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质量提升研究——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1
作者 罗晶 陈萍 +2 位作者 黄微 吴斯骏 王湘琴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供给的重要动力来源,其科技服务质量对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三农”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强... 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供给的重要动力来源,其科技服务质量对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三农”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强化科技支撑、畅通需求表达通道、稳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科技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服务质量 科技成果转化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一种稻瘟病菌培养产孢培养基的配制与效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斯骏 孙强 +4 位作者 陈洪凡 杨增青 徐沛东 杨迎青 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目的]筛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为主要成分配制6组不同培养基,比较其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情况。[结果]配组稻秸浸出液∶PDA培养基=1∶1具有最快的培养速率和最大的产孢量,并且与燕麦... [目的]筛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为主要成分配制6组不同培养基,比较其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情况。[结果]配组稻秸浸出液∶PDA培养基=1∶1具有最快的培养速率和最大的产孢量,并且与燕麦片培养基和大麦粒培养基相比在产孢效率和经济成本上也更具有优势。[结论]该新型培养基在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与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产孢 培养基 配制
下载PDF
降解不同牧草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俊 邬磊 +6 位作者 陈庆隆 胡丽芳 侯玉洁 赵国琦 孙建勇 吴斯骏 周瑶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28-4036,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不同牧草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选择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将其粉碎后称取3.0 g放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降解24 h后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Miseq高通量测序要求进行样品...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不同牧草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选择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将其粉碎后称取3.0 g放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降解24 h后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Miseq高通量测序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和上机分析。结果表明:1)属水平上,序列比对得到91个属,4种牧草上的优势菌属均为丁酸弧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纤维杆菌属和密螺旋体属。2)基于UniFrac的加权主坐标分析,其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2.89%和19.43%。3)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中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分别为5 778、6 984、5 220和6 018,4组牧草共享2 913个OTU,占细菌总OTU数目的32.38%。综合得出,4种不同牧草在相同降解时间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籼型三系优质不育系赣6A的选育
4
作者 杨正威 邱在辉 +4 位作者 张春 吴斯骏 杨平 张秋梅 杨启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22-23,共2页
赣6A是一个育性稳定、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有香味、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籼型三系不育系,于2009年12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赣6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籼型三系不育系 优质不育系 农作物品种审定 异交结实率 育性稳定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适应性强 繁殖技术 配合力 抗病性 江西省 香味 米质
下载PDF
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5
作者 张结刚 张美良 +5 位作者 熊春晖 潘晓华 黄嘉佳 严志雁 何虎 吴斯骏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探明双季晚稻床土培肥用量,指导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实践。以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床土培肥对机插晚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肥水平的增加,秧苗苗高、假茎宽、根数、百苗干物质质量以及... 为探明双季晚稻床土培肥用量,指导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实践。以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床土培肥对机插晚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肥水平的增加,秧苗苗高、假茎宽、根数、百苗干物质质量以及成秧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N4处理最高,最高成秧率比对照提高10. 61%;培肥明显增加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各培肥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5. 70%、12. 33%、24. 10%、25. 99%,N3和N4差异不显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不断降低,其中N4处理分别比对照CK处理降低12. 11%和7. 31%;穗型变小,实际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每100 kg床土培肥600 g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量以每100 kg床土培肥600 g复合肥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籼稻 机插 床土培肥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和常规稻“莲香早”苗在干旱胁迫下外观及生理性状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犁 杨正威 +2 位作者 邱兵余 吴斯骏 陈大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比较强耐旱的东乡野生稻与常规水稻品种"莲香早"苗干旱处理前后及未经干旱处理的对照组苗的11个形态和生理特性,发现:(1)该两品种干旱前后根含水量的比值变化明显不同,东乡野生稻苗干旱处理后根含水量没有下降,而"莲香早... 比较强耐旱的东乡野生稻与常规水稻品种"莲香早"苗干旱处理前后及未经干旱处理的对照组苗的11个形态和生理特性,发现:(1)该两品种干旱前后根含水量的比值变化明显不同,东乡野生稻苗干旱处理后根含水量没有下降,而"莲香早"苗根含水量在干旱处理后比处理前下降近50%,这种变化与它们的抗旱性差异明显相关;(2)干旱后东乡野生稻苗叶片绿色加深,未出现黄叶;"莲香早"苗在干旱后基部叶片变黄,中部叶片也从叶尖开始变黄;(3)干旱处理后东乡野生稻苗叶片展开角度变大,而"莲香早"苗叶片在干旱处理后未见展开角度的变化。上述的东乡野生稻和"莲香早"苗在干旱胁迫下生理和形态特性改变的差异反映了它们耐旱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干旱胁迫 根含水量 耐旱性
下载PDF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科研院所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结刚 张灿权 +3 位作者 罗林广 苏小波 吴斯骏 万鹏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1期9-11,共3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地方科研院所存在的科技领先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硬件基础条件差和对外合作交流少等影响其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建议地方科研院所采取培育...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地方科研院所存在的科技领先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硬件基础条件差和对外合作交流少等影响其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建议地方科研院所采取培育引进科技领先人才、多方位争取支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企业协同创新和积极参与区域扶贫攻坚等措施来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方科研院所 创新能力 现状及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赣6优8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8
作者 邱在辉 杨正威 +4 位作者 唐犁 吴斯骏 张爱武 杨启生 张善华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69-69,72,共2页
赣6优88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杂交晚籼早熟新组合,其母本为不育系赣6A,父本为恢复系早测8-8。该组合具有熟期早、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9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赣6优88 早熟 优质 高产
下载PDF
机插双季稻育秧适宜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结刚 王晓萍 +5 位作者 张美良 潘晓华 吴斯骏 严志雁 张灿权 嵇素霞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确定双季稻机插育秧适宜播种量,以早稻品种淦鑫202、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秧盘育秧试验和大田机插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对双季稻机插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漏插率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 为确定双季稻机插育秧适宜播种量,以早稻品种淦鑫202、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秧盘育秧试验和大田机插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对双季稻机插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漏插率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高度、单株根数、假茎宽、百苗干物质质量及成秧率下降,秧苗个体素质降低,但单位面积秧苗数增加,秧苗成毯性增强,漏插率降低,机插质量提高,大田基本苗及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则表现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双季早、晚稻实际产量均以100 g/盘(干谷)处理最高。综合来看,机插双季稻适宜播种量(干谷)早稻为100~120 g/盘、晚稻80~100 g/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双季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机插质量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