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单中心15年经验
1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8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张征 何楠 王硕 李健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数据、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以及术后长期的全因死亡、脑卒中、术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行双侧手术治疗。53.85%的患者首次手术为右侧,65.81%首次治疗采用CAS。双侧手术间隔时间2周至11年,中位间隔时间3个月。首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二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18例,高灌注综合征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9例。20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15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28例,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6例因脑出血死亡。随访期间发生心梗13例,脑出血10例,卒中31例,术侧再狭窄22例。CAS和CEA患者死亡、脑卒中、再狭窄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侧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忠 王盛 +9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寇镭 李庆 何楠 张征 贾云峰 杨耀国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6-448,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髂动脉 腔内成形术 支架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征 陈忠 +4 位作者 吴章敏 唐小斌 刘晖 寇镭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和开放手术(OR),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满足OR和EVAR手术条件的AA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配接受OR或EVAR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分析两组术中情况、病死率、全身并发症及手术相关...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和开放手术(OR),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满足OR和EVAR手术条件的AA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配接受OR或EVAR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分析两组术中情况、病死率、全身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至术后6个月,仅OR组死亡1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及输血量更少(P<0.05)。EVAR组患者可以更早出院,但是花费也远高于OR组(P<0.05)。EVAR组围术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OR组(16.4%vs.20.5%),但手术相关并发症高于OR组(29.5%vs.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AA来说,OR与EVAR手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VAR手术在围术期显示出微创手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唐小斌 陈忠 +8 位作者 李庆 邓鸿儒 吴章敏 寇镭 刘晖 罗小云 韩延民 何楠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与之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72例因颈动脉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72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与之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72例因颈动脉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72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63例中,6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满意;4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部分患者选择性应用术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可选择性应用转流技术;对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主张同期联合手术;部分颈动脉完全闭塞者仍有手术重建血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CD型主髂动脉病变的远期通畅率结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燎 吴庆华 +9 位作者 陈忠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杨耀国 贾云峰 张征 何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C D级主髂动脉病变的长期通畅率结果,为此类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至2008年间,行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 目的:分析对比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C D级主髂动脉病变的长期通畅率结果,为此类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至2008年间,行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脉病变77例(腔内治疗组35例,主股转流组42例),分析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平均随访时间(59.7±18.7)个月。结果:腔内组5年一期通畅率68.8%,二期通畅率78.1%,总体生存率93.8%,总体保肢率90.6%;主股转流组5年一期通畅率92.1%,二期通畅率94.7%,总体生存率94.7%,总体保肢率97.3%。结论:腔内技术和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脉病变均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主-股动脉转流的远期通畅率更好。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血管转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病变 TASC分级 腔内技术 主股动脉转流
下载PDF
微创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忠 吴庆华 +8 位作者 杨宝钟 邓鸿儒 韩延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寇镭 罗小云 霍昕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应用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所致SSS病人78例,其中单纯行PTA者22例,PTA加支架置放术56例。结果:78例病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应用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所致SSS病人78例,其中单纯行PTA者22例,PTA加支架置放术56例。结果:78例病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6例,随访时间1~7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率84.6%。随访病例经彩超及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生病变部位再狭窄,血流通畅良好,椎动脉均呈正常血流,放置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所引起的SSS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操作应耐心、仔细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手术治疗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置放术
下载PDF
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庆 陈忠 +9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寇镭 刘晖 王盛 何楠 张征 贾云峰 杨耀国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技术,治疗髂动脉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术中,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105例患者的130条髂动脉病变血管,应用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8条髂动脉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操作获成功,2...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技术,治疗髂动脉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术中,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105例患者的130条髂动脉病变血管,应用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8条髂动脉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操作获成功,2条髂动脉闭塞尝试开通失败。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4±0.15,提高至0.79±0.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4.2%,包括术前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术中1例闭塞髂动脉开通中破裂,2例肱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中出现对侧肢体栓塞,术后2例患者股动脉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9%。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4.3%,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腔内治疗对于髂动脉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同时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狭窄 闭塞 腔内治疗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盛 陈忠 +2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吴庆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取生长活跃的EPCs,分别转染不同浓度的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组)及空质粒(Adv-GFP)(空质粒组),并设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取生长活跃的EPCs,分别转染不同浓度的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组)及空质粒(Adv-GFP)(空质粒组),并设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MTT法检测不同病毒滴度时细胞增殖情况;ABC-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组镜下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病毒滴度为1∶100的转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停滞,并造成细胞损害;1∶50的转染后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ELISA检测证实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VEGF基因转染EPCs是可行的,1∶50是合适的转染比率,转染后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狭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盛 陈忠 +6 位作者 刘晖 杨燎 唐小斌 吴章敏 寇镭 王艳阳 郑焕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55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围... 目的:探讨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55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围手术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A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0),包括局灶性脑梗塞、TIA发作、声音嘶哑、刀口血肿及泌尿系感染。CAS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11/55),包括局灶性脑梗塞、颈动脉窦综合征、颈内静脉血栓、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结论:CAS和CEA均为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内膜剥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外周血管介入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小斌 陈忠 +8 位作者 张腾飞 何楠 刘丹 王晓娜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对比低渗性造影剂与等渗性造影剂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下肢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成低渗性造影剂组(欧乃派克)和等渗性造... 目的:对比低渗性造影剂与等渗性造影剂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下肢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成低渗性造影剂组(欧乃派克)和等渗性造影剂组(威视派克),终点事件是血清肌酐升高44.2μmol/L以上或相对于基线水平升高25%的患者比例。结果:欧乃派克组(n=98)和威视派克组(n=72)发生CIN者分别为26(26.5%)及20(27.8%)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且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CI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下肢缺血患者中,等渗与低渗性造影剂所致CIN发生率类似,等渗性造影剂未显示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低渗性造影剂 等渗性造影剂 肾功能不全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寇镭 陈忠 +6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杨耀国 王盛 刘硕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单纯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EVAR术后治疗Ⅱ型内漏的发病率、诊断方法、随诊情况以及干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EVAR术后发现...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单纯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EVAR术后治疗Ⅱ型内漏的发病率、诊断方法、随诊情况以及干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EVAR术后发现单纯Ⅱ型内漏36例,发生率10.84%;21例(58.3%)为术后即刻动脉造影显示Ⅱ型内漏存在,另15例(41.7%)EVAR术后即刻动脉造影未发现内漏,随访过程中发现Ⅱ型内漏存在。随访时间3~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9个月。Ⅱ型内漏自愈率为47.2%(17/36)。随诊过程中瘤体直径无明显增大27.8%(10/36)。失访率13.9%(5/36)。4例Ⅱ型内漏因瘤体直径增加〉10mm给予经动脉途径弹簧圈栓塞术治疗,二次干预治疗率11.1%(4/36);术中即刻动脉造影Ⅱ型内漏均消失,技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靶动脉栓塞者随诊12个月无内漏复发,瘤体直径缩小;1例髂内动脉和瘤腔内栓塞,术后复查CTA提示Ⅱ型内漏存在,瘤体直径较栓塞术前缩小3mm,栓塞术后随访21个月Ⅱ型内漏仍存在,瘤体直径无继续增大;1例瘤腔栓塞术后10个月发现Ⅱ型内漏复发且瘤体直径增大10mm,栓塞术后15个月动脉瘤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成功,术中确诊为腰动脉来源导致Ⅱ型内漏;目前开腹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结论:EVAR术后Ⅱ型内漏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在中、远期随访中Ⅱ型内漏的出现甚至导致瘤体直径增加并不少见,甚至可以导致破裂。因此对于EVAR术后严密随访十分重要,尤其对于瘤体直径增大者。应用支撑导管行经动脉途径栓塞术,有助于到达靶动脉开口部位。应用弹簧圈进行靶动脉开口部位确切栓塞可能会降低Ⅱ型内漏的复发率,且安全。其远期疗效有待于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多的病例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Ⅱ型内漏 栓塞术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7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张征 贾云峰 何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总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199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AAA围术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手术方式(... 目的总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199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AAA围术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为匹配因素选取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及出现的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检查中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发病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与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增高(P<0.01),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围术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合并症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19.1%(43/225)和7.6%(17/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手术失血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症合计在研究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腔内治疗的患者总体合并症率小于行开放手术者(29.2%vs 14.5%,P<0.01)。结论合并冠心病的AAA患者应注意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控制,如果解剖条件合适应首选腔内治疗。给患者以精心细致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围术期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阳 陈忠 +8 位作者 杨耀国 唐小斌 刘晖 王盛 吴章敏 寇镭 何楠 贾云峰 杨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成分与患者术前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与临床症状较为密切的组织学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间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变侧狭窄率数据、术前相关脑缺血症状以及经颈动脉内膜剥脱得到的颈...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成分与患者术前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与临床症状较为密切的组织学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间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变侧狭窄率数据、术前相关脑缺血症状以及经颈动脉内膜剥脱得到的颈动脉斑块的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具体的脑缺血症状进行分组,分析临床判断的脑缺血症状与斑块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48例患者有脑缺血症状组30例,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斑块成分中出现薄纤维帽和不完整纤维帽的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66.7%vs 33.3%,P<0.05),语言障碍组的斑块出现血栓形成的比例更高(80.0%vs 27.9%,P<0.05),有一过性瘫痪组斑块更容易出现纤维帽不完整、血栓形成和溃疡(P<0.05),脑梗死组斑块更易出现血栓形成和明显出血(88.9%vs 38.5%,P<0.05)。血栓形成、溃疡形成、明显出血分别对一过性语言障碍[比值比(OR)=10.333]、一过性瘫痪(OR=7.000)和脑梗死(OR=12.800)影响最明显。结论患者的临床脑缺血症状,可以提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成分的存在;没有症状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相当一部分是不稳定的,在评价斑块性质时其他检查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成分 脑缺血 稳定性 病理
下载PDF
血管外科疾病再次手术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忠 唐小斌 +5 位作者 吴章敏 寇镭 刘晖 李庆 王盛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策略,腔内修复较传统手术有较高的再次干预率。复发性的颈动脉狭窄再次手术方法尚有争论,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临床实验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动脉支架(CAS)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再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庆华 寇镭 +7 位作者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作为随访手段。 结果  12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mmHg~ 46mmHg ,平均 37 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 5 0mmHg~ 10 5mmHg ,平均7 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月~ 72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 结论 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勉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至正常管径 ,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胸腹主动脉狭窄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杂的周围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庆华 陈忠 +7 位作者 毛斌 寇镭 杨宝钟 苑超 邓鸿儒 唐小斌 吴章敏 周其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报告作者从1992年3月至1995年6月治疗的11例难以控制近远心端血流复杂的周围动脉瘤的体会。11例病人在尽可能控制与瘤体相通的动脉的前提下,均直接破瘤而入,其中10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阻断从瘤腔外无法... 本文报告作者从1992年3月至1995年6月治疗的11例难以控制近远心端血流复杂的周围动脉瘤的体会。11例病人在尽可能控制与瘤体相通的动脉的前提下,均直接破瘤而入,其中10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阻断从瘤腔外无法控制的主要动脉分支,1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1例直接缝扎椎动脉。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忠 唐小斌 +5 位作者 何楠 吴章敏 杨耀国 寇镭 吴庆华 李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79-480,共2页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病变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已成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共行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16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髂动脉病变 常见疾病 血管外科 远期疗效 腔内技术
下载PDF
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倩倩 吴章敏 +1 位作者 张煜亚 陈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研究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因股浅动脉闭塞行镍钛金属裸支架置入术的85例患者(卢瑟福3~6级)93例患肢。术后定期行下肢... 目的:研究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因股浅动脉闭塞行镍钛金属裸支架置入术的85例患者(卢瑟福3~6级)93例患肢。术后定期行下肢动脉彩超、Doppler或CTA检查观察支架内通畅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为93例患肢置入173枚镍钛金属裸支架。术后第1天,复查彩超示无残余狭窄、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支架两端夹层形成;复查Doppler示患肢踝肱比(ABI)平均为(0.95±0.18),较术前0.48±0.18明显提高(t=-21.694,P=0.0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0±15.0(0.27~58.0)个月,第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9%、67.1%、49.4%。病变总长度(P=0.031)、TASC II C/D级病变(P=0.034)和糖尿病(P=0.031)与ISR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股浅动脉病变总长度、TASC II C/D级病变及糖尿病是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应用大剂量Svate-3挽救急性重症缺血肢体的临床研究(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庆华 邓洪儒 +9 位作者 苑超 陈忠 杨宝钟 勇强 唐小斌 吴章敏 寇镭 毛磊 刘辉 杜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应用大剂量Svate-3挽救急性重症缺血肢体的临床研究(附8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吴庆华,邓洪儒,苑超,陈忠,杨宝钟,勇强,唐小斌,吴章敏,寇镭,毛磊,刘辉,杜筠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应用大剂量Svate-3挽救急性重症缺血肢体的临床研究(附8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吴庆华,邓洪儒,苑超,陈忠,杨宝钟,勇强,唐小斌,吴章敏,寇镭,毛磊,刘辉,杜筠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重症脉管炎等疾病往往可以引起肢体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抗栓酶 急救 缺血 肢体 剂量 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