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A联用氧化槐定碱抑制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冷雪娇 阚宏飞 +3 位作者 吴沁航 李存玉 郑云枫 彭国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 研究丹酚酸A(SAA)与氧化槐定碱(OSR)协同抑制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细胞)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细胞模型,设置SAA、OSR及其联合用药3个处理组,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H8细胞形态,通过Hochest3... 目的 研究丹酚酸A(SAA)与氧化槐定碱(OSR)协同抑制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细胞)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细胞模型,设置SAA、OSR及其联合用药3个处理组,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H8细胞形态,通过Hochest33342染色法观察H8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8细胞周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8细胞B细胞淋巴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H8细胞形态均变小、变圆,且黏附力均下降,凋亡细胞数量均增加;OSR组、联合用药组H8细胞G_(2)期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G_(1)期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H8细胞被阻滞在G_(2)/M期,SAA组在实验浓度下对H8细胞周期的调控无明显影响,但可协同OSR调控H8细胞周期;SAA、OSR及其联合用药均可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进而促进H8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SAA、OSR联合用药可通过协同调控H8细胞周期,将H8细胞阻滞在G_(2)/M期,抑制H8细胞增殖;通过协同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进而促进H8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丹酚酸A 氧化槐定碱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拆分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沁航 李建其 王旻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电泳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方法。方法采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进行分离,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值、缓冲溶液浓度、分...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电泳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方法。方法采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进行分离,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值、缓冲溶液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重复性考察。结果在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0.05 mol.L-1)中,以0.01 mol.L-1的磺丁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15 kV为分离电压,在15℃下可使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4。分离度RSD小于2%,迁移时间RSD小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3 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 磺丁基-β-环糊精 手性分离
下载PDF
蓝萼甲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沁航 鲍刚 +1 位作者 朱丽文 潘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诱导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GL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s,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增殖抑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GLA对MDA-MB-231细胞的形...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诱导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GL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s,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增殖抑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GLA对MDA-MB-231细胞的形态的影响;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GLA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qRT-PCR检测GLA干预后,细胞中Bax、Bcl-2、Bcl-xl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PI3K、p-Akt、Bax、Bcl-2、Bcl-xl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GL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和MDA-MB-435s细胞生长,IC50分别为5.11、6.32μmol·L^-1;GLA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贴壁细胞间隙增大,形态变圆;GLA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8μmol·L^-1 GLA作用48 h细胞凋亡率达到61.6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A下调MDA-MB-231细胞中Bcl-2、Bcl-xl 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调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下调p-PI3K,p-Akt蛋白水平,PI3K,Akt蛋白水平基本不变。结论 GL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药抗三阴性乳腺癌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沁航 朱丽文 +2 位作者 李铭轩 曹婧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2-608,共7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中药 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沁航 刘春美 +3 位作者 张芳 吴薛明 潘自皓 潘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2期4-5,共2页
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项目,开放实验室,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项目,开放实验室,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为中心 生物制药工艺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沁航 潘扬 +2 位作者 刘学湘 吴薛明 曹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成绩评价分析形成性评价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形成性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成绩评价分析形成性评价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形成性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形成性评价丰富与发展了教学手段,对教与学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还需不断积累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生物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沁航 李明慧 +1 位作者 王昕玮 张效海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2期2276-2280,2288,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的乳腺癌亚型,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其较普通乳腺癌具有更高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率。手术加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TNBC的主要手段,但疗效甚微,针对TNBC的治疗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对...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的乳腺癌亚型,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其较普通乳腺癌具有更高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率。手术加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TNBC的主要手段,但疗效甚微,针对TNBC的治疗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对TNBC免疫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几年TNBC免疫疗法发展迅速并显示出强大的治疗潜力,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疗法、溶瘤病毒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TNBC的免疫疗法进行综述,为TNBC的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性免疫疗法
下载PDF
国内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学湘 吴薛明 +2 位作者 吴沁航 陈文星 戴天娇 《药学教育》 2014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查阅近两年国内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成果,从学业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研究、评价方法研究、评价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明确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和目标,针对医药类高校的学业评价提出设想。
关键词 学业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 学业评价方法 学业评价模式
下载PDF
国际化教学理念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婧 吴启南 +3 位作者 吴沁航 张芳 吴薛明 潘扬 《药学教育》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国际化教学理念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生物制药专业的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方案为例,详解国际化教学理念在生物药物分析课...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国际化教学理念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生物制药专业的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方案为例,详解国际化教学理念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使用课前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多媒体辅助下采用启发式、渗入式、讨论式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实验教学法,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教学理念 生物药物分析 生物制药
下载PDF
宫颈癌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冷雪娇(综述) 吴沁航 王卓(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4期4241-4245,共5页
宫颈癌是全球排名第4的女性恶性肿瘤,造成宫颈癌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为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从感染HPV到发展成宫颈癌需数十年之久,中间会经历宫颈上皮内瘤变,即相当于临床的癌前阶段。针对宫颈癌的不同阶段治... 宫颈癌是全球排名第4的女性恶性肿瘤,造成宫颈癌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为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从感染HPV到发展成宫颈癌需数十年之久,中间会经历宫颈上皮内瘤变,即相当于临床的癌前阶段。针对宫颈癌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各不相同,该文主要综述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综述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薛明 吴沁航 袁天杰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6年第8期100-101,共2页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打破了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问题的生成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放大了课堂教学的张力,实现...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打破了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问题的生成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放大了课堂教学的张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通过阻断ROCK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朋 申开宇 +5 位作者 徐戚轩 吴沁航 王歆竹 朱丽文 杨光明 潘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验证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通过阻断ROCK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取H1299细胞体外培养,经不同浓度的Nef处理,CCK-8法检测H1299细胞活力确定实验组浓度。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1299细... 目的验证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通过阻断ROCK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取H1299细胞体外培养,经不同浓度的Nef处理,CCK-8法检测H1299细胞活力确定实验组浓度。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129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癌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1299细胞ROCK1蛋白水平;应用AutoDock半柔性对接方法模拟了Nef与ROCK1之间的结合模式和亲合力。结果结论Nef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癌天然化合物,通过下调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分子MMP-2、MMP-9和ROCK1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1299细胞 甲基莲心碱 抗肿瘤 迁移 侵袭 ROCK1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析雷公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沁航 朱丽文 +4 位作者 陈子慧 陶宇洋 万朋 潘扬 冷雪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41,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有效成分、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体外细胞模型验证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雷公藤活性成分;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和基因数据库(Gen...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有效成分、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体外细胞模型验证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雷公藤活性成分;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和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TNBC疾病靶点;Venny平台整合雷公藤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对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雷公藤甲素(0、5、10、20、30、40、50、60、80 nmol·L^(-1))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析雷公藤甲素(0、12.5、25、50 nmol·L^(-1))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雷公藤甲素(0、25、50 nmol·L^(-1))对关键靶点的表达调控。结果:预测结果显示雷公藤23个活性成分对应55个TNBC作用靶点,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103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35种,参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等细胞信号通路140条;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p53)、转录因子AP-1(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对接结合活性较高;MTT比色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20、30、40、50、60、80 nmol·L^(-1))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P<0.05,P<0.01);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12.5、25、50 nmol·L^(-1))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50 nmol·L^(-1))作用后细胞中p-Akt、VEGFA和TNF-α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雷公藤甲素(25、50 nmol·L^(-1))组p53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雷公藤治疗TNB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与调节p53、VEGFA、TNF-α等靶点,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等有关,为后续深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三阴性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全人源抗IL-21受体单链抗体的表达纯化及其亲和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沁航 潘扬 +3 位作者 江曙 张芳 吴薛明 王旻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将从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经亲和筛选获得的抗白介素21受体单链抗体C2进行表达,摸索IPTG诱导表达的最佳浓度,经镍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HPLC鉴定单链抗体C2的纯度,并通过非竞争性ELISA固相法,经确定最佳抗原包板浓度、最佳抗原包板时... 将从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经亲和筛选获得的抗白介素21受体单链抗体C2进行表达,摸索IPTG诱导表达的最佳浓度,经镍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HPLC鉴定单链抗体C2的纯度,并通过非竞争性ELISA固相法,经确定最佳抗原包板浓度、最佳抗原包板时间及最佳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时间,测定单链抗体C2的亲和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mol/L IPTG诱导下单链抗体C2可溶性表达在细胞周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C2,纯度为92%,其最佳表达量为1.23 mg/L发酵液。采用非竞争性ELISA法,通过绘制不同浓度白介素21受体与单链抗体C2的结合反应曲线,计算出C2的亲和常数为(7.36±2.62)×10~8L/mol,与IL-21R有较强的亲和力,为其进一步开发进行肿瘤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白介素21受体 表达 纯化 抗体亲和力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全人源抗白介素21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沁航 王彤 +2 位作者 张弢 张娟 王旻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白介素21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I型细胞因子,在异常状态下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性肠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拮抗白介素21的生物学活性,采用固相亲和筛选的方法,从Griffin1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抗白介... 白介素21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I型细胞因子,在异常状态下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性肠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拮抗白介素21的生物学活性,采用固相亲和筛选的方法,从Griffin1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抗白介素21的单链抗体。经过4轮亲和筛选,可溶性ELISA结果表明65%的噬菌体克隆可与IL-21发生特异性结合,经基因测序挑选出高亲和力的单链抗体FG8,转化至大肠杆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单链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定量ELISA分析显示,单链抗体FG8与白介素21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可进一步研究用于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靶向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1 噬菌体展示 单链抗体 酶联免疫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FG8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沁航 符士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9-1052,共4页
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对卵巢癌体外培养细胞及体内实体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生长。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最新研究结果,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 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对卵巢癌体外培养细胞及体内实体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生长。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最新研究结果,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其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干预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转移等方面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卵巢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癌细胞转移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鲍刚 吴沁航 +2 位作者 高芙蓉 潘扬 王小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蓝萼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蓝萼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CDK2)、CDK4、p53、p21、p27、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4me2)、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蓝萼甲素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高G2/M期细胞比例;上调p53、p21、p27、H3K4me2、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yclin B1、cyclin D1、CDK2、CDK4、LSD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蓝萼甲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的表达及调控组蛋白的甲基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细胞周期 p53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志 鲍刚 +2 位作者 吴沁航 潘扬 王小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5-2367,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流...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作用HCT-116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随着雷公藤甲素浓度的增加,p21蛋白表达上调,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下调;并且,雷公藤甲素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通过促进p21的表达,抑制Cyclin D1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CT-11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结肠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重组人白介素21的原核表达与体外活性研究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彤 张娟 +4 位作者 厉道娟 罗晨 吴沁航 高美风 王旻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为了构建重组人白介素21(rhIL-21)原核稳定表达和体外活性检测系统,采用Overlap-PCR法合成目的基因;经双酶切整合至pET28,化学转化法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pET-28a-rhIL-21 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胞内表达的包涵体经镍亲和层析色... 为了构建重组人白介素21(rhIL-21)原核稳定表达和体外活性检测系统,采用Overlap-PCR法合成目的基因;经双酶切整合至pET28,化学转化法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pET-28a-rhIL-21 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胞内表达的包涵体经镍亲和层析色谱柱纯化后,尿素缓冲液梯度透析复性,最终溶于PBS缓冲液;双抗体夹心法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复性蛋白的生物活性;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研究rhIL-21对Jurkat细胞株和HuT102细胞株的作用。实验成功建立了rhIL-21表达纯化与活性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研究IL-21的促免疫性疾病发展和抗肿瘤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21 Overlap-PCR 原核表达 亲和层析 复性 细胞增殖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