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内侧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育煜 胡朝波 +1 位作者 陈绵川 陈华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Anteromedial thigh,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Anteromedial thigh,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3~68岁;创面缺损面积20 cm×12 cm~25 cm×13 cm,皮瓣面积与创面面积大致相等或略大。为增加ALT皮瓣存活率,使用较粗大的AMT穿支对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artery,LCFA)的远端或下行分支进行了血管增压术,并测量皮瓣宽度(Flap)和大腿周长(Thigh)的比值(即F/T比值)。结果延长的ALT内增压皮瓣完全存活,无皮瓣皮缘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F/T比值平均0.319(0.302~0.341),平均皮瓣宽度和大腿周长分别为13.9 cm和43.6 cm。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2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ALT穿支皮瓣切取面积过大时是较好的应急备选方案,尤其是皮瓣宽度与大腿围比值大于0.3时,但该比值的可靠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内侧 内增压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育煜 胡朝波 +1 位作者 陈绵川 陈华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5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378例)及验证组(162例)。对建模组患者... 目的:分析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5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378例)及验证组(162例)。对建模组患者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及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危象、年龄、皮瓣血肿及皮瓣感染为影响游离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因素(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受伤机制、术前创面感染、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时间、静脉吻合血管数及皮瓣面积为影响游离前外侧皮瓣坏死的无关因素(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危象、皮瓣感染、皮瓣血肿为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有效性,结果显示,建模组χ^(2)=7.235,P=0.246;验证组χ^(2)=6.401,P=0.213。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33~0.903)],敏感性为78.12%,特异性为84.97%;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47~0.831)],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78.32%。结论:血管危象、皮瓣感染、皮瓣血肿为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有效性较好,能够作为早期筛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发生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前臂离断异位寄养二期原位回植一例
3
作者 胡朝波 陈华佑 +5 位作者 黄泽晓 吴育煜 陈绵川 王望任 陈艳艳 欧阳任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患者女,37岁,因机器绞伤致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完全离断、头面部及胸部多发外伤1h于2022年12月13日08:00入院。专科检查: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1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离断,离断肢体泥沙污染严... 患者女,37岁,因机器绞伤致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完全离断、头面部及胸部多发外伤1h于2022年12月13日08:00入院。专科检查: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1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离断,离断肢体泥沙污染严重,软组织广泛挫伤,大范围皮下淤斑,创缘一周宽约3cm皮肤呈皮革样变,尺侧缘皮肤剥脱,尺桡骨距断肢平面以远5cm处粉碎性骨折,伸屈肌群呈撕脱状离断,肱桡肌于起点处撕脱,桡神经深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断端均呈鼠尾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前臂 皮下淤斑 机器绞伤 皮革样 头静脉 桡神经 肱桡肌 桡动脉
原文传递
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朝波 裴世杰 +5 位作者 孔令福 黄泽晓 吴育煜 陈华佑 陈绵川 王望任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4~76岁,平均40岁,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4~76岁,平均40岁,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与斜支两组血管的游离ALTF进行移植并应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进行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2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3 cm×11 cm,供区直接缝合。采用皮瓣内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5例,采用皮瓣外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6例。术后经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定期随访,评估创面修复术后疗效。结果本组3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创口轻度感染,予拆线换药处理,术后供区及受区创面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55个月,受区皮肤质地、色泽、外观良好,皮瓣TPD为7~12 mm。结论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ALT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中,疗效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增压 超回流 降支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