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黏蛋白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岱齐 潘艳珍 吴瑾柔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及黏蛋白1(mucin-1,MUC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及黏蛋白1(mucin-1,MUC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EOC患者,根据术后3年生存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TGF-β_(1)、MUC1水平,分析TGF-β_(1)、MUC1表达与EOC患者术后3年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术前血清TGF-β_(1)、MUC1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双侧卵巢癌、低分化、FIGO分期Ⅲ~Ⅳ期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侧病变、低分化、高FIGO分期及术前血清TGF-β_(1)、MUC1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TGF-β_(1)联合MUC1预测EOC患者预后的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而敏感度与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血清TGF-β_(1)及MUC1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术前血清TGF-β_(1)及MUC1低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血清TGF-β_(1)、MUC1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这两项指标对早期评估EOC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黏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瑾柔 骆婕 陶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565-5569,共5页
背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材质缝线可能影响阴道残端的愈合,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目的:简要回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 背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材质缝线可能影响阴道残端的愈合,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目的:简要回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缝合效果的相关研究,阐述单向倒刺线在该术式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CKNI数据库检索2013至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倒刺线;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可吸收缝线;阴道残端;干细胞”,英文关键词为“Unidirectional Barbed Wire;hysterectomy;Laparoscopic;Available Absorbable Suture;Vaginal Stump;Stem Cell”。结果与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使用单向倒刺线缝合阴道残端,具有缝合时间短、缝合难度低、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关研究表明单向倒刺线缝合未增加阴道残端相关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无线结使缝线更易被吸收,利于残端愈合。但上述研究是基于腹腔镜下连续缝合的比较,对于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经阴道连续缝合效果的比较尚缺乏相关研究。而对于单向倒刺线是否可减少阴道残端的缝合时间,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另外,单向倒刺线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缝合阴道残端,对远期盆腔脏器脱垂的预防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线 普通可吸收缝线 阴道残端 腹腔镜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 缝合 愈合 吸收
下载PDF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骆婕 郭妹 +1 位作者 吴瑾柔 陶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内膜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HGF和C-met蛋白在异位内膜分别为0.65±0.14、0.86±0.09、0.71±0.14;在位内膜的表达分别为0.34±0.12、0.43±0.08、0.42±0.05,两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 <0.05);而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又高于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P <0.05);且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按ASRM进行分期,分析MACC1、HGF和C-met蛋白在不同分期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在Ⅰ期与Ⅱ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Ⅲ期中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Ⅳ期中的表达较Ⅲ期更高(P <0.05)。结论 MACC1、HGF和C-met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且与疾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及促进生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瑾柔 骆婕 陶莹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843-2846,共4页
子宫内膜损伤是由诸如宫腔内有创操作、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变薄、内膜基底层损伤,从而造成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障碍,临床上以月经量过少、闭经、不孕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困扰患者。轻中度的子宫内膜损伤可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 子宫内膜损伤是由诸如宫腔内有创操作、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变薄、内膜基底层损伤,从而造成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障碍,临床上以月经量过少、闭经、不孕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困扰患者。轻中度的子宫内膜损伤可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大剂量雌激素等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得到一定改善。然而重度的子宫内膜损伤至今仍缺乏有效而成熟的治疗方法。干细胞可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改善内膜功能,本文就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和提高患者妊娠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宫腔粘连 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容受性 分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