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雅臻 李漫丽 +1 位作者 金燕 戚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3、6、9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3、6、9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STZ60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分批处死,每只大鼠左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ip的表达,右眼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ip mRNA的表达。结果bip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糖尿病3个月组bip在各层的表达量升高,6个月组表达最高。结论bip参与了DR的发病机制,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的应激能力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质网应激蛋白 内质网应激 大鼠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雅臻 李光宇 范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于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mol/LNaOH溶液烧伤家兔角膜,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伤后24h后分别给予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于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mol/LNaOH溶液烧伤家兔角膜,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伤后24h后分别给予1×PBS缓冲液,25、50、100μg/mLVasostatin球结膜下注射,2次/周,共4周。测量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并在伤后28d处死动物,取其角膜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B组、C组及D组均低于A组(P<0.05),C组及D组均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制因子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Ⅷ因子相关抗原
下载PDF
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雅臻 明月 张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56眼)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应用了眼内填充物(消毒空气20眼,C3F825眼,SF67眼,硅油4眼)。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8眼(85.7%),好转3眼(...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56眼)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应用了眼内填充物(消毒空气20眼,C3F825眼,SF67眼,硅油4眼)。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8眼(85.7%),好转3眼(5.4%),未复位5眼(8.9%),随访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效果满意,但要充分注意到老年人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视网膜脱离 填充 外科手术 应用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雅臻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和影响视网膜下液(SRF)吸收、视网膜复位的因素。方法126例(130眼)RRD采用视网膜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1次手术后119眼视网膜完全复...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和影响视网膜下液(SRF)吸收、视网膜复位的因素。方法126例(130眼)RRD采用视网膜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1次手术后11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91.5%),2眼再次不放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为93.1%;SRF术后24h吸收37眼(28.4%),7天内吸收101眼(77.7%);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不放液手术效果与放液手术相同、且避免了放液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前PVR程度和手术后裂孔是否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液 孔源性 不放液手术
下载PDF
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34眼治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雅臻 明月 李俊山 《长春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77-78,共2页
分析评价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方法。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及时正确地处理角膜创口 。
关键词 上皮植入性 手术治疗 虹膜囊肿
下载PDF
黄斑疾病手术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雅臻 金燕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黄斑疾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PDGF抗体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吴雅臻 戚卉 +2 位作者 范斌 郭惠玲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1-100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抗体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增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未加入抗体,实验组分别加入1×10-6、5×10-6、1×10-5、5×10-5和1×10-4mg...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抗体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增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未加入抗体,实验组分别加入1×10-6、5×10-6、1×10-5、5×10-5和1×10-4mg.L-1PDGF抗体。采用生长曲线法及MTT比色法检测PDGF抗体对h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抗体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10-6mg.L-1PDGF抗体对hRPE细胞有轻度促增生作用,MTT结果显示其抑制率为-11.74%。5×10-6、1×10-5、5×10-5和1×10-4mg.L-1PDGF抗体对细胞有抑制作用,作用72 h抑制率分别为12.55%、43.72%、55.10%和55.10%。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各组细胞活力均大于8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10-5mg.L-1PDGF抗体作用72 h,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可见凋亡指数明显增加。透射电镜结果显示,5×10-5mg.L-1PDGF抗体作用72 h电镜下可见胞质空化,核染色质轻度趋边凝聚,有早期凋亡的改变。结论:PDGF抗体对hRPE细胞的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大对h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PDGF抗体对h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主要是依赖于诱导细胞的凋亡,而不是促使细胞变性坏死,作用性质比较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细胞培养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免疫学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吴雅臻 葛丽娜 +1 位作者 金燕 庞利民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81例(85眼),根据黄斑裂孔及视网膜剥离的不同情况选择眼内不同的填充物及不同的联合术式。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81例(85眼),根据黄斑裂孔及视网膜剥离的不同情况选择眼内不同的填充物及不同的联合术式。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85眼中术后1个月视网膜复位83眼,术后随访6个月,7例复发,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剥离: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应根据视网膜不同的情况选择联合术式,黄斑内界膜剥离术有利于视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血清sIL—2R和AD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吴雅臻 明月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4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腺苷脱氨酸 病因
下载PDF
7岁以下儿童视网膜脱离
10
作者 吴雅臻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4年第4期34-35,共2页
分析了7岁以下儿童视网膜脱离(RD)21例。儿童裂孔源性RD主要由外伤引起,非裂孔源性RD多与遗传、发育异常、Coat's病、眼内感染等因素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儿童外伤性RD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强调了孕产期妇女保健对预防儿童非外伤性R... 分析了7岁以下儿童视网膜脱离(RD)21例。儿童裂孔源性RD主要由外伤引起,非裂孔源性RD多与遗传、发育异常、Coat's病、眼内感染等因素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儿童外伤性RD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强调了孕产期妇女保健对预防儿童非外伤性RD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视网膜脱落 预测
下载PDF
白内障的药物治疗
11
作者 吴雅臻 李桂荣 《中国乡村医生》 1996年第10期6-7,共2页
凡晶体表面或晶体内任何部位的混浊,或功能上影响视力的混浊均称为白内障.白内障的分类颇多,在临床上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最高.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主要与生理老化,代谢衰退,硬化脱水,
关键词 白内障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人参单体皂苷Rh2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整合素αvβ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成明 刘伟 +2 位作者 赵燕颖 张丽华 吴雅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单体皂苷Rh2对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整合素(integrin)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模型,并给予其不同浓度的人参单体皂苷Rh2,应用MTT法观察人参单体皂苷Rh2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人参单体皂苷Rh2对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整合素(integrin)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模型,并给予其不同浓度的人参单体皂苷Rh2,应用MTT法观察人参单体皂苷Rh2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用RT-PCR检测对Integrinαv和β3基因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缺氧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细胞加用Rh2后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与缺氧对照组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结果显示,加用Rh2后的细胞凋亡率与缺氧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表明,和正常对照组比,缺氧对照组的细胞Integrinαv和β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Rh2可显著下调Integrinαv和β3基因表达。结论人参单体皂苷Rh2在缺氧条件下能明显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生但无明显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单体皂苷Rh2 整合素ΑVΒ3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FFA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漫丽 张小猛 +2 位作者 王艳丽 王洁 吴雅臻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FFA对其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分析在我院行FFA检查,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587例患者(1074眼)的临床资料和FFA结果,筛选出视盘有异常表现(包括水肿、异常高荧光、充盈缺损、染...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FFA对其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分析在我院行FFA检查,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587例患者(1074眼)的临床资料和FFA结果,筛选出视盘有异常表现(包括水肿、异常高荧光、充盈缺损、染色、新生血管)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文献提出的诊断标准,将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进行分型,包括糖尿病视乳头病变(DP)、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视盘新生血管(NVD)、视神经萎缩,探讨各型的发病特点。结果(1)视盘有异常表现者157眼(14.6%),其中DP25眼,ION32眼,NVD85眼,视神经萎缩15眼,各型疾病在视力下降程度、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等方面都有不同。(2)增殖期DR344眼发生NVD71眼,比率为20.6%,但背景期DR合并DP和ION的发病率高于增殖期DR。结论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并不少见,FFA检查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病变,在诊断中必不可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病变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下载PDF
Notch1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秀虹 张珍珍 +2 位作者 许海涛 张丽红 吴雅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色觉改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姝 宋跃 +1 位作者 王霁雪 吴雅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以及急性发作期行窦小梁切除术后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特点及色觉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35例(35只眼)、急性发作期术后眼32例(3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以及急性发作期行窦小梁切除术后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特点及色觉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35例(35只眼)、急性发作期术后眼32例(3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只眼),应用Optec3500视觉检查仪行对比敏感度和色觉检查,并于术后1个月(31例31只眼)及3个月(28例28只眼)时随访。结果:临床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比敏感度在18 c/d阈限升高(P<0.01),色觉功能异常(P<0.01);急性发作期术后15 d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12.0 c/d、18.0 c/d阈限升高(P<0.01),色觉功能异常(P<0.01)。结论:对比敏感度和色觉功能检查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对比敏感度 色觉
下载PDF
MMP-2、MMP-9 mRNA在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亚萍 范斌 +3 位作者 苏冠方 孙大军 刘早霞 吴雅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中的表达。方法22例AMD病人的CNVm,用原位杂交方法分析MMP-2、MMP-9在CNVm中的表达。结果MMP-2、MMP-9 mRNA在活动期、消退期和静止期CNV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中的表达。方法22例AMD病人的CNVm,用原位杂交方法分析MMP-2、MMP-9在CNVm中的表达。结果MMP-2、MMP-9 mRNA在活动期、消退期和静止期CNVm的细胞胞浆、基质中均有表达,但在活动期的表达与消退期、静止期比较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P-2、MMP-9 mRNA表达的部位、表达量与CNVm病程发展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MMP-2 MMP-9 MRNA
下载PDF
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短片段(120-180 aa)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光宇 范斌 +1 位作者 吴雅臻 吴家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并表达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功能区片段,探讨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 生血管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功能区基因,并利用pQE30原核表达系统诱 导表达Va...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并表达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功能区片段,探讨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 生血管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功能区基因,并利用pQE30原核表达系统诱 导表达Vasostatin120-180aa,经镍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验证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PCR 扩增出了长度为180 bp的Vasostatin120-180aa功能区基因,后经pQE30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出Vasostatin120-180aa,SDS-PAGE 显现一条约8 kD的阳性条带,Vasostatin120-180aa可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结论:原核表达的Vasosta- tin120-180aa功能区片段具有生物学活性,可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 新生血管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抑制因子 原核表达系统 克隆 基因 诱导表达 功能研究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漫丽 吴雅臻 +2 位作者 戚卉 范斌 张小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缺血组大鼠均行单眼生理盐水前房高压灌注(110mmHg×60min,1kPa=7.5mmHg)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rp78在视网膜中的定位及时相性表达,取各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rp78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6hgrp78的表达量开始升高(A值为0.778±0.004,与正常对照组0.756±0.007相比P<0.05);再灌注后24h其表达量达到峰值(A值为0.851±0.0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12h组(A值为0.799±0.010)相比P<0.01;再灌注48hgrp78表达开始下降(A值为0.825±0.007,与24h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72h组grp78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p78参与了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若能在损伤早期内质网应激环节上加以干预,可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初步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祥俊 苏云 +1 位作者 贺冰 吴雅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利用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g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通过中和试验、ELISA方法检测pgB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并对免疫的小鼠进行病毒攻击。结... 目的利用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g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通过中和试验、ELISA方法检测pgB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并对免疫的小鼠进行病毒攻击。结果实验小鼠产生了对HSV-1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滴度:ELISA法1∶273,中和试验法:1∶49),实验组中和效价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对病毒的攻击并有免疫保护作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证明pgB真核表达质粒,具有DNA疫苗作用,可在小鼠体内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pgB有可能作为基因疫苗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预防和治疗,为进一步构建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联合疫苗并最终用于单疱病毒角膜炎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糖蛋白B 基因疫苗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戚卉 吴雅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方法。方法跟踪随访分析了2001年5月~2003年10月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病人(100眼)。结果50岁以上病人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方法。方法跟踪随访分析了2001年5月~2003年10月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病人(100眼)。结果50岁以上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3.58%,50岁以下病人的发生率为42.55%(P〈0.05)。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18%C3F8气体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52.08%,填充硅油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2.76%,填充BSS平衡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3.48%,填充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相关,其中硅油注入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最高,术后尽早取出硅油可以降低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性白内障 晶状体 眼内填充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