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校园智慧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1
作者 高隽 吴日升 +2 位作者 芦立平 赵倩 全雪娇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1期126-128,共3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和主要目标。U校园智慧云平台是实现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它将传统线下授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更加适应当今大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和主要目标。U校园智慧云平台是实现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它将传统线下授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更加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更好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他们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英语运用能力。文章在阐释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U校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种难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U校园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下载PDF
南海上升流研究概述 被引量:84
2
作者 吴日升 李立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9-277,共9页
本文对近 4 0a来南海上升流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 ,重点介绍了南海北部陆架区上升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及其消长和形成机制等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上升流是整个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的普遍现象 ,具有南海海盆的空间尺度 .引起南海北部... 本文对近 4 0a来南海上升流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 ,重点介绍了南海北部陆架区上升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及其消长和形成机制等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上升流是整个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的普遍现象 ,具有南海海盆的空间尺度 .引起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上升流存在的动力因素是盛行的西南季风 .该上升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 ,海南岛东北和闽、粤边界海域是上升流中心区 ;台湾浅滩周围的上升流呈多元结构 ,各上升流区海水的理化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粤东 ,上升流的影响可达沿海港湾内部 ,并支配着这些港湾的夏季水文条件 .南海除了在其北部陆架区存在着夏季上升流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上升流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消长机制 海水 夏季 水文条件
下载PDF
配电网增设分支线保护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日昇 张勇军 +1 位作者 何毅思 万国成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分析配网用户事故出门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分支线增设保护装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配网分支线增设熔断器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可降低配网事故跳闸...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分析配网用户事故出门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分支线增设保护装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配网分支线增设熔断器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可降低配网事故跳闸次数、保证配网连续可靠运行并且可减少配网线路故障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支线 保护 熔断器
下载PDF
1998年冬季南海的海洋水文特征与环流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日升 郭小钢 李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2-153,共12页
利用 1 998年冬季南海水文调查的CTD和ADCP ,以及同期的TOPEX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 (SSHA)资料 ,分析和探讨了 1 998年冬季南海 0~ 1 0 0 0m温盐基本特征和环流的基本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南海近表层水温自西北往东南呈上升... 利用 1 998年冬季南海水文调查的CTD和ADCP ,以及同期的TOPEX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 (SSHA)资料 ,分析和探讨了 1 998年冬季南海 0~ 1 0 0 0m温盐基本特征和环流的基本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南海近表层水温自西北往东南呈上升趋势 ,低温带分布于大陆沿岸 ,东 (南 )部则基本受暖水控制 ;1 0 0m以下层次水温分布相对复杂 ,从越南东部外海到吕宋岛一线存在一个低温带 ,其两侧水温偏高 .近表层盐度等值线分布大致与大陆岸线平行 ,除北部近岸受沿岸水影响外 ,在1 1 2°E以西盐度从西往东递减 ,1 1 2°E以东则从北向南递减 ;1 0 0~ 30 0m层盐度显示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 ;30 0m往下盐度水平分布自北往南呈单调上升的趋势 .温盐的垂直分布主要由上均匀层、跃层、渐变层组成 ,上均匀层的下界自东南往西北上倾 ,上均匀层深度以台湾西南最为深厚 .温跃层的下界深度为 1 0 0~ 4 0 0m ,厚度约 30 0m ;盐度跃层下界深度为 6 0~ 1 0 0m ,厚度约 50m .环流结构主要表现为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 ,并嵌套 3个次海盆尺度环流 ,分别位于越南东部、吕宋岛西北和南沙海域 ,以越南外海的为最大 .分析还表明 ,观测期间南海东南部海域上层被大片高于 2 8℃的暖水占据 ,形成厚度约 50~ 80m的“暖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温度 盐度 环流 黑潮 暖池
下载PDF
配电网用户事故出门情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日昇 张勇军 万国成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文章详细分析导致用户事故出门的各种因素,并从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对降低配网事故跳闸次数、保证配网连续可靠地运行和减少...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文章详细分析导致用户事故出门的各种因素,并从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对降低配网事故跳闸次数、保证配网连续可靠地运行和减少配网线路故障巡查的工作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用户 保护 可靠性
原文传递
保护配电变压器的“防火墙”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日昇 张勇军 +2 位作者 何毅思 朱革兰 范心明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3-46,共4页
探讨了在配电网分支线首端建立"防火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三种"防火墙"方案。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防火墙 可靠性 保护
下载PDF
大亚湾大鹏澳夏季余流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日升 李立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8-54,共7页
1989年夏季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澳进行了近2个月的海流锚系观测。本文报道观测结果,并利用谱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研究余流的特性。结果表明,1989年夏季溴内有一弱气旋环流,但存在相当强的低频流.低频流以E-W 方向为主,能量集中在8~16d 和... 1989年夏季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澳进行了近2个月的海流锚系观测。本文报道观测结果,并利用谱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研究余流的特性。结果表明,1989年夏季溴内有一弱气旋环流,但存在相当强的低频流.低频流以E-W 方向为主,能量集中在8~16d 和4~5d 频带上,其主分量表现为溴口南部同北部位相相反的低频水平环流。低频流与当地风场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夏季 扰动 河口 海流
下载PDF
配电网增设分支线保护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日昇 张勇军 +1 位作者 何毅思 万国成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在分析配网用户事故出门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在分支线增设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提出在配网分支线增设熔断器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对降低配网事故... 用户事故出门是导致配电网事故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在分析配网用户事故出门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在分支线增设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提出在配网分支线增设熔断器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对降低配网事故跳闸次数、保证配网连续可靠运行和减少配网线路故障巡查的工作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支线 熔断器 保护
下载PDF
2000年8月南海中部与南部海洋温、盐与环流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东晓 陈举 +11 位作者 陈荣裕 朱伯承 郭小刚 许金电 吴日升 王东晓 陈举 陈荣裕 朱伯承 郭小刚 许金电 吴日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根据 2 0 0 0年 8— 9月份南海中部与南部航次的温、盐资料 ,采用P 矢量诊断方法 ,结合ADCP测流资料和同期伪风应力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 ,研究了 2 0 0 0年夏季风持续强迫之后南海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涡旋的空间结构。结果... 根据 2 0 0 0年 8— 9月份南海中部与南部航次的温、盐资料 ,采用P 矢量诊断方法 ,结合ADCP测流资料和同期伪风应力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 ,研究了 2 0 0 0年夏季风持续强迫之后南海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涡旋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温度和盐度水平分布随深度有显著的变化 :中层 (2 5 0— 4 0 0m左右 )温、盐水平分布与其它各层的温度和盐度分布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用诊断方法计算得到的环流场与用TOPEX/Poseidon海面高度计资料计算得到的地转流场比较一致 ,即流场内部有多个中尺度的涡旋 ,主要有越南东南外海反气旋涡、中沙群岛东南反气旋涡以及南沙群岛东北角的气旋涡等 ,这说明南海中部与南部盛夏环流具有较强的地转分量和显著的多涡结构 ,并且这些中尺度涡在垂向上存在速度场的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环流 海温 海流 涡旋
下载PDF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立 吴日升 郭小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26,共14页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 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 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 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 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季总环流呈气旋 型,并发育有两个次海盆尺度气旋型环流;夏季总环流大致呈反气旋型、但在南海东 部18°N以南海域未见明显流系发育.研究还表明,南海环流的西向强化趋势明显, 无论冬、夏在中南半岛沿岸和巽他陆架外缘均存在急流,其流向冬、夏相反,是南海上 层环流中最强劲的一支.鉴于该海流的动力特征与海洋动力学中定义的漂流不同, 有相当大的地转成分,建议称为“南海季风急流(South China Sea Monsoon Jet)”.冬 季南下的季风急流在南海南部受巽他陆架阻挡折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岛和巴拉望岛 外海有较强东北向流发育.夏季北上的季风急流在海南岛东南分为两支:北支沿陆 架北上,似为传统意义上的南海暖流;南支沿18°N向东横穿南海后折向东北;二者 之间(陆架坡折附近)为弱流区.两分支在汕头外海汇合后,南海暖流流速增强.就 多年平均而言,黑潮只在冬季侵入南海东北部,并在南海北部诱生一个次海盆尺度的 气旋型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环流 卫星高度计 季风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2000年夏季福建、广东沿海上升流的遥感与船舶观测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庄伟 王东晓 +1 位作者 吴日升 胡建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4,共7页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和航次资料的分析,对粤东沿岸2000年7月份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珠江冲淡水向东扩展的趋势很明显,与此同时,粤东沿岸(116°E)以东附近沿岸海域的水团具有低温、高盐的性质,显示了沿岸...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和航次资料的分析,对粤东沿岸2000年7月份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珠江冲淡水向东扩展的趋势很明显,与此同时,粤东沿岸(116°E)以东附近沿岸海域的水团具有低温、高盐的性质,显示了沿岸上升流的存在。通过对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和风场的比较可知,上升流强度和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海面风场平行岸分量的变化是夏季该上升流强度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卫星遥感 锋面 福建 广东 夏季 沿岸海域
下载PDF
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立 吴日升 +1 位作者 李燕初 甘子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4,共8页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正值虽适用于大洋,但不能有效地除去浅海潮汐.虽然如此,T/P潮致混淆的主要频段的周期小于90d,因而可以通过滤波方法提取周期较长的海面高度季节信号,从而用于季节环流(如南海季风环流)的研究.采用FFT/IFFT方法滤波试验的结果显示,T/P的海面高度观测结果有很高的精度,滤波处理后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和地面潮位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上、下行轨道交叉处相邻测点间的标准偏差在3cm左右,可满足南海环流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潮汐混淆 南海 浅海 潮汐
下载PDF
台湾海峡水文特征研究概述 被引量:42
13
作者 肖晖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本文对近 50a来台湾海峡海洋水文特征研究进行了概述 ,重点介绍了近 2 0a台湾海峡水温、盐度、海流、水团、跃层、海洋锋等调查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水文特征 调查研究 水温 盐度 海流 跃层 水团 海洋峰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多涡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金电 李立 +1 位作者 郭小钢 吴日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51,共8页
利用南海季风实验 (SCSMEX IOP1、IOP2 )期间 ( 1 998年 4月底~ 7月初 )所获得的温盐深 (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资料及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 ,分析了南海表层、1 .0MPa层和 3.0MPa层重力势异常场的分布格局 ,... 利用南海季风实验 (SCSMEX IOP1、IOP2 )期间 ( 1 998年 4月底~ 7月初 )所获得的温盐深 (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资料及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 ,分析了南海表层、1 .0MPa层和 3.0MPa层重力势异常场的分布格局 ,探讨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在夏季季风爆发前 (IOP1期间 )南海北部以气旋式流动为主 ,并在此气旋式环流的东部镶嵌着一个较小的气旋型涡 ;南海中部和南部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 ,其中越南以东海域存在着两个南北对峙分布的反气旋型涡 ,在它们的东侧伴随一气旋型涡。季风爆发后 (IOP2期间 ) ,南海北部仍然以气旋式流动为主 ,黑潮水越过巴士海峡南北中线 ,一部分可能入侵南海北部 ,另一部分向东北折回黑潮主干 ;南海中部和南部仍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 ,越南以东海域北部的反气旋型涡消失 ,但南面的反气旋型涡加强 ,与IOP1类似 ,仍伴随有一个气旋型涡。总体而言 ,强流区出现在巴士海峡西北侧和南海西部 (尤其是越南东南沿岸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季风 环流 夏季 重力势异常 气旋型涡
下载PDF
2002年夏季粤东外海的海洋状况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金电 郭小钢 +2 位作者 李立 吴日升 靖春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本文利用 2 0 0 2年 7月 2 2日至 8月 2日对粤东外海进行的水文观测资料 ,分析了调查海区的水温、盐度和跃层的分布状况 ,并对粤东沿岸的上升冷水、海洋锋等海洋现象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整个粤东沿岸都存在着下层冷水的涌升现象 ,该... 本文利用 2 0 0 2年 7月 2 2日至 8月 2日对粤东外海进行的水文观测资料 ,分析了调查海区的水温、盐度和跃层的分布状况 ,并对粤东沿岸的上升冷水、海洋锋等海洋现象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整个粤东沿岸都存在着下层冷水的涌升现象 ,该现象在大亚湾外海附近和广东惠来外海附近尤为明显 ,从而导致粤东沿岸水等温线非常密集 ,产生上升流锋 .上升流锋随着深度的增加有向外海扩展的趋势 .此外 ,在台湾浅滩的南部 ,陆架的坡折处和东沙群岛的东侧以及西南部海域似乎也有下层冷水涌升的迹象 .东沙群岛的北侧和西部海域有暖水中心存在 ,该暖水中心可能是离岸的表层水离岸一定距离后发生下沉所致 .珠江口的东侧出现高温低盐水 ,其低盐水舌向东伸展 ,可达大亚湾口外海 ,等盐度线非常密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年 夏季 水温 盐度 跃层 上升流 广东 海洋锋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立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有韩江冲淡水、上升流、南海水、和黑潮水等。它们的交汇形成了韩江冲淡水羽状锋、台湾浅滩上升流锋、黑潮锋、以及陆架 /陆坡锋等复杂的三维锋面结构。韩江冲淡水和上升流对夏季海峡南部浅海锋面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冬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为浙闽沿岸水和南海水 ,两种水系的交汇形成贯穿海峡南部的变型的沿岸锋。以中线为界海峡西侧受沿岸水支配 ,东侧澎湖水道一带为南来暖水盘踞 ,锋带与等深线走向一致 ,呈三段结构。隆冬季节东北风强盛时锋面可南移到陆架坡折 ,形成陆架 /陆坡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 台湾海峡南部 韩江冲淡水 上升流 海洋锋
下载PDF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卫国 戴霜 +2 位作者 陈莉莉 吴日升 余兴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径。结果显示,样品的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白令海的χ值整体高于楚科奇海,并在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侧较高,向北和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楚科奇海中东部陆架上表层沉积χ值高于阿拉斯加沿岸,而西北冰洋深海平原和洋脊区的χ值最低。χARM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相似,但频率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正好相反。k-T分析结果显示阿留申海盆沉积物中的铁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占主导,白令海陆架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北两侧为磁铁矿,白令海陆架西部和楚科奇海陆架中东部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为黄铁矿,而西北冰洋陆坡、深海平原和洋脊区为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但高纬度区沉积物中的胶黄铁矿含量更高。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区域性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洋流和底质环境等因素的控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磁赤铁矿来源于亚洲大陆,白令海陆架东部的磁铁矿来自育空河流域,阿拉斯加沿岸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应为阿拉斯加西北部陆源侵蚀来源的或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海盆区的胶黄铁矿,为自生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西北冰洋 磁化率 磁性矿物 沉积物来源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蔡尚湛 吴日升 许金电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7,共9页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 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 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上升流 海表温度 叶绿素A 地形 夏季 广东海域 福建海域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爱军 万小芳 +2 位作者 许金电 郭小钢 吴日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3,共9页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部海域 障碍层 层结 降水 Ekman平流 反气旋涡
下载PDF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永俊 林龙山 +5 位作者 廖运志 张静 宋普庆 余兴光 吴日升 邵广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根据第4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与楚科奇海进行的鱼类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白令海与楚科奇海鱼类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特征,探讨了鱼类生物对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令海与楚科奇海两个海域共鉴定... 根据第4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与楚科奇海进行的鱼类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白令海与楚科奇海鱼类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特征,探讨了鱼类生物对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令海与楚科奇海两个海域共鉴定鱼类生物14科4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粗壮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robustus)、北鳕(Boreogadus saida)、短角床杜父鱼(Myoxocephalus scorpius)、斑鳍北鳚(Lumpenus fabricii)、粗糙钩杜父鱼(Artediellus scaber);从适温性来看,冷水性种类最多,有35种,冷温性种类6种;从栖息地生态类型来看,底层鱼类、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分别为35、5和1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1,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整体多样性水平不高;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北极、亚北极海区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纬向和纵向移动,由此将引起北极渔业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鱼类区系 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