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郭瑞祥 徐辉 +3 位作者 郦守国 蔡英杰 吴辉塔 郭群煌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调强放疗 新辅助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于肺门肿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辉塔 王馨 +3 位作者 黄毅民 吴炜新 吕霞 苏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7月105例肺门肿块(直径<4cm)患者的资料,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送病理细胞学检查,... 目的探讨对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7月105例肺门肿块(直径<4cm)患者的资料,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送病理细胞学检查,并分析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05例肺门肿块均成功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94例,非特异性炎性病变8例,肺结核3例。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气胸18例(仅3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肺内血肿15例,咯血13例,胸膜反应2例,肺部感染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肺门肿块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安全的,通过提高穿刺者的熟练程度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并发症
下载PDF
晚期肺腺癌EMT和EGFR突变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吉非替尼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辉塔 王馨 +3 位作者 郭艺芳 吕霞 刘倩 陈元 《癌症进展》 2016年第8期757-760,763,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的关系及其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8例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情况和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情况,对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使用吉非替尼,EGFR未...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的关系及其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8例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情况和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情况,对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使用吉非替尼,EGFR未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失败后二线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患者E-cadherin表达高于EGFR未突变患者。EGFR突变且E-cadherin/β-catenin阳性表达者疾病控制率(DCR)略高于异常表达者,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GFR突变同时E-cadherin/β-catenin阳性表达者显示了更长的PFS。EGFR未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二线吉非替尼治疗患者临床获益率低。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者常伴随E-cadherin高表达,同时存在EGFR突变和E-cadherin/β-catenin高表达者显示更长的PFS;不建议EGFR未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病例二线使用吉非替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EGFR突变 吉非替尼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继发肾病综合征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辉塔 陈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991-992,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电子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吴辉塔 陈元 王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6-6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放疗能够上调和强化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导致放疗耐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由放疗引起的耐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rh-endostatin与顺铂(cispl...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放疗能够上调和强化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导致放疗耐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由放疗引起的耐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rh-endostatin与顺铂(cisplatin,DDP)分别联合电子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A549肺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瘤径达1.0cm时,将实验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定期测量肿瘤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第16天时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F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肿瘤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62±6)%、(131±8)%、(104±7)%和(108±11)%(P<0.05);照射+rh-endostatin组与照射组相比以及照射+DDP组与照射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rh-endostatin组与照射+DD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和照射+rh-endostatin组分别为(12.2±1.1)%、(16.5±0.8)%、(24.4±1.5)%和(20.5±1.9)%,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bFGFmRNA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照射+rh-endostatin组bFGF mRNA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照射组、照射+DDP组(P<0.05)。结论:rh-endostatin明显提高了照射对A549肺腺癌移植瘤的抑制情况;rh-endostatin联合照射肺腺癌A549移植瘤可取得与DDP联合放疗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移植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照射 顺铂
下载PDF
功能影像在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生物靶区中的应用和展望
6
作者 吴辉塔 陈元 吴志坚 《癌症进展》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准确勾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靶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有重要的作用。PET、SPECT等功能显像以及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定位NSCLC生物靶区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功能影像技术在NSCLC的应用,并对各种功能显... 准确勾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靶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有重要的作用。PET、SPECT等功能显像以及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定位NSCLC生物靶区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功能影像技术在NSCLC的应用,并对各种功能显像的现状进行阐明,同时展望了功能影像在非小细胞肺癌生物靶区确定和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影像 生物靶区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适形调强放疗
下载PDF
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炜新 吴辉塔 +2 位作者 王馨 苏安 吕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 cm,<3cm 10例,3~7 cm 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 目的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 cm,<3cm 10例,3~7 cm 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使用20 G细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病理科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8例患者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活检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率为恶性病变46例,良性17例,5例未见病变。5例中2例经临床和CT随访均无异常,另3例最终证实胰腺囊腺癌2例和胃癌转移1例。穿刺活检总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100%。CT导引活检对恶性、良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4%和100%(P>0.05)。较大肿块病灶(≥3.0 cm 97%,<3 cm90%)和病变位于胰尾(胰尾100%,胰头96%,胰体92%)的正确率稍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正确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 胰腺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霞 肖莉 +4 位作者 周启明 王馨 苏安 吴炜新 吴辉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恩度7.5mg/(m2·d)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4d,休息7d,21d为1个周期,联合化疗...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恩度7.5mg/(m2·d)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4d,休息7d,21d为1个周期,联合化疗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给予不同的化疗方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受益率为83.9%,总收益率为80.4%;随访至2010年7月底止,共有18例患者仍然生存,33例死亡,其中31例NSCLC患者中,生存12例,死亡19例,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与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毒副反应的患者达17例(33.3%),其余无毒副反应均为I度或Ⅱ度。结论恩度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获得了较好的I临床收益率和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养正消积胶囊辅助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邦凯 纪浩南 +13 位作者 王馨 郭艺芳 吴辉塔 陈曼玉 张秋华 张益琴 吴炜新 吕霞 肖莉 苏安 潘战和 詹娟 王琳 闵凡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2-17,共6页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辅助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2组均采用GP方案;观察组并予养正消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21d为1个周期,...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辅助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2组均采用GP方案;观察组并予养正消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21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随访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Ki67、Bax、Bcl-2蛋白表达及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监测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ORR、DC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随访1年VEGF、OPN、CEA、CA199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CE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Ki67、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Ki67、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神疲乏力、胃纳少馨、腰膝无力、夜尿频多、头晕目眩)、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辅助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有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吉西他滨和顺铂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正消积胶囊 非小细胞肺癌 GP方案 肿瘤标志物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紫杉醇增敏肺腺癌细胞系SPC-A1与辐射后亚致死损伤修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爱华 陈元 +2 位作者 吴辉塔 梅齐 熊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增加肺腺癌细胞系SPC-A1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细胞毒性;分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紫杉醇+放射组(药放组),克隆形成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在分次照射中对亚致死损伤修... 目的探讨紫杉醇增加肺腺癌细胞系SPC-A1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细胞毒性;分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紫杉醇+放射组(药放组),克隆形成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在分次照射中对亚致死损伤修复的影响;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紫杉醇对辐射后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对SPC-A1的IC50为50nmol/L;紫杉醇对SPC-A1的放射增敏比为1.42。分次照射(3Gy×2)试验中,单放组在照射间隔5h的细胞存活率较无间隔时增加了1.96倍,而药放组在照射间隔5h的细胞存活率较无间隔时仅增加了1.53倍。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0min时两组间尾矩(tailmoment,TM)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5、30、60min时两组间TM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药放组的TM值显著大于单放组。结论紫杉醇增敏肺腺癌细胞系SPC-A1可能与抑制其辐射后亚致死损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辐射 DNA损伤修复 肺肿瘤
下载PD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h-endostatin(YH-16) 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辉塔 邓洁 +2 位作者 于世英 王馨 陈元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star(rh-endostatin,YH-16)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herapy,the transplantati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star(rh-endostatin,YH-16)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herapy,the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s of A549 lung adenocarcinoma were established.When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umor reached 1.0cm,all nud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Endostar group,radiotherapy group,radiotherapy plus Endostar(combined treatment)group,and control group(n=6 in each group).The largest diameter and the vertical diameter of tumor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At the 16th day,mice were executed,and the tumors were applied to analysis of rate of tumor cell apoptosis,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and tho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ate of tumor inhibition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And the rate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Meanwhile,the levels of bFGF mRNA and VEGF expression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It was concluded that Endostar obviously enhanced the curative effectiveness of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ay involve the down-regulation of bFGF mRNA and VEGF expression to inhibit angiogenesis by Endostar and the cooperative effect of Endostar and radiotherapy to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tumor cell apoptosis.And Endostar inhibits angiogenesis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bFGF mRNA and 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neoplasms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A549 xenografted tumor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RADIOTHERAPY
下载PDF
晚期肺腺鳞癌患者不同一线化疗方案疗效观察
12
作者 吴仕文 郑新龙 +10 位作者 徐贻佺 徐海鹏 张龙凤 刘涛 李冰 王贻军 吴敬勋 吴辉塔 陈鹏涛 杨红奎 林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 比较晚期肺腺鳞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紫杉醇类/吉西他滨为主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探讨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22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漳州正兴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厦门大... 目的 比较晚期肺腺鳞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紫杉醇类/吉西他滨为主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探讨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22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漳州正兴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鼎市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诊治晚期肺腺鳞癌患者71例,采用培美曲塞为主的方案化疗者16例为培美曲塞组,采用紫杉醇类/吉西他滨为主的方案化疗者55例为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2组化疗期间均依据基因检测结果等联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每化疗1~2个周期评价疗效1次。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吸烟史、确诊晚期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以及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基因突变、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一线化疗的近期疗效。随访至2022年10月,比较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比较不同性别、年龄、ECOG评分以及有无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基因突变者mPFS。结果 (1)培美曲塞组女性比率(56.2%)高于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23.6%)(χ^(2)=6.165,P=0.017),年龄≥65岁、ECOG评分≥2分、吸烟、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比率与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培美曲塞组7例行基因检测,均检出EGFR突变。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33例行基因检测,检出EGFR突变6例,EGFR突变合并c-MET扩增1例,ALK基因突变1例,HER2突变1例,KRAS突变1例,TP53突变1例,TP53突变合并BRAF突变1例。培美曲塞组1例检测PD-L1表达,为阴性;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7例检测PD-L1表达,3例阳性,4例阴性。(3)培美曲塞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43.8%、75.0%)与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41.8%、7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556;χ^(2)=0.013,P=0.574)。(4)随访至2022年10月,6例失访,65例生存。培美曲塞组mPFS[4.1个月(95%CI:0~10.25)]与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组[6.4个月(95%CI:4.27~8.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5)确诊晚期时ECOG评分0~1分者mPFS[6.4个月(95%CI:5.19~7.61)]长于ECOG评分≥2分者[2.0个月(95%CI:0~4.87)](P=0.020),无肝转移者mPFS[6.7个月(95%CI:5.11~8.35)]长于有肝转移者[2.0个月(95%CI:0.31~3.63)](P=0.003),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及有无脑转移、骨转移、基因突变者m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肺腺鳞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为主或紫杉醇类/吉西他滨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及mPFS相当,确诊晚期时ECOG评分≥2分及有肝转移者mPFS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鳞癌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培美曲塞 紫杉醇类 吉西他滨
原文传递
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变化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炜新 王馨 +3 位作者 吴辉塔 王琳 刘忠臣 陈立刚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伴有血清CEA水平升高的14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血清CEA变化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一线化疗后44例(30.3%)患... 目的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伴有血清CEA水平升高的14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血清CEA变化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一线化疗后44例(30.3%)患者血清CEA水平降低,继续原方案疾病控制41例(9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个月.15例(10.3%)患者血清CEA水平稳定,继续原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2例(80%),中位PFS 8.0个月.86例(59.3%)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其中50例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获益患者为12例(24%),中位PFS 4.5个月;另36例改为二线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4例(38.9%),中位PFS 6.0个月.结论 在不适合用影像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CEA水平的变化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癌胚抗原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辉 郭瑞祥 +4 位作者 秦文娟 郦守国 侯如蓉 吴辉塔 肖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症...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1、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能显著改善NSCLC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在NSCLC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同步放化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