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序列治疗在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作用及疗效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毓聪 王彬娉 +3 位作者 杨宾 陆丽英 包艳丽 王海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199-200,共2页
牙周炎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和牙齿松动等[4-5]。对于伴有牙周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时,正畸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牙周情况。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序列治疗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毓聪 王雅雯 +4 位作者 李少登 杨宾 赖道峰 包艳丽 陆丽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且出现脱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涂氟治疗,观察组给予渗透...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且出现脱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涂氟治疗,观察组给予渗透树脂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糙度、色差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9,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粗糙度无差别,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粗糙度和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39,P=0.026);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粗糙度和颜色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釉质 白垩斑 粗糙度
下载PDF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明智 邢莉 +2 位作者 郑学彬 吴毓聪 周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4-495,共2页
目的:观察V itapex糊剂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乳牙根管治疗原则者115例(150颗乳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 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V itapex糊剂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乳牙根管治疗原则者115例(150颗乳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 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8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 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省时省力,工作效率提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材料
下载PDF
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修复脱矿牙釉质的效果及稳定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亚楠 吴毓聪 +3 位作者 毛秋华 陈灵 陆丽英 徐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522-3526,共5页
背景:渗透树脂是一种修复釉质初期龋的有效方式,但近期研究发现其存在抗脱矿能力不足、聚集收缩、易老化、颜色稳定性较差等缺陷。目的:观察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修复脱矿牙釉质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收集临床因正畸治疗拔除的磨牙... 背景:渗透树脂是一种修复釉质初期龋的有效方式,但近期研究发现其存在抗脱矿能力不足、聚集收缩、易老化、颜色稳定性较差等缺陷。目的:观察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修复脱矿牙釉质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收集临床因正畸治疗拔除的磨牙100颗,建立人工牙釉质脱矿模型后随机分4组进行再矿化处理:A组浸于人工唾液中;B组进行渗透树脂处理后浸于人工唾液中;C组进行渗透树脂处理后以氟化钠(2次/d)处理,最后浸于人工唾液中;D组进行渗透树脂处理后以生物活性玻璃(2次/d)处理,最后浸于人工唾液中,4组再矿化处理时间为4周。再矿化处理后,将4组进行再脱矿处理,72 h后取出。于处理前、脱矿后、再矿化处理后及再脱矿处理后分别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牙釉质显微硬度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显示,处理前,各组牙釉质表面平滑,信号最强,组间无差异;初次脱矿后,各组牙釉质表面略不平,信号增强区域向表面以下延伸,且组间无差异;再矿化后和再脱矿处理后,信号增强区域向表面以下延伸更加明显,且D组牙釉质表面信号增强区域减弱较其他各组更显著;②处理前与初次脱矿处理后,4组间牙釉质表面粗糙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矿化处理后,粗糙度值大小为:A组>B组>C组>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再脱矿处理后,A组粗糙度值高于初次脱矿后(P<0.01),B、C、D组低于初次脱矿后(P<0.01);③处理前与初次脱矿处理后,4组间牙釉质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矿化处理后,显微硬度值大小为:A组<B组<C组<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再脱矿处理后,A组显微硬度值低于初次脱矿后(P<0.01),B、C、D组高于初次脱矿后(P<0.01);④结果表明,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牙釉质脱矿的效果及抗脱矿稳定性优于单纯使用渗透树脂及渗透树脂与氟化物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渗透树脂 生物活性玻璃 再矿化 再脱矿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下载PDF
IL-12和Th亚群细胞在牙周病免疫病理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毓聪 程亚楠 +2 位作者 陈绍山 杨宾 陆丽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牙周病免疫病理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3例),选取同期进行牙周检查...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牙周病免疫病理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3例),选取同期进行牙周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间临床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 index,BI)]、外周血中Th细胞表达(Th1、Th2、Th17)、龈沟液及血清中IL-12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PD、PLI、BI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3组PD、PLI、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3组AL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重度组PD、AL、PLI、BI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PD、AL、PLI、BI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轻、中、重度3组Th1、Th2、Th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Th1、Th2、Th17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Th1、Th2、Th17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轻、中、重度龈沟液及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龈沟液及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龈沟液及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龈沟液及血清中IL-12与PD、AL、PLI、BI、Th1、Th2及Th17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H-E染色中、轻度组淋巴细胞较少,中度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加,重度组淋巴细胞表现为密集状态,同时在细胞间质中出血明显;IL-12蛋白阳性染色结果均在牙龈组织淋巴细胞质中表达,可见明显棕褐色,轻、中、重度3组IL-12蛋白阳性染色在牙龈组织中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着色随着轻、中、重度炎症变化而加重。结论:IL-12参与牙周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是牙周炎发生的关键促炎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病理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芦丁对4NQO诱发大鼠舌癌的保护作用及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毓聪 程亚楠 +2 位作者 杨宾 陆丽英 李少登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9-83,115,共6页
目的研究芦丁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大鼠舌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大鼠血浆血细胞计... 目的研究芦丁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大鼠舌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大鼠血浆血细胞计数。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和Alician蓝藏红(alicia blue safranine,AB-S)染色法观察舌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大鼠舌组织中核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p6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舌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 2)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P<0.05),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未成熟和成熟肥大细胞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NF-α和NF-κB p65阳性细胞数表达下降(P<0.05)。治疗组IL-1β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F-κB p65、TNF-α、IL-1β、COX-2和iNOS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芦丁对4NQO诱导大鼠舌癌有一定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防止炎症因子进入肿瘤微环境,降低癌症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大鼠 舌组织 肥大细胞 舌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