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蛭石氨氮吸附量与起始溶液浓度和介质用量的函数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2 位作者 聂发辉 王平 李科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6,82,i006,共5页
测定了给定pH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时NH4Cl溶液中蛭石的氨氮吸附量。结果显示,平衡时蛭石的氨氮吸附量Qe与溶液起始的氨氮质量浓度C和单位体积溶液的介质用量W的函数关系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其等温吸附通式为:Qe=qmCW [qm(KW+W)+C]。... 测定了给定pH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时NH4Cl溶液中蛭石的氨氮吸附量。结果显示,平衡时蛭石的氨氮吸附量Qe与溶液起始的氨氮质量浓度C和单位体积溶液的介质用量W的函数关系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其等温吸附通式为:Qe=qmCW [qm(KW+W)+C]。式中,单位介质吸附容量qm和介质系数KW是独立于C和W的常数;qm代表介质对溶质的吸附能力;KW代表介质与氨氮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氨氮 吸附等温曲线 浓度系数 介质系数 吸附容量
下载PDF
蛭石的NH_4^+吸附与Langmuir方程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2 位作者 聂发辉 王平 李科林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6-71,共6页
 测试检验和理论分析说明在Langmuir方程应用中将平衡吸附量Qe表达为离子起始浓度C0和介质用量W0的函数时,Qe=W0qmC0/(KC+C0),方程式中系数KC不是常数,而是W0的函数并与W0呈线性相关.在蛭石铵离子吸附关系式中,Langmuir方程适用的范围...  测试检验和理论分析说明在Langmuir方程应用中将平衡吸附量Qe表达为离子起始浓度C0和介质用量W0的函数时,Qe=W0qmC0/(KC+C0),方程式中系数KC不是常数,而是W0的函数并与W0呈线性相关.在蛭石铵离子吸附关系式中,Langmuir方程适用的范围是起始浓度C0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铵离子 LANGMUIR方程 浓度系数 介质系数 吸附容量
下载PDF
生态型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晓芙 陈明利 +2 位作者 蒋丽娟 胡曰利 雷电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6-39,共4页
建立了由生物调节池、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组成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系统,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试验室废水。系统连续运行2年的处理效果持续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 18918-2002)1级排放标准。该工艺的建设... 建立了由生物调节池、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组成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系统,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试验室废水。系统连续运行2年的处理效果持续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 18918-2002)1级排放标准。该工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用地面积小于2 m2/t,建设成本为300~500元/t,运行耗电量小于0.1元/t,管理维护等费用约为0.1元/t,运行合计费用小于0.2元/t,该生态型组合人工湿地所具有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太大,管理水平不太高的广大中小城镇、居民小区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潜流湿地 表流湿地 组合湿地
下载PDF
蛭石与人造沸石氨氮平衡吸附——基本关系式与二次方程的解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1 位作者 雷电 董敏慧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在给定pH值(pH=7.0)和温度(T=25C)的条件下,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测定了NH_4Cl溶液中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平衡吸附量,在平衡吸附量Q_(?)与溶液离子浓度C和介质有效吸附势P关系基础上建立了平衡吸附量Q_(?)与溶质起始浓度C_0... 在给定pH值(pH=7.0)和温度(T=25C)的条件下,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测定了NH_4Cl溶液中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平衡吸附量,在平衡吸附量Q_(?)与溶液离子浓度C和介质有效吸附势P关系基础上建立了平衡吸附量Q_(?)与溶质起始浓度C_0、吸附介质用量W_0的一元二次方程,测试结果证明,这一方程可在较大的C_0和W_0变化范围内用以描述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等温平衡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人造沸石 氨氮吸附 LANGMUIR方程 二次方程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营养动态模型研究——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与常规林木施肥试验方法不同 ,林木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是通过立地与养分效应参数及相关系数测定来确定林地施肥的必要性、林木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动、静态关系、土壤养分容量与强度曲线和目标效益方程 .基于这一组曲线与方程来确定... 与常规林木施肥试验方法不同 ,林木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是通过立地与养分效应参数及相关系数测定来确定林地施肥的必要性、林木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动、静态关系、土壤养分容量与强度曲线和目标效益方程 .基于这一组曲线与方程来确定最佳目标增产量、达标所需的有效养分增量、相应的施肥量与配方、以及最佳施肥时期与方法 .施肥模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 ,试验处理简单 ,实践中易于操作 ,适用性广 ,不受区域和林木生长阶段的限制 ,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推广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施肥模型 立地生产力 养分生产力 立地养分效应方程、有效养分区间 有效立地指数区间、土壤养分缓冲势、肥料利用率 目标效益
下载PDF
桉树立地生产力与养分生产力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77,共7页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 ,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 ,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 ,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关键词 桉树 养分浓度 养分吸收 养分生产力参数 立地生产力极限
下载PDF
林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与目标肥效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2 位作者 吴立潮 彭必龙 王海燕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主要工业用材林施肥技术研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证和确定了林木有效施肥条件和肥效目标.我国杉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为[10,18];林木施肥的最佳经济效益目标增量与立地指数和单位产出价值成正相关,... 应用“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主要工业用材林施肥技术研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证和确定了林木有效施肥条件和肥效目标.我国杉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为[10,18];林木施肥的最佳经济效益目标增量与立地指数和单位产出价值成正相关,与不施肥的产量、优势木的平均养分浓度及单位投入价值成反相关;在自然上壤肥力状况下,氮磷钾均为高目标肥效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施肥 立地指数 目标肥效
下载PDF
刚果12号桉无性系人工林养分曲线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30,共7页
应用常规方法 ,在雷林NPK复混肥和HYDRO NPK复合肥刚果 12号桉树无性系人工林试验区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 :桉树器官氮、磷、钾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顺序为 :叶 >枝 >皮 >根 >干 ;树体养分的平均浓度C随林龄t增大而降低 ,降... 应用常规方法 ,在雷林NPK复混肥和HYDRO NPK复合肥刚果 12号桉树无性系人工林试验区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 :桉树器官氮、磷、钾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顺序为 :叶 >枝 >皮 >根 >干 ;树体养分的平均浓度C随林龄t增大而降低 ,降低速率与施肥强度Q相关 ;桉树林养分吸收的总量X随t和Q增大而增大 ,养分吸收速率 (dX dt)随t增大而降低 ,说明桉树生长早期养分供给的重要性。养分吸收曲线可反映不同生长时期林木吸收养分的相对强度 ,给出达到相对应生长量的净养分需求量 ,在林木营养动态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人工林 刚果12号桉 养分浓度 林木生长曲线 养分吸收曲线
下载PDF
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环境生物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41-48,共8页
 在水环境保护领域里,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控制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农业、养殖业排放的有机废水所导致的以有机质为主的水质污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环境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化处理方法因其高效、低耗、处理量大、适用面...  在水环境保护领域里,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控制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农业、养殖业排放的有机废水所导致的以有机质为主的水质污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环境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化处理方法因其高效、低耗、处理量大、适用面广及安全的特点而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这一领域中以生化反应为基础的处理方法(好氧和厌氧处理工艺)和以生物自然净化功能为主体的技术措施(人工生物塘和湿地),以及相关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有机废水 好氧工艺 厌氧工艺 生物塘 人工湿地 综述
下载PDF
林木施肥研究──Ⅱ施肥模型在杉木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林木施肥模型,在南岭南坡山地对杉木幼林和中龄林进行了大面积的施肥试验与推广,结果表明,按照该模型的基本步骤进行实施,杉木中龄林可实现增产木材45m3/hm2,平均投入产出比接近达到1:8;杉木幼林施肥,可使林分提... 根据林木施肥模型,在南岭南坡山地对杉木幼林和中龄林进行了大面积的施肥试验与推广,结果表明,按照该模型的基本步骤进行实施,杉木中龄林可实现增产木材45m3/hm2,平均投入产出比接近达到1:8;杉木幼林施肥,可使林分提前1~3年郁闭,缩短了林木的生长周期,实践证明,本技术可操作性强,理论值与实际值差距小,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可以在条件类似的杉木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施肥模型 定量施肥 经济效益 林木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Ⅰ.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在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Z=Zmt/(K+t).此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物意义确切,模拟精确度高,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随树龄(t)变化的基本规律.方程参数Zm(直径或高生长极值)和K... 在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Z=Zmt/(K+t).此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物意义确切,模拟精确度高,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随树龄(t)变化的基本规律.方程参数Zm(直径或高生长极值)和K(林木生长特征系数)与立地指数S和密度指数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杉木生长从属于立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直径 高生长 生长方程 林木生长 林木施肥
下载PDF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的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1-314,共4页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抑制了两试验树种的生长,混交提高了桉树N营养水平,但降低了桉树P、K的吸收量.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可能是两树种间N的再分配和P、K的竞争的养分效应所致.
关键词 刚果12号桉 厚荚相思 混交林 养分效应
下载PDF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的养分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抑制了两试验树种的生长,混交提高了桉树N营养水平,却降低了桉树P、K的吸收量.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可能由两树种间N的再分配和P、K的竞争的养分效应所致.
关键词 林学 刚果12号桉 厚荚相思 混交林 养分效应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Ⅲ.生长方程的假设与前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0,共10页
结合实例对吴和胡提出的杉木直径、高和蓄积生长方程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并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杉木径高比系数的动态方程.径高比系数随树龄增长而递减的规律表明杉木直径和高的生长速率递减存... 结合实例对吴和胡提出的杉木直径、高和蓄积生长方程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并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杉木径高比系数的动态方程.径高比系数随树龄增长而递减的规律表明杉木直径和高的生长速率递减存在不同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长的平面限制效应大于高度限制效应,因此,森林蓄积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树木的直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方程 树木生长速率 径高比系数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Ⅷ 直径年龄与生长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树木直径的实际生长年龄小于树木年龄 ,用树木年龄作为自变量来描述直径生长会导致生长曲线出现拐点 .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当用直径 ( D)的年龄 ( t)作为自变量时 ,直径曲线为非 S型逼近线 ,基本上没有拐点 .直径生长方程 D=Dmt( K +t)... 树木直径的实际生长年龄小于树木年龄 ,用树木年龄作为自变量来描述直径生长会导致生长曲线出现拐点 .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当用直径 ( D)的年龄 ( t)作为自变量时 ,直径曲线为非 S型逼近线 ,基本上没有拐点 .直径生长方程 D=Dmt( K +t)在应用中精确度高 .检测样本中 ,杉木直径生长不遵循指数增长规律 .基于直径方程的性质 ,即 d( D2 / t) dt=0 ,t=K,D=Dm/ 2 ,d( D3/ t2 ) / dt=0,t=K/2 ,可用实测数据对 D2 /t和 D3/t2作图 ,通过曲线极值点确定生长参数 K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直径 生长方程 树木年龄 直径年龄 生长参数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Ⅳ.杉木胸高形数与径高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杉木林分调查数据讨论了林分胸高形数η和径高比δ随林龄 t变化的相关性 .η和δ值均随 t递增而递减 ,且递减趋势相似 ,η/δ比值近似为常数 ;η和δ也随立地 S递增而递减 ,其比值在调查的 S范围内不随 S变化产生显著差异 ;η随林... 基于杉木林分调查数据讨论了林分胸高形数η和径高比δ随林龄 t变化的相关性 .η和δ值均随 t递增而递减 ,且递减趋势相似 ,η/δ比值近似为常数 ;η和δ也随立地 S递增而递减 ,其比值在调查的 S范围内不随 S变化产生显著差异 ;η随林分密度 N递增而递增 ,δ随 N递增而递减 ,η/δ比值与 N成正相关 .在 t递增过程中 ,给定 S和 N ,η/δ比值变幅小是蓄积方程 Y=Ymt3/( K+t) 3应用精确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胸高形数 径高比 立地条件 林分密度 蓄积方程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Ⅱ.杉木蓄积生长方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在杉木直径生长方程D=Dmt/(K+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杉木蓄积生长方程:Y=Ymt3/(K+t)3.蓄积方程和直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参数——林木生长特征系数K,这一特征系数K为杉木蓄积生长曲线的拐点.检验表明,... 在杉木直径生长方程D=Dmt/(K+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杉木蓄积生长方程:Y=Ymt3/(K+t)3.蓄积方程和直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参数——林木生长特征系数K,这一特征系数K为杉木蓄积生长曲线的拐点.检验表明,蓄积Y的1/3次方与直径D基本保持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蓄积 生长方程 生长极值 林木生长 林木施肥
下载PDF
发挥特色学科优势 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做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晓芙 《中国高校科技》 2007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在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校要发挥好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作用。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在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校要发挥好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作用。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体系中拥有自己的特色,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地方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学科 产学研一体化 人才资源 创新型国家 区域自主创新 赵沁平 湖南省科技厅 知识创新体系 创新平台建设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IV.杉木林分断面积方程
19
作者 吴晓芙 邓白罗 胡曰利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基于杉木胸径( D)生长方程 D= Dm t/( K+ t),本文进一步提出林分断面积( G)的动态方程: G= Gm [t/( K+ t)]2 .新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基本参数(断面积极值 Gm 和生长特征系数 K)生物意义确切... 基于杉木胸径( D)生长方程 D= Dm t/( K+ t),本文进一步提出林分断面积( G)的动态方程: G= Gm [t/( K+ t)]2 .新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基本参数(断面积极值 Gm 和生长特征系数 K)生物意义确切,应用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胸径 林分断面积 生长方程 生长特征系数
下载PDF
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Ⅶ桉树的有效养分浓度区间
20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林木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林木生长量(Y)对林木养分吸收量(X)的导数大于零的养分浓度(C)区间.依据林木的养分生产力方程1/C=(2/Cm)-[1/(CmXm)]X,当养分吸收量X等于有效吸收量上限Xm时,养分浓度C为有效浓度上限Cm;当养分吸收量X趋向于0时...  林木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林木生长量(Y)对林木养分吸收量(X)的导数大于零的养分浓度(C)区间.依据林木的养分生产力方程1/C=(2/Cm)-[1/(CmXm)]X,当养分吸收量X等于有效吸收量上限Xm时,养分浓度C为有效浓度上限Cm;当养分吸收量X趋向于0时,养分浓度C趋向于起始浓度;由此给出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Cm/2<C<Cm.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与检验的结果表明,养分生产力方程在描述桉树树干中氮、磷、钾浓度与吸收量关系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运用回归分析求出的不同林龄桉树树干有效养分浓度区间的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养分生产力 养分浓度 养分吸收 有效养分浓度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