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晚中新世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李强 倪喜军 +1 位作者 邓涛 吴飞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6-1417,共12页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南坡保存有较厚的新生代达涕古湖盆沉积物,并产出晚中新世晚期福氏(垂鼻)三趾马(Hipparion(Cremohipparion)forstenae)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迁的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对喜马拉雅山脉代表...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南坡保存有较厚的新生代达涕古湖盆沉积物,并产出晚中新世晚期福氏(垂鼻)三趾马(Hipparion(Cremohipparion)forstenae)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迁的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对喜马拉雅山脉代表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札达和吉隆盆地,对达涕古湖盆的研究程度仍很低。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古生物分队,对聂拉木亚汝雄拉地区开展中-新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调查,在新近纪地层中采集到一小批脊椎动物化石,包括鲤科咽齿、犀类、有蹄类和鼠兔类。其中,鼠兔类化石归属于艾氏拟美兔(Bellatonoides eroli),这是该属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首次发现,指示其产出层位的生物地层年代不会晚于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目前可从亚汝雄拉剖面中识别出两个不同的层位和年代,即上部湖滨相地层产福氏(垂鼻)三趾马,其年代为晚中新世晚期(保德期);下部湖相地层产艾氏拟美兔,其年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此前艾氏拟美兔发现于土耳其安卡拉(Ankara)和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期的地层中,通常与灵长类及其他森林型哺乳动物共同出现;福氏(垂鼻)三趾马分布于西藏吉隆和山西保德晚中新世晚期地层中,被认为适应于开阔生境,海拔分布不超过2900m。化石证据显示聂拉木达涕古湖盆在晚中新世早期至晚期的古海拔可能比现代高度低了近2000m,古植被类型存在从晚中新世早期的森林到晚中新世晚期的森林草原环境的转变,整体上晚中新世亚汝雄拉的古环境远比现代要适宜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中新世 聂拉木 达涕古湖盆 脊椎动物 古环境
下载PDF
抑制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研究
2
作者 潘磊 马秀达 +3 位作者 林艺哲 谢华 吴飞翔 任铁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distributed static series compensator,DSSC)通过调节注入线路的电压可改变线路功率,优化电网潮流分布。针对现有交流线路保护算法难以适应DSSC串入线路运行的问题,提出了抑制DS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首先,...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distributed static series compensator,DSSC)通过调节注入线路的电压可改变线路功率,优化电网潮流分布。针对现有交流线路保护算法难以适应DSSC串入线路运行的问题,提出了抑制DS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首先,分析了DSSC对交流线路保护的影响,证明了DSSC注入电压可能改变距离保护的阻抗测量值,导致距离保护有拒动或误动的风险。然后,提出了利用DSSC本体过流保护快速将DSSC旁路、或基于故障辅助判据主动将DSSC注入电压降为0的方法,以抑制不同类型的线路故障时DSSC对线路保护的影响。最后,基于硬件在环RTDS实时仿真平台以及浙江湖州DSSC示范工程现场进行试验,验证了所提抑制DSSC对交流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 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发现及其意义
3
作者 苏涛 刘佳 +6 位作者 陈琳琳 黄健 张馨文 吴飞翔 倪喜军 邓涛 周浙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2-1393,共12页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壳斗科栎属冬青栎组)叶片化石新材料。经过两次野外工作,探明该化石产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约5800m的达索普冰川南侧5号冰川冰舌前端,化石产于野博康加勒群下部砂砾岩为主的粉砂岩夹层中。这...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壳斗科栎属冬青栎组)叶片化石新材料。经过两次野外工作,探明该化石产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约5800m的达索普冰川南侧5号冰川冰舌前端,化石产于野博康加勒群下部砂砾岩为主的粉砂岩夹层中。这批新发现的化石具有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类的典型特征,包括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粗短,叶缘全缘或具齿,二级脉5~6对,与前人报道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叶片形态完全一致。通过与高山栎类现生种和化石种形态的详细比较,并结合几何形态测量法进行定量分析,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化石叶片定为古帽斗栎(Quercus preguajavifolia Tao)。高山栎类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伴随青藏高原的抬升而逐渐繁盛并扩散到高原周边地区。由于现今的高山栎类植物海拔分布范围大(900~4500m),且化石产地的地质年代尚不清楚,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的古海拔意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次发现,不但有助于厘清化石产出的具体层位,还进一步丰富了该化石记录的形态特征并明确其分类学位置。相关认识将为进一步探究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生物多样性演化与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类 叶片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 山体抬升 植物多样性 新近纪
下载PDF
基于十水硫酸钠的个体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赵荣 韩子夜 +2 位作者 吴飞翔 刘太奇 李谭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新冠病毒的爆发使得人们对医用防护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离病毒并确保密闭空间人体舒适。人们试图用基于十水硫酸钠的相变材料来调节个体防护服的温度,但是其配方中含有危险品硼酸,并存在相分离、过冷等现象,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新冠病毒的爆发使得人们对医用防护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离病毒并确保密闭空间人体舒适。人们试图用基于十水硫酸钠的相变材料来调节个体防护服的温度,但是其配方中含有危险品硼酸,并存在相分离、过冷等现象,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硼砂两种不同类型的成核剂,成功制备出不含硼酸的过冷度低、热性能稳定、可用于调节人体温度的个体防护材料,并研究了用DSC测试该材料相变潜热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有效降低了十水硫酸钠的过冷度,个体防护材料的潜热足以用于制造防护服。当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为3%时,个体防护材料的潜热为179 J/g,相变温度为16℃,过冷度仅为0.7℃;DSC测试该防护材料热性能的最佳条件为:样品质量为30 mg,制样温度维持在0℃,氮气压力为0.1 MPa。使用该防护材料制备的个体防护背心测试结果表明:防护背心4 h内可保持在26℃范围中,6 h保持在29℃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水硫酸钠 个体防护 相变材料 成核剂 二氧化硅
下载PDF
同轴静电共喷纺及其在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改性中的应用
5
作者 任婕 刘太奇 +3 位作者 郑玄之 安雪 谢成西 吴飞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文中介绍了一种制备纳米复合膜的方法——同轴静电共喷纺。首先组装了由外喷嘴和内喷嘴构成的同轴共喷纺装置,将静电纺丝与静电喷涂结合起来,利用该技术制备纳米纤维/颗粒复合膜。将聚偏氟乙烯(PVDF)/SiO_(2)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 文中介绍了一种制备纳米复合膜的方法——同轴静电共喷纺。首先组装了由外喷嘴和内喷嘴构成的同轴共喷纺装置,将静电纺丝与静电喷涂结合起来,利用该技术制备纳米纤维/颗粒复合膜。将聚偏氟乙烯(PVDF)/SiO_(2)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从外喷口制备颗粒;PVDF溶于DMF和丙酮混合物中,从内喷口制备纤维,成功制备了同时含颗粒和纤维的PVDF&PVDF/SiO_(2)复合膜,复合膜中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1μm,纤维平均直径为0.43μm。然后将PVDF&PVDF/SiO_(2)复合膜原位涂覆在商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隔膜上,从而制备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隔膜的孔隙率为85.96%,比UHMWPE基材膜的37.85%有明显的提高,纵向收缩率由7.28%降低到5.26%,复合隔膜接触角由48.55°降低到14.93°。与未改性的商用隔膜相比,同轴静电共喷纺制备的复合隔膜首次充放电比容量由107.8 mAh/g提高到122.4 mAh/g,经50次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共喷纺 复合 隔膜 孔隙率
下载PDF
巨噬细胞条件性GP73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鉴定
6
作者 黄庆 甄兰 +3 位作者 赵桂霖 赵汝舟 叶新萍 吴飞翔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P73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基于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GP73^(flox/+)小鼠,通过GP73^(flox/+)小鼠... 目的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P73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基于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GP73^(flox/+)小鼠,通过GP73^(flox/+)小鼠雌雄自交得到GP73flox/flox小鼠。将GP73flox/flox小鼠与Lyz2⁃Cre+小鼠杂交,得到GP73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GP73flox/flox小鼠杂交,最终得到基因型为GP73flox/floxLyz2⁃Cre+的巨噬细胞条件性GP73基因敲除小鼠(MKO小鼠);以GP73flox/floxLyz2⁃Cre-小鼠作为对照组小鼠(GP73^(fl/fl)小鼠)。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flox及Cre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小鼠巨噬细胞GP73敲除效果及组织特异性。计算小鼠各组织质量与体重的比值以分析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检测小鼠血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基因鉴定、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证实巨噬细胞条件性GP73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qPCR检测显示,与GP73^(fl/fl)小鼠相比,MKO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和腹腔原位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中GP73 mRNA水平均降低(P<0.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P73蛋白在MKO小鼠BMDMs和PM中的表达水平均较GP73^(fl/fl)小鼠明显降低,但在肝脏、肾脏及胸腺组织中GP7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与GP73^(fl/fl)小鼠相比,MKO小鼠心、肝、脾、肺、肾、棕色脂肪及白色脂肪组织重量与体重之比无差异,各组织无形态学差异。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MKO小鼠与GP73^(fl/fl)小鼠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巨噬细胞条件性GP7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GP73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在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巨噬细胞 CRE/LOXP重组系统 条件性敲除 基因型鉴定 小鼠模型
下载PDF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飞翔 曹骥 +5 位作者 赵荫农 苏建家 杨春 陈军 刘剑勇 欧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1,276,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B-MYB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GP7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及表型验证
8
作者 徐艺心 甄兰 +2 位作者 黄庆 莫运海 吴飞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高尔基体73(GP7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引入突变的方式,造成GP73基因蛋白读码框移码,使其功能缺失,针对GP73基因外显子4设计sgRNA靶位点,体外转录获... 目的: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高尔基体73(GP7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引入突变的方式,造成GP73基因蛋白读码框移码,使其功能缺失,针对GP73基因外显子4设计sgRNA靶位点,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F0代阳性敲除小鼠,通过繁育及基因型鉴定获得GP73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GP73-/-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肝、肾、皮下脂肪、棕色脂肪组织中GP73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GP73蛋白水平。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GP73-/-小鼠肝、肾、皮下脂肪、棕色脂肪组织GP7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GP73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基于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GP73基因敲除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GP73 基因敲除 基因型鉴定
下载PDF
鞘内注射针对Toll样受体4基因的siRNA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飞翔 缪雪蓉 +2 位作者 徐学武 孙玉明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鞘内注射针对Toll样受体4基因(TLR4)的siRNA(TLR4-siRNA)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TLR4、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CC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错配siRNA组(鞘内注射...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鞘内注射针对Toll样受体4基因(TLR4)的siRNA(TLR4-siRNA)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TLR4、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CC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错配siRNA组(鞘内注射错配siRNA)及siRNA-TLR4组(鞘内注射TLR4-siRNA)。后3组大鼠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并行L5~L6鞘内置管;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TLR4-siRNA组大鼠从CCI术前1 d开始鞘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有效TLR4-siRNA(10μg/30μl),连续7 d;CCI组、错配siRNA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错配siRNA。采用热辐射及von Frey测痛丝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LR4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坐骨神经结扎后,大鼠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降低,脊髓TLR4 mRNA表达量增加,脊髓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也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及错配siRNA组相比,鞘内注射TLR4-siRNA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热痛觉过敏及机械性异常性疼痛(结扎后1、3、7 d,P<0.05),降低脊髓TLR4 mRNA表达(P<0.05),降低脊髓IL-1β、TNF-α含量(P<0.05)。结论鞘内注射TLR4-siRNA可通过干扰大鼠脊髓TLR4基因表达抑制其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神经病理性疼痛 SIRNA 坐骨神经结扎 RNA干扰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246例再治疗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飞翔 王方为 +3 位作者 马良 黄盛鑫 黄山 赵荫农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再次切除术,其中复发性肝癌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18例;复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联合综合治疗20例;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再次切除术,其中复发性肝癌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18例;复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联合综合治疗20例;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62例;146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结果 1、3、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组分别为76.3%、39.4%及25.8%;TACE治疗组分别为53.2%、19.6%及9.3%;保守治疗组分别为37.7%、8.0%及1.5%,手术切除组与TACE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发性肝癌二次手术切除治疗仍为首选方法,手术切除联合综合治疗是目前复发性肝癌再治疗的理想治疗模式,对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生存率均有所提高,并降低肝内再次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复发 TACE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攀枝花钛铁矿固相酸解和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飞翔 李新海 +3 位作者 王志兴 伍凌 王小娟 郭华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随着金红石矿资源的逐渐枯竭,钛铁矿已成为钛白粉生产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钛白粉生产主要采用硫酸法。试验考察了攀枝花钛铁矿固相酸解和浸出条件。用80%~85%浓硫酸、在酸矿质量比(3.0~3.5):1条件下酸解矿石,然后在液固体... 随着金红石矿资源的逐渐枯竭,钛铁矿已成为钛白粉生产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钛白粉生产主要采用硫酸法。试验考察了攀枝花钛铁矿固相酸解和浸出条件。用80%~85%浓硫酸、在酸矿质量比(3.0~3.5):1条件下酸解矿石,然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6:1条件下用水浸出90min,Ti和Fe浸出率都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固相 酸解 浸出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飞翔 葛彦虎 +5 位作者 缪雪蓉 吕欣 徐学武 杨立群 孙玉明 俞卫锋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4-49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AC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NAC组和NS组大鼠采用Bennettand Xie模型行大鼠右侧坐骨...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AC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NAC组和NS组大鼠采用Bennettand Xie模型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NAC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C300mg/kg,NC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时以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情况,以热痛阈作为痛觉过敏反应的指标,比较NAC组与NS组神经元凋亡及热痛阈的差异。结果术后1、3、7、10d,Sham组大鼠的热痛阈显著高于NAC组和NS组(P值均<0.05),NAC组又显著高于NS组(P值均<0.05)。术后7d,NAC组和NS组的脊髓SOD水平降至最低,分别为(20.099±5.265)和(21.171±7.616)U/mg,均显著低于Sham组的(35.088±3.616)U/mg(P值均<0.05),其余时间点各组脊髓SOD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ham组大鼠脊髓caspase-3的表达较少,NAC组和NS组大鼠脊髓Ⅰ、Ⅱ层caspase-3阳性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但NAC组明显少于NS组。NAC组的神经元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Sham组(P<0.05),但显著低于NS组(P<0.05)。结论NAC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同时也可缓解热痛觉过敏反应。NAC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凋亡 神经病理性疼痛 CASPASE-3
下载PDF
TLR4干扰RNA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内毒素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飞翔 吕欣 +5 位作者 俞卫锋 黄盛东 徐学武 孙玉明 袁扬 卞金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4,289,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大鼠TLR4siRNA的腺病毒,并观察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的抑制和TNF-α、IL-10释放的影响。方法合成双链寡核苷酸并克隆入pShuttleH1载体,pShuttleH1-TLR4线性化后电转化到含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菌中获取... 目的构建表达大鼠TLR4siRNA的腺病毒,并观察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的抑制和TNF-α、IL-10释放的影响。方法合成双链寡核苷酸并克隆入pShuttleH1载体,pShuttleH1-TLR4线性化后电转化到含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菌中获取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Ad-siTLR4;扩增、纯化腺病毒,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原代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腺病毒Ad-siTLR4感染后加入内毒素,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IL-10的释放情况。结果目的基因序列正确并成功克隆入腺病毒,腺病毒Ad-siTLR4滴度为5.72×109pfu/mL。转染腺病毒后的内毒素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TLR4蛋白和mRNA水平下降,TNF-α、IL-10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大鼠TLR4 siRNA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TLR4和TNF-α、IL-10的作用,为下一步动物体内实验基因治疗急性肺损伤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RNA干扰 腺病毒 TNF-α IL-10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飞翔 黄盛鑫 +4 位作者 马良 黄山 向邦德 赵荫农 黎乐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进展期肝细胞癌诊断的47例的临床资料。索拉非尼组27例,口服索拉非尼400mg/次,每日2次;TACE与索拉非尼... 目的:比较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进展期肝细胞癌诊断的47例的临床资料。索拉非尼组27例,口服索拉非尼400mg/次,每日2次;TACE与索拉非尼组20例,给予TACE和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按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索拉非尼组2例PR,20例SD,5例PD;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3例PR,14例SD,3例PD。索拉非尼组mTTP为7个月,mOS为13个月;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mTTP为8个月,mOS为16个月,两组间的m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34例,乏力21例,腹泻25例,高血压8例,口腔炎18例,其它反应15例,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用索拉非尼治疗可延长患者的mT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进展期 索拉非尼 TACE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MMP-2和MV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飞翔 曹骥 +3 位作者 赵荫农 刘剑勇 杨春 李丽萍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VEGF及MMP-2的表达,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VEGF及MMP-2的表达,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及MMP-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和60.0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26.67%,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MMP-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相关。在癌组织中MVD与VEGF及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与MMP-2的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HCC中VEGF及MMP-2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检测肝癌微转移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飞翔 杨琦 黄盛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8,122,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段,然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是严重制约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肝癌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微...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段,然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是严重制约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肝癌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微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微转移的检测对肿瘤的准确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肝癌微转移灶检测标志物包括端粒酶、甲胎蛋白mRNA、MicroRNAs、上皮型钙黏素、CD44v6 mRNA和细胞角蛋白。本文从肝癌微转移灶的概念背景、标本来源、检测标志物、检测方法及相关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肝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微转移灶检测在肝癌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转移 标志物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前导肽和人内吗啡肽-2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飞翔 俞卫锋 +5 位作者 黄盛东 徐学武 龚德军 董刚 袁扬 孙玉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制备并鉴定携带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前导肽(PN)和人内吗啡肽-2(EM-2)融合基因的重组非增殖型腺病毒。方法:PN-EM-2目的基因经酶切插入pAxCAwt载体,构建PN-EM-2-pAxCAwt重组黏粒,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后扩增不含... 目的:制备并鉴定携带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前导肽(PN)和人内吗啡肽-2(EM-2)融合基因的重组非增殖型腺病毒。方法:PN-EM-2目的基因经酶切插入pAxCAwt载体,构建PN-EM-2-pAxCAwt重组黏粒,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后扩增不含野生型病毒的阳性克隆并纯化,采用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体外感染NIH3T3细胞观察转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EIA)法测定表达产物浓度。结果:融合基因序列正确,PCR可检测到401bp的融合基因条带并排除野生病毒株,腺病毒Ad-PN-EM-2滴度为2.03×1010pfu/ml。NIH3T3细胞转染病毒后,细胞培养液内可检测到EM-2的表达,明显高于空转染及未转染细胞(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上升。结论:成功构建能够在非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转基因表达成熟人EM-2的非增殖型腺病毒,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科
下载PDF
MTA1 mRNA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飞翔 何妮 +5 位作者 杨春 欧超 曹骥 袁卫平 黄山 赵荫农 《广西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mRNA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MTA1 mRNA表达。结果:MTA1 mRNA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2.7%(29/55),...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mRNA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MTA1 mRNA表达。结果:MTA1 mRNA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2.7%(29/55),在癌旁乳腺组织的阳性率为23.6%(13/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4)、病理分级和c-erbB-2阳性相关(P<0.05),与年龄、ER、PR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TA1对乳腺癌浸润、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浸润与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 MRNA 乳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肝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飞翔 陈军 +3 位作者 杨春 曹骥 欧超 赵荫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0%(12/50)和4.0%(2/50)(P=0.004)。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但在HBV阳性的HCC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HBV阴性的HCC组织(P=0.044)。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14~ARF 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