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文鹤 胡昕 《科教文汇》 2022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结合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实施中方向不清、路径不明等现实困境,该文从“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旨在结合教学单元内容充分挖掘思政资源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实现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打造全时空浸润育人模式。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课程思政 专业 教学单元
下载PDF
说课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文鹤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0期99-100,共2页
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是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该文回顾和分析了近30年来作者所在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后疫情时代”提出利用同行和师生两种说课方式,将混合式教学在线上线下的优势真正结合起来并持... 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是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该文回顾和分析了近30年来作者所在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后疫情时代”提出利用同行和师生两种说课方式,将混合式教学在线上线下的优势真正结合起来并持续优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说课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作听 吴文鹤 +3 位作者 王春香 林海芬 周湘静 蔡雪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抗AB 血清IGG O型孕妇 交叉反应性抗体 2-巯基乙醇 O型血清 文献报道 检测方法 效价测定 孕妇血清 红细胞 抗B
下载PDF
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谢作听 陈碧乐 +2 位作者 吴文鹤 陶志华 王春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对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进行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me裂解-37℃吸收-56℃释放-微柱凝胶法分别检测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和不同胎次孕妇的血清IgG抗AB效价。结果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IgG抗AB总阳性率为18.3... 目的对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进行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me裂解-37℃吸收-56℃释放-微柱凝胶法分别检测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和不同胎次孕妇的血清IgG抗AB效价。结果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IgG抗AB总阳性率为18.3%(11/60),且IgG抗A或抗B效价小于512者血清中均未检到IgG抗AB;孕妇组的总阳性率为52.8%(38/72),其中第一胎孕妇血清IgG抗AB阳性率为47.4%(18/38),非第一胎孕妇血清IgG抗AB阳性率为58.8%(20/34)。统计学结果表明,孕妇组与献血员组的IgG抗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gG抗AB与妊娠可能密切相关,胎母血型不合的妊娠(包括流产),可能会导致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升高,通过IgG抗AB效价的动态测定有望对新生儿溶血病或者胎儿血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抗体
下载PDF
高增益低副瓣X波段宽带圆极化Vivaldi天线阵设计
5
作者 吴文鹤 韦高 +1 位作者 赵文奇 李文廷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5期95-9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覆盖X波段的宽带圆极化2×2天线阵,具有高增益、低副瓣和良好的圆极化性能。该阵列以Vivaldi天线为基本单元,采用旋转对称的十字形结构,四端口等幅馈电且相位依次为0°,90°,180°和270°。此天线...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覆盖X波段的宽带圆极化2×2天线阵,具有高增益、低副瓣和良好的圆极化性能。该阵列以Vivaldi天线为基本单元,采用旋转对称的十字形结构,四端口等幅馈电且相位依次为0°,90°,180°和270°。此天线阵在整个X波段内阻抗匹配良好,轴比均低于3 dB。采用矩形栅栏和底部扼流环结构将天线地板上的表面电流集中在槽线附近并降低后向辐射,从而获得低副瓣和高增益。频段内的峰值增益为10.7 dB,前后比大于20 dB。两个主平面的方向图对称性良好且基本重合。各天线单元间的低耦合使得天线阵的交叉极化很低。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 VIVALDI天线 宽带 高增益 低副瓣 阵列
下载PDF
聚丁二炔纳米囊泡生物传感器比色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建涛 欧阳后先 +2 位作者 徐柯 吴文鹤 吕建新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本实验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空肠弯曲菌的聚丁二炔纳米囊泡生物传感器。适配体通过化学反应耦合到聚丁二炔纳米囊泡表面,完成对囊泡的功能化。适配体与空肠弯曲菌特异识别,引起纳米囊泡溶液吸收光谱的改变,通过比色响应值衡量检测... 本实验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空肠弯曲菌的聚丁二炔纳米囊泡生物传感器。适配体通过化学反应耦合到聚丁二炔纳米囊泡表面,完成对囊泡的功能化。适配体与空肠弯曲菌特异识别,引起纳米囊泡溶液吸收光谱的改变,通过比色响应值衡量检测体系中有无空肠弯曲菌。该方法特异性好,与PCR对比实验相符;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仅需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囊泡 比色检测 空肠弯曲菌 适配体
下载PDF
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廷 韦高 +1 位作者 仲兆宇 吴文鹤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7期77-78,81,共3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利用线极化辅助天线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椭圆极化波的分解理论,使用线极化辅助天线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测量,即可得到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信息。利用该方法对圆极化天线进行实际测试,证明... 文中设计了一种利用线极化辅助天线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椭圆极化波的分解理论,使用线极化辅助天线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测量,即可得到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信息。利用该方法对圆极化天线进行实际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天线 轴比 线极化天线 测量原理
下载PDF
适用于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高纯度线粒体DNA提取和鉴定方法优化
8
作者 李君 朱嘉晋 +1 位作者 邓雨萍 吴文鹤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优化线粒体DNA(mtDNA)提取和纯度鉴定方法以满足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要求。方法利用简化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DNA酶Ⅰ并结合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纯化mtDNA、尽量降低核DNA(nDNA)污染的可能。获得的mtDNA经NanoDrop检测、琼脂糖凝胶... 目的优化线粒体DNA(mtDNA)提取和纯度鉴定方法以满足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要求。方法利用简化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DNA酶Ⅰ并结合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纯化mtDNA、尽量降低核DNA(nDNA)污染的可能。获得的mtDNA经NanoDrop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法测定nDNA/mtDNA拷贝数比值等鉴定其纯度。结果从小鼠肝脏和大脑组织中提取纯化得到mtDNA产率分别为311.7μg/g和59.1μg/g,其A_(260/280)均介于1.8~2.0,A_(260/230)浓度均大于2.0,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法测定nDNA/mtDNA拷贝数比值均低于0.005%。结论本研究优化了mtDNA提取和鉴定方法,得到的高纯度mtDNA适用于后续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提取 纯化 核DNA
下载PDF
茶皂素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文鹤 李玉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茶皂素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和茶皂素组。根据实验要求,按标准喂养15周后,测定每组动物个体血液流变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 目的探讨茶皂素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和茶皂素组。根据实验要求,按标准喂养15周后,测定每组动物个体血液流变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酶大量释放(P<0.01),血液流变异常明显改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皂素组动物血清中TC、TG、LDL-C明显降低(P<0.01),HDL-C值升高(P<0.05),心肌酶的释放受到明显抑制(P<0.01),血液黏度、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茶皂素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流状态、保护心肌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心肌酶 血液流变 调节血脂
下载PDF
利用稻壳灰研制保温砖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冬生 方春霖 吴文鹤 《建筑节能》 CAS 1991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文研究了稻壳灰的基本特性,并利用其出色的隔热耐火性研制成功了稻壳灰轻质隔热耐火砖。该产品以稻壳为燃料烧制,烧后的灰又为制砖的主要原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稻壳及稻壳灰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稻壳灰 保温砖 烧成温度 莫来石 半硅质耐火材料 粘土质耐火材料 方石英 保温材料 硅藻土砖 晶型转变
下载PDF
UPLC-Q-TOF/MS联用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血清标记物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君 戴利亚 吴文鹤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2期195-197,I0003,共4页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全面筛选妊娠期糖尿病潜在血清标记物。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23例,孕晚期24例)和健康对照孕妇(孕中期30例,孕晚期24例)血清中...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全面筛选妊娠期糖尿病潜在血清标记物。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23例,孕晚期24例)和健康对照孕妇(孕中期30例,孕晚期24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差异,结合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方式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筛选生物标记物。结果与健康对照孕妇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GDM患者共筛选到13个潜在血清标记物,分别是参与糖代谢的丙酮酸、乳酸,氨基酸代谢的半胱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亮氨酸和脂质代谢的亚油酸、棕榈酸、花生四烯酸、花生二烯酸、12-过氧羟基二十四碳四烯酸、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和十八烷二酸。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可为全面研究GDM发生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技术平台,筛选到的13个血清标记物有望促进GDM的早期和系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标记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比色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文鹤 陈勇 +4 位作者 蒋璐茜 崔晓阳 聂小博 张杰 吕建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 结合纳米技术,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方法 对已有的适配体序列进行截短设计,将截短后的适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修饰到PDA纳米囊泡的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适配体与LPS间特异性结... 目的 结合纳米技术,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方法 对已有的适配体序列进行截短设计,将截短后的适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修饰到PDA纳米囊泡的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适配体与LPS间特异性结合和结合后引起PDA纳米囊泡的颜色变化和比色响应值(CR)改变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DA 纳米囊泡与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之间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获得具有结合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功能的适配体截短序列;成功构建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并经透射电镜证实.其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仅需30 min;灵敏度较高,检出限为105 CFU/ml,线性范围为105~108CFU/ml;稳定性高,对106 CFU/ml菌液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8%;特异性强,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0111的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快速比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比色法 SELEX适体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
原文传递
水中汞离子(Ⅱ)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文鹤 洪小兰 +4 位作者 项序武 姚小艳 泮婷婷 熊隽 吕建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运用汞离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纳米金,构建一种能快速比色检测水中Hg2+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方法对已有的汞离子特异性核苷酸探针进行优化设计,并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汞离子特异性稳定T.T错配和... 目的运用汞离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纳米金,构建一种能快速比色检测水中Hg2+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方法对已有的汞离子特异性核苷酸探针进行优化设计,并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汞离子特异性稳定T.T错配和纳米金颗粒在高盐条件下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H矿的定量分析。结果制备的纳米金粒径为15nm,浓度为2.97nmol/L;成功获得2条截短的汞离子特异性核苷酸探针(9bp);构建的汞离子纳米生物传感器,最佳盐浓度为0.5mol/L,检测Hg2+仅需数分钟,检出限为10μmol/L,特异性为10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纳米生物传感器,不需要标记探针或者修饰纳米金,在不使用任何特殊条件下就可以实现对汞离子可视化便捷分析,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纳米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MSO/GO的水中痕量汞离子(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涛 何珏 +7 位作者 项序武 洪小兰 姚小艳 张林志 王艺芸 谢晏讷 吴文鹤 吕建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目的 运用优化的汞离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mercury-specific oligonucleotide,MSO)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构建一种超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水中Hg2+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方法 将自主设计的MSO1(5'端进行荧光基团FAM标记,标记... 目的 运用优化的汞离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mercury-specific oligonucleotide,MSO)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构建一种超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水中Hg2+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方法 将自主设计的MSO1(5'端进行荧光基团FAM标记,标记为FAM-MSO1)和MSO2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吸附到GO的表面,实现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特异错配结合(T-Hg2+-T)和溶液中荧光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Hg2+的定量分析.结果 制备的GO厚度仅为1.4 nm;构建的Hg2+纳米生物传感器,FAM-MSO1和MSO2的最佳浓度均为1μmol/L,0.5 g/L GO最佳用量为5μl,最低检测限为10 pmol/L,与除Hg2+以外的其他10种金属离子交叉反应低,加入Na2S2O3再检测Hg2+荧光恢复效率达65%.结论 基于MSO/GO的Hg2+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特异、准确和可重复使用性等优点,可用于水中痕量Hg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氧化石墨烯 纳米生物传感器 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1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导致复发性流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钰翔 邓雨萍 +3 位作者 朱嘉晋 周星星 王明山 吴文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对1个新的SERPINC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导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此基因突变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共3代5人);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 目的对1个新的SERPINC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导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此基因突变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共3代5人);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抗凝血酶抗原(antithrombin antigen,AT:Ag)、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蛋白S活性(protein S activity,PS:A)等指标。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SERPINC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区域。用Clusta 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位点基因的保守性,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价突变的危害性,并采用Swiss-Pdb Viewer软件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结果先证者和其女儿常规凝血指标及PC:A、PS:A、AT:Ag均正常,但AT:A分别降低为63%和58%(正常参考范围:98%~119%)。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和其女儿SERPINC1基因第7外显子均存在c.1346T>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Leu449Gln。保守性分析表明Leu449在同源物种间呈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软件对p.Leu449Gln的评分结果都为1.000分,预测此杂合错义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AT蛋白中,非极性的Leu449主链与Glu444的主链形成一个氢键;当突变为极性的Gln449后,原有的氢键未改变,但其与Thr451增加了1个氢键,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结论该先证者出现复发性流产,可能与p.Leu449Gln杂合错义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基因突变 血栓形成 复发性流产
原文传递
一个复合杂合变异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
16
作者 邓雨萍 龚钰翔 +3 位作者 朱嘉晋 周星星 王明山 吴文鹤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I(coagulation factorⅪ,FⅪ)缺陷症家系成员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及家系成员的相应变异外显子区域,并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Clustal...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I(coagulation factorⅪ,FⅪ)缺陷症家系成员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及家系成员的相应变异外显子区域,并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位点的保守性;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AN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第10外显子存在c.1107C>A(p.Tyr369stop)杂合无义变异以及第13外显子存在c.1562A>G(p.Tyr521Cys)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携带c.1107C>A杂合无义变异,其母亲和女儿均携带c.1562A>G杂合错义变异,丈夫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表明Tyr521在进化过程中为高度保守位点。变异碱基致病性预测发现c.1107C>A和c.1562A>G均为致病性变异。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FⅪ蛋白结构中,Tyr521分别与Lys572、Ile388形成一个氢键,当变异为Cys521后,原有的苯环结构消失,并且与Lys572的侧链增加了一个氢键,改变了蛋白的催化结构域;p.Tyr369stop变异形成截短蛋白,这些变化均可能使蛋白质的功能受到影响。结论该家系第10外显子c.1107C>A杂合无义变异以及第13外显子c.1562A>G杂合错义变异是导致该家系FⅪ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