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3 位作者 秦鸥 谈益妹 程英 刘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胛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2)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门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 a*值高于PT△B-8 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刺激 刺激性皮炎 斑贴试验 胶带粘贴 经表皮水分丢失率 表皮含水量 皮肤表面pH值 a*值
下载PDF
乳酸刺痛反应对玫瑰痤疮患者局部皮肤敏感性的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玫瑰痤疮 乳酸刺痛试验 敏感性皮肤
下载PDF
胶带粘贴试验前后皮肤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7 位作者 周玉田 谈益妹 程英 叶蔓莉 储蕙 林银芬 张清祥 陈德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X)、黑素指数(melanin-index,MX)、L、a的检测。结果发现面部粘贴后TEWL、CAP、EX、L、a均增高,而MX降低;臂部随粘贴次数的增加,TEWL、CAP及L增高,MX降低,EX及a先减小,后增大。粘贴至2、5、10次时各检测值及基础值间两两比较,TEW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反映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的变化,以TEWL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粘贴试验 皮肤生物物理参数 经表皮失水率 电容量 颜色测量法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中国城市女性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玮 赖维 +8 位作者 王学民 李利 田燕 吕瑛 吴琰瑜 李艳 张萍 吴艳 陈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0-423,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数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的变化。结果:接受调查的404名城市女性在引导性调查和自主性调查中,Ⅲ型皮肤分别占71.1%和74.3%,Ⅱ型分别占14.7%和25.6%,Ⅳ分别占14.2%和1.0%。未见Ⅰ、Ⅴ、Ⅵ型皮肤。上述皮肤类型和所测定的MED值和MPPD值有较好的对应变化关系,即从Ⅱ型到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所调查的中国女性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是Ⅱ型和Ⅳ型。皮肤类型和所测的MED、MPP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类型 最小红斑量 最小持续黑化量 女性 中国
下载PDF
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学民 谈益妹 +4 位作者 周玉田 吴琰瑜 邹颖 程英 叶曼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0-552,共3页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客观参数。用SPSS11.5软件分析问卷/问题调查结果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油性/干性问卷判定的皮肤类型和皮脂测定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其余3套评定结果和对应的皮肤生物物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单一问题调查中,油性/干性皮肤分型和皮肤水分测定结果、敏感型/耐受型皮肤分型和刺痛试验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而色素型/非色素型、皱纹型/紧致型皮肤和黑色素指数、皱纹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皮肤分型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 皮肤水分/油分/黑色素/皱纹/敏感性 适用性
下载PDF
体积和剂量对斑试皮肤反应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娜 王学民 +3 位作者 袁肖海 吴琰瑜 谈益妹 周玉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体积和剂量对斑贴试验皮肤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和2%)和体积(10μl、15μl、20μl、25μl和30μ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LS)行斑贴试验,皮肤反应结果采用临床评估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肤色素仪a*值等非创检测相... 目的:探讨体积和剂量对斑贴试验皮肤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和2%)和体积(10μl、15μl、20μl、25μl和30μ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LS)行斑贴试验,皮肤反应结果采用临床评估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肤色素仪a*值等非创检测相结合。结果:非创检测结果提示随试验物体积升高,皮肤反应程度有增强趋势;而临床评估剂量及体积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不同体积的SLS对斑试皮肤反应结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体积 剂量 十二烷基磺酸钠 经表皮失水率 皮肤色素
下载PDF
玫瑰痤疮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琰瑜 付朝伟 +2 位作者 章伟 李彩霞 张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上以面中部一过性或持久性红斑为主,同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鼻赘等临床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多数在30~50岁,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儿童期即开始发病。
关键词 持久性红斑 炎症性皮肤病 危险因素研究 面中部 毛细血管扩张 发病年龄 痤疮患者 一级亲属 发病机制 皮脂溢出
下载PDF
Photoshop评价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琰瑜 章伟 +1 位作者 王娜 徐晓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索Phot oshop在点阵Er: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点阵Er: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术前、术后照片输入计算机,并用Phot oshop CS5对每例患者正常部位及凹陷性瘢痕部位进行灰度值计算,然... 目的:探索Phot oshop在点阵Er: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点阵Er: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术前、术后照片输入计算机,并用Phot oshop CS5对每例患者正常部位及凹陷性瘢痕部位进行灰度值计算,然后计算激光术前灰度值差异率、激光术后灰度值差异率及凹陷性瘢痕改善率。结果:①激光术后灰度值差异率小于激光术前灰度值差异率,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着视觉评分的增高,凹陷性瘢痕灰度值改善率增加,评分为1分、2分组与评分为3分、4分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激光治疗次数为3次及3次以上组与治疗次数为2次及2次以下组凹陷性瘢痕灰度值改善率分别为3.3%及1.6%,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Phot oshop可以作为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性评价的客观评价方法;②点阵Er: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凹陷性瘢痕 PHOTOSHOP 点阵Er:YAG
下载PDF
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晓云 章伟 +2 位作者 吴琰瑜 王娜 石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果酸换肤治疗是一种促进皮肤新生的特殊治疗技术,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果酸换肤逐渐成为浅表换肤治疗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验证果酸对Ⅰ、Ⅱ级痤疮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2012年5月-1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的5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了治疗,现... 果酸换肤治疗是一种促进皮肤新生的特殊治疗技术,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果酸换肤逐渐成为浅表换肤治疗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验证果酸对Ⅰ、Ⅱ级痤疮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2012年5月-1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的5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痤疮 疗效
原文传递
玫瑰痤疮患者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洁 李彩霞 +2 位作者 吴琰瑜 袁肖海 章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以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精神因素等有关[1-2]。本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导...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以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精神因素等有关[1-2]。本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抑郁、焦虑和自卑,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抑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妊娠纹的评价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颖 王学民 +2 位作者 吴琰瑜 谈益妹 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肤弹性检测仪和扫描图像分析的方法对靶皮损进行客观参数检测。结果:试验前后妊娠纹颜色、面积、松弛度及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靶皮损的临床评估及面积计算结果具有相关性。皮肤扫描结果显示靶皮损的纹理变化参数(VAR)、表面参数(surface)及皮肤粗糙度参数(C-R1)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皮肤扫描的部分指标可发现临床评判无法察觉的微观变化,并提供各参数的客观依据,二者相结合可为妊娠纹的相关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评价 临床评判
下载PDF
何种非创伤性方法更适合检测十二烷基硫酸钠引起的刺激性斑贴试验?
12
作者 吴琰瑜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非创伤性方法 检测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刺激性斑贴试验
下载PDF
面包师、甜食商及其雇员职业性手部皮炎的预防
13
作者 吴琰瑜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面包师 甜食商 职业性手部皮炎 预防
下载PDF
用改良的短期豚鼠致敏试验作为常规检测接触性抗原的替代方法
14
作者 吴琰瑜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致敏试验 接触性抗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止痒消痤汤结合红蓝光治疗青少年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娜 章伟 +3 位作者 吴琰瑜 徐晓云 石钰 邬宗周 《陕西中医》 2014年第11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止痒消痤汤结合红蓝光治疗青少年面部痤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面部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使用自拟止痒消痤汤(金银花、黄柏、茅根、连翘、当归、红花、滑石)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拟止痒消痤汤结合红蓝光治疗青少年面部痤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面部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使用自拟止痒消痤汤(金银花、黄柏、茅根、连翘、当归、红花、滑石)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使用红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结果评分及各类皮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SIA皮肤图像分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及治疗后7d,治疗组ISIA皮肤图像分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存在丘疹、脓包及结节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面部痤疮使用自拟止痒消痤汤结合红蓝光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肤质,促进面部症状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止痒消痤汤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
16
作者 王娜 章伟 +3 位作者 吴琰瑜 徐晓云 石钰 邬宗周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中药治疗,持续给药至症状、体征消失后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症...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中药治疗,持续给药至症状、体征消失后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皮肤瘙痒感、皮肤烧灼感和皮肤疼痛感改善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局部皮肤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激素依赖性 面部 他克莫司 中药
下载PDF
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测试方法 皮肤科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亚临床皮肤刺激后三种生理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3 位作者 秦鸥 谈益妹 程英 刘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失水(TEWL)、皮肤电容量(CAP)、皮肤表面pH值参数在亚临床刺激性皮炎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1%十二烷基硫酸钠(SIS)开放性斑贴、10次胶带粘贴及0.75最小红斑量UVB照射三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对30名健康女性... 目的探讨经表皮失水(TEWL)、皮肤电容量(CAP)、皮肤表面pH值参数在亚临床刺激性皮炎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1%十二烷基硫酸钠(SIS)开放性斑贴、10次胶带粘贴及0.75最小红斑量UVB照射三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对30名健康女性受试者的前臂屈侧进行处理,共5d。每天刺激之前进行临床评估。试验第0,6,7,8天进行TEWL、CAP及皮肤表面pH值检测。结果所有受试者8天内临床评分均为0分;SLS刺激后第6,7,8天TEWL值分别为3.17±3.07(g/m^2h)、3.32±2.84(g/m^2h)、3.22±2.36(g/m^2h),较基础值0.40±1.35(g/m^2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SLS刺激后第6,7,8天CAP值较基础值下降,皮肤表面pH值较基础值升高,与基础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带粘贴后第6,7,8天TEWL值分别为2.54±1.85(g/m^2h)、2.40±2.16(g/m^2h)、2.17±1.99(g/m^2h),较基础值0.11±1.10(g/m^2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胶带粘贴后第8天,皮肤表面pH值较基础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AP无明显变化。0.75MED UVB照射后各生物物理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三种生物物理参数可以被用于亚临床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检测。不同参数对不同的刺激方法检测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皮肤刺激试验 经表皮失水 皮肤电容量 皮肤表面pH值
原文传递
四城市407例女性皮肤颜色测定和分级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玮 王学民 +8 位作者 赖维 李利 张萍 吴琰瑜 吕瑛 李艳 田燕 吴艳 陈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72-773,共2页
皮肤颜色分级(skin colour categories)由Chardon等于1991年提出,采用国际照明学会(CIE)规定的L*a*b*色度空间测量皮肤颜色的变化[1].这种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反映肤色空间多位的改变,简单无创,因而在皮肤光生物学研究、皮肤色素研究以及... 皮肤颜色分级(skin colour categories)由Chardon等于1991年提出,采用国际照明学会(CIE)规定的L*a*b*色度空间测量皮肤颜色的变化[1].这种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反映肤色空间多位的改变,简单无创,因而在皮肤光生物学研究、皮肤色素研究以及化妆品功效研究等许多领域内具有应用价值[2].我们于2004年4-5月间采用上述经典分级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个城市的407例健康成年女性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颜色 成年女性 颜色测定 城市 生物学研究 色度空间 分级方法 皮肤色素 色空间 化妆品
原文传递
防晒化妆品日光防护系数与使用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燕 吴琰瑜 +4 位作者 万苗坚 易金玲 王学民 赖维 刘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晒化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使用。日光防护系数(SPF)是对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实验室中检测防晒化妆品SPF值时使用的剂量为2.0mg/cm^2,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远低于此剂量。降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晒化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使用。日光防护系数(SPF)是对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实验室中检测防晒化妆品SPF值时使用的剂量为2.0mg/cm^2,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远低于此剂量。降低使用剂量是否会影响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影响程度有多大?我们对此进行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 使用剂量 日光防护 防护效果 多中心研究 SPF值 生活水 实验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