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杀灭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旭琴 王守国 +6 位作者 韩黎 赵玲利 常啸 陈耕 索继江 邢玉斌 陈世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2-314,共3页
初步探讨APPJ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用APPJ与DBD两种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对不同代表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进行处理 ,分析比较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等离子体的存活曲线 ;进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生物细胞壁... 初步探讨APPJ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用APPJ与DBD两种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对不同代表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进行处理 ,分析比较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等离子体的存活曲线 ;进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生物细胞壁、膜等外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等离子体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均为先快后慢 ,APPJ的作用效果远好于DBD(DB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D值为 70s ,而APPJ的D值为 4s)。同时 ,在APPJ的作用下 ,大肠杆菌细胞壁、膜有明显破裂发生。这证明 ,APPJ可快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体 ,其灭菌机制可能与微生物细胞壁、膜的破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J 等离子体 灭菌 存活曲线
下载PDF
2007—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与耐药变迁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旭琴 冯薇 +3 位作者 乔美珍 刘月秀 金美娟 吴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7—2010年细菌室分离的SA,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药敏试...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7—2010年细菌室分离的SA,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出689株SA,其中MRSA347株,占50.36%。S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119株,17.27%)和神经外科(109株,15.82%)。MRSA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63株,18.16%)和重症监护室(61株,17.58%);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呼吸科,达79.49%(31/39);痰标本中分离的MRSA最多(255株,73.4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45株,12.97%)。MRS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21.1%~42.7%,且有降低趋势;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SA(MSSA)对除青霉素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该院MRS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SA耐药性的监测,严格隔离MRSA感染者,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耐药MRSA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旭琴 刘月秀 张险峰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P<0.05);院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菌株。提示及时总结当地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 细菌 耐药率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旭琴 刘月秀 吴影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住院患者 75 6例 ,查出院内感染 5 2例 5 8例次 ,现患率 6 .9% ,例次率 7.7%。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现患率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旭琴 庞斌 +1 位作者 杨建华 孟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3期4109-4110,共2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能获得满意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碍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旭琴 庞斌 +1 位作者 杨建华 孟闯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3只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丝裂霉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视力改善12只眼...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3只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丝裂霉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视力改善12只眼(52.2%),视力不变9只眼(39.1%),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86.9%),功能性滤过泡22只眼(95.7%)。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羊膜和丝裂霉素可以减少滤过泡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丝裂霉素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科首诊双眼复视患者的眼外相关病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旭琴 庞斌 孟闯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39-741,共3页
目的分析双眼复视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48例双眼复视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复视像分析及血压、血糖、血生化、CT、MRI等检查,明确病因。结果双眼复视的眼外相关病因以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多见,还涉及到颅内肿瘤、... 目的分析双眼复视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48例双眼复视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复视像分析及血压、血糖、血生化、CT、MRI等检查,明确病因。结果双眼复视的眼外相关病因以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多见,还涉及到颅内肿瘤、病毒感染、Graves病、重症肌无力及鼻咽癌等。结论对无法用眼部原因解释的双眼复视患者,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复视 首诊 眼外病因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评价并干预临床环境的清洁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文霞 陈凯 +5 位作者 乔美珍 金美娟 吴琛 吴旭琴 赵瑶 刘明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6-877,880,共3页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间病房,对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荧光标记,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或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计算荧光标记的...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间病房,对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荧光标记,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或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持续干预半年:每月向保洁员反馈监测结果,并进行规范化培训,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第1个月)、干预后(第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为58.33%(84/144)、85.90%(134/156),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15.31%(30/196)、52.94%(108/204)];干预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持续干预半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个月的15.31%提高至第6个月的85.18%,ICU由第1个月的58.33%提高至第6个月的9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9、28.46,均P<0.001)。结论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临床上容易普遍开展,适用于环境清洁效果的快速评价,有助于环境清洁效果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法 清除率 物体表面 环境 清洁 干预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影秋 刘月秀 吴旭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和经验,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全面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初步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 信息,完善监控机制。结论医院感染监测是... 目的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和经验,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全面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初步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 信息,完善监控机制。结论医院感染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深入研究是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监测 管理
下载PDF
烧伤病房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玉芬 韩黎 +4 位作者 吴桂芝 常东 徐培君 吴旭琴 殷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利用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的方法解析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本实验对某医院烧伤科、ICU、肿瘤科病房内从患者和环境分离的19株MRSA,进行了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和全基... 利用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的方法解析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本实验对某医院烧伤科、ICU、肿瘤科病房内从患者和环境分离的19株MRSA,进行了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和全基因组稀有位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并聚类分析归纳了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19株MRSA中有11株属于同一个菌种A型,在这些菌株中,有8株属于相同的克隆亚型A1型,分别来自烧伤科和ICU患者以及烧伤科医生、护士的手。4株属于B型,均分离自同一烧伤病房。这暗示该医院可能存在MRSA(A型)院内感染的暴发,并且存在B型流行的潜在危险。MRSA很有可能通过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及鼻腔等媒介在患者间传播。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观念,利用灵敏、可靠且分辨率强的分型技术加强MRSA感染监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1
11
作者 金美娟 乔美珍 +1 位作者 吴琛 吴旭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1750-1751,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执行规范化管理,对2009年前后我院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执行前监测护士总人数共1 055人,护士职业暴露332例,发生率31.47%;执行后监测护士...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执行规范化管理,对2009年前后我院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执行前监测护士总人数共1 055人,护士职业暴露332例,发生率31.47%;执行后监测护士总人数共2 412人,护士职业暴露260例,发生率10.78%,执行后较执行前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建立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士职业暴露,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管理 护士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下载PDF
手术室应用安尔碘消毒调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影秋 卜剑萍 吴旭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用安尔碘进行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及妇产科的20例手术患者皮肤消毒,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安尔碘对术野及手臂部皮肤细菌的即时杀灭率均为100%,在长达4.5小时的手术后,手臂部亦未检出细菌,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具有特... 用安尔碘进行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及妇产科的20例手术患者皮肤消毒,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安尔碘对术野及手臂部皮肤细菌的即时杀灭率均为100%,在长达4.5小时的手术后,手臂部亦未检出细菌,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具有特效杀菌作用的安尔碘进行手术野手术者手的消毒,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尔碘 消毒 手术室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琛 冯薇 +3 位作者 乔美珍 刘月秀 吴旭琴 金美娟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2628-2630,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定期分析反馈临床,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1 862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3例,感染率5.53%;脑血管病变...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定期分析反馈临床,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1 862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3例,感染率5.53%;脑血管病变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率为7.09%,居首位,其次为脑肿瘤占5.76%和脑积水占4.73%;感染部位以颅内感染为主占98.06%,其次为浅表部位感染占1.94%;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类型、颅内置管、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是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应尽量缩短住院天数,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管理,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术患者的全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诺延手消毒 喱消毒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月秀 吴影秋 吴旭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5-136,124,共3页
目的 探讨诺延手消毒 喱外科手消毒效果。方法 对参与手术洗手的 6 4位医生护士分 3组进行清洁前、清洁后、消毒后、手术后手的细菌学监测。结果 诺延手消毒 喱消毒后细菌即时杀灭率为 10 0 % ;持效作用较为理想 ,44位受试人员中... 目的 探讨诺延手消毒 喱外科手消毒效果。方法 对参与手术洗手的 6 4位医生护士分 3组进行清洁前、清洁后、消毒后、手术后手的细菌学监测。结果 诺延手消毒 喱消毒后细菌即时杀灭率为 10 0 % ;持效作用较为理想 ,44位受试人员中仅 3位 (6 .8% )手术结束后手细菌培养阳性 ,其中 1人术中手套刺破更换手套 1次 ,以安尔碘进行手消毒的 2 0位被检人员术后 4位 (2 0 % )手细菌培养阳性 ;诺延洁肤皂液刷手与不刷手组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4%和 80 % ,普通肥皂酊洗刷手细菌清除率为 36 .8%。结论 诺延手消毒 喱 ,一种凝胶状醇类消毒剂 ,杀菌力强、作用持久、且具护肤成分 ,其容器独特的单向出流装置 ,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的两次污染问题 ,肘压式开关 ,取液准确 ,使用方便 ,消毒后手感干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手消毒 外科手术 诺延手消毒者喱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琛 冯薇 +3 位作者 乔美珍 刘月秀 吴旭琴 金美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4期3758-3759,共2页
剖宫产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也是解决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也不断出现,不仅给产妇增加痛苦,严重影响了产科质量与安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给患者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剖宫产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也是解决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也不断出现,不仅给产妇增加痛苦,严重影响了产科质量与安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给患者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1],2010年8月我院产科出现了数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为此我们立刻开展调查并监测,并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对全院剖宫产患者进行手术切口的目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切口感染 监测
下载PDF
李斯特菌诱导宿主细胞骨架重排与磷脂酶D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黎 吴旭琴 +2 位作者 孟玉芬 纪蕾 陈世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2-855,共4页
无论是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主动吞噬,还是病原体诱导非吞噬细胞的被动吞噬,均是不同细胞膜受体介导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排过程,受到单体G蛋白和肌动蛋白骨架相关蛋白的精密调控。细胞内重要信号蛋白,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LD)的活... 无论是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主动吞噬,还是病原体诱导非吞噬细胞的被动吞噬,均是不同细胞膜受体介导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排过程,受到单体G蛋白和肌动蛋白骨架相关蛋白的精密调控。细胞内重要信号蛋白,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LD)的活性变化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密切相关,其参与调节了由抗体受体(FcγR)及补体受体(CR3)介导的免疫细胞的主动吞噬,而细胞肌动蛋白骨架解聚蛋白cofilin被磷酸化后可与PLD结合并激活PLD,进而调节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另一方面,cofilin磷酸化状态严格调控李斯特菌感染细胞过程中的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因此,阐明PLD是否在李斯特菌感染细胞过程中被激活并参与调节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将有助于揭示PLD激活对感染发生的调控作用,对透彻理解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骨架重排 磷脂酶D 李斯特菌
下载PDF
1779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琛 刘月秀 +1 位作者 吴影秋 吴旭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动态监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苏大附一院2004年全年收住入院的患者33308人次,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77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5.30%,高危科室为:病房ICU、急诊IC...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动态监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苏大附一院2004年全年收住入院的患者33308人次,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77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5.30%,高危科室为:病房ICU、急诊ICU、血液科一、老年科、血液科二,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技术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菌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真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文霞 陈凯 +4 位作者 乔美珍 吴旭琴 吴琛 金美娟 赵瑶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3期5387-5388,共2页
随机选取条件相近的3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区,每个病区随机选取5间病房,对病房的门把手、床头柜、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高频接触物表作荧光标记。在清洁后4h内进行复核,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评价清洁效果。及时反馈清洁评估情况和对保... 随机选取条件相近的3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区,每个病区随机选取5间病房,对病房的门把手、床头柜、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高频接触物表作荧光标记。在清洁后4h内进行复核,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评价清洁效果。及时反馈清洁评估情况和对保洁员培训后再作一次环境清洁荧光标记考核,对干预后改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前普通病房清除率为15.31%,ICU病房清除率为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6,P<0.01)。干预后普通病房清除率为52.94%,ICU病房清除率为8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5,P<0.01)。普通病房清除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4,P<0.01)。ICU病房清除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3,P<0.01)。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在临床上容易普遍开展,适用于快速环境清洁效果的评价。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无法代替常规环境微生物检测对于致病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法 临床环境 清洁效果 评价
下载PDF
病区结构调整前后医院感染和大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月秀 吴影秋 吴旭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540-541,543,共3页
对苏州大学附一院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调整后的神经外科病区医院感染及大环境分别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卫生学监测 ,并与病区调整前同类监测进行比较。结果 :调整后大环境监测合格率为 97% ,比调整前高了8.3个百分点 (P <0 .0 1... 对苏州大学附一院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调整后的神经外科病区医院感染及大环境分别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卫生学监测 ,并与病区调整前同类监测进行比较。结果 :调整后大环境监测合格率为 97% ,比调整前高了8.3个百分点 (P <0 .0 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6 .7% ,比调整前降低了 3.9个百分点 (P <0 .0 1)。提示 ,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病区内大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改善病区条件 ,加强病区管理力度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不断强化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 ,是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区结构调整 大环境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院感染漏报漏检率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琛 刘月秀 +1 位作者 吴影秋 吴旭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为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及时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该院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漏报漏检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院平均漏报率9.0%,漏检率16.7%,送检率83.3%,符合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 为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及时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该院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漏报漏检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院平均漏报率9.0%,漏检率16.7%,送检率83.3%,符合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但有部分科室超标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标准掌握不准,不重视病原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漏报率 漏检率 病原菌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