞染色后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水平。结果:相同培养基中,随着LPS处理浓度增加,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同等剂量的LPS刺激NCM460细胞,M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程度及细胞凋亡率增加较R组明显(P<0.05),M组IκB-α蛋白水平也较R组下调。结论:巨噬细胞在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中发挥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活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防ICU危重患者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梅叶 邓远岑 +3 位作者 方洁 刘永平 陈莹 吴敬医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1]是指尿液和/或粪便的侵蚀导致会阴部、肛周皮肤损伤的炎症.ICU危重患者大多留置导尿管,小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少见.ICU危重患者经常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营养不当、肛门括约肌无力以及长...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1]是指尿液和/或粪便的侵蚀导致会阴部、肛周皮肤损伤的炎症.ICU危重患者大多留置导尿管,小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少见.ICU危重患者经常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营养不当、肛门括约肌无力以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造成患者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2].一旦出现大便失禁,患者的会阴及骶尾部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大便中的各种水解酶不断侵蚀皮肤的角质层,消弱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3].另外,危重患者的发热、营养状况不良、组织低灌注、体位限制,就会对患者的肛周及会阴部皮肤产生较大的损伤[2],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因此,这类患者分别应用外涂氧化锌软膏,康惠尔透明贴肛周皮肤保护,康惠尔透明贴联合造口袋及联合气管插管接负压吸引4种方法进行预防处理,并对4种方法在预防IAD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相关性皮炎 危重患者 透明贴 造口袋 气管插管 皮肤护理
下载PDF
基于胰腺周围脂肪间隙CT影像组学预测早期急性胰腺炎进展的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海云 陈基明 +3 位作者 陈亮亮 吴敬医 吴莉莉 周慧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3-68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胰周脂肪间隙CT影像组学预测早期急性胰腺炎(AP)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根据新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诊断为AP的患者(进展组39例,非进展组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按7:3... 目的:探讨基于胰周脂肪间隙CT影像组学预测早期急性胰腺炎(AP)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根据新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诊断为AP的患者(进展组39例,非进展组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对各期手动勾画距炎症胰腺前缘3~5 mm范围的单层感兴趣区(ROI),采用AK软件提取CT纹理特征,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对纹理特征降维、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运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将临床资料、CT特征及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平扫序列影像组学标签、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平扫序列个性化模型及联合序列个性化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0、0.94、0.94、0.94及0.97,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3、0.95、0.96、0.99、0.98。DCA显示平扫、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及平扫、联合序列个性化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基于胰周脂肪间隙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早期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临床模型,平扫序列影像组学标签简便有效,是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疾病恶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荆 吴敬医 +1 位作者 于涛 鲁卫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99-2603,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高达27%~42%,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超声检查对ARDS患者肺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有无放射性、实时性、易于床边操作等优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高达27%~42%,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超声检查对ARDS患者肺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有无放射性、实时性、易于床边操作等优势。本文介绍了超声检查在ARDS诊疗中的应用原理、特殊影像学特征以及其对ARD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价值,表明超声检查在ARDS患者的临床诊疗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超声检查和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估,也将使其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超声检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磊 徐佳明 +4 位作者 吴敬医 段立双 卫含伟 金孝岠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Ⅰ~Ⅱ级,...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_(1))、回输10 min(T_(2))、20 min(T_(3))、30 min(T_(4))、40 min(T_(5))、50 min(T_(6))、60 min(T_(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 0)及T_(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_(6)、T_(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OF值在T_(5)、T_(6)、T_(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术后T_(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脑电双谱指数 肌松效应 血药浓度 自体血回输
下载PDF
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阚陈茹 吴敬医 姜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 目的旨在探讨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通过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情况、焦虑和抑郁状态,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指标、住院时间、营养指标及护理满意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水平及增幅均优于对照组,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前后两种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阶梯式饮食 心理干预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满意率
下载PDF
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朴 吴敬医 +1 位作者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1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潮气量 肺复张 腹腔镜 氧合功能 动脉血气
下载PDF
Boerhave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芳萍 李倩 吴敬医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11-112,I0008,共3页
自发性食管破裂( spontaneous rupture of esophagus)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食管腔内压力突然增加而引起食管发生的全层纵行撕裂,1724年由Boerhave首先报道此病,故亦称Boerhave综合征。成人自发性食道破裂临床罕见,常为剧烈呕吐所致,其... 自发性食管破裂( spontaneous rupture of esophagus)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食管腔内压力突然增加而引起食管发生的全层纵行撕裂,1724年由Boerhave首先报道此病,故亦称Boerhave综合征。成人自发性食道破裂临床罕见,常为剧烈呕吐所致,其临床症状与穿孔部位、大小及距离穿孔时间有关,疼痛为其突出症状,其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对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死亡率极高。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我院1例自发性食道破裂合并多器官衰竭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衰竭 综合征 自发性食管破裂 自发性食道破裂 RUPTURE 穿孔部位 临床症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