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妃子笑’荔枝开花的调控效应
1
作者 王满青 吴文碟 +3 位作者 严婷婷 陈哲 胡福初 王祥和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2期30-34,29,共6页
为探究高效的荔枝花穗处理技术,以‘妃子笑’品种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调环酸钙、复硝酚钠、乙氧氟草醚、脱落酸和胺鲜脂6种试剂处理花穗,并比较不同处理对荔枝开花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6种处理均可延长花穗的雌花开放时长,以... 为探究高效的荔枝花穗处理技术,以‘妃子笑’品种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调环酸钙、复硝酚钠、乙氧氟草醚、脱落酸和胺鲜脂6种试剂处理花穗,并比较不同处理对荔枝开花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6种处理均可延长花穗的雌花开放时长,以烯效唑处理的效果最好,平均雌花期23d;在花量与雌花率上,除了调环酸钙处理显著提高雄花量与总花量,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雄花量而提高雌花量与雌花率,其余处理总花量和雌花量与对照(CK)无显著差异,但雌花率均高于CK,排序为:脱落酸处理>胺鲜脂处理>复硝酚钠处理>乙氧氟草醚处理。结果将为进一步科学调控荔枝花穗、促进坐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妃子笑’ 荔枝 生长调节剂 开花 雌花率
下载PDF
荔枝新品种“岭丰糯”在海南的引种表现
2
作者 周文静 王祥和 +5 位作者 周瑞云 吴文碟 范鸿雁 冯学杰 陈哲 胡福初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为了引进适宜海南种植的荔枝优良新品种,增加海南荔枝品种多样化,在海南澄迈永发科研基地引进“岭丰糯”,观察其高接换种后砧穗亲和性、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性状等表现。经过8年的引种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岭丰糯”进入稳... 为了引进适宜海南种植的荔枝优良新品种,增加海南荔枝品种多样化,在海南澄迈永发科研基地引进“岭丰糯”,观察其高接换种后砧穗亲和性、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性状等表现。经过8年的引种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岭丰糯”进入稳定挂果期后,果穗相对整齐,果实外观色泽鲜红美观,果肉香甜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6%,焦核率95%以上,综合品质优良。平均每667 m~2产量846.6 kg,果实成熟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与当地主栽对照品种“妃子笑”和“白糖罂”错峰上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发展优势,适合作为海南北部优异特色荔枝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岭丰糯 引种表现 嫁接亲和性
原文传递
血叶兰组培苗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生长效应研究
3
作者 杨泽秀 陈英转 +2 位作者 吴文碟 钟云芳 陈耀丽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24-28,共5页
从野生血叶兰的根系中分离出6株内生真菌并接种于血叶兰组培苗进行菌苗共生培养,3个月后测定血叶兰生长发育指标和瓶苗出瓶后一个半月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1)在组培苗上筛选出来的6株对血叶兰均有不同的促生效果菌株,分别为链格孢属... 从野生血叶兰的根系中分离出6株内生真菌并接种于血叶兰组培苗进行菌苗共生培养,3个月后测定血叶兰生长发育指标和瓶苗出瓶后一个半月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1)在组培苗上筛选出来的6株对血叶兰均有不同的促生效果菌株,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G6、炭疽病属(Colletotrichum)菌株G9和Y21、轮层炭菌属(Daldinia)菌株G11和Y20、木霉属(Trichoderma)菌株Y6;(2)经过与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炼苗的移栽总体效果良好,平均成活率高达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内生真菌 共生培养 炼苗
下载PDF
优质荔枝品种“井岗红糯”在海南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碟 王祥和 +6 位作者 周瑞云 周文静 陈哲 冯学杰 范鸿雁 吴凤芝 胡福初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海南省荔枝产区品种结构,以当地主栽品种“白糖罂”为砧木,通过高接换种引进优质荔枝品种“井岗红糯”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井岗红糯”与“白糖罂”亲和性良好,能够很好地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树体生长健... 为进一步优化海南省荔枝产区品种结构,以当地主栽品种“白糖罂”为砧木,通过高接换种引进优质荔枝品种“井岗红糯”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井岗红糯”与“白糖罂”亲和性良好,能够很好地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树体生长健壮,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井岗红糯”平均单果质量为16.52 g,可食率约为74.90%,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8.17%,果肉细嫩软糯,香甜,口感好,商品性高。果实成熟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与“无核荔”相近,比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晚熟15~20 d,比原产地广东省早熟25~30 d。因此,引进“井岗红糯”荔枝可优化调整海南省荔枝品种结构,利用上市时间差可降低销售压力和市场风险,有助于推动海南省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适度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岗红糯” 海南 “白糖罂” 成熟期 单果质量 可溶性固形物
原文传递
沉香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沉 吴金山 +2 位作者 王晓鸣 吴文碟 徐诗涛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11期25-26,191,共3页
以海南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子无菌萌发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KT0.2 mg/L+NAA 0.1 mg/L,增殖率可达618%;生根培养基的配方... 以海南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子无菌萌发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KT0.2 mg/L+NAA 0.1 mg/L,增殖率可达618%;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 MS+NAA 2.0 mg/L,根数多,多达4.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组培 增殖 生根
下载PDF
海南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6
作者 吴文碟 胡福初 +5 位作者 姚丽贤 周文静 周瑞云 吴凤芝 王祥和 陈哲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5,共7页
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海南省荔枝园49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及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情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 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海南省荔枝园49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及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情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壤大部分呈酸性,16.3%荔枝园土壤pH值适宜荔枝生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中等水平,63.27%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值及以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丰富,42.86%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4.08%果园极缺乏;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含量较为丰富,但73.47%果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适宜值。不同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海口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氮、钾、钙、镁含量最高,约2/3产区果园土壤偏缺交换性镁,仅海口、澄迈、定安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值以上,各产区荔枝园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微量元素丰富,土壤有效硼在琼海果园含量丰富,澄迈、万宁、陵水、儋州、白沙荔枝园土壤有效硼偏缺。综合分析可知,各产区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口>定安>澄迈>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白沙。综上所述,海南荔枝园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改良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重视镁、硼肥施用,适当减施化肥,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荔枝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施肥建议
原文传递
血叶兰可培养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文碟 钟云芳 +2 位作者 宋希强 何淑慧 赵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19-4126,共8页
为了解血叶兰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揭示其菌群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以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血叶兰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血叶兰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血叶兰不同组织部位中共分离出来66株内生... 为了解血叶兰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揭示其菌群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以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血叶兰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血叶兰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血叶兰不同组织部位中共分离出来66株内生真菌,通过r DNA-ITS序列分析将其归为4纲18属,其中以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占菌株总数33.33%;茎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数量均最高,分别占61.11%和36.26%,根部与茎段菌群都以刺盘孢属最多;不同组织中叶片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最高,分别为2.75和1.19;茎与叶部位内生真菌相似程度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381。因此,血叶兰内生真菌资源组成丰富,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但又有一定组织的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原文传递
荔枝GA2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哲 王祥和 +5 位作者 周文静 周瑞云 吴文碟 吴凤芝 范鸿雁 胡福初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626-4636,共11页
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数据,对GA2ox(Gibberellin 2-oxidas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筛选,利用转录组数据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不同品种和组织间的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LcGA2o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到9个荔枝... 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数据,对GA2ox(Gibberellin 2-oxidas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筛选,利用转录组数据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不同品种和组织间的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LcGA2o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到9个荔枝LcGA2ox基因,均具有2OG-Fell_Oxy结构域;通过基因克隆,得到3条LcGA2ox(LcGA2ox1,LcGA2ox2和LcGA2ox3),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999、1023和1023 bp。氨基酸进化树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除LcGA2ox6与水稻OsGA2oxs聚在一起外,其余LcGA2oxs与拟南芥AtGA2oxs关系最近。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LcGA2oxs基因在矮化品种‘紫娘喜’顶芽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更高,有5个LcGA2ox基因(LcGA2ox1,LcGA2ox2,LcGA2ox5,LcGA2ox6,LcGA2ox9)在‘紫娘喜’顶芽样品中上调表达,LcGA2ox3和LcGA2ox4基因在‘紫娘喜’叶片中显著上调表达,LcGA2oxs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表达特异性,且在株型差异显著的两个荔枝品种中表达差异显著,推测LcGA2ox基因通过负调控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荔枝株型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LcGA2ox调控荔枝生长发育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荔枝矮化性状的分子鉴定以及矮化资源创新利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GA2ox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海南血叶兰开花物候及其繁育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文碟 何淑慧 +2 位作者 宋希强 张哲 钟云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7-1672,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血叶兰繁育生物学和杂交育种状况,本研究通过观察海南岛昌江霸王岭血叶兰开花动态,采用MTT法测定花粉活力及花粉寿命,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并对其杂交指数及不同授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血叶兰群体... 为进一步研究血叶兰繁育生物学和杂交育种状况,本研究通过观察海南岛昌江霸王岭血叶兰开花动态,采用MTT法测定花粉活力及花粉寿命,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并对其杂交指数及不同授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血叶兰群体花期为1月至4月初,花苞出现在1月中旬,现蕾期在2月初,始花期在2月中旬,约3~5 d后进入盛花期。开花整齐度高,3月中下旬花量大幅减少,4月初花期基本结束;(2)血叶兰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1天具有活力,花后2~6 d花粉活力均大于85%,其柱头活力每阶段都高于花粉活力;贮藏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血叶兰花粉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降低,贮藏60 d后4℃的花粉活力为68.49%;(3)血叶兰杂交指数(OCI)为4,判断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人工栽培与野外人工异花异株授粉结实率为57.5%与100%,野外居群自然授粉结实率为26.3%,表明血叶兰还是倾向于异交授粉,人工授粉可提高血叶兰结实率。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血叶兰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繁育系统,可为血叶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工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人工授粉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的荔枝G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城城 胡福初 +5 位作者 王祥和 吴凤芝 周文静 吴文碟 周瑞云 陈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671-6681,共11页
GRF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茎、叶和花的发育等。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测序结果,共鉴定出22个GRF基因并分析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miRNA靶基因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22个GRF蛋白的大小为72~246 aa,... GRF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茎、叶和花的发育等。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测序结果,共鉴定出22个GRF基因并分析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miRNA靶基因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22个GRF蛋白的大小为72~246 aa,分子量为8 055.41~250 929.9 Da,等电点为4.96~10.44。大部分GRF蛋白为亲脂蛋白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6类,相较于水稻,荔枝与拟南芥GRF的亲缘关系更近。22个GRF基因均含有WRC或QLQ结构域,同一类基因含有相似的基序。miRNA靶基因预测发现荔枝中有14个GRF是miRNA的靶基因,并且均通过mRNA裂解的方式抑制其表达。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GRF基因与GA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大部分GRF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妃子笑’中高于‘紫娘喜’,且大部分基因在顶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叶。而两个品种中,LcGRF1、LcGRF20和LcGRF22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叶高于顶芽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可能参与叶的发育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荔枝GR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GRF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方式下血叶兰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翠利 钟云芳 +2 位作者 宋希强 吴文碟 赵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331,共9页
为了解3种不同栽培方式(野生栽培,仿生境栽培和组培栽培)下血叶兰植株(叶片和假鳞茎)营养价值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数值法和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对血叶兰叶片和假鳞茎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 为了解3种不同栽培方式(野生栽培,仿生境栽培和组培栽培)下血叶兰植株(叶片和假鳞茎)营养价值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数值法和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对血叶兰叶片和假鳞茎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野生植株叶片基本营养价值最高,其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0.79);栽培血叶兰的总氨基酸(EAA)含量最高,其总氨基酸含量为23.07 mg/g,栽培植株叶片蛋白氨基酸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值最大(81.98%)。氨基酸评分(AAS)结果表明,SY、YJ、ZJ、SJ的氨基酸组成与AFO/WHO规定的人体所需标准模式的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时可通过调控其生境因子提高其营养价值,食用时和其它食物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营养价值 氨基酸 栽培方式
原文传递
2种原生蝴蝶兰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哲 何婧 +3 位作者 宋希强 吴姝漪 吴文碟 邓佳丽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74-2981,共8页
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分析了大尖囊蝴蝶兰(Phalaenopsis deliciosa)和海南蝴蝶兰(Phalaenopsis hainanensis)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大尖囊蝴蝶兰染色体数目为2n=2x=38,染色体长度公式为8S+10M1+10M2+10L,核型公式为28m+10sm,核... 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分析了大尖囊蝴蝶兰(Phalaenopsis deliciosa)和海南蝴蝶兰(Phalaenopsis hainanensis)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大尖囊蝴蝶兰染色体数目为2n=2x=38,染色体长度公式为8S+10M1+10M2+10L,核型公式为28m+10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12%,核型类型为2B型。海南蝴蝶兰染色体数目为2n=2x=38,染色体长度公式为8S+8M1+14M2+8L,核型公式为28m+10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74%,核型类型为2B型。与其他已发表的原生蝴蝶兰的核型比较分析发现,大尖囊蝴蝶兰和海南蝴蝶兰的染色体总长相较于其他蝴蝶兰短,染色体着丝粒类型组成与大部分蝴蝶兰一致,核型较为对称,属于比较原始的类群。本研究结果为蝴蝶兰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尖囊蝴蝶兰 海南蝴蝶兰 核型特征 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