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血友病A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报道
1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2 位作者 储金华 涂松济 吴正玉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5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31.3 s),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示凝血因子Ⅷ活性0.9%(正常参考值50.0%~150.0%),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均正常。凝血因子Ⅷ内含子22及内含子1正常,二代测序(2021.11)在FⅧ基因Exon8上检出无义变异c.1063C>T(p.R355*)(半合),患儿母亲携带无义变异c.1063C>T(p.R355*)(杂合)。确诊为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新生儿 FⅧ基因 新突变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能力评价与时空演化的研究
2
作者 吴正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70-277,共8页
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分析农业碳减排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等方式分析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农业碳减排能力,从全局和局部2方面对近... 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分析农业碳减排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等方式分析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农业碳减排能力,从全局和局部2方面对近19 a农业碳减排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减排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间少数年份出现衰退情况;农业碳减排能力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状态,空间相关性相对不稳定但空间相关性呈增强态势;我国农业碳减排空间地域特征显著。建议减少农业化学物质投入,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改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时空演化 莫兰指数 LISA聚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正玉 王宁玲 +4 位作者 刘亢亢 储金华 汪燕 杨林海 谢志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7-1372,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儿童ALL疾病状态、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OCS3 mRNA在儿童ALL疾病状态和危险度评估、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方...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儿童ALL疾病状态、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OCS3 mRNA在儿童ALL疾病状态和危险度评估、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5例新诊断ALL患儿初诊时、诱导缓解期和13例正常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ALL危险度、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测定ALL患儿骨髓单核细胞中SOCS3 mRNA的位置与表达量。结果:45例患儿初诊时SOCS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诱导缓解期45例患儿的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时中、高危组患儿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按照中位数法将45例患儿初诊时SOCS3 mRNA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点发现,SOCS3 mRNA高表达组具有更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和预后不良基因。此外,2组在危险度比较时SOCS3 mRNA高表达组危险度更高。结论:SOCS3 mRNA在初诊时下调而在疾病诱导缓解后恢复正常表达,SOCS3可以作为评价疾病状态的指标。SOCS3 mRNA的高表达使ALL危险度上调,SOCS3 mRNA可以作为评价ALL危险度的因子,通过调节SOCS3 mRNA表达水平治疗ALL或许可以成为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临床特点 早期治疗反应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OCS3通过STAT3信号通路调节Treg细胞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3 位作者 吴正玉 刘亢亢 储金华 杨林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的表达水平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初治的ALL患儿作为初诊组,13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的表达水平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初治的ALL患儿作为初诊组,13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实验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对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①ALL患儿初诊组在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TAT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LL患儿初诊组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ALL患儿初诊组中STAT3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1,P<0.05),SOCS3的表达水平与STAT3、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STAT:r=-0.61,P<0.05;Treg:r=-0.558,P<0.05)。结论 ALL患儿初诊组中SOCS3的低表达引起STAT3的活化增加,进而提高了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调控SOCS3表达水平的方法可能为ALL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调节性T细胞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单中心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储金华 刘亢亢 +5 位作者 王宁玲 涂松济 蔡华菊 吴正玉 杨林海 谢志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3例发生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特点、药敏情况及预后。结果: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3例发生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特点、药敏情况及预后。结果:93例患儿中有78例处于粒细胞缺乏期。93株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占58.1%(54/93),革兰氏阳性菌(G^(+))占41.9%(39/93)。G^(+)菌中前4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5.1%)、肺炎克雷伯菌(13.9%)、铜绿假单胞菌(6.5%)、阴沟肠杆菌(6.5%),G^(+)菌中前4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0.8%)、肺炎链球菌(6.5%)、溶血性葡萄球菌(5.4%)、人葡萄球菌(5.4%)。74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原菌中G^(+)菌占60.8%,G^(+)菌占39.2%;19株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原菌中G^(+)菌占47.4%、G^(+)菌占52.6%;非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以G^(+)菌为主(占66.7%)。93株病原菌中耐药菌株占13.9%,G^(+)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占42.9%,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5.4%,耐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株占33.3%;G^(+)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3.3%,未检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属菌株及肠球菌菌属菌株。G^(+)菌感染降钙素原检测均值为(11.02±20.282)ng/ml,而G^(+)感染均值为(1.81±4.911)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C反应蛋白均值为(76.33±69.946)mg/L,而G^(+)感染均值为(38.34±57.951)mg/L(P<0.05)。给予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仅一例患儿因耐碳青霉烯酶的阿氏肠杆菌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以G^(+)为主,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菌株分布存在差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以G^(+)菌占优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G^(+)菌与G^(+)菌分布相当,非粒细胞缺乏伴血流感染以G^(+)菌占明显优势。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G^(+)菌感染中均较G^(+)菌感染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病原体 儿童
原文传递
血清铁调素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蔡华菊 王宁玲 +4 位作者 刘亢亢 储金华 汪燕 杨林海 吴正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55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6-24月缺铁性贫血(IDA)伴和不伴维生素D缺乏患儿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血清铁蛋白(SF)关系,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以68例6-24月IDA患儿为对象,分为A组20例,均合并维生素D缺乏;B... 目的:通过检测6-24月缺铁性贫血(IDA)伴和不伴维生素D缺乏患儿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血清铁蛋白(SF)关系,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以68例6-24月IDA患儿为对象,分为A组20例,均合并维生素D缺乏;B组48例,均不合并维生素D缺乏;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GB、MCV、MCH、MCHC;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hepcidin及25-(OH)D。结果:治疗前A组、B组、对照组血清hepcidin水平分别为(29.16±7.50)ng/ml、(27.11±7.10)ng/ml、(29.25±8.39)ng/ml;治疗后A组、B组血清hepcidin水平分别为(36.21±5.68)ng/ml、(34.16±4.54)ng/ml,各组hepcid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0,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A组治疗后血清hepcidin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B组治疗后血清hepcid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epcidin水平均与SF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2,r=0.367,P=0.014,P=0.010)。结论:hepcidin在评估IDA治疗疗效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在利用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婴幼儿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排除维生素D缺乏对血清hepcidin水平的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D缺乏 铁调素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慢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丽媛 刘亢亢 +6 位作者 储金华 杨林海 谢志伟 张坤龙 蔡华菊 吴正玉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1-88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病例328例,通过病历系统检索、门诊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可能与ITP慢性化进程相关的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8例ITP患儿中,新诊断ITP 208例(nITP,64%),持续性ITP 54例(pITP,16%),慢性ITP 66例(cITP,20%),1年内缓解率为7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前有感染史和/或预防接种史、抗核抗体、初诊淋巴细胞数(ALC)、治疗方案与患儿预后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驱诱因、初诊治疗方案、ALC是儿童ITP慢性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初诊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组较单独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LC联合前驱诱因诊断c ITP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LC、前驱诱因单独诊断。ROC曲线结果显示,当淋巴细胞绝对值取值为3.80×109/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787),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65.53%(P <0.01),将其联合前驱诱因做双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77.61%,特异性为78.41%。结论:初诊治疗方案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降低ITP患儿慢性化的发生,且其疗效优于单独激素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初诊淋巴细胞计数及前驱诱因均是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静脉丙种球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原文传递
SOCS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傲霜 王宁玲 +3 位作者 刘亢亢 吴正玉 储金华 杨林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5-799,803,共6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与儿童ALL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入组ALL患儿及21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骨髓标本,分别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与儿童ALL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入组ALL患儿及21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骨髓标本,分别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ALL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及正常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和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OCS3mRNA表达水平和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ALL患儿治疗反应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SOCS3甲基化状态与累积复发率(CIR)和总生存率(OS)的相关性。结果①ALL患儿初诊组、复发组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完全缓解组患儿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恢复正常;②初诊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ALL患儿的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及复发组ALL患儿的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③运用中位数方法将ALL患儿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组,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SOCS3甲基化高水平组CIR明显高于低表达水平组(P<0.05),但两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3基因甲基化导致SOCS3的低表达,监测SOCS3甲基化水平可有助于了解儿童ALL的治疗反应及预后,通过去甲基化调节SOCS3 mRNA的表达可能成为儿童ALL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甲基化 治疗反应 预后
下载PDF
小麦品种混杂的严重性及对策
9
作者 吴正玉 《种子科技》 1990年第1期8-9,共2页
良种有巨大的增产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种子纯度则是衡量良种的关键指标。种子纯度高,良种的增产幅度就大。目前,小麦生产中品种混杂严重是影响良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不利因素之一。为了给小麦品种更新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 良种有巨大的增产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种子纯度则是衡量良种的关键指标。种子纯度高,良种的增产幅度就大。目前,小麦生产中品种混杂严重是影响良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不利因素之一。为了给小麦品种更新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5月下旬小麦灌浆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混杂 种子纯度 灌浆后期 品种更新 增产潜力 去杂去劣 机械混杂 防杂保纯 统一供种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发挥学会优势 开展学术活动
10
作者 吴正玉 《辽宁计量与管理》 2000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大连市计量测试学会 学术交流 培训教育
下载PDF
天津市电子仪表局大,中型企业专利文献应用现状及开发应用建议
11
作者 吴正玉 王蕴华 《电子与自动化仪表信息》 1994年第2期64-73,共10页
关键词 天津 电子仪表局 专利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次复发并发癫痫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3 位作者 储金华 谢志伟 吴正玉 刘亢亢 《癫痫杂志》 202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复发时并发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2月安徽医科...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复发时并发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ALL治疗后发生CNSL2次复发并发症状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系ALL结疗后近2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并发症状性癫痫,2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时首发症状均为痫性发作,其中首次复发时呈癫痫持续状态,第二次复发时痫性发作并发肢体偏瘫症状,脑脊液、头颅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脑电图异常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符合,期间动态监测头颅MRI病灶及脑电图异常改变均未能消失,给予原发病治疗化疗、鞘内注射及放疗,后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并先后联合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治疗,目前癫痫发作得到控制。结论对于儿童ALL患儿,在结疗后出现癫痫发作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及时完成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若治疗后头颅影像学病灶持续存在及脑电图异常放电不消失,痫性发作反复时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次复发可能,积极原发病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 癫痫 儿童
原文传递
晋麦4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吴正玉 王美玲 《小麦研究》 1997年第3期23-23,22,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晋麦47号 高产 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