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培宗气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吴清原 郭思佳 +1 位作者 孙增涛 李晓丹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医学认为“虚、痰、瘀”是其核心病机,而宗气的盛衰贯穿其病机演变全程。培土生金法为宗气理论治疗COPD的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医学认为“虚、痰、瘀”是其核心病机,而宗气的盛衰贯穿其病机演变全程。培土生金法为宗气理论治疗COPD的代表性治法现已广泛用于COPD的临床治疗。西医证实线粒体功能和形态障碍是COPD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机制。文章从“虚、痰、瘀”与线粒体功能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宗气理论和培土生金法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宗气理论 培土生金 线粒体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贺梦雪 封继宏 +4 位作者 吴清原 马悦宁 郭安 张文瑞 孙增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194-199,20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UniPort数据库筛选扶正解毒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t数据库中检索出CAP相关靶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UniPort数据库筛选扶正解毒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t数据库中检索出CAP相关靶基因。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B-Dock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药物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扶正解毒方治疗CAP重要活性成分215个,核心靶点113个,确定扶正解毒方治疗CAP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中活性成分与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扶正解毒方具有多因素协同调控的作用特点,这为进一步阐明扶正解毒方治疗CAP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扶正解毒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中医药“治痰先治气”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清原 李晓丹 孙增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1-7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因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负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重要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治痰先治气”的独特理论,但其具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因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负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重要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治痰先治气”的独特理论,但其具体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明确。文章通过总结线粒体生理及COPD病理状态下的功能特点,与中医药治疗COPD理论特点相结合,探讨“治痰先治气”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线粒体 治痰先治气 气道黏液高分泌
原文传递
金元四大家消渴类方药分析之新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清原 郝征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4-35,共2页
金元四大家在诊治消渴方面即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又各有创新,对后世在辨证论治消渴类疾病影响巨大,对于消渴病的辨证论治逐渐形成体系。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四大家用药频率,根据《内经》及其他经典中记载消渴病分析的内容,提出上焦辨证消渴... 金元四大家在诊治消渴方面即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又各有创新,对后世在辨证论治消渴类疾病影响巨大,对于消渴病的辨证论治逐渐形成体系。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四大家用药频率,根据《内经》及其他经典中记载消渴病分析的内容,提出上焦辨证消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消渴病 上焦辨证
下载PDF
论“垂直向度的时间”--从柏格森、巴什拉到海德格尔的瞬间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清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
对本真时间的探索一直是形而上学领域的重要话题。柏格森的“绵延”观念一经提出即占据了法国学界的主导地位。随着巴什拉《瞬间的直觉》的出版,“瞬间”摆脱了其总被视为时间之局部的常识印象,并作为“垂直向度的时间”得到了彰显。通... 对本真时间的探索一直是形而上学领域的重要话题。柏格森的“绵延”观念一经提出即占据了法国学界的主导地位。随着巴什拉《瞬间的直觉》的出版,“瞬间”摆脱了其总被视为时间之局部的常识印象,并作为“垂直向度的时间”得到了彰显。通过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意义的时间观对读,这种垂直向度的时间能够与此在的时间性“对接”,从而真正完成从“虚假”到“本真”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 垂直向度 时间 本真
原文传递
同时性:“绵延”的“瞬间”向度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清原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1922年,柏格森发表了《绵延与同时性》,并于同年4月与爱因斯坦就同时性问题展开了关于"哲学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对面交锋。在此后的近十年间,柏格森修订并多次再版了这部著作,但由于其内容一再遭到读者的误解,他最... 1922年,柏格森发表了《绵延与同时性》,并于同年4月与爱因斯坦就同时性问题展开了关于"哲学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对面交锋。在此后的近十年间,柏格森修订并多次再版了这部著作,但由于其内容一再遭到读者的误解,他最终决意终止出版。由此,《绵延与同时性》的内容逐渐为大众所遗忘,而它对于柏格森本人的思想,及其对于哲学语境下时间问题的研究意义,长久以来也遭到了忽视。在重新考察此书内容的过程中,理解作为"瞬间"向度的"同时性",是把握不同于物理时间意义上的真正的时间的核心,也是能够真正把握柏格森毕生所专注的"绵延"概念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 瞬间 绵延 柏格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