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利对5个菠萝品种成花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普跃 林文秋 +6 位作者 刘朝阳 刘胜辉 吴青松 孙伟生 陆新华 高玉尧 贺军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6,共12页
【目的】筛选出不同菠萝品种适宜的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菠萝成熟期调节及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1000 mg·L^(-1)乙烯利对Josapine、台农4号、MD-2、台农21号和台农22号5个菠萝品种进行灌心处理,探究不同乙烯利... 【目的】筛选出不同菠萝品种适宜的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菠萝成熟期调节及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1000 mg·L^(-1)乙烯利对Josapine、台农4号、MD-2、台农21号和台农22号5个菠萝品种进行灌心处理,探究不同乙烯利质量浓度对各菠萝品种成花率、抽蕾期、果实内外品质及畸形率的影响。【结果】除台农22号外,各菠萝品种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增加成花率显著提升。其中,Josapine和台农4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mg·L^(-1),MD-2和台农21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00 mg·L^(-1)。当处理质量浓度大于400 mg·L^(-1)时,Josapine、台农4号和台农21号抽蕾期进一步缩短,MD-2抽蕾期则逐渐延长。当乙烯利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1)时,Josapine、MD-2和台农22号纵横径、单果质量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反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此外,5个菠萝品种在乙烯利诱导下均有畸形果产生,其中Josapine在高质量浓度乙烯利作用下,畸形率最高,达到65.52%,而MD-2畸形率仅为6.67%。【结论】Josapine最适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400 mg·L^(-1);台农4号、MD-2和台农21号最适质量浓度为800 mg·L^(-1);而单一乙烯利不能诱导台农22号成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乙烯利 成花 抽蕾期 品质
下载PDF
区域水平衡及失衡程度度量方法
2
作者 左其亭 吴青松 +2 位作者 纪义虎 邱曦 陶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区域水平衡量化及诊断是水网工程建设优化和水资源均衡调控的基础,对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时间、结构、过程、总量五个维度解构了区域人水系统的四大平衡,即反映水收入项... 区域水平衡量化及诊断是水网工程建设优化和水资源均衡调控的基础,对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时间、结构、过程、总量五个维度解构了区域人水系统的四大平衡,即反映水收入项和支出项定量关系的水收支平衡、体现经济社会供水量与需水量匹配关系的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发展与用水定量关系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表征人水系统发展状态的人水关系和谐平衡,并提出相应的水平衡度量方法。多角度解析了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状态,提出四大平衡的失衡程度度量方法及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程度综合度量方法。以沁河流域为实例应用和检验了上述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度量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能够应用于区域水平衡研究实践;2019年沁河流域水平衡的失衡度为0.327,处于蓄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端亏水、水系统受损的中度失衡状态,后续应注重人类涉水行为的管控。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平衡评估与调控提供理论支撑,服务国家或区域水平衡策略制定和水网工程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平衡 失衡程度 度量方法 人水关系 人水系统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术后管理策略
3
作者 吴青松 董疑 陈良万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作为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前过渡治疗的选择,也可成为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患者的永久性治疗。在我国,LVAD植入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1]...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作为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前过渡治疗的选择,也可成为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患者的永久性治疗。在我国,LVAD植入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1],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且使用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并呈高速发展态势[2]。不过,现有术后管理经验仍然有限,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LVAD专家共识或应用指南,绝大部分是参考国外的LVAD指南和循证证据来指导临床应用[3-4]。因此,制定针对我国患者的LVAD术后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结合本中心LVAD患者植入经验对术后管理策略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术后并发症 管理策略
下载PDF
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4
作者 吴青松 王飞 +4 位作者 段来宝 毕宏政 谭新欢 李琳琳 孙滨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46-50,58,共6页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伤复原汤
下载PDF
四川新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对甘孜-理塘洋演化过程的制约
5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3 位作者 代雪健 李虎 辛重阳 朱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的Nb、Ta负异常,属于I型花岗岩,为俯冲期岩浆活动产物,获得日果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0.8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系列,具有高硅碱、低铁镁及弱的Nb、Ta负异常,均属于S型花岗岩,但后者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分别为碰撞期和后碰撞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获得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3.6±0.5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末。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大规模向西俯冲,少量的弧岩浆岩就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雅江残余盆地;晚三叠世末期,由于洋板块的消亡发生弧-陆碰撞,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地区 雅江残余盆地 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
下载PDF
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SCO2基因新突变
6
作者 李印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吴青松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以鉴定SCO2第2外显子的致病性变异。运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评估。来自同一地区的288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共检测出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4个同义突变(c.201C>T/p.=,c.576C>T/p=,c.633A>C/p.=,c.780T>C/p.=.),2个错义突变(c.187A>G/p.Ile63Val,c.59G>C/p.Arg20Pro)和1个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通过PolyPhen2、SIFT和Provean软件预测,两个错义突变没有致病性。新的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在1000G中未被发现,在288个正常对照中也未被发现。Variant Taster预测该无义突变位点是保守的。结论:新发现的无义突变可能是我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致病原因。SCO2与高度近视相关,而这批高度近视人群中SCO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低至1/384;该无义突变可能是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的一种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CO2 Sanger测序 突变 无义突变
下载PDF
菠萝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
7
作者 高云飞 林文秋 +4 位作者 吴青松 张秀梅 孙伟生 刘胜辉 姚艳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DNA变异形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开发的标记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DNA变异形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开发的标记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具有通量高、准确性高、成本低和耗时短等优点。因此,建立高效、简便可行的PARMS分型技术对菠萝种质资源的鉴定、基因定位的开展以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份表型差异显著的菠萝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130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SNP31。结果显示,SNP31可将菠萝种质资源进行较好地分型,可用于后续反应体系的优化。为了建立适用于菠萝的PARMS-SNP分型体系,对PARMS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DNA的提取方法和DNA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积、引物浓度以及DNA的浓度均能影响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在较大或较小的反应体积下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均降低,最适的反应体积为6μL。随着引物和DNA浓度的增加,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增加,最佳的引物和DNA浓度分别为100μmol/L和25 ng/μL。此外,不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均能对3份种质实现较好的PARMS-SNP分型。因此,PARMS-SNP分型体系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6μL,DNA(25 ng)1μL,PARMS mix 3μL,Primer mix(100μmol/L)0.45μL,ddH2O 1.55μL。利用65份菠萝种质资源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PARMS-SNP分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ARMS-SNP分型体系为开展菠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SNP PARMS 反应体系
下载PDF
体系联合试验环境下LVC资源集成构建
8
作者 王凯 罗新禹 +1 位作者 黄晨宇 吴青松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针对当前试验环境建设分散且共享共用欠缺等问题,提出一种体系联合试验环境下真实、虚拟和构造(LVC)资源集成技术。首先,分析了体系试验系统和试验资源;然后,研究了资源接入中间件接入试验的原理,设计了资源接入中间件组成架构和应用流... 针对当前试验环境建设分散且共享共用欠缺等问题,提出一种体系联合试验环境下真实、虚拟和构造(LVC)资源集成技术。首先,分析了体系试验系统和试验资源;然后,研究了资源接入中间件接入试验的原理,设计了资源接入中间件组成架构和应用流程,并实现了实装、半实物模拟器和异构仿真系统的接入与交互;最后,开展了典型对抗场景下体系试验验证。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能够解决能力验证不充分的问题,可为作战体系中新战法验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试验环境 资源接入中间件 真实、虚拟和构造(LVC)资源
下载PDF
肝外胆道腔镜手术中胆道造影术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伍锦香 陈海敏 +2 位作者 赵家锋 缪辉来 吴青松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完善,腹腔镜胆道外科技术体系已进入精准时代,朝着更安全、高效、微创的方向发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胆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上升,如何预防其发生是关键所在。目前,常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及吲哚菁绿... 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完善,腹腔镜胆道外科技术体系已进入精准时代,朝着更安全、高效、微创的方向发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胆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上升,如何预防其发生是关键所在。目前,常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及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技术于腹腔镜胆道术中以预防胆管损伤,明确术中有无结石遗漏及胰胆管变异,了解术中胆总管通畅程度及Oddis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胆道造影 荧光胆道造影 胆管损伤 胆管变异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合并脾血管淋巴管瘤一例
10
作者 赵子栋 刘继兴 吴青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93-696,共4页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中低度恶性侵袭性肿瘤,可侵袭至身体多个部位,如肺、胸膜、软组织、头颈部、骨等其他器官,其发病率为(0.001~0.002)‰[1]。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上诊断困难,须依...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中低度恶性侵袭性肿瘤,可侵袭至身体多个部位,如肺、胸膜、软组织、头颈部、骨等其他器官,其发病率为(0.001~0.002)‰[1]。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上诊断困难,须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多预后不佳。原发性脾脏肿瘤是临床极少见肿瘤之一,仅占全部肿瘤发病的0.3‰,脾血管淋巴管瘤属于临床罕见的良性非侵袭性肿瘤,仅占全部脾脏原发肿瘤的1.7%[2],此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脾血管瘤等疾病相混淆,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脾血管淋巴管瘤 肝肿瘤 脾肿瘤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水资源行为调控研究框架及展望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左其亭 吴青松 +2 位作者 马军霞 张志卓 李赫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56,共8页
针对“双碳”目标下水资源行为调控研究,构建了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双碳”目标下水资源行为作用机理研究、量化研究、调控研究3方面内容;阐明了水资源行为与“双碳”目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水资源行为对“双碳”目标作用函数确定及... 针对“双碳”目标下水资源行为调控研究,构建了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双碳”目标下水资源行为作用机理研究、量化研究、调控研究3方面内容;阐明了水资源行为与“双碳”目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水资源行为对“双碳”目标作用函数确定及定量评估、面向“双碳”目标的水资源行为调控机制与定量描述3个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这3个问题相应的研究方法;围绕上述内容,从水资源行为作用机理、定量评估、调控模型、应用实践4个方面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水-碳系统 水资源行为 作用机理 优化调控
下载PDF
三角形银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青松 赵岩 张彩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11,共5页
报道了一种在不需光照的条件下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片的新方法 .在表面活性剂 BRIJ3 5存在下 ,将硝酸银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钠还原 ,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反应形成各种尺度的三角形银纳米片 ,探讨了硼氢化钠浓度、 BRIJ3 5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种... 报道了一种在不需光照的条件下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片的新方法 .在表面活性剂 BRIJ3 5存在下 ,将硝酸银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钠还原 ,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反应形成各种尺度的三角形银纳米片 ,探讨了硼氢化钠浓度、 BRIJ3 5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溶液 p H值等因素对银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片 三角形 化学还原 BRIJ35
下载PDF
用于铺设Ⅱ型板式轨道的大跨连续梁桥合理温度跨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青松 任娟娟 +1 位作者 刘学毅 刘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422,共9页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结构型式在我国高速铁路中被广泛采用,但铺设无砟轨道的极限温度跨度成为困扰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的设计难题。根据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结构特点,建立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线-板-桥-墩非线性空间一体化模型,并在有限元软件ABAQUS...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结构型式在我国高速铁路中被广泛采用,但铺设无砟轨道的极限温度跨度成为困扰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的设计难题。根据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结构特点,建立桥上Ⅱ型板式轨道线-板-桥-墩非线性空间一体化模型,并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对应的有限元模型,探索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轨道结构受力和变形随温度跨度增长的特点,并运用桥上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和极限状态法对轨道结构进行检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跨度的增长,轨道结构受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荷载工况中桥梁伸缩影响最大。当温度跨度达到496 m时,钢轨、轨道板检算均满足要求,但此时底座板已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因此,建议用于铺设Ⅱ型板式轨道的大跨连续梁桥温度跨度不宜大于4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底座板 大跨连续梁桥 温度跨度 极限状态法
下载PDF
汽车用不同显微组织高强钢板的扩孔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青松 祝洪川 +1 位作者 王立新 刘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5,58,共5页
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FB60、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DP600和铁素体珠光体钢SPFH590等三种汽车用高强钢板进行了扩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扩孔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研究了不同钢的扩孔性能及开裂机理。结果表明:FB60钢的扩孔性能最优,D... 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FB60、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DP600和铁素体珠光体钢SPFH590等三种汽车用高强钢板进行了扩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扩孔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研究了不同钢的扩孔性能及开裂机理。结果表明:FB60钢的扩孔性能最优,DP600钢的最差;SPFH590钢与FB60钢具有相同的屈强比,但其扩孔性能却不及FB60钢的;组织对扩孔性能的影响与扩孔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关,FB60钢的裂纹萌生于铁素体内以及铁素体与贝氏体晶界,绕过贝氏体穿过铁素体扩展;SPFH590钢的裂纹萌生于铁素体与珠光体边界、珠光体内铁素体与渗碳体界面和铁素体内,极易沿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扩展;DP600钢的裂纹萌生于铁素体与马氏体晶界,并沿晶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铁素体珠光体钢 扩孔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土壤熏蒸结合机械化深耕处理防治连作土壤西瓜根结线虫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青松 郭连兴 +5 位作者 李学斌 王山松 彭德良 张桂娟 张超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为筛选防治西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安全、高效防治技术,本研究对浅耕、深耕、浅耕+棉隆、深耕+棉隆4种土壤连作障碍处理耕作机械化技术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效果及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 为筛选防治西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安全、高效防治技术,本研究对浅耕、深耕、浅耕+棉隆、深耕+棉隆4种土壤连作障碍处理耕作机械化技术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效果及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耕作模式相比,4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西瓜根结线虫的数量,提高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增加西瓜的产量。其中,以深耕+棉隆处理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深耕+棉隆处理可以增加交换性镁和有效硒的含量,对交换性钙和有效铜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评价认为深耕+棉隆处理适于在西瓜根结线虫发生非常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而对于根结线虫发生特别轻的地区,仅以浅耕处理就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耕作措施与化学农药熏蒸相结合防治根结线虫的新方法,对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根结线虫 连作障碍 机械化深耕 土壤熏蒸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青松 凌亚非 +4 位作者 赵家锋 王建南 黄从云 张小龙 朱剑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组为手术组,37例(59.7%)。结果 A组中19例(76%)在PTCD或EST/ENBD术后1周~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3例(12%)术后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其中死亡1例。B组中有32例(86.5%)行了确定性手术;5例(13.5%)行了过渡性手术,术后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全组治愈率98.4%,死亡率1.6%。结论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ACST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治疗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青松 孙鹏 +1 位作者 李立 韩明涛 《中医正骨》 2015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符合要求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数字技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22例。数字技术组术前利用Mimics 15.0软件及跟骨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复位和手术,确定钢板种类...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符合要求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数字技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22例。数字技术组术前利用Mimics 15.0软件及跟骨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复位和手术,确定钢板种类、位置及螺钉的位置和长度,同时对钢板进行塑形,术中按照根据模拟手术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数字技术组的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7.4±3.6)次,(10.4±2.6)次,t=3.144,P=0.003;(51.0±7.7)min,(57.8±9.6)min,t=2.580,P=0.013],2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4±3.8)m L,(26.6±4.3)m L,t=1.043,P=0.303;(12.4±1.3)cm,(13.0±1.2)cm,t=1.831,P=0.074;(10.5±2.3)d,(10.4±1.7)d,t=0.226,P=0.823]。按照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数字技术组解剖复位15例、复位一般3例、复位差4例,传统手术组解剖复位12例、复位一般2例、复位差8例;2组患者的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3,P=0.266)。结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较好的骨折复位,而且能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数字骨科 3D打印 骨折固定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青松 李思荣 卢钦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09-3611,共3页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生存期...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生存期为9~66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6.5%,5年总生存率为46.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化疗、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和TNM分期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切除术 生存分析 COX回归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生存质量及嗅觉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青松 刘明娜 +2 位作者 卢永田 邹志 邓伟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嗅觉变化。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CCCRC嗅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ino-nasal outcome ...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嗅觉变化。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CCCRC嗅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等对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生存质量及嗅觉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CCCRC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嗅觉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后1、3、6个月和1年与术前相比,SNOT-20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6个月以内患者生存质量和嗅觉均逐渐提升,至术后6个月得到较好的提升,且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 嗅觉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青松 王辉 +2 位作者 赵江涛 林承江 董烈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117,122,共5页
利用拉伸Split Hopkinson bar实验装置,对双相钢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拉伸实验,并应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双相钢的动态拉伸性能及应变硬化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相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与静态加载类似,在动态加载条件下... 利用拉伸Split Hopkinson bar实验装置,对双相钢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拉伸实验,并应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双相钢的动态拉伸性能及应变硬化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相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与静态加载类似,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双相钢具有较高的初始应变硬化率,随着应变的增加,应变硬化率先迅速下降,而后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动态拉伸 应变硬化 Johnson-Cook模型 马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