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能量耗散模型
1
作者 左清军 朱盛 +3 位作者 汤罗圣 吴立 易庆林 李攀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水化学作用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过程中岩石的耐崩解指数;得到每次循环崩解后,各粒径范围内崩解物质量百分比,基于此分析了岩石在水化学环境下的崩解特性;使用微观观察手段和检测手段探究了崩解前后矿物组分变化及崩解过程中岩石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热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相关理论,构建崩解过程的能量耗散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五龙组砂岩整体崩解速率先增后减并最终趋于稳定,其崩解物粒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0.25 mm以下;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的崩解强度呈现酸性>碱性>中性的差异化特征;将不同崩解循环次数下崩解物颗粒级配分布数据和微观几何结构参数代入能量耗散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表明岩石崩解能量耗散模型能较好表征岩石的崩解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的崩解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崩解 能量耗散 水化学环境 干湿循环
下载PDF
基于CEEMDAN-INHT的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时频分析应用研究
2
作者 孙苗 吴立 杨钧凯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爆破地震波信号采集会因监测环境、测试系统等因素导致实测信号中混有噪声,噪声的存在将导致信号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时频分析结果失真。原因有二:其一是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EMD)处理含噪... 爆破地震波信号采集会因监测环境、测试系统等因素导致实测信号中混有噪声,噪声的存在将导致信号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时频分析结果失真。原因有二:其一是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EMD)处理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会得到具有模态混淆现象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其二是Hilbert变换受Bedrosian定理的约束在处理模态混淆分量时会产生负值瞬时频率,从而造成巨大的分析误差。为获得真实的爆破振动属性需对HHT进行改进,在EMD中添加自适应噪声信号得到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算法;再对CEEMDAN得到的IMF进行归一化Hilbert变换,得到改进归一化Hilbert变换(Improved Normalized Hilbert Transform,INHT)。通过上述两步可建立CEEMDAN-INHT时频分析算法,为验证该算法可有效提高含噪爆破地震波振动信号时频分析精度,进行HHT和CEEMDAN-INHT含噪仿真振动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最后将CEEMDAN-INHT用于某地下洞室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中,发现该算法能有效克服EMD固有的模态混淆现象,同时得到反映真实爆破振动属性的时-频-能特征参数,对从频率-能量的角度进行洞室爆破开挖共振分析,实现爆破地震波危害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信号 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固有模态函数
下载PDF
巢湖碳氮地球化学沉积记录揭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立 李晨晨 +8 位作者 马春梅 管后春 王心源 张广胜 路曙光 李肖雪 胡晓思 周迎秋 张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28-6742,共15页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和粒度参数的研究,重建了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100—8200 cal a B...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和粒度参数的研究,重建了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100—8200 cal a BP),较高的TOC和TN、在波动中逐渐升高的δ^(13)Corg值以及高δ^(15)N值、高黏土(<4μm)含量指示了较高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反映气候温暖较湿;中全新世时期(8200—42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和黏土(<4μm)含量总体上较高但呈波动降低趋势,粉砂(4—64μm)含量升高,δ^(15)N值总体较低但变化幅度较大,指示初级生产力由较高水平开始逐渐降低,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向凉干方向发展;7300—5800 cal a BP和4300—3800 cal a BP的低δ^(15)N和高TN值可能受到固氮蓝藻的影响,分别对应着7500—7000 cal a BP和4200—4000 cal a BP气候事件时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晚全新世前期(4200—20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黏土(<4μm)含量的低值和较高的δ^(15)N值、高粉砂(4—64μm)含量代表初级生产力继续降低,气候环境进一步向冷干转变。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逐渐下降反映了季风的逐步减弱,而逐渐减少的30oN夏季太阳辐射是驱动季风减弱的主要因素。晚全新世后期(2000 cal a BP至今),各环境代用指标的变化表现出不同于全新世环境演化趋势的异常,说明湖泊环境及沉积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全新世 湖泊沉积 环境变化 碳氮地球化学
下载PDF
基于GIS的福建芙蓉李气候适宜性区划
4
作者 吴立 杜晓杰 +4 位作者 孙朝锋 黄川容 王加义 陈家金 林辉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9,共9页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规划芙蓉李的种植布局,基于福建省6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8年的气象资料、2005—2014年芙蓉李面积和产量资料以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开展福建芙蓉李气候适宜性区划。根据福建省的气候特点和芙蓉李生...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规划芙蓉李的种植布局,基于福建省6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8年的气象资料、2005—2014年芙蓉李面积和产量资料以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开展福建芙蓉李气候适宜性区划。根据福建省的气候特点和芙蓉李生长的环境条件,构建福建芙蓉李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区划指标的权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地理推算模型;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芙蓉李气候适宜性指数;根据福建芙蓉李气候适宜性指数的分布规律、芙蓉李种植生长的实际情况和实地调查情况,以及限制芙蓉李生长的区划指标的区划结果,将芙蓉李在福建的气候适宜性区域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基于福建芙蓉李的种植现状和李果的单产高低,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龙岩北部,三明、南平和宁德3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州北部这些中高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省中部的武平、漳平至罗源一带;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沿海这些低海拔地区以及北部山区的高海拔地区。区划结果与福建芙蓉李的种植现状和李果的单产高低吻合性高。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芙蓉李的种植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李 气候适宜性 气候区划 GIS 福建
下载PDF
基于EAHP模型的市政隧道原位二扩四爆破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丹红 吴立 +3 位作者 闫天俊 何瑞冰 谢玲丽 董道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共9页
为准确评判隧道拆除爆破效果,保证原位二扩四市政隧道工程在爆破施工期间车辆正常通行,减少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爆破拆除及扩挖过程的风险,应用物元理论建立了基于EAHP的隧道爆破效果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从爆破方案设计、爆区周边环境、爆... 为准确评判隧道拆除爆破效果,保证原位二扩四市政隧道工程在爆破施工期间车辆正常通行,减少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爆破拆除及扩挖过程的风险,应用物元理论建立了基于EAHP的隧道爆破效果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从爆破方案设计、爆区周边环境、爆破施工质量、爆破器材及爆破安全技术5个方面选取了29个评价因素指标,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其次,利用可拓变换构建初等关联函数,计算各爆破效果影响因素指标相对评价等级之间的关联度,同时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判定隧道爆破效果等级,由此建立基于可拓学-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即EAHP。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浙江省楼山隧道原位二扩四工程爆破效果评价,得出爆破效果评定结果为K_(max)=K_(2)=-0.0309,即原位二扩四隧道爆破效果评价级别为“爆破效果较好”,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基于EAHP综合评价模型选取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合理可靠,通过可拓变换求得的最大关联度也能较好地反映隧道爆破效果等级,说明基于EAHP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隧道爆破效果评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理论 EAHP模型 原位二扩四隧道 隧道爆破效果评价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信号EMD端点效应抑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苗 张雪梅 +1 位作者 黄琴 吴立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针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的IMF在端点处的发散现象,提出一种同时考虑信号端点发展趋势和全局时间-能量联合参数的改进EMD端点效应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考虑端点变化趋势得到延拓后的边界局部特征尺度X_0,再计算X_0的能... 针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的IMF在端点处的发散现象,提出一种同时考虑信号端点发展趋势和全局时间-能量联合参数的改进EMD端点效应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考虑端点变化趋势得到延拓后的边界局部特征尺度X_0,再计算X_0的能量E_0,找到原始信号中和E_0最匹配的分段信号X_k,最后用X_k代替X_0进行EMD。通过建立仿真信号,验证该算法和常规端点效应抑制算法相比,对EMD端点效应具有更好的抑制能力,能够得到精度更高的IMF。最后将该算法用于实际爆破地震波信号分解中,发现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抑制EMD端点效应,有利于爆破地震波信号细节特征参数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信号 经验模态分解 端点效应 固有模态函数
下载PDF
基于AHP-云模型的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广进 彭亚雄 +2 位作者 苏莹 黄智刚 吴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断层破碎带 围岩坍塌失稳 AHP 云模型 施工风险评价
下载PDF
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含噪振动信号时频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苗 杨钧凯 吴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8-1656,共9页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含噪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产生的模态混淆和瞬时频率缺乏实际意义的现象,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后,结合多尺度排列熵(MPE)抑制EMD模态混淆,再改...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含噪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产生的模态混淆和瞬时频率缺乏实际意义的现象,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后,结合多尺度排列熵(MPE)抑制EMD模态混淆,再改进Hilbert变换得到改进归一化Hilbert变换(INHT),最终形成CEEMDAN·MPE-INHT.为验证CEEMDAN·MPE-INHT含噪振动信号时频分析的准确性,进行EMD-HT、EEMD-NHT、CEEMDAN-INHT、CEEMDAN·MPE-INHT含噪仿真振动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EEMDAN能够控制低频噪声;MPE能抑制高频噪声;INHT使Hilbert变换不受Bedrosian定理约束.最后将CEEMDAN·MPE-INHT算法用于实际工程含噪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中,CEEMDAN·MPE分解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经INHT处理得到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上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提高时频特征参数提取精度,有助于振动信号危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变换 模态混淆 固有模态函数
下载PDF
庐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9
作者 刘新圣 孙叶根 +6 位作者 汪青 姚有如 汪勇 王小兵 吴立 朱永恒 张平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野外实习是植物地理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综合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的植物地理学模块进行了系统梳理。重... 野外实习是植物地理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综合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的植物地理学模块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对植物区系地理、植被地理和群落演替的实习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具体要求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同时,归纳了野外教学实习线路及相应的实习内容。最后,针对目前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科发展背景下对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最新要求,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或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植物区系地理 植被地理 教学设计 庐山
下载PDF
紧邻桥梁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波与水击波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亚雄 苏莹 吴立 《采矿技术》 2023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炸药水下爆炸在岩层中形成地震波,在水域中形成水击波,二者协同作用造成紧邻爆区桥梁结构振动与损伤。为了有效控制爆破有害效应,提出了爆源、传播过程的控制技术和爆破安全判据,并将其应用于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段建设工程。通过爆... 炸药水下爆炸在岩层中形成地震波,在水域中形成水击波,二者协同作用造成紧邻爆区桥梁结构振动与损伤。为了有效控制爆破有害效应,提出了爆源、传播过程的控制技术和爆破安全判据,并将其应用于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段建设工程。通过爆破控制技术的有效实施和现场监测结构分析,表明该方法大幅降低了爆破地震波与水击波强度,保护了紧邻桥墩的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钻孔 爆破地震波 水击波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34
11
作者 吴立 王心源 +4 位作者 周昆叔 莫多闻 高超 刘丽 韩伟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8,共10页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新石器 汉代 古聚落变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 被引量:41
12
作者 吴立 王心源 +1 位作者 张广胜 肖霞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利用湖泊钻孔的孢粉及炭屑分析资料,探讨了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孢粉—炭屑记录表明:本区9870—6040cal.aBP,植被是以壳斗科的落叶、常绿属种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呈现温... 利用湖泊钻孔的孢粉及炭屑分析资料,探讨了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孢粉—炭屑记录表明:本区9870—6040cal.aBP,植被是以壳斗科的落叶、常绿属种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呈现温和略干的特点;6040—4860cal.aBP,植被是以落叶栎类、栗属、青冈属和栲/石栎属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由前一阶段的温和略干变为温暖湿润,进入全新世最适宜气候期;4860—2170cal.aBP,植被是以落叶栎类占绝对优势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下降,气候温和干燥,环境整体向着干旱趋势转化,2170cal.aBP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干旱事件;2170—1040cal.aBP,森林退缩,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迅速被破坏,演替成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地,气候处于转型时期,总体上温和湿润;1040—200cal.aBP,木本植物仅零星分布,可能存在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以禾本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丛,其中包括较多的农作物,气候温凉稍湿;200cal.aBP以来,湖区周围零星分布有阔叶乔木,松林在远处可能有分布,植被仍是以禾本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丛,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但也有若干变凉干的波动,湖泊富营养化水平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已经对环境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巢湖 湖泊沉积物 全新世 孢粉—炭屑组合 植被演替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CEEMDAN·MPE-NHT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
13
作者 孙苗 吴静 +2 位作者 吴立 杨钧凯 覃亚男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1,共9页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处理混有噪声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会出现时频分析失真的现象,对影响HHT时频分析精度的因素进行逐一改进,得到改进后的算法来提高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首先对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处理混有噪声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会出现时频分析失真的现象,对影响HHT时频分析精度的因素进行逐一改进,得到改进后的算法来提高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首先对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EMD)进行改进得到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抑制低频趋势项,同时添加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代码控制高频噪声,最后对CEEMDAN·MPE得到的IMF进行归一化Hilbert变换(Normalized Hilbert Transform,NHT),通过上述三步即可改善传统HHT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不足的问题。为验证CEEMDAN·MPE-NHT算法时频分析的准确性,进行HHT和CEEMDAN·MPE-NHT算法的含噪仿真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并将CEEMDAN·MPE-NHT算法用于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CEEMDAN·MPE分解得到的IMF经NHT处理得到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上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得到的时频分析参数精度相比HHT有了很大的提升,可实现更准确提取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特征参数,对爆破地震波危害效应识别,制定科学的爆破地震波危害效应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信号 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固有模态函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HHT的地下洞室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
14
作者 孙苗 杨钧凯 吴立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4,共7页
为了找出适合非平稳爆破地震波信号的时频分析算法,进行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离散小波变换(DWT)、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和改进HHT的烟台某地下洞室爆破地震波监测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TFT适合... 为了找出适合非平稳爆破地震波信号的时频分析算法,进行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离散小波变换(DWT)、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和改进HHT的烟台某地下洞室爆破地震波监测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TFT适合平稳信号时频分析,不适合爆破地震波这种非平稳、非线性的信号;CWT可得出特定尺度-位移平面下的小波系数,也引入了冗余成分,导致小波逆变换重构不唯一;DWT能在一定程度描述信号的局部特征,但过度依赖于小波基的选择;HHT依据信号本身的特性进行分解,时频分析结果具有自适应性,但爆破地震波信号多为含噪信号,噪声的存在导致经验模态分解(EMD)产生模态混淆的现象。同时EMD无法免除端点效应的影响,时频分析精度受损。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在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中添加端点处理程序,得到能够同时抑制模态混淆和端点发散的改进HHT算法。改进的HHT算法能够得到物理意义明确的IMF,是一种更优越的时频分析方法,可为地下洞室爆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地震波 时频分析 模态分解 函数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趋势与风险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立 霍治国 +2 位作者 姜燕 张蕾 于彩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3-1271,共9页
基于《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行业标准,利用南方双季早稻种植区17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各站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突变性分析,根据突变检验结果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两个时段,... 基于《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行业标准,利用南方双季早稻种植区17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各站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突变性分析,根据突变检验结果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两个时段,对比分析两个时段内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趋势和发生风险的地理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前30a相比,近20a研究区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总体上呈现为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的特征,低温灾害风险指数高值区以及各等级低温灾害发生概率高值区的范围和大小均有所减小,其中以轻度低温灾害的发生概率最高且概率减小范围最大。可为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动态评估和早稻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灾害 双季早稻 突变 风险分析 南方地区
下载PDF
基于Fisher判别的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等级预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立 霍治国 +4 位作者 杨建莹 肖晶晶 张蕾 于彩霞 张桂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406,共11页
为了建立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综合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基于南方双季稻种植区1961 2010年70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和低温灾害发生的气象行业标准,采用Fishe r判别分析法、因子膨化法、相关性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构建早稻... 为了建立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综合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基于南方双季稻种植区1961 2010年70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和低温灾害发生的气象行业标准,采用Fishe r判别分析法、因子膨化法、相关性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构建早稻春季低温灾害高风险区(Ⅰ区)未来10 d、晚稻寒露风高风险区(Ⅰ区)、主灾区(Ⅱ区)未来5 d的低温灾害发生等级逐日滚动预警模型。其中,1961 2009年资料用于模型构建和回代检验,2010年资料用于模型的外延预测。结果表明:早稻、晚粳稻、晚籼稻Ⅰ区平均外延预测基本一致准确率分别达到90.5%,74.2%,80.3%,晚粳稻、晚籼稻Ⅱ区平均外延预测基本一致准确率分别为89.4%和80.3%。构建的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逐日滚动预警模型的外延预测基本一致准确率多超过80%,等级预测检验误差总体上在1个等级以内,模型评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低温灾害 因子膨化 FISHER判别
下载PDF
中药材厚朴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立 马林 +2 位作者 郑启泰 宋万志 吕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 :建立中药材厚朴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 :通过对 3个中药材厚朴、3个凹叶厚朴、1 4个厚朴的代用品和习用品、1个伪品厚朴进行实验、分析 ,获得了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对照X射线... 目的 :建立中药材厚朴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 :通过对 3个中药材厚朴、3个凹叶厚朴、1 4个厚朴的代用品和习用品、1个伪品厚朴进行实验、分析 ,获得了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对照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论 :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鉴定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指纹图谱 凹叶厚朴 中药材 习用品 伪品 鉴定法 对照 鉴定分析 识别 代用品
下载PDF
巢湖流域灾害链成因机制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立 王传辉 +2 位作者 王心源 李枫 朱诚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91,共7页
在对巢湖流域灾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流域"为边界条件,自然和人文因素叠加下的灾害链作用机制和成因机理,着重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上来制定区域减灾对策,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从... 在对巢湖流域灾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流域"为边界条件,自然和人文因素叠加下的灾害链作用机制和成因机理,着重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上来制定区域减灾对策,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从流域内灾害产生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过渡区环境以及灾害产生的文化与经济四方面原因,分析灾害链产生的三条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流域减灾防灾必须以关键点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协同控制的六条减灾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灾害链 成因 减灾对策
下载PDF
蝎皮蛋白质组分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活性成分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立 张莉 +1 位作者 杜冠华 吕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为了证明蝎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蝎皮中含有的活性成分,通过提取分离蝎皮中的水溶蛋白质和角蛋白质组分,经过体外药理活性筛选,观察其对细胞或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方法:采用水提与盐析法获... 目的:为了证明蝎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蝎皮中含有的活性成分,通过提取分离蝎皮中的水溶蛋白质和角蛋白质组分,经过体外药理活性筛选,观察其对细胞或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方法:采用水提与盐析法获得水溶性总蛋白(ST1),还原法获得总角蛋白(ST2),通过Sephadex G-50凝胶色谱对水溶总蛋白和总角蛋白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各种蛋白组分进行了体外药理筛选。结果:发现蝎皮的蛋白质组分在体外药理实验中显示对T/B淋巴细胞转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NK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蝎皮蛋白提取组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对蛋白质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皮 水溶性蛋白 角蛋白 T/B淋转 NK活性
下载PDF
深埋矩形隧道三维塌落机制的上限分析
20
作者 何瑞冰 谢玲丽 吴立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深埋隧道的周围为高地应力环境,还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故深埋隧道顶部围岩易发生塌落。论文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Mohr-Coulomb准则,在考虑地下水以孔隙水压力形式作用于隧道下,构建了隧道顶部为矩形的深埋隧道的三维塌落机制,获... 深埋隧道的周围为高地应力环境,还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故深埋隧道顶部围岩易发生塌落。论文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Mohr-Coulomb准则,在考虑地下水以孔隙水压力形式作用于隧道下,构建了隧道顶部为矩形的深埋隧道的三维塌落机制,获取矩形深埋隧道塌落范围及塌落土体重力的精确解,并得出不同参数对塌落范围和塌落土体重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塌落范围和塌落土体重力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参数中,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显著。通过与既有研究对比,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隧道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矩形隧道 极限分析上界定理 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 塌落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