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海洋 刘晓梅 +1 位作者 吴锦丹 陈建淮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3期18-22,共5页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进展,会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出现并发症。勃起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特别是病理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进展,会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出现并发症。勃起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特别是病理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深入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病理机制
下载PDF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锦丹 徐小华 +5 位作者 高谷 任云丽 张颖 蒋兰兰 陶小军 马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人胰岛素作为泵用胰岛素已有较多的经验,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应用尚不广泛,文中旨在比较这2种剂型在泵输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应用特点。方法:共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和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门... 目的:人胰岛素作为泵用胰岛素已有较多的经验,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应用尚不广泛,文中旨在比较这2种剂型在泵输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应用特点。方法:共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和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组173例,优泌林R组172例),监测1 d 9次末梢血糖(3餐前后,睡前,0AM和3AM),并观察不同时间段胰岛素用量。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40±2.16)d和(5.68±2.29)d,门冬胰岛素组达标时间较短(P<0.05),达标时2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类似;门冬胰岛素组白天段基础率较低,但中餐前大剂量较高;泵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血糖均明显降低,但门冬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低血糖的发生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CSII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风险更低;优泌林R组基础率占日总量的比例较低,主要是白天段基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人胰岛素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对肥胖、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锦丹 沈捷 马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82-984,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和胰岛素抵抗有关。β3-AR基因多态性是通过自主神经来影响代谢的,在β3-AR受体结合、信号转导和调节机制上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对脂肪组织及脂质分解反应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和胰岛素抵抗有关。β3-AR基因多态性是通过自主神经来影响代谢的,在β3-AR受体结合、信号转导和调节机制上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对脂肪组织及脂质分解反应的消失。因此,加速了肥胖及其相关的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其他的研究表明,β3-AR可使解耦联蛋白(UCP)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的表达增加,并且β3-AR与这两种基因联合变异在肥胖、T2DM和代谢综合征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解耦联蛋白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肥胖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锦丹 马建华 +3 位作者 陶晓军 张颖 李冬梅 齐绍康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 含硫氨基酸 危险因素 并发症 血管病变 尿白蛋白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应用于胰岛素泵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锦丹 徐小华 +5 位作者 高谷 任云丽 蒋兰兰 张颖 陶小军 马建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强化治疗,监测1d9次末梢血糖(三餐前后、22:00、0:00和3:00),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组较人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餐后血糖波动更小,达标时间较短[分别为(4.40±2.16)、(5.68±2.29)d](P〈0.05),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CSⅡ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和减少整体的血糖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药物疗法 门冬胰岛素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时测定血pH和阴离子间隙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锦丹 齐绍康 马建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收集5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住院患者41例,对其发病诱因,血糖、pH值、阴离子间隙(AG)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KA发病的诱因以感染及治疗中断最多见,酒精对DKA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血糖水平的高低与... 收集5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住院患者41例,对其发病诱因,血糖、pH值、阴离子间隙(AG)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KA发病的诱因以感染及治疗中断最多见,酒精对DKA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血糖水平的高低与预后关系不大,但pH值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AG及△gap的计算对估计病情,识别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存在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PH 阴离子间隙
下载PDF
与时俱进,加速教学改革进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锦丹 孙丽华 葛德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337-339,共3页
针对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提出了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加快教学改革进程的必要性 ,结合对国外专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探讨 。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 教学理论 临床医学
下载PDF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应用的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锦丹 马建华 +3 位作者 徐小华 佘玉清 付丽媛 齐绍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第3期141-142,146,共3页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CVII)在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方法: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酮体和酸中毒纠正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5d血糖水平波动...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CVII)在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方法: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酮体和酸中毒纠正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5d血糖水平波动情况。结果: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类似,但CSII组前5d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11.1±2.0mmol/L)比例更高,且血糖的波动更小,前3d胰岛素的用量更小(P均<0.05);两组在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的时间以及低血糖的发生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CSII和CVII都能纠正DKA早期的代谢紊乱,但CSII能使血糖更平稳、波动更小,临床使用须根据病情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连续静脉胰岛素输注
下载PDF
NID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危险因子关系的探讨
9
作者 吴锦丹 魏敬 齐绍康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微量白蛋白尿已经确定是糖尿病进行性肾脏疾病的早期标志,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能预防或推迟IDDM患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对我院1991年2月至1994年12月收住院的139例NIDDM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探讨伴微... 微量白蛋白尿已经确定是糖尿病进行性肾脏疾病的早期标志,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能预防或推迟IDDM患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对我院1991年2月至1994年12月收住院的139例NIDDM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探讨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其心血管危险因子是否增加,以及在NIDDM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蛋白尿 心血管危险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陶小军 金星 +3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马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非布司他40 mg/d(A1组)、非布司他80 mg/...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非布司他40 mg/d(A1组)、非布司他80 mg/d(A2组)和别嘌呤醇300 mg/d(A3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后血尿酸和ET-1的水平。结果 3组治疗12、24周后血尿酸和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12、24周后,3组血尿酸和ET-1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ET-1无线性相关性(r=-0.074、0.016、-0.073、0.062,P=0.397、0.858、0.401、0.477),尿素氮(BUN)、肌酐(Cr)与ET-1呈负相关(r=-0.205、-0.190,P=0.017、0.028),血尿酸与ET-1呈正相关(r=0.461,P=0.000)。结论非布司他、别嘌呤醇均可明显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但较大剂量的非布司他对ET-1的降低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呤醇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内皮素-1 非布司他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的调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魏敬 蒋建东 +4 位作者 吴锦丹 王书奎 王自正 潘淮宁 戴苏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疗程 8 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同时,以RT PCR和 Western杂交法检测人外周血和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 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 结果 BBR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分别下降 21.41%、26.4%、28.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TC下降较舒降之组更明显(P= 0.001), TG 的下降优于立普妥组(P=0 026),治疗后LDL-C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疗效与对照组等同。 结论 BBR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某些方面可能较他汀类降脂药更具有优势。其调脂机制与促进细胞 LDLR-mRNA转录,增强LDLR蛋白的表达,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相关,是一种廉价、高效、安全的调脂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作用 舒降之 盐酸小檗碱 治疗后 治疗前后 LDL-C 立普妥 对照组 他汀类降脂药 TC
下载PDF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96
12
作者 蒋兰兰 金星 +2 位作者 沈赟 马建华 吴锦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27-2830,共4页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40 mg/d治疗组(A1)、非布司他80 mg/d治疗组(A2)和别嘌呤醇300 mg/d治...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40 mg/d治疗组(A1)、非布司他80 mg/d治疗组(A2)和别嘌呤醇300 mg/d治疗组(A3),对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尿酸水平、肝肾功能、不良事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中A2、A3组较A1组下降更明显(P=0.000),A2和A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95)。A2组最后3个月血清尿酸持续<357μmol/L(6 mg/dL)的病例数多于A1组,与A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治疗初期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高于A1、A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1、A3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清尿酸作用,非布司他80 mg/d临床疗效优于非布司他40 mg/d,但早期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5
13
作者 沈赟 金星 +2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 40 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魏敬 吴锦丹 +2 位作者 蒋建东 王书奎 王自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BR)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30例伴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BR05g/次,3次/d口服,跟踪8周,观察有关指标。结果经BBR治疗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BR)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30例伴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BR05g/次,3次/d口服,跟踪8周,观察有关指标。结果经BBR治疗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降至正常(P<0001),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重指数(BMI)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01),计算比较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式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对伴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BR,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降酶、降糖、调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肪肝 治疗前 盐酸小檗碱 患者 临床研究 治疗后 合并 结论 模式
下载PDF
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含量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丁波 张倩 +2 位作者 吴锦丹 朱余兵 马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及尿白蛋白清除率(urine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目的:通过检测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及尿白蛋白清除率(urine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相关性,探讨其在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47例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arly-DN组,GFR≥60mL/min)及晚期糖尿病肾病组(end-DN组,GFR<60mL/min),比较两组间CysC、Hcy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end-DN组CysC、UAER均高于early-D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与CysC、Hcy、UAER负相关(r=-0.584,P=0.000;r=-0.547,P=0.000;r=-0.507,P=0.000),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Ⅱ、Ⅲ期,肾小球滤过率与CysC、Hcy负相关(r=-0.617,P=0.000;r=-0.431,P=0.018)。结论:糖尿病患者中,伴随慢性肾脏病进程,CysC、Hcy、UAER逐渐升高,尤其在CKDⅡ、Ⅲ期,CysC、Hcy联合检测与UAER比较,能更好的反应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素 同型半胱氨酸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许向红 金星 +2 位作者 陈颖越 马建华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19-3421,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T2DM患者1 105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不合并NAFLD组472例(A组),T2DM合并NAFLD组633例(B组),回顾...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T2DM患者1 105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不合并NAFLD组472例(A组),T2DM合并NAFLD组633例(B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B组的腰围、臀围、体质指数、舒张压、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空腹C肽、餐后2 hC肽均高于A组(P<0.05),而年龄、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A组(P<0.05),T2DM病程短于A组(P<0.05)。B组的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因素。结论 NAFLD与肥胖、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T2DM合并NAFLD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肝 非酒精性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7
作者 蒋兰兰 朱剑 +1 位作者 吴锦丹 马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影响因素及骨质疏松诊断率,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影响因素及骨质疏松诊断率,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1-4椎体、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全髋的骨密度,统计各年龄组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及T≤-2.5SD所占百分比,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部位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各部位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股骨颈及Ward’s三角、全髋部位的骨密度下降幅度较大,腰椎部位骨密度下降相对平缓。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质疏松检出率增加。其中在50~59岁年龄组中,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的部位是L1-L4正位,在60岁以上的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的部位是Ward’s三角。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1、L2、L3、L4、股骨颈、Ward’s三角及全髋部位骨密度均与BMI呈正相关,除L3、L4外,所有部位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L3、L4部位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及空腹C肽有关。各部位骨密度与空腹血糖、HbA1C未见相关性。结论随年龄的增长,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腰椎正位(L1-L4正位)和Ward’s三角分别是50~59岁及60岁以上女性诊断骨质疏松最敏感的部位。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BMI。低体重、高龄的糖尿病女性因定期检查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绝经女性 不同部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静 华一兵 +2 位作者 马建华 吴锦丹 马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3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设胰岛素泵(CSⅡ)组、长效胰岛素(来得时)组和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CVⅡ)组,观察用药前后...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3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设胰岛素泵(CSⅡ)组、长效胰岛素(来得时)组和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CVⅡ)组,观察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的变化、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组和来得时组治疗后3、5、7及10天的FBG和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VⅡ组治疗后3、5、7及10天的F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仅治疗后第7天的P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无差别;治疗10天时,CSⅡ组FBG控制尚可,PBG控制良好,来得时组FBG和PBG控制均尚可,CVⅡ组均差;患者依从性:CSⅡ组较好,来得时组好,CVⅡ组较差;CSⅡ组无低血糖发生,来得时组和CVⅡ组分别发生1次和4次低血糖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阶段,采用胰岛素泵和来得时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不易出现低血糖;使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较大且患者依从性差;来得时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患者易接受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术后 胰岛素泵 长效胰岛素 静脉输注
下载PDF
胰岛素泵临床操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建华 陶小军 +5 位作者 吴锦丹 李冬梅 张颍 谢晓竞 王英 毛晓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泵 临床操作 胰岛素强化治疗 分泌模式 糖尿病患 生理性
下载PDF
盐酸小檗硷对人肝Bel-7402细胞株LDL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淮宁 王书奎 +3 位作者 王自正 魏敬 吴锦丹 蒋建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硷(BBR)在体外对人肝Bel-7402细胞株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BBR与人肝Bel-7402细胞株共同培养不同的时间后,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LDLRmRNA、LDL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硷(BBR)在体外对人肝Bel-7402细胞株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BBR与人肝Bel-7402细胞株共同培养不同的时间后,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LDLRmRNA、LDL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经BBR处理过的肝细胞的LDLR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其表达强度与所加入的BBR浓度及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最小有效剂量是0.25μg/ml,最短起效时间是2h,24h仍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而PPAR-γ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BR能通过增加LDLR的表达而有效调节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从而维持细胞外LDL-C水平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硷 Bel-7402细胞株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