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肝癌的GPC3-CAR-T细胞的构建与功能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斯玮 敖翔 +6 位作者 郭韡 邢伟 安天琛 敖罗权 胡雪停 李战 徐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8-755,共8页
目的:构建靶向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CAR-T cell],并评估其对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杀伤效能。方法:选择偏爱密码子技术改造基因序列,以增强CAR分子表达效率,设计靶向GPC3... 目的:构建靶向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CAR-T cell],并评估其对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杀伤效能。方法:选择偏爱密码子技术改造基因序列,以增强CAR分子表达效率,设计靶向GPC3抗原的CAR分子基因并构建携带GPC3-CA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CDH-GPC3-CAR,感染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实时细胞监测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GPC3-CAR分子在CAR-T细胞的表达、慢病毒感染T细胞效率、GPC3-CAR-T细胞对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结果:双酶切p CDH-GPC3-CAR重组慢病毒质粒可见分子质量和GPC3-CAR分子一致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p CDH-GPC3-CAR慢病毒质粒。约54.38%的GPC3-T细胞表达GPC3-CAR分子,称为GPC3-CAR-T细胞。GPC3-CAR-T细胞对GPC3阳性的肝癌细胞Huh-7比GPC3阴性的肝癌细胞SK-HEP-1具有更高效的杀伤能力[(78.96±4.76)%vs(6.87±3.15)%,P<0.01]。与GPC3阳性Huh-7肝癌细胞共培养的肝癌GPC3-CAR-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比Mock组高效[(21 371.4±1 808.3)vs(152.8±12.5)pg/ml,P<0.01],这可能是其高效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之一。结论:靶向肝癌的GPC3-CAR-T细胞具有高效分泌IFN-γ细胞因子并特异高效杀伤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GPC3-CAR-T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肝癌
原文传递
24h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施绍瑞 吴斯玮 +2 位作者 张玫 黄明洁 安振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355,361,共3页
目的比较24 h尿醛固酮(UALD)与卧位、立位血醛固酮(ALD)以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的相关性,探讨UALD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4例(经病理证实)PA患者(疾病组)、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对照组)、39例健康志愿... 目的比较24 h尿醛固酮(UALD)与卧位、立位血醛固酮(ALD)以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的相关性,探讨UALD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4例(经病理证实)PA患者(疾病组)、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对照组)、3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24 h尿液,并记录尿量,PA患者抽取卧位、立位血。用放免法检测24 h尿醛固酮,卧位、立位血醛固酮,卧位、立位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计算卧位、立位ARR。结果PA组患者UALD分别与卧位、立位血ALD,与卧位、立位ARR呈显著直线相关(r依次为0.77,0.91,0.84,0.71,P均<0.001);PA组的UALD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UALD以1.42μg作为临界值,诊断P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72.80%;若以3.55μg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66.70%,特异性为100%;若以2.18μg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1.70%,特异性为94.6%;卧位UALD/PRA若以5.96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5.80%,特异性为94.30%。立位UALD/PRA若以2.36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5.80%,特异性为92.50%。结论UALD分别与卧位、立位血ALD,与卧位、立位ARR有较好的相关性;卧位、立位UALD/PRA以及UALD对P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尿醛固酮 放免法
下载PDF
ECLI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一致性比较
3
作者 吴斯玮 常欧 +1 位作者 王黎阳 邓昆 《大医生》 2017年第Z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差异性及其各自的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确诊的梅毒患者血清标本112例以及非梅毒患者血清标本1 000例。分别采用EC...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差异性及其各自的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确诊的梅毒患者血清标本112例以及非梅毒患者血清标本1 000例。分别采用ECLIA法和TP-ELISA法对标本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ECLIA与TP-ELISA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6.43%,阴性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κ=0.980,P<0.01)。结论 ECLIA法是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都较高的检测梅毒抗体的方法,TP-ELISA法在S/CO<2.68时重复性低于ECLIA法,需要注意复检工作,以防止漏检造成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