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盐碱胁迫对骏枣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闫敏 王艳 +3 位作者 王程成 郭松超 卢登洋 吴翠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 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骏枣叶片的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混合盐溶液高于180 mmol·L^(-1)时,叶绿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且体积变大,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同时,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逐渐降低,胞间CO_(2)浓度升高,光合限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在240、300 mmol·L^(-1)高胁迫水平处理下,叶片初始荧光(F_(0))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_(m))、F_(v)/F_(m)、F_(v)/F_(0)显著降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_(o)/RC)、热耗散的能量(DI_(o)/RC)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综上,较高水平的盐碱胁迫会使骏枣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抑制其光合能力,使嗜锇小体增多、变大,并出现淀粉粒。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枣的耐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盐碱胁迫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光合日变化 荧光参数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设施无花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苏宇霞 余丽萍 +3 位作者 刘厚基 吴翠云 马全会 王振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293,共10页
【目的】筛选出控冠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为探究无花果设施栽培控冠技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傲芬’无花果为材料,分别喷施多效唑500、1000、1500 mg/L、缩节胺500、1000、1500 mg/L、矮壮素500... 【目的】筛选出控冠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为探究无花果设施栽培控冠技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傲芬’无花果为材料,分别喷施多效唑500、1000、1500 mg/L、缩节胺500、1000、1500 mg/L、矮壮素500、1000、1500 mg/L的水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500 mg/L、矮壮素500 mg/L及缩节胺1500 mg/L显著抑制了株高、节间长、茎粗、叶长、叶宽、柄长和柄宽,且多效唑的控冠效果最佳,多效唑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多效唑1000 mg/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61.16),缩节胺和矮壮素各浓度处理后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果实品质方面,多效唑明显缩短了果柄长度,减小了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1000 mg/L处理下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最大,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矮壮素1500 mg/L的单果质量和果柄长都减小,使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增大,矮壮素500、1000 mg/L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18.02%),矮壮素1500 mg/L的蛋白质含量最大(103.04%)、硬度最小(4.84 N);缩节胺明显增大了果实硬度、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然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缩节胺1000 mg/L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2.58%),缩节胺1500 mg/L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0.19%、85.18%。【结论】综合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000 mg/L对无花果的控冠较好,矮壮素1000 mg/L和缩节胺1500 mg/L处理后的品质较好。因此,多效唑可以作为无花果控冠技术的首选措施,矮壮素和缩节胺可作为无花果果实品质调控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品质
下载PDF
不同钙处理对骏枣裂果及果实矿质元素的影响
3
作者 谢金超 李江斌 +2 位作者 吴翠云 林敏娟 王振磊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研究不同钙制剂在骏枣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施用后,对骏枣裂果、果皮、果肉中矿质元素和表皮结构的影响,以骏枣为供试材料,选用EDTA-Ca溶液、氯化钙(CaCl_(2))溶液对骏枣进行喷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喷钙处理可有效降低骏枣裂果率,且喷ED... 为研究不同钙制剂在骏枣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施用后,对骏枣裂果、果皮、果肉中矿质元素和表皮结构的影响,以骏枣为供试材料,选用EDTA-Ca溶液、氯化钙(CaCl_(2))溶液对骏枣进行喷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喷钙处理可有效降低骏枣裂果率,且喷EDTA-Ca溶液效果优于喷CaCl_(2)溶液;2)喷钙处理可明显提高骏枣果实中Ca、K、P、Fe、Zn、B等矿质元素含量,在骏枣白熟期喷EDTA-Ca溶液对枣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提升效果最佳;3)喷钙后表皮层、角质层、蜡质层厚度均增加,其中,喷EDTA-Ca溶液更有利于表皮层厚度的增加,喷CaCl_(2)溶液更有利于角质层厚度的增加,相比之下,喷施EDTA-Ca溶液防裂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喷施外源钙可降低骏枣裂果率,增加枣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 矿质元素 表皮结构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果树多胺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羿飞 陈奇凌 吴翠云 《北方果树》 2024年第3期1-4,9,共5页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脂肪族聚合物,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第二信使”。植物体内多胺代谢是通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s)和(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s)的氧化作用完成的。植物体...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脂肪族聚合物,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第二信使”。植物体内多胺代谢是通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s)和(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s)的氧化作用完成的。植物体内的多胺合成与代谢过程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以及其互作效应影响,并具有反作用。多胺一开始被普遍认为是应激条件下重要的直接保护性化合物,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不能把多胺看作是简单的保护性化合物,因为它与其他代谢途径,以及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些机制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重点。高温胁迫作为新疆地区常发的逆境胁迫,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多胺在缓解高温胁迫对果树的伤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致力于进一步研究多胺的作用机制,以帮助高温地区提高果实产量。该文对近十多年果树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多胺代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多胺代谢 高温胁迫 果树
下载PDF
建党前后李达、李汉俊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5
作者 吴翠云 欧永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建党前后李达、李汉俊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才是“根本改造社会”的“良药”,明确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批判“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分析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建党前后李达、李汉俊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才是“根本改造社会”的“良药”,明确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批判“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分析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探讨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怎样实现”,提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路径。比较二者相关思想,分析其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把握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状况,明确二者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前后 李达 李汉俊 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枣树叶片氮素表征方法
6
作者 李旭 石子琰 +4 位作者 刘伟 白铁成 吴翠云 张宇阳 邬竞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为提高枣树种植过程中施用氮肥的精准性,本研究以南疆重要经济作物骏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枣树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光谱敏感变量构建植被指数作为衍生变量,再以衍生变量... 为提高枣树种植过程中施用氮肥的精准性,本研究以南疆重要经济作物骏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枣树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光谱敏感变量构建植被指数作为衍生变量,再以衍生变量作为变量建立多种线性和非线性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并对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基于枣树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75,原始光谱变量的预测效果整体好于一阶微分光谱;预测效果最好的是基于原始光谱变量4的幂函数模型:Nit=1.097x^(0.735),R^(2)为0.821,RMSE为0.024 5。研究表明,建立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特征对枣树氮素的较好监测效果,能够作为枣树营养素诊断的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枣树叶片 全氮含量 预测建模 线性模型
下载PDF
枣JMS2×交城5号F1代糖酸组分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万年 鲍荆凯 +4 位作者 潘依玲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7-779,共13页
探索枣杂交F1代果实糖酸组分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将为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枣JMS2×交城5号的140株F1代及亲本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杂交果实糖组分和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杂交后... 探索枣杂交F1代果实糖酸组分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将为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枣JMS2×交城5号的140株F1代及亲本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杂交果实糖组分和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中糖主要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组成,其中蔗糖占比52.5%。糖组分变异系数范围为26.74%~35.45%,其中葡萄糖变异系数最大,蔗糖变异系数最小。果糖、葡萄糖的F1均值大于中亲值,蔗糖则低于中亲值。酸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组成,其中苹果酸占比35.10%。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9.67%~42.86%,苹果酸F1均值小于中亲值,草酸和富马酸的F1均值高于中亲值,其他酸组分受环境影响较大。糖组分、酸组分均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筛选出高糖杂交优系J17和J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 糖组分 酸组分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外源CaCl_(2)对骏枣裂果的生理调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燕 袁维 +3 位作者 李江斌 王振磊 吴翠云 林敏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3-20,共8页
旨在探究CaCl_(2)与骏枣裂果的关系及其潜在生理机制,为有效降低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在骏枣的不同生育期(幼果期、膨大期、白熟期、幼果期至白熟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_(2)(1、2、5 mg·mL^(-1)),分析骏枣的抗裂效果及其... 旨在探究CaCl_(2)与骏枣裂果的关系及其潜在生理机制,为有效降低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在骏枣的不同生育期(幼果期、膨大期、白熟期、幼果期至白熟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_(2)(1、2、5 mg·mL^(-1)),分析骏枣的抗裂效果及其果皮细胞壁物质含量、果皮细胞壁保护酶活性,以及果皮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喷施外源CaCl_(2)可以显著降低裂果率,裂果率与浸果裂果率、裂果指数、吸水率、水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离子结合果胶、共价结合果胶、纤维素含量、细胞壁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源钙会抑制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促进果实渗透调节平衡,增强对外界的抗逆性。综上,在幼果期至白熟期喷施6次2 mg·mL^(-1)CaCl_(2)抗裂效果最好;若考虑成本,白熟期喷施2次2 mg·mL^(-1)CaCl_(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CaCl_(2) 裂果 细胞壁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南疆骏枣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以和田地区枣园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婉莹 闫浩宇 +4 位作者 曹振兴 仇倩倩 王振磊 唐志华 吴翠云 《植物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7-55,共9页
以和田地区24个具有代表性的骏枣园土壤及枣果为试验材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找出果园中存在的土壤问题,筛选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骏枣果园土壤pH值在7.66~8.31之... 以和田地区24个具有代表性的骏枣园土壤及枣果为试验材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找出果园中存在的土壤问题,筛选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骏枣果园土壤pH值在7.66~8.31之间,土壤偏碱性,比较适宜骏枣种植;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4.25 mg/kg,最低为13.35 mg/kg,最高为52.81 mg/kg,速效磷含量较缺乏的地区占40%,缺乏的地区占60%,变化差异较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69%、0.73%,全氮的平均值为0.35 g/kg,最低为0.02 g/kg,最高为0.78 g/kg,碱解氮的平均值为20.28 mg/kg,最低为3.88 mg/kg,最高为47.20 mg/kg,全氮养分含量相对缺乏的地区占80%,而碱解氮均较缺乏;在果实品质中,果形指数、蛋白质主要受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可滴定酸、维生素C主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总酚主要受土壤有机碳、速效磷的影响;在果实质地品质中,弹性、粘附性分别受土壤全氮、有机碳、速效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涉农高校基于耕读教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芬芬 林敏娟 吴翠云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11期69-72,共4页
当前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是培养厚植“大国三农”情怀的德才兼备的园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塔里木大学农... 当前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是培养厚植“大国三农”情怀的德才兼备的园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塔里木大学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开展基于耕读教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构建耕读教育特色课程及考核评价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耕读教育导师队伍,打造农耕实践基地,传承农耕文化,形成具有塔里木大学特色的耕读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园艺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质及插条部位对无花果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吾尔古丽·托合图木 王振磊 +1 位作者 林敏娟 吴翠云 《现代园艺》 2023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无花果‘波姬红’1年生枝条为试材,探索基质配比及插条部位对无花果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对无花果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其中,珍珠岩基质生根效果最佳,与园土(黄沙+驴粪)相比,萌芽率高52.22个百分点,生根率高46.66个... 以无花果‘波姬红’1年生枝条为试材,探索基质配比及插条部位对无花果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对无花果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其中,珍珠岩基质生根效果最佳,与园土(黄沙+驴粪)相比,萌芽率高52.22个百分点,生根率高46.66个百分点,生根数增多15.33条,平均根长增长3.26cm,最长增长6.84cm,根基部增粗0.07cm,根系效果指数提高14.62倍,根鲜重增重1.70mg,新枝鲜重增重1.97mg,根冠比提高0.55。珍珠岩+草炭(2︰1)和蛭石+草炭(2︰1)与珍珠岩、珍珠岩+草炭(2︰1)相比生根率和其他生根指标不占优势。5种基质处理的生根效果表现为:珍珠岩>珍珠岩+草炭(2︰1)>蛭石+草炭(2︰1)>珍珠岩+草炭(2︰1)>园土(黄沙+驴粪)。插条部位对无花果扦插生根效果存在显著的影响。插条基部的生根效果优于中、顶部的生根效果。因此,无花果扦插时应选择基部的插穗,插穗粗2.0~2.2cm能够取得最佳扦插生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扦插 基质 插条部位 生根效果
下载PDF
基于TPA法枣酸枣杂交F_(1)果实质地与裂果对比分析
12
作者 杨植 董梦怡 +5 位作者 王振磊 闫芬芬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林敏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615,共8页
【目的】评价枣和酸枣杂交F_(1)代果实质地多样性,分析不同质地果实与裂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枣雄性不育JMS2(Z.jujuba)×酸枣邢16(Z.acidojujuba)的F_(1)代及其亲本果实,基于TPA分析并... 【目的】评价枣和酸枣杂交F_(1)代果实质地多样性,分析不同质地果实与裂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枣雄性不育JMS2(Z.jujuba)×酸枣邢16(Z.acidojujuba)的F_(1)代及其亲本果实,基于TPA分析并对比果实裂果率。运用应力曲线得出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破裂力、胶粘性和咀嚼性7个果实质地参数。【结果】各果实质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变异系数分布17.79%~52.43%。弹性、破裂力、胶粘性和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布在0.33~0.94,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强,内聚性与硬度、破裂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粘附性呈显著性负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把7个质地参数,转化为累计贡献率为96.47%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硬度因子、内聚因子、粘附因子和弹性因子,杂交群体不同果实质地分成3个群体,分别为绵密软质群、高弹硬质母本群和中值父本群。中值父本群是3个类群中最大的,占总数的76.56%。【结论】硬度、胶粘性和弹性参数高或果肉内聚性高的类群裂果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1)群体 花性状 主成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突萼、脱萼及宿萼果实品质与香气的比较
13
作者 张亚若 王龙 +6 位作者 童盼盼 王迪 刘园 张红艳 徐娟 吴翠云 王江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为研究库尔勒香梨突萼、脱萼、宿萼3种类型果实的品质差异,对其单果质量、可食率等12种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及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突萼果的单果质量及果皮花青素含量显著优于脱萼果与宿萼果;脱萼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 为研究库尔勒香梨突萼、脱萼、宿萼3种类型果实的品质差异,对其单果质量、可食率等12种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及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突萼果的单果质量及果皮花青素含量显著优于脱萼果与宿萼果;脱萼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突萼果与宿萼果,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果实;宿萼果的可食率及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突萼果与脱萼果。突萼果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脱萼果与宿萼果,脱萼果的Ca、Mg、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突萼果与宿萼果、P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突萼果与宿萼果。从库尔勒香梨中检测到39种香气成分,以醛类最高,香气物质总含量排序为脱萼果>突萼果>宿萼果,且脱萼果中香梨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突萼果与宿萼果;突萼果和脱萼果果实香气成分中以(E)-2-己烯醛含量最高,宿萼果果实中含量最高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正己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香气 突萼果 脱萼果 宿萼果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14
作者 卢登洋 王鑫 +5 位作者 唐章虎 吴翠云 蒲云峰 闫敏 鲍荆凯 姜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库车阿木特、砀山酥梨和麻梨果实中的总黄酮、总酚、酚类物质组成以及1,1-二苯基-2-苦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 为研究不同品种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库车阿木特、砀山酥梨和麻梨果实中的总黄酮、总酚、酚类物质组成以及1,1-二苯基-2-苦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种梨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在发育过程中变化基本一致,幼果期含量较高,随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3种类型梨果实中共检测到13种酚类物质,均以熊果苷含量最高,平均为3353.43μg·g^(-1)DW,占总组分的51.88%;其次是绿原酸,平均含量为2350.29μg·g^(-1)DW,占总组分的36.34%;其他酚类组分含量较低,分布在8.09~150.65μg·g^(-1)DW之间,仅占总酚含量的0.13%~2.33%。抗氧化活性检测发现,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依次为砀山酥梨>库车阿木特>麻梨。相关性分析显示,梨果实中总黄酮、总酚、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等物质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天然抗氧化保健药物以及功能性食品的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物质 抗氧化活性 果实发育
下载PDF
枣JMS2×交城5号F_(1)代果实性状遗传分析与优系筛选
15
作者 潘依玲 鲍荆凯 +4 位作者 陈万年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5-1098,共14页
【目的】探究杂交F_(1)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为枣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枣JMS2×交城5号的F_(1)代140个单株及亲本为试材,对果实成熟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26个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 【目的】探究杂交F_(1)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为枣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枣JMS2×交城5号的F_(1)代140个单株及亲本为试材,对果实成熟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26个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F_(1)代果实的成熟期表现出分离,36.26%的F_(1)株系成熟期多数在9月下旬。F_(1)代13个果实的描述型性状均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其中果实形状出现了6个变异类型,子代果形倾向父本的倒卵圆形占比最高为35.85%,子代果形倾向母本的卵圆形占比为17.92%;果实质地出现4个变异类型,其中46.23%表现出果肉致密。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分离比例依次为3∶1、1∶2∶1,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F_(1)代果实大小和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具有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果实大小、果核大小以及可食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85%~32.27%之间,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果实内在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11.29%~24.44%之间,其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核质量2个数值型性状表现趋高遗传,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等11个数值型性状均表现趋低遗传。果实大小与果核大小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果实大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核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杂交F_(1)代果实成熟期倾向父本遗传,且果实形状、果实颜色、果实质地等8个描述型性状倾向父本遗传,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两性状均可能是受一对和少数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果实大小、果核大小、可食率及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数值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综合品质表现优良的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后代 果实性状 遗传变异 评价
下载PDF
雄性不育枣‘JMS2’ב交城5号’杂交F_(1)代花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16
作者 潘依玲 鲍荆凯 +3 位作者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3-1921,共9页
以雄性不育枣‘JMS2’和‘交城5号’及其140株F_(1)代杂交群体为材料,对F1代花面积、花直径、蜜盘直径、花粉量以及花粉活力5个花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杂交F_(1)代花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F_(1)代枣花直径、花... 以雄性不育枣‘JMS2’和‘交城5号’及其140株F_(1)代杂交群体为材料,对F1代花面积、花直径、蜜盘直径、花粉量以及花粉活力5个花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杂交F_(1)代花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F_(1)代枣花直径、花面积、蜜盘直径以及花粉量、花粉活性均呈连续变异,符合正态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两年间的F_(1)代花大小性状分布趋势相似,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变异系数为8.66%~17.84%,其花面积变异系数最高,且花直径、花面积两性状表现趋中遗传。F_(1)代植株的花均有花粉,两年间花粉量和花粉活性性状均高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超亲遗传;花粉性状能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9.39%~50.13%,其花粉量变异系数较高。通过相关性研究发现花直径、花面积、蜜盘直径3个性状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花粉量与花粉活力间并未存在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雄性不育 花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休眠期间糖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
17
作者 王超 张川疆 +3 位作者 王振磊 吴翠云 林敏娟 于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7,共9页
为探究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休眠期间糖积累特性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影响枣树休眠的关键物质以为枣树休眠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高需冷量品种‘胎里红’、中需冷量品种‘伏脆蜜’、低需冷量品种‘京枣39’共3个... 为探究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休眠期间糖积累特性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影响枣树休眠的关键物质以为枣树休眠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高需冷量品种‘胎里红’、中需冷量品种‘伏脆蜜’、低需冷量品种‘京枣39’共3个枣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休眠过程中枣枝条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树休眠期间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0.40%~1.28%之间,其次是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3个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中,京枣39枝条蔗糖含量于11月12日达到峰值,为0.63%,伏脆蜜、胎里红均于11月19日达到峰值,分别为0.45%、0.36%;京枣39于12月24日蔗糖含量下降到谷值,为0.11%,伏脆蜜于12月31日下降到谷值,为0.05%,胎里红于1月7日下降到谷值,为0.08%。蔗糖含量峰值和谷值对应着进入休眠和解除休眠的时间点,表明蔗糖含量随休眠的进程而变化。京枣39、伏脆蜜、胎里红中性转化酶(NI)活性均于11月19日升到峰值,分别为20.02、15.60、16.73μmol·g^(-1)·min^(-1);京枣39的NI活性于12月24日降到谷值,为12.60μmol·g^(-1)·min^(-1),伏脆蜜于12月31日降到谷值,为12.34μmol·g^(-1)·min^(-1),胎里红于1月7日降到谷值,为11.36μmol·g^(-1)·min^(-1)。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休眠前NI活性呈上升趋势,进入休眠后开始下降,休眠解除后呈上升趋势并且产生的谷值对应着解除休眠的关键时间点。综上看出,枣树休眠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以可溶性糖为主,蔗糖是影响枣树休眠的关键物质,其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枣树休眠的进程,且中性转化酶是枣树休眠过程中糖分积累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冷量 休眠 碳水化合物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干灰枣去皮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变化
18
作者 艾萨江·伊卜拉伊木 郑文宇 +3 位作者 仵菲 陈朋 吴翠云 白红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0-197,共8页
本研究以新疆干灰枣为试材,优化碱液去皮工艺,采用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分析其代谢物的变化;以色泽、风味、质地、去皮率等为考察因素,结合去皮前后干灰枣的抗氧化活性和其功效... 本研究以新疆干灰枣为试材,优化碱液去皮工艺,采用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分析其代谢物的变化;以色泽、风味、质地、去皮率等为考察因素,结合去皮前后干灰枣的抗氧化活性和其功效成分变化,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去皮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碱液浓度3%、去皮时间3 min、去皮温度79℃。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灰枣去皮率达到99.99%,感官评分最高为80.50±0.50分;与去皮前相比,去皮后枣肉的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还原能力均呈下降趋势(P<0.05);通过LC-MS/MS对干灰枣去皮前后的功效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968种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化合物是干灰枣去皮处理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功能成分。本研究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评价了红枣碱液去皮工艺,为新疆灰枣进一步精细加工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碱液去皮 工艺优化 活性成分 代谢组学
下载PDF
16株枣实生优株生物学特性比较及其果实品质评价
19
作者 申才蕊 林敏娟 +1 位作者 吴翠云 郝庆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实生优株枣果品质,以筛选出优异枣种质,为后期适于推广的鲜食枣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16株枣实生优株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其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6... 【目的】综合评价实生优株枣果品质,以筛选出优异枣种质,为后期适于推广的鲜食枣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16株枣实生优株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其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6株枣实生优株的果实脆熟期集中在9月,其果实发育期历时90~119 d,除MX5B1与MX9B4均为早熟优株外,其余优株均为中熟优株;果实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MX5N3、MX9B4、MX10B5、DNJD5B5、DNJD5B6、DNJD6B4这6株优株果实的口感均较佳;单果质量最大的优株是MX5N3,其单果质量为24.41 g;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1619.61~4427.47 mg/kg,其中,BX5N6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0.36%~31.86%,其中,BD2B2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58%,其中,BX4B8和MX9B10的可滴定酸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BX4B8、MX9B10和MX5N3果实中的黄酮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总酚含量为6.75~18.59 mg/g,其含量排名前3位的优株由高至低依次为DNJD5B6、BX3B5、MX9B10,其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结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果实感官品质评价结果,筛选出了MX5N3、BX4B8、MX9B10、MX10B5这4株果实品质优良的鲜食枣优株,这4株枣实生优株的果实均表现出果皮光滑、肉质细腻、果肉酥脆多汁而味甜的优良品质,此4株优株均有望被选育为优良鲜食枣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后代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的‘冬枣’果实采后特征
20
作者 牛润滋 张钟 +3 位作者 宋珺宇 沈兵琪 吴翠云 李新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为‘冬枣’果实的采后品质维持及市场销售提供参考。[方法]以初红期大荔‘冬枣’果实为试材,室温贮藏9 d,分别于贮藏1、3、5、7、9 d时取样,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和代谢组,探究‘冬枣’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期的生理代谢特征。[结果]‘冬... [目的]为‘冬枣’果实的采后品质维持及市场销售提供参考。[方法]以初红期大荔‘冬枣’果实为试材,室温贮藏9 d,分别于贮藏1、3、5、7、9 d时取样,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和代谢组,探究‘冬枣’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期的生理代谢特征。[结果]‘冬枣’果实采后呼吸速率下降,且无呼吸高峰出现,符合非跃变型呼吸生理特征。室温条件下‘冬枣’果实失重率高,贮藏9 d时失重率达到9%,果皮快速转红且开始出现皱缩现象。抗氧化酶SOD活性、CAT活性在贮藏1~7 d时保持较高水平,贮藏7 d后下降。‘冬枣’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果糖、葡萄糖、琥珀酸、柠檬酸、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导致果实口感变差,营养成分减少;表儿茶素是含量最丰富的类黄酮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其含量显著下降,贮藏1 d时的含量是贮藏9 d时的3.23倍;其他大部分类黄酮在贮藏5 d时含量最高,贮藏5 d后含量下降,表明贮藏5 d后‘冬枣’果实抗氧化能力下降。[结论]通过了解‘冬枣’采后室温贮藏条件下主要营养成分和果实特征变化,构建‘冬枣’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理变化规律和代谢网络,明确了‘冬枣’果实采后室温下最佳自然货架期为5~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果实 采后特征 代谢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