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酿酒工程专业《酿酒分析与检测》实践课程为例
1
作者 刘露 吴翠芳 +4 位作者 燕傲蕾 董书甲 方颂平 吴文睿 万春环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酿酒分析与检测》实践课程是酿酒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酿酒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地位举足轻重。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对接企业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以《酿酒分析与检测》实践课程为例,对酿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酿酒分析与检测》实践课程是酿酒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酿酒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地位举足轻重。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对接企业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以《酿酒分析与检测》实践课程为例,对酿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措施,以推动酿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转型,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古井贡酒窖泥功能厌氧菌发酵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文睿 李安军 +1 位作者 汤有宏 李兰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2期57-61,共5页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与窖泥微生物种群密切相关,优质的窖泥中含有丰富的有利于酿酒的微生物群,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技术对古井贡酒窖泥中各厌氧菌株发酵液进行风味分析,从中筛选出7株功能厌氧细菌,分...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与窖泥微生物种群密切相关,优质的窖泥中含有丰富的有利于酿酒的微生物群,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技术对古井贡酒窖泥中各厌氧菌株发酵液进行风味分析,从中筛选出7株功能厌氧细菌,分别为戊糖片球菌、颗粒丙酸杆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戊糖乳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古井梭菌1号、古井梭菌2号。本研究实现了对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的厌氧菌发酵风味的初步鉴定,为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香味物质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功能厌氧菌 古井窖泥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产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文睿 李兰 +1 位作者 汤有宏 陈斌 《酿酒》 CAS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研究以一株从古井窖泥中分离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成分和发酵条件优化。与静置发酵相比,振荡培养可有效提高菌株发酵液中3-羟基-2-丁酮和2,3-丁二醇的产量;在振荡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 研究以一株从古井窖泥中分离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成分和发酵条件优化。与静置发酵相比,振荡培养可有效提高菌株发酵液中3-羟基-2-丁酮和2,3-丁二醇的产量;在振荡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3mmol/L Mg^(2+),15g/L蛋白胨,150r/min,32℃。与初始静置发酵条件相比,最优条件下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左旋)、2,3-丁二醇(内消旋)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7.75%、1234.96%、16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3-羟基-2-丁酮 2 3-丁二醇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论无蒸煮酒精发酵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文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酒精 生料发酵 生淀粉发酵 杂菌污染防治
下载PDF
miR-200b在肝癌中靶向调控Bmi1基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文睿 孙红 +5 位作者 余先焕 张锐 施祥德 朱满生 许磊波 吴卓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研究miR-200b在肝癌中对Bmi1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结合位点。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Bmi1 3′-UTR上mi R-200b可能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Bmi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Bmi1 3′-UTR上m... 目的研究miR-200b在肝癌中对Bmi1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结合位点。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Bmi1 3′-UTR上mi R-200b可能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Bmi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Bmi1 3′-UTR上mi R-200b的结合位点;最后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人肝癌细胞Hep G2中验证mi R-200b对Bmi1的调控作用。结果人Bmi1 3′-UTR上存在3个mi R-200b的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提示,转染mi R-200b-3p mimic后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突变型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Hep G2细胞中过表达mi R-200b可明显下调Bmi1的表达。结论 mi R-200b在肝癌中可通过靶向结合Bmi1基因3′-UTR特异性调控Bmi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RNA 肝癌 BMI1 MI R-200b
下载PDF
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文睿 刘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研究信号通路在肝脏中各自的调节机制及相互作用,深入探讨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以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Wnt与Notch信号通路在肝脏功能发挥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肝细胞癌 WNT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基于Biolog ECO技术分离鉴定古井贡酒大曲微生物 被引量:6
7
作者 梁金辉 李安军 +4 位作者 李兰 何宏魁 汤有宏 吴文睿 周庆伍 《酿酒》 CAS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古井浓香型酒的生产用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通过Biolog-ECO技术,根据不同时期培养的古井大曲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采用纯培养法对桃花"春曲"、"伏曲"、"菊花曲"、"冬季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的... 古井浓香型酒的生产用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通过Biolog-ECO技术,根据不同时期培养的古井大曲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采用纯培养法对桃花"春曲"、"伏曲"、"菊花曲"、"冬季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的筛选、分离、鉴定,经Biolog鉴定的古井大曲微生物109株,其中细菌55株,酵母菌43株,霉菌11株。在已确认的细菌中,有24株细菌是第一次从大曲中分离得到的,表现出了古井贡酒大曲微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大曲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关于RTO焚烧炉技术的简单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文睿 周兵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1期32-32,共1页
蓄热式焚烧炉(简称RTO)是在高温条件下将有机废气直接分解生成CO2和H2O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分解时产生的热量的焚烧技术。近年来出现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应用。
关键词 RTO焚烧炉 工作原理 关键部件
下载PDF
关于RTO焚烧炉技术的简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文睿 周兵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2期10-10,共1页
蓄热式焚烧炉(简称RTO)是在高温条件下将有机废气直接分解生成CO2和H2O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分解时产生的热量的焚烧技术。近年来出现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应用。
关键词 RTO焚烧炉 工作原理 关键部件
下载PDF
煤炭企业精煤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徐州某大型煤炭企业为例
10
作者 吴文睿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7X期63-63,共1页
本文以徐州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实际数据为例,通过统计学和数理经济学的知识,帮助该企业确定哪些因素影响企业旗下各个洗煤厂洗出精煤数量,然后选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把函数转为线性函数进行线形回归,最后建立各洗煤厂的精煤产量模型。
关键词 精煤产量模型 回归分析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下载PDF
基于Biolog ECO技术分离窖泥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有宏 吴文睿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根据窖泥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特点,模拟窖泥的微生态环境以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窖泥微生物各种菌株。结果显示,细菌含有几大类群,表现出高度的细菌多样性。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 根据窖泥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特点,模拟窖泥的微生态环境以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窖泥微生物各种菌株。结果显示,细菌含有几大类群,表现出高度的细菌多样性。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梭菌属(Clostrid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微生物 细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12
作者 罗伟鑫 刘超群 +2 位作者 许磊波 刘超 吴文睿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经两株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WB1和WN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并使用KEGG分析、GO分析和蛋... 目的比较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经两株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WB1和WN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并使用KEGG分析、GO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探索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功能促进肺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对比高肺转移肝癌细胞WN1和低肺转移肝癌细胞WB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转录组,存在318个差异表达基因【log2(差异倍数)≥1;P<0.05】,其中上调基因296个,下调基因22个;KEGG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炎症分子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相关的信号通路上;GO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形成、上皮间质转化和金属肽酶活动等条目中;更进一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得到的核心基因Vegfa、Il6和Mmp3等也位于上述富集通路中。结论巨噬细胞受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外泌体处理后,转录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肺转移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促进肝癌肺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肺转移 外泌体 巨噬细胞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
13
作者 董琪 张晶 +3 位作者 程龙楠 李娜 刘露 吴文睿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干燥的桑叶、杜仲叶和荷叶进行预处理,以获得的200目三叶超微粉、乳粉、糖为主要原料研制三叶超微粉酸奶,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为桑叶、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价、质构分...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干燥的桑叶、杜仲叶和荷叶进行预处理,以获得的200目三叶超微粉、乳粉、糖为主要原料研制三叶超微粉酸奶,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为桑叶、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价、质构分析、酸度为指标,优化三叶超微粉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产品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性能、黏度、稠度、乳酸菌数进行测定,评价产品品质。优化结果为:乳粉添加量12%、糖添加量8%的条件下,桑叶粉添加量为0.04%、荷叶粉添加量为0.06%、杜仲叶粉添加量为0.04%,菌种添加量为0.4%,43℃发酵12 h,4℃冷藏后熟6 h,得到成品。此时产品质构黏度为92.41 g/sec,稠度为347.93 g/sec,酸度为102°T,乳酸菌数为2.8×106 CFU/mL,总黄酮含量为15.7μ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33.1%,对ABTS^(+)·的清除率为25.06%,对O_(2)^(-)·的清除率为26.7%,表明三叶超微粉酸奶产品品质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制得的酸奶黏稠适宜,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酸甜可口,具有独特的桑叶、荷叶和杜仲叶的清香味和乳酸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杜仲叶 荷叶 超微粉碎 酸奶 品质特性
下载PDF
玉竹薏米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14
作者 刘露 蒲根 +7 位作者 罗丽 韦全想 吴文睿 高纬光 吴方林 夏文 杨静怡 徐瑞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以薏米、糯米及玉竹为原料,进行玉竹薏米酒的研发。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别优化纯薏米为原料及薏米与糯米混合物为原料的薏米酒的发酵工艺条件,纯薏米组单因素试验,选取料水比、酵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薏米与糯... 目的:以薏米、糯米及玉竹为原料,进行玉竹薏米酒的研发。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别优化纯薏米为原料及薏米与糯米混合物为原料的薏米酒的发酵工艺条件,纯薏米组单因素试验,选取料水比、酵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薏米与糯米混合发酵组选取薏米和糯米比例、料水比、酵母添加量等为影响因素,以发酵酒的感官评价、多糖含量和酒精体积分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薏米酒最佳发酵工艺后,对玉竹多糖进行提取,加入薏米酒中,优化薏米酒中玉竹多糖提取物的添加比例,得到最终的玉竹薏米酒。结果:玉竹薏米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薏米与糯米比例为7.4∶2.6,料水比为1∶2.1(m/V),酵母菌接种量为2%,玉竹多糖的添加比例为3%。结论:在此条件下玉竹薏米酒感官评价、多糖含量和酒精体积分数分别为85.5分、42.2 g/L、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多糖 玉竹薏米酒 发酵 响应面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嗅闻仪联用浓香型白酒中窖泥臭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文睿 董琪 +3 位作者 刘露 刘开放 蒲顺昌 方颂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窖泥臭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嗅闻仪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浓香型窖泥和有窖泥臭味的基酒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到基酒中产生窖泥臭味或异味... 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窖泥臭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嗅闻仪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浓香型窖泥和有窖泥臭味的基酒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到基酒中产生窖泥臭味或异味的物质,通过香气重构和缺失验证试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产生窖泥臭味物质主要是三个部分:以含硫化合物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已酸等有机酸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辛酸等与4-甲基苯酚相互作用引起窖泥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窖泥臭味 气相色谱-质谱法 嗅闻
下载PDF
皖北地区窖泥类芽孢杆菌发酵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文睿 刘飞翔 +1 位作者 方颂平 蒲顺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4-279,共6页
以皖北地区窖泥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细菌Paenibacillus wynnii、Paenibacillus tarimensis和Paenibacillus lau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发酵后液体培养基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wynni... 以皖北地区窖泥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细菌Paenibacillus wynnii、Paenibacillus tarimensis和Paenibacillus lau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发酵后液体培养基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wynnii和P.lautus的发酵液中分别鉴定出58和39种风味化合物,且以酯类物质为主。P.wynnii和P.lautus的发酵液中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也有较高的相对含量,它们都是白酒中的重要呈香呈味物质; P.tarimensis的发酵液中鉴定出26种风味化合物,主要以具有芳香味的杂环类化合物为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形成机制、微生物代谢机理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皖北地区 窖泥 风味物质 气相-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建设酿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经验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文睿 董琪 +3 位作者 蒲顺昌 方颂平 刘露 刘开放 《酿酒》 CAS 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
亳州学院酿酒工程专业,依托区域酿酒产业资源优势,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特色、服务当地经济”为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具有安徽特色、功能齐全的酿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深化育人机制,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实践表明,区... 亳州学院酿酒工程专业,依托区域酿酒产业资源优势,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特色、服务当地经济”为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具有安徽特色、功能齐全的酿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深化育人机制,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实践表明,区域产业资源为酿酒特色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服务区域产业中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资源 酿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应用型人才 产业
下载PDF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酿酒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吴文睿 董琪 +2 位作者 刘露 方颂平 蒲顺昌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1期270-271,共2页
酿酒工程专业是亳州学院本科招生的特色专业,是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系重点打造的服务皖北地区白酒特色产业的学科。酿酒工程专业是培养和塑造酿酒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其专业建设对酿酒行业人才培养影响深远。本文对目前白酒产业、地方发... 酿酒工程专业是亳州学院本科招生的特色专业,是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系重点打造的服务皖北地区白酒特色产业的学科。酿酒工程专业是培养和塑造酿酒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其专业建设对酿酒行业人才培养影响深远。本文对目前白酒产业、地方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创新科研精神等方面提出酿酒工程专业建设路径,阐明该专业下一步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酿酒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价值,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产业 酿酒工程专业 建设方向 地方发展
下载PDF
小米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及风格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颂平 刘露 +4 位作者 吴文睿 蒲顺昌 邢爽 刘飞翔 刘开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小米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采用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以及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小米和五粮原料白酒中风味成分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品评,研究小米白酒的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 为研究小米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采用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以及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小米和五粮原料白酒中风味成分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品评,研究小米白酒的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使用小米酿造浓香型白酒,发酵顶温高于五粮原料酿造。小米白酒中风味成分总含量和OAV分别为19527 mg/L和132553,而五粮白酒只有15219 mg/L和108365,小米白酒风味成分更丰富、香气更浓郁。小米白酒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依次为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而五粮白酒依次为己酸乙酯、异戊醛和辛酸乙酯,两者存在区别。此外,通过感官品评,发现小米白酒酯香更突出,酒体醇甜、丰满、醇厚感更强,品质优于五粮白酒。该研究为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酒原料多元化及品质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浓香型白酒 香气活性值 感官品评 风味特征图谱
下载PDF
小麦淀粉生产工艺因素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颂平 蒲顺昌 +2 位作者 吴文睿 刘飞翔 邢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38,共6页
研究小麦淀粉生产工艺因素中乳酸、焦亚硫酸钠、α-淀粉酶以及提取工艺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中乳酸含量达到69.2 mg/kg,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降低了42.1%和100%。焦亚硫酸钠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和添加乳酸相似... 研究小麦淀粉生产工艺因素中乳酸、焦亚硫酸钠、α-淀粉酶以及提取工艺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中乳酸含量达到69.2 mg/kg,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降低了42.1%和100%。焦亚硫酸钠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和添加乳酸相似,含量达到3.3 mg/kg时,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下降了18.0%和18.9%。小麦淀粉中α-淀粉酶活性达到123.1 U/100 mL时,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降低了45.7%和97.0%。提取工艺中旋流法和卧螺法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差异不明显,但马丁法小麦淀粉谷值黏度、最终黏度明显低于旋流法和卧螺法淀粉。因此,减少杂菌感染产酸,适量添加焦亚硫酸钠以及尽量避免使用α-淀粉酶活性高的新小麦或发芽小麦制粉,有利于解决小麦淀粉在应用中出现的粘连、凝胶强度不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乳酸 焦亚硫酸钠 Α-淀粉酶 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