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帆蚌F_5壳色及生长性状选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3 位作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7-554,共8页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明度L*比对照组低17.13%,饱和度C*高于对照组20.55%,色差值d E*高于对照组22.56%,表明选育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色彩更丰富。选育组左右两侧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L*、d E*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表明贝壳珍珠质层颜色逐渐加深,对照组前端至后端变化规律与其不同。选育组与对照组左右贝壳相同位置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育组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长、壳高、壳宽、体重分别高于对照组12.30%、9.95%、8.60%、36.34%。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与生长指标综合评定值联合分析发现,B2、B4、B5、B6、B3家系最优,贝壳珍珠质层颜色深,并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可用于进一步选育与推广。通过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和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选育组内壳珍珠质层各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较低,相关程度极弱,无法通过生长性状间接选择贝壳珍珠质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质层颜色 生长性状 育种值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条纹锯鱼旨幼鱼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6 位作者 王鲁 贾瑞锦 赵从明 宋振鑫 李炎璐 曲江波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50,共9页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锯鱼旨 饵料 生长性能 营养分析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仔鱼摄食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7 位作者 翟建明 杨志 李炎璐 马文辉 宋振鑫 孙涛 庞尊方 孙芳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度的变化,探讨仔鱼摄食习性及光照与摄食的关系。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孵化开口后,投喂3d牡蛎受精卵者比直接投喂轮虫对仔鱼生长有明显的效果;10日龄前,B组在全长、肛前距、口裂宽方面都大于A、C两组,B组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为4.969%,分别是A、C两组的2.5与2.4倍,生长速度最快;5日龄仔鱼在09∶00~10∶00与13∶00~14∶00时间段,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期,光照强度分别为720~1018lx与865~923lx;4日龄仔鱼其饱食率较低,只有40%达到了3级摄食量,4~10日龄的仔鱼饱食率波动幅度较大,10日龄后开始逐渐上升,13日龄后基本可以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仔鱼 摄食习性
下载PDF
珍珠蚌5个群体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及外部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3 位作者 刘晓军 金参 殷浩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2,共8页
采用温室大棚早繁技术,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选育群体、武义养殖群体、鄱阳湖、洞庭湖野生群体,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养殖群体的子代,对1龄和2龄蚌的生长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龄蚌外部形态... 采用温室大棚早繁技术,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选育群体、武义养殖群体、鄱阳湖、洞庭湖野生群体,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养殖群体的子代,对1龄和2龄蚌的生长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龄蚌外部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珍珠蚌5个群体的养殖性能由高到低为:池蝶蚌群体>选育群体>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养殖群体。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体质量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壳长、壳宽和壳高。1龄时,影响珍珠蚌体质量的生长指标主要为壳长,2龄时,为壳长和壳宽。珍珠蚌生长后期壳宽对体重的影响比重加大,壳高与体重的相关性降低。三种多元分析结果显示,1龄时,池蝶蚌群体与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以及养殖群体的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综合判别率较低,选育群体外部形态较前四者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生长性能 形态差异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光明 张家宏 +9 位作者 吴雷明 寇祥明 叶小梅 覃宝利 毕建花 王守红 徐荣 马林杰 张诚信 杨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95-450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BSFL)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及免疫力的影响。以含8%鱼粉的实用饲料(G0)为对照,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实用饲料中20%(G20)、40%(G40)、60%(G60)、80%(G80)和100%(G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BSFL)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及免疫力的影响。以含8%鱼粉的实用饲料(G0)为对照,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实用饲料中20%(G20)、40%(G40)、60%(G60)、80%(G80)和100%(G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10.30±0.16)g的克氏原螯虾虾苗630尾,随机分为6组(G0、G20、G40、G60、G80和G10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6组试验虾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90 d。结果显示:随着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40组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G100组(P<0.05),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00组(P<0.05);根据回归方程,当饲料中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比例为34.25%时,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最高;各替代组(G20~G100组)雌虾和雄虾的末均重、末均体长、腹肉率、肝胰腺指数(G60组除外)、性腺指数等形体指标与对照组(G0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40组体重>50 g的个体比例为17.86%,约为对照组的2倍;G80和G100组雌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20和G40组雌虾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雄虾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血淋巴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G40组血淋巴中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G100组(P<0.05);G20组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G0、G80和G100组(P<0.05),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G6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G80组(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34.25%的鱼粉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最佳,并有利于提高个体规格;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20%~40%的鱼粉可提高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以及部分免疫酶活性,进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克氏原螯虾 生长 体组成 血淋巴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饥饿再投喂对宽体金线蛭的生长、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雷明 韩光明 +4 位作者 寇祥明 王守红 张家宏 唐鹤军 袁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饥饿再投喂方式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适宜养殖投喂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平均体重为(0.094±0.01)g的幼蛭为研究对象,处理方式为饥饿7、14、21 d,再分别恢复投喂23、16、9 d,养殖... 目的:研究不同饥饿再投喂方式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适宜养殖投喂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平均体重为(0.094±0.01)g的幼蛭为研究对象,处理方式为饥饿7、14、21 d,再分别恢复投喂23、16、9 d,养殖周期均为30 d。结果:宽体金线蛭幼蛭饥饿7 d恢复投喂后,除增重率外,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蛭补偿生长现象逐渐消失。饥饿14 d,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7 d,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恢复投喂,各组幼蛭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饥饿7 d,幼蛭各抗氧化酶活性(SOD、CAT、MDA、GPx)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长期饥饿对幼蛭的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影响(P<0.05),幼蛭饥饿21 d,经短期再投喂,其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Px、T-AOC)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幼蛭饥饿7 d后恢复投喂,其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补偿生长效应逐渐消失,且幼蛭体内强烈氧化还原反应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饥饿 再投喂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4 位作者 翟介明 李波 庞尊方 马文辉 孙芳芳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12期33-37,共5页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繁殖生物学 人工繁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ESSEA 172飞机电子线路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雷明 《科技视界》 2017年第9期111-111,共1页
CESSEA 172飞机广泛用于私人领域,该飞机由于性能稳定、价格适中而被各方青睐,甚至应用于军事领域。该飞机的电子线路是驾驶、控制飞机以及保证飞机各项性能的重要设备,随着飞机服役时间越来越长,部分电子线路会出现老龄化等问题,探究... CESSEA 172飞机广泛用于私人领域,该飞机由于性能稳定、价格适中而被各方青睐,甚至应用于军事领域。该飞机的电子线路是驾驶、控制飞机以及保证飞机各项性能的重要设备,随着飞机服役时间越来越长,部分电子线路会出现老龄化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对于后续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SEA 172飞机 电子线路 老龄化 问题 方法
下载PDF
不同水草养殖环境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吴雷明 韩光明 +6 位作者 覃宝利 张家宏 王守红 寇祥明 袁秦 毕建花 唐鹤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786,共8页
为明确水草环境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态试验学方法,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平均体质量为(3.54±0.73)g的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仿... 为明确水草环境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态试验学方法,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平均体质量为(3.54±0.73)g的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仿生水草,BM)、轮叶黑藻组(HM)和水花生组(AM)进行为期62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试验结束后,HM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BM组(P<0.05),HM和AM组的成活率和总质量均高于BM组(P>0.05),HM组分别较BM组提高12.12%、11.42%,AM组分别较BM组提高16.68%、25.78%;HM和AM组肝胰腺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BM组(P<0.05),两组肠道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BM组(P<0.05);各组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HM和AM组肌肉∑(n-3)PUFA/∑(n-6)PUFA显著高于BM组(P<0.05),HM组肌肉EPA、DHA、∑SFA和∑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BM组(P<0.05)。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水草环境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品质存在显著影响,种植轮叶黑藻更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水花生 生长性能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稻前减饲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10
作者 吴雷明 韩光明 +6 位作者 覃宝利 寇祥明 王守红 张家宏 袁秦 毕建花 唐鹤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31-594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前减饲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选择360尾幼虾,平均体重为(3.54±0.73)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1组,投饲100%)、减饲2组(G2组,减饲20%)、减饲3组(G3组,减饲30%),每组3个重复,每...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前减饲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选择360尾幼虾,平均体重为(3.54±0.73)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1组,投饲100%)、减饲2组(G2组,减饲20%)、减饲3组(G3组,减饲3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放40尾幼虾,测定小龙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胰腺、肠道)、抗氧化指标(血淋巴、肝胰腺)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养殖周期为52 d。结果表明:G1组和G2组小龙虾平均体重显著高于G3组(P<0.05),且G1组和G2组大规格个体数量显著高于G3组(P<0.05)。G1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G2组和G3组(P<0.05)。G3组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P<0.05),与G1组无显著差异(P>0.05)。G3组肠道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G1组和G2组(P<0.05)。3组肝胰腺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差异(P>0.05),血淋巴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GSH-Px活性及T-AOC无显著差异(P>0.05)。G2组和G3组肌肉谷氨酸(Glu)、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及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肌肉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G2组和G3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G1组肌肉饱和脂肪酸C6∶0、C8∶0、C11∶0、C13∶0、C16∶0及C18∶0含量显著高于G2组和G3组(P<0.05)。G3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C15∶1和C17∶1及C20∶1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综上所述,稻前小龙虾养殖适宜投饲方式为减饲20%,即适宜投饲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酶 营养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分管理方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徐荣 韩光明 +5 位作者 杨婷 寇祥明 吴雷明 马林杰 张诚信 王守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0,66,共6页
于2020—2021年在稻虾共作模式模拟小区探究了“干湿交替”(RC)和“长期深水灌溉”(RS)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小龙虾产量及规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RC处理,RS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 于2020—2021年在稻虾共作模式模拟小区探究了“干湿交替”(RC)和“长期深水灌溉”(RS)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小龙虾产量及规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RC处理,RS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2021年RS处理氮素农学效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RC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RC处理,食味值综合评分略低于RC处理;2年试验中,RS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均高于7.5 t/hm^(2)的稳产目标,与RC处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且RS处理通过显著增加小龙虾个体质量,降低个体质量波动性(34.18%~42.64%、4.84%~32.37%),有效提升总产量和35 g以上规格成虾产量(112.51%~115.56%、261.76%~450.09%)。因此,稻虾共作模式采取“长期深水灌溉”方式既可保证水稻稳产,还能提高小龙虾养殖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分管理方式 氮素利用效率 稻米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浅谈通航维修工具管理问题与方法
12
作者 吴雷明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6期80-81,共2页
在通航维修工作开展的实践性工作环节之内,技术人员各种检修维护工作的开设,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助性检修工具。本文将在通航维修工作实践环节内,各种主要工具的应用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了详尽介绍。结合通航维修工作的发展近况,对... 在通航维修工作开展的实践性工作环节之内,技术人员各种检修维护工作的开设,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助性检修工具。本文将在通航维修工作实践环节内,各种主要工具的应用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了详尽介绍。结合通航维修工作的发展近况,对能够有效提升维修工具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做出了详尽分析与阐述。望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工具管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维修 工具管理 问题 途径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5 位作者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32,共12页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4 d后开口摄食,为外源性营养;(42±2)d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58±4)d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同时,用同一母本(云纹石斑鱼)同批卵与同种雄鱼采集的精子授精后获得的受精卵作为对照组,进行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与杂交子一代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杂交子一代在仔稚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于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超 施兆鸿 +5 位作者 薛宝贵 王鲁 李炎璐 吴雷明 曲江波 马爱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9-1255,共7页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P相似,也随胁迫时间而降低,10 d时只有胁迫前(48.57 34.96)mmol/L含量的22%。低温胁迫对血清离子浓度变化未产生大的影响,实验前、至低温胁迫10 d的测试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研究认为,实验幼鱼能适应跳跃式降温胁迫;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的胁迫有累积效应。在实际生产越冬期间8.0℃低温时间不宜超过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低温胁迫 代谢酶 生化指标 血清离子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31
15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5 位作者 翟介明 李炎璐 马文辉 王鲁 庞尊方 吴雷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4,共9页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及出膜6个阶段,受精、胚盘形成、2细胞等28个时期。2)在水温23±1℃,盐度30±3,DO≥5mg/L,pH8.0±0.5的海水中,培育至5d,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培育至27d,发育最快的云纹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胚后发育过程主要是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体色及第1腹鳍棘与第2背鳍棘相对长度的变化分为仔鱼、稚鱼和幼鱼3个时期。其中仔鱼期又根据其卵黄囊的有无划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超 吴雷明 +5 位作者 李炎璐 宋振鑫 梁友 翟介明 王鲁 庞尊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斑点,脊椎下方斑点消失,仅在尾椎下方存有1块黑色素斑点。增色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15 d时,螺旋藻粉组与虾青素组全长、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内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3%和6%螺旋藻粉组较对照组的体重值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9%螺旋藻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均高于对照组,除与0.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0.1%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和螺旋藻粉组,并高于组内其他梯度组。经过15 d添加虾青素的幼鱼体色红色素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0 d时,螺旋藻组没有达到增色效果。结果表明,螺旋藻粉对幼鱼生长初期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与养殖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不明显,出现负效应;添加浓度为0.1%的虾青素可使全长、体重增长率最高并具有明显增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色素 体色 螺旋藻粉 虾青素
下载PDF
饥饿对条纹锯仔鱼的存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瑞锦 陈超 +7 位作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吴雷明 王鲁 曲江波 赵从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d;3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5 d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 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 PNR=5 d。6.5 d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 PNR 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条纹锯仔鱼孵出后2-5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锯 (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 饥饿 摄食 不可逆点
下载PDF
老龄飞机线路故障经验总结
18
作者 吴雷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22期61-,共1页
老龄飞机的线路故障对飞机飞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文有针对性地对老龄飞机线路故障的原因、检查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上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尽量减少线路问题导致飞机故障,延误乃至飞行事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老龄飞机 线路故障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_1生长特征与其亲本子代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6 位作者 王清印 吴雷明 宋振鑫 林利民 翟介明 奥谷亮 大田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依次为杂交F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10-11、13月龄时,累积体重值依次为杂交F1>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增重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F1次之。研究表明,杂交F1体长生长速度最快,且在11月龄前的体重生长速度最快;云纹石斑鱼在11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他两个群体;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F1在14个月的生长中表现出杂种优势。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七带石斑鱼与杂交F1同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养殖 生长特征
下载PDF
盐度与pH对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3 位作者 吴雷明 李炎璐 翟介明 马文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8,共7页
为探讨盐度、pH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2±0.2℃条件下,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不同pH(5.5、6.0、6.5、7.0、7.5、8.... 为探讨盐度、pH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2±0.2℃条件下,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下孵化,观察比较其孵化率HR、畸形率DR以及对初孵仔鱼活力和仔鱼培育周期的影响。并在上述设定条件下,进行了初孵仔鱼耐受试验,测定其存活率SR及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0和45,最低和最高临界PH分别为6.O和9.5;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40、6.5~9.0,最适范围分别是30~35、7.5~8.0。仔鱼生存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35、6.0~9.0,最适范围分别是25~30、7.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盐度pH 胚胎发育 生存活力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