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秒式和跳秒式石英钟机芯声发射时频信号分析
1
作者 吴海勇 张明建 +4 位作者 林娜 蔡聪艺 陈旸 康淑贤 谢信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噪声是评价和改进石英钟机芯内部结构及其材料特性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分贝仪无法分析机芯噪声时频特性.该文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扫秒式和跳秒式机芯的噪声特征,并对两种机芯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跳秒式机... 噪声是评价和改进石英钟机芯内部结构及其材料特性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分贝仪无法分析机芯噪声时频特性.该文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扫秒式和跳秒式机芯的噪声特征,并对两种机芯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跳秒式机芯相比,扫秒式机芯的上升时间、振铃计数值、能量、幅值、RMS、ASL约分别是其的1.6倍、7.24倍、0.001 9倍、0.74倍、0.043倍和0.59倍;扫秒式机芯声发射时域信号不规则,而跳秒式机芯声发射信号振幅规则且信号强度大;扫秒式机芯功率谱峰值主要在高频段,跳秒式机芯功率谱峰值在低频段且功率损耗更大;经小波分析后,跳秒式机芯声发射时频信号波形呈规则对称分布的橄榄状,而扫秒式机芯声发射时频信号波形呈不对称与不规则特征.声发射信号时频分析可为改进机芯性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秒式 跳秒式 石英钟机芯 声发射 频谱分析 功率谱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耕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沙县为例
2
作者 叶钰 徐泽 +3 位作者 阳冬秀 张丹 苏翔 吴海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解长沙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长沙县2 118份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母岩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沙县耕地土壤主... 为了解长沙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长沙县2 118份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母岩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沙县耕地土壤主要以微酸性为主,其中部和北部耕地土壤酸性更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不同母岩母质中,除砂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呈酸性,其他类型的母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范围为27.2~38.3 g/kg;不同土壤质地中,轻壤的pH均值最高,为6.3,砂壤的pH均值最低,为5.5,有机质含量排序为轻壤>砂壤>中壤>黏土>重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的pH值平均为5.92,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2 g/kg,旱地的pH平均值是5.89,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0.5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长沙县
下载PDF
石英钟机芯的低噪声设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陈毅力 吴海勇 谢信华 《新潮电子》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石英钟机芯的低噪声设计及其性能特性。石英钟作为一种精密的时间测量设备,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对石英钟机芯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噪声水平的控制。为此,本研...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石英钟机芯的低噪声设计及其性能特性。石英钟作为一种精密的时间测量设备,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对石英钟机芯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噪声水平的控制。为此,本研究通过探究机芯的工作原理、噪声源以及影响因素,寻求低噪声设计的方法。在晶体谐振器优化策略、电路降噪技术以及封装与屏蔽策略等方面的探讨,为石英钟机芯的低噪声设计与性能提供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对优化石英钟机芯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精确时间测量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钟机芯 低噪声设计 性能分析 频率稳定性 噪声特性
下载PDF
石英钟机芯超低压供电系统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谢信华 吴海勇 陈毅力 《新潮电子》 2024年第1期181-183,共3页
本论文研究了石英钟机芯超低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石英钟机芯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稳定性对于精确计时至关重要。然而,在超低压供电条件下,时钟系统面临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温度补偿、噪声抑制和温度漂移补偿等措... 本论文研究了石英钟机芯超低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石英钟机芯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稳定性对于精确计时至关重要。然而,在超低压供电条件下,时钟系统面临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温度补偿、噪声抑制和温度漂移补偿等措施,提高了时钟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分析结果揭示了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并指导改进设计。本研究为石英钟机芯超低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提供了重要基础,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钟机芯 超低压供电系统 稳定性分析 参数不确定性
下载PDF
复合螯合剂对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农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峻宇 谷雨 +3 位作者 唐珍琦 吴海勇 刘琼峰 李明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6-194,共9页
为提高籽粒苋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的提取效率,基于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N,N]-bis glutamic acid,GLDA)和次氮基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及其组合(GLDA-NTA)对籽粒苋修复轻中度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 为提高籽粒苋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的提取效率,基于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N,N]-bis glutamic acid,GLDA)和次氮基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及其组合(GLDA-NTA)对籽粒苋修复轻中度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GLDA、NTA及GLDA-NTA处理对籽粒苋地上部生物量、Cd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地上部Cd提取量及根际土Cd形态分布等影响不一。与不施螯合剂相比,施用螯合剂处理籽粒苋地上部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3种螯合剂处理对籽粒苋Cd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及地上部Cd提取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GLDA-NT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及地上部Cd提取量显著提高40.83%、15.00%及179.67%。此外,施用GLDA、NTA及GLDA-NTA处理对根际土Cd形态分布影响程度不一,其中以GLDA-NTA处理最为明显,水溶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占比变化率分别为3.28%、22.09%、-26.28%、-1.33%及2.24%。因此,复合螯合剂联合籽粒苋植物修复可高效活化重金属,提升植株对农田土壤Cd的提取效率,是一种具有前景性、绿色性及可借鉴性的Cd污染联合修复方法,对轻中度Cd污染农田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螯合剂 籽粒苋 土壤修复 镉污染农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电网异址双活调控中心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小光 资慧 +3 位作者 金田 涂耀文 张峻诚 吴海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5,共9页
在大型电网中,调控中心异址双活模式可全面提升系统容灾性能,实现主备一体化运维。然而异址多中心模式会增加能源消耗水平,给当前电网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挑战。目前调控中心间负载分配策略并没有综合考虑能源成本、数据传输成本和排队... 在大型电网中,调控中心异址双活模式可全面提升系统容灾性能,实现主备一体化运维。然而异址多中心模式会增加能源消耗水平,给当前电网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挑战。目前调控中心间负载分配策略并没有综合考虑能源成本、数据传输成本和排队延迟。调控中心考虑由可再生能源直接供电,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工作负载管理框架,通过智能调度决策了解数据传输成本和排队延迟,采用整体方法来解决成本最小化和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即实现双碳目标。将工作负载分配问题表述为非合作博弈,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纳什均衡的智能博弈负载分配框架,以最小化运营成本。该框架同时考虑能源和网络成本最小化,且同时满足工作负载性能目标。利用详细的模型来获得影响运营成本和工作负载性能的一组综合特征,包括调控数据中心计算和冷却功率、托管性能干扰、分时电价、可再生能源、净计量、高峰需求、调控数据中心排队延迟,以及调控数据中心间数据传输所涉及的成本。通过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比现有方法更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活模式 冗余管理 负载均衡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谷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尹阳明 刘琼峰 +5 位作者 罗小军 王益凤 申艳群 周峻宇 吴海勇 谷雨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为了探讨水稻土施用养殖废弃物有机肥的适宜替代比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等养分条件下化肥配合施用30%、50%、60%、75%、100%的牛粪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对于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用60%牛粪有机肥+化肥处理... 为了探讨水稻土施用养殖废弃物有机肥的适宜替代比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等养分条件下化肥配合施用30%、50%、60%、75%、100%的牛粪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对于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用60%牛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50%~100%的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30%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30%牛粪有机肥+化肥、30%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等氮量条件下,60%~100%的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50%~100%的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均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总体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丰富的水稻土施用60%的牛粪有机肥或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与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替代化肥比例 氮素吸收利用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海勇 曾馥平 +3 位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黎星辉 欧阳资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9-1036,共8页
本试验在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Ⅰ)→次生林(Ⅱ)→原生林(Ⅲ)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平均值均... 本试验在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Ⅰ)→次生林(Ⅱ)→原生林(Ⅲ)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平均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变异系数均在10.40%~80.94%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和原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人工林的碳氮比的块金值/基台值均<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原生林碳氮比和次生林的3个土壤性质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在32.6%~41.7%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人工林各指标的变程明显大于次生林和原始林。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3个区域内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碳氮比变化则较不规则;人工林和原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片状平缓变化分布,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呈支离破碎的斑块状分布。高度异质性的小生境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的空间结构和格局,而受重度人类活动干扰的人工林和未受干扰的原生林空间异质性较次生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空间变异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41
9
作者 吴海勇 彭晚霞 +4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黎星辉 宋希娟 欧阳资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为促进桂西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自然保护区的顶级群落为对照,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自然恢复22a后植被的演替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物种丧失严重,种类仅有自然保护区... 为促进桂西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自然保护区的顶级群落为对照,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自然恢复22a后植被的演替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物种丧失严重,种类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随着群落由草丛→草灌丛→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顶级群落的顺向演替和发展,群落的高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和硅、铁、铝、钛等矿质全量逐步增加,钙、镁全量显著减少,pH值降低,土壤质量随着植被的恢复呈波折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区 植被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 桂西北喀斯特
下载PDF
拉伸载荷下开孔层合板的渐进损伤分析
10
作者 蔡聪艺 吴海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建立拉伸开孔层合板的渐进损伤模型,研究层合板的失效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孔径对开孔层合板极限载荷的影响。通过编写VUMAT子程序将Hashin失效准则和材料退化模型加入渐进损伤分析中。首先将不同网格数量的开孔层合板模型的位移-载荷曲线... 建立拉伸开孔层合板的渐进损伤模型,研究层合板的失效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孔径对开孔层合板极限载荷的影响。通过编写VUMAT子程序将Hashin失效准则和材料退化模型加入渐进损伤分析中。首先将不同网格数量的开孔层合板模型的位移-载荷曲线和试验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将仿真分析得到的失效模式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模型和选用的失效准则的正确性,最后研究了不同孔径对开孔层合板拉伸极限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渐进损伤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层合板的位移-载荷曲线和失效模式,纤维拉伸失效首先发生在孔边,并沿着45°方向进行扩展,随着孔径的增大,开孔层合板的拉伸极限载荷逐渐减小,且下降速度首先呈线性下降,然后又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圆孔 渐进损伤模型 三维Hashin准则 VUMAT子程序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脱模剂的选择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海勇 马建高 +4 位作者 石福弟 朱慧 凌超 朱山 韩兴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94,102,共3页
结合北竿山国际艺术中心工程,介绍了清水混凝土在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脱模剂、混凝土收缩等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使该工程外墙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原材料 配合比设计 脱模剂
下载PDF
农业有机废弃物还田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海勇 李明德 +1 位作者 刘琼峰 吴小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9-775,共7页
通过火田试验,将稻草及其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菌渣、牛粪、沼渣)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研究了其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和纯施用化肥处理(NPK)相比,... 通过火田试验,将稻草及其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菌渣、牛粪、沼渣)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研究了其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和纯施用化肥处理(NPK)相比,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能一定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增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总活性及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常规纯化肥处理年相比,早稻增加实际收入15.0~2690.0元/hm2(0.2%~29.7%),晚稻增加实际收入180.0一1737.5元/hm。(1.3%-12.2%),其中沼渣还田效果最佳,削时能减少10%~20%的无机化肥用量和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6250~22500kg/hm2,获得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但是,稻草焚烧处理在上述方面均米取得理想效果。且焚烧污染大气环境,是不可取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有机废弃物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单颗金刚石划擦Ta12W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海勇 黄辉 徐西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5,共11页
采用单颗钎焊单晶金刚石划擦Ta12W,跟踪观察了金刚石的磨损形貌,测量了划擦过程的力信号以及力比的变化,监测了磨损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变化,提取不同磨损阶段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频谱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划擦过程中金刚石的磨损可分... 采用单颗钎焊单晶金刚石划擦Ta12W,跟踪观察了金刚石的磨损形貌,测量了划擦过程的力信号以及力比的变化,监测了磨损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变化,提取不同磨损阶段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频谱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划擦过程中金刚石的磨损可分为初期、稳定和剧烈磨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划擦力和力比明显不同.划擦声发射信号频谱主要分布在0-170 k Hz之间,功率谱峰值主频分布在7.8-27.3 k Hz之间,金刚石磨损的加剧使声发射信号峰值主频由高频向低频趋近,并且功率谱峰值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金刚石 划擦 磨损 声发射
原文传递
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及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海勇 李明德 +3 位作者 谷雨 刘琼峰 宋安发 宋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7期5-8,共4页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缺硼水稻田中增施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及不同用量的组合对南方早稻的生长期、分蘖状况、剑叶叶绿素含量、水稻生物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硼肥和基施配合叶面...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缺硼水稻田中增施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及不同用量的组合对南方早稻的生长期、分蘖状况、剑叶叶绿素含量、水稻生物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硼肥和基施配合叶面喷施硼肥均能提早水稻生育期,尤其是齐穗期,比CK提前了1~3天;基施硼肥或基施配合叶面喷施硼肥均促进水稻分蘖,有利于提高稻叶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起到水稻增产的效果,其中常规施肥+基施持力硼11.25 kg/hm^2和常规施肥+基施持力硼7.5 kg/hm^2+喷施速乐硼0.45 kg/hm^2综合效果最好,值得在南方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肥 基施 喷施 水稻
下载PDF
免耕对湘西烟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海勇 田峰 +2 位作者 李明德 陈前锋 刘琼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17-22,共6页
为明确免耕栽培对植烟旱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对烟叶产量的影响,设置了免耕栽培、翻耕不中耕栽培、常规翻耕栽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植烟土壤中细菌数量占大部分,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活性... 为明确免耕栽培对植烟旱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对烟叶产量的影响,设置了免耕栽培、翻耕不中耕栽培、常规翻耕栽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植烟土壤中细菌数量占大部分,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活性在烤烟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免耕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 cm表层土壤,随着土层加深,影响减小;(2)蔗糖酶活性在烤烟生长中后期最高,脲酶、磷酸酶活性在伸根期达到最高,免耕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集中在0~5 cm表层土壤,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小;(3)免耕栽培对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及中上等烟叶比例等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土壤生态、经济效益,免耕栽培值得在湘西旱地植烟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烟叶 经济性状 湘西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与蓝宝石接触形式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海勇 黄辉 徐西鹏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1-267,共7页
利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蓝宝石工件,跟踪检测磨粒以点、线、面等三种接触形式划擦蓝宝石过程中的磨损体积、表面形貌、划擦力与力比等的磨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方式对金刚石磨粒的耐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三种情况下都可在金刚石... 利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蓝宝石工件,跟踪检测磨粒以点、线、面等三种接触形式划擦蓝宝石过程中的磨损体积、表面形貌、划擦力与力比等的磨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方式对金刚石磨粒的耐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三种情况下都可在金刚石后部观察到片状解理形貌;磨损的加剧使金刚石磨粒划擦力与力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金刚石 划擦 接触类型 磨损 磨粒 蓝宝石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海勇 黄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研究无氧铜的切削机理,通过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试验,采集了划擦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得到了不同划擦速度、切深和进给速度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了不同划擦参数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频谱和功率谱等的影响。研究结果... 为研究无氧铜的切削机理,通过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试验,采集了划擦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得到了不同划擦速度、切深和进给速度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了不同划擦参数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频谱和功率谱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深对金刚石磨粒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影响最为显著,划擦速度和进给速度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不明显;声发射主频主要集中在0 kH^170 kHz,切深的增加使声发射信号功率谱主频由高频向低频呈现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金刚石 划擦 声发射 无氧铜
下载PDF
细粉煤微波加热除湿正交实验及SEM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海勇 曾加庆 吴伟 《钢铁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1-3,45,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SEM分析,研究了微波加热比功率、试样初始水分质量分数、细粉煤粒径大小以及加热时间等因素对细粉煤微波加热除湿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细粉煤微波加热的最优化除湿条件为:比功率8 kW/kg,初始水分质量...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SEM分析,研究了微波加热比功率、试样初始水分质量分数、细粉煤粒径大小以及加热时间等因素对细粉煤微波加热除湿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细粉煤微波加热的最优化除湿条件为:比功率8 kW/kg,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0%,细粉煤粒径在1.25-2.5 mm,加热时间8 min。极差、方差分析表明:微波加热的比功率和加热时间是影响细粉煤微波除湿的主要因素,细粉煤粒径大小对除湿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经微波加热除湿后,试样小颗粒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细粉煤颗粒表面微观形貌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除湿 细粉煤 正交试验 SEM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变切深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及其时间序列建模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海勇 黄辉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试验研究了单颗金刚石磨粒以不同切深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对不同切深下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平稳化,确定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阶次和模型识别,建立了金刚石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时间序列自回归(Auto Regressive,AR)模型。研究表明:随着... 试验研究了单颗金刚石磨粒以不同切深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对不同切深下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平稳化,确定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阶次和模型识别,建立了金刚石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时间序列自回归(Auto Regressive,AR)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切深的增加,声发射特征参数和最大振幅随之增大,AR模型的各特征向量与切深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合理的AR模型可较好地表征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并可以实时分析金刚石磨粒的划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金刚石磨粒 时间序列 声发射 自回归(AR)模型 无氧铜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稻田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海勇 唐珍琦 +1 位作者 谷雨 李明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7-71,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年限稻田耕层土壤(0~20 cm)的pH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H为5.26~7.77,大部分为弱酸性至中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中上水平,...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年限稻田耕层土壤(0~20 cm)的pH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H为5.26~7.77,大部分为弱酸性至中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中上水平,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总体上稻田土壤有机质在种植6年达到最低值,而在种植8年出现回升。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均处于中上水平,而碱解氮、速效钾、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有效铁含量在种植1~6年呈上升趋势,而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以及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种植年限 PH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