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3 位作者 李建民 吴沛波 段留生 李召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102,共5页
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和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增高、茎粗、穗粗变细,果穗变短,秃尖长度、穗位节数和穗... 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和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增高、茎粗、穗粗变细,果穗变短,秃尖长度、穗位节数和穗位高度呈现增加的趋势;气生根与总根数减少,耕层根系干重比例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相反的趋势;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双穗率、单株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低,群体产量先增后降。金海5号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625.67x2+9 044.5x-18 530,适宜种植密度为7.0万~7.5万株/hm2;郑单958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375.67x2+6 410x-13 043,适宜种植密度为8.5万~9.0万株/hm2。分析表明,气生根数量和总根数量可作为衡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小和产量高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玉米株型 农艺性状 根系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洪生 赵明 +2 位作者 吴沛波 翟延举 姜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以郑单958、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对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两个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受影响均不显著,除第1节间茎秆长度显著增加外,其他节间受密度影响不显著,... 以郑单958、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对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两个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受影响均不显著,除第1节间茎秆长度显著增加外,其他节间受密度影响不显著,而基部(第3节间)茎的粗度显著减少;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各节间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大于郑单958。高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各节间茎秆穿刺强度显著减弱,而郑单958除第3节间穿刺强度显著减弱外,其他节间没有明显变化。高密度条件下,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降低。两个品种在高密度下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强度
下载PDF
密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洪生 吴沛波 +1 位作者 翟延举 姜雯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63,共2页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以郑单958为对照,研究了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种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高密度下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在高密度种植条件...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以郑单958为对照,研究了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种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高密度下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两品种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降低;两品种子粒可溶性糖、蔗糖和粗淀粉含量高密度条件下都高于中密度;郑单958子粒容重高密度条件下显著降低,而金海5号子粒容重受密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多抗玉米新品种金来318的优异种性分析
4
作者 崔汉良 郭莉 +3 位作者 安振涛 吴沛波 郭庆辰 窦秉德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220-221,278,共3页
简单介绍了玉米品种新秀金来318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产量表现,重点剖析了其抗倒伏、抗青枯以及耐高温干旱的种质基础和育种方法。
关键词 玉米 金来318 抗性 稳产性
下载PDF
金来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史勇敢 吴沛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6期33-33,35,共2页
介绍了2013年山东省审定的玉米品种金来8号的特征特性,指出其具有稳产、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从选地、整地、施肥和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金米8号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指导其栽培。
关键词 玉米 金来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