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9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鸣陶瓷作品欣赏
1
作者 吴鸣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由工艺而心艺,由把玩而敬赏,由小道而大气,由家常而殿堂;由移情而对话,由养眼而洗心,由悦意而冶志,由另辟蹊径而重构谱系——经由吴鸣式的创造性探索,紫砂陶艺终于开始实现其融入当代的历史性转型,并重新确认了她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 由工艺而心艺,由把玩而敬赏,由小道而大气,由家常而殿堂;由移情而对话,由养眼而洗心,由悦意而冶志,由另辟蹊径而重构谱系——经由吴鸣式的创造性探索,紫砂陶艺终于开始实现其融入当代的历史性转型,并重新确认了她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海内外所瞩目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鸣 紫砂陶艺 陶瓷作品 创造性探索 砂壶 雕塑作品 现代艺术 历史性转型 紫砂艺术 洗心
下载PDF
吴鸣陶瓷艺术
2
作者 吴鸣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6年第12期52-52,共1页
发表作品数百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专业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出版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文化部、紫光阁、夏威夷大学、夏威夷文化基金会等... 发表作品数百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专业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出版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文化部、紫光阁、夏威夷大学、夏威夷文化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鸣
下载PDF
吴鸣2013·14齐眉系列
3
作者 吴鸣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4年第7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吴鸣
下载PDF
吴鸣·国画作品欣赏
4
作者 吴鸣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1年第11期F0002-F0002,2-5,共5页
吴鸣,字怡陶,居怡陶园,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陶艺》主编。宜兴市文联、美协副主席、紫砂学术... 吴鸣,字怡陶,居怡陶园,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陶艺》主编。宜兴市文联、美协副主席、紫砂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评委,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欣赏 中国陶瓷 国画 工艺美术 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 江苏 委员会
下载PDF
吴鸣·作品欣赏
5
作者 吴鸣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9年第9期F0002-F0002,53,54,共3页
吴鸣,字怡陶,居怡陶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陶艺》主编、高级职称评委、工艺美... 吴鸣,字怡陶,居怡陶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陶艺》主编、高级职称评委、工艺美术大师、“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宜兴市政协常委、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紫砂陶艺专委会主任、紫砂学科带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欣赏 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 紫砂陶艺 学科带头人 工业设计 培养对象
下载PDF
主动声学黑洞振动控制研究综述
6
作者 陈羽泉 杜艳平 +3 位作者 孙兆永 窦水海 吴鸣 杨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目的综述主动声学黑洞在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机械设备中的梁板结构振动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文献调研法,对学术领域中有关主被动声学黑洞振动控制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和分类,包括主动前馈声学黑洞、主动反馈声学黑洞、一维... 目的综述主动声学黑洞在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机械设备中的梁板结构振动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文献调研法,对学术领域中有关主被动声学黑洞振动控制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和分类,包括主动前馈声学黑洞、主动反馈声学黑洞、一维被动声学黑洞和二维被动声学黑洞,分析各类声学黑洞在振动控制方面的优势与弊端,并对主动声学黑洞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当前主动声学黑洞在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有研究将其应用至机械设备的振动控制中,总结和讨论主动声学黑洞这一新兴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机械设备中梁板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的解决。结论主动声学黑洞在振动控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为机械设备的振动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声学黑洞 主动声学黑洞 梁板结构 弯曲波
下载PDF
多任务学习框架下的声事件定位与检测损失函数设计
7
作者 胡锦波 曹寅 +2 位作者 吴鸣 杨飞然 杨军 《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5,共8页
基于轨道输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在提升声事件定位与检测中重叠声源识别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当预测事件类别过多时会因输出稀疏导致声事件的漏报。为此,提出了一种聚合损失函数,通过将各类别的声事件活动性与笛卡尔波达方向向量相耦合,把... 基于轨道输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在提升声事件定位与检测中重叠声源识别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当预测事件类别过多时会因输出稀疏导致声事件的漏报。为此,提出了一种聚合损失函数,通过将各类别的声事件活动性与笛卡尔波达方向向量相耦合,把多任务学习网络转化为单任务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多轨道输出的特性,引入辅助复制的目标协同训练策略,通过在非活动轨道中填充复制活动轨道的事件优化输出表现。基于包含170种事件类别的大规模合成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声事件检测的性能,有效降低了漏报率,并在定位与轨迹追踪精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改进。此外,实际声学场景下录制数据的实验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事件定位与检测 多任务学习 事件独立网络 聚合损失 辅助复制目标
原文传递
能量对比度控制方法在防激光窃听中的应用
8
作者 韩璐 张桃明 +2 位作者 吴鸣 高小轶 杨军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6,共6页
通过在窗户玻璃上施加振动产生干扰信号可以掩盖掉人声信号,达到防激光窃听的目的。同时希望在驱动玻璃振动的同时,降低对房间内说话人的噪声干扰。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对比度控制的方法,降低对空间中特定区域的辐射声场。用作动器阵... 通过在窗户玻璃上施加振动产生干扰信号可以掩盖掉人声信号,达到防激光窃听的目的。同时希望在驱动玻璃振动的同时,降低对房间内说话人的噪声干扰。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对比度控制的方法,降低对空间中特定区域的辐射声场。用作动器阵列驱动平板振动,通过作动器到振动和声场控制点的传递函数,最大化振动平板的平均动能与目标区域内声场的平均声能之比,优化作动器阵列的权向量。利用矩形铝板进行实验,采用4个作动器,通过算法控制后相比于不做控制的情况,在1004000Hz范围内,平均振动动能相同的条件下,辐射声能量能够降低9.85dB。说明该方法在提供同样振动能量的同时,减弱了对目标区域内的声场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对比度控制 作动器阵列 平板声辐射 防激光窃听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域U-Net网络的房间脉冲响应重建方法
9
作者 高小轶 吴鸣 杨军 《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利用少量传声器测得的房间脉冲响应构建空间中更多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可减轻对空间进行密集采样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房间脉冲响应预测方法,其使用改进的时域U-Net网络,通过优化网络基本组成单元提升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在... 利用少量传声器测得的房间脉冲响应构建空间中更多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可减轻对空间进行密集采样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房间脉冲响应预测方法,其使用改进的时域U-Net网络,通过优化网络基本组成单元提升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在所提方法中,控制区域被划分为若干正方形块,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的房间脉冲响应被输入所提U-Net网络,网络的目标输出为正方形中心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训练收敛的U-Net网络可以预测更多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在包含多个房间场景的实录房间脉冲响应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房间脉冲响应重建性能优于传统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并且所提U-Net网络的性能优于原始U-Net、CRN和DCCRN网络。在声场分区控制这一实际应用场景中,利用所提方法预测的房间脉冲响应,能够在较少的传声器数量下获得更高的明暗区声能量对比度,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脉冲响应 传声器阵列 阵列信号处理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鸣 颜爽 祝志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实践性课程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面对目前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发展所面临的教学基地建设理念不清晰、... 实践性课程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面对目前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发展所面临的教学基地建设理念不清晰、管理工作不规范、人才培养观念落后、合作单一等问题,以汕头大学-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项目为例,就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发展情况加以探讨,以期为全国大学生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 实践与探索
下载PDF
改进层次分析法在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鸣 颜爽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为合理评价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要求,通过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学生评价数据,建立判断矩阵,... 为合理评价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要求,通过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学生评价数据,建立判断矩阵,改进层次分析法,调整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显示,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新标度能有效降低个人负面影响,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层次分析法 实践教学基地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方法
12
作者 颜湘武 李洋洋 +3 位作者 卢俊达 郭美辰 杜春林 吴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77,共11页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的双层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上层旨在最大化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新能源接入容量;下层旨在最小化系统的综合运行费用,调节各设备运行出力。然后,采用基于灰狼算法和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引入二阶锥松弛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采用IEEE33节点系统作为仿真算例,对不同场景下的承载力双层优化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措施和旋转潮流控制器的投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新能源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旋转潮流控制器 需求响应 承载力 二阶锥规划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四度”课堂建构
13
作者 吴鸣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9期94-96,共3页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应然要求,它赋予思政课教师崇高使命,为思政课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提供行动指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应承继教育家情怀,体现教学温度;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教学厚...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应然要求,它赋予思政课教师崇高使命,为思政课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提供行动指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应承继教育家情怀,体现教学温度;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教学厚度;厚植红色基因,彰显教学力度;聚焦时政热点,展现教学热度。教育家精神引领“四度”课堂建构,使学生心灵得以滋养、思想得以启发、灵魂得以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思政课教学 温度 厚度 力度 热度
原文传递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诊疗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4
作者 张可珍 宗璇 +6 位作者 李舒 杨佳欣 曹冬焱 向阳 潘凌亚 吴鸣 田秦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85-892,共8页
目的 总结并分析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及术后生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6例无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寻找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 目的 总结并分析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及术后生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6例无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寻找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20岁(6~44岁),91.7%的患者(88/96)发病年龄≤30岁,其中26例患者诊断为性发育异常。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占80.2%、5.2%、12.5%和2.1%。所有患者均接受初始手术治疗,其中55例(57.3%)患者接受了全面分期手术;37例(38.5%)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其中7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69例患者诊断为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6~233个月),随访期间4例(5.8%)患者复发,无患者死亡,5年无病生存率为93.0%。4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间隔为24个月(9~37个月),复发患者通过化疗(1例)或手术联合化疗(3例)成功挽救。年龄、FIGO分期、初始手术是否保留生育功能、是否切除淋巴结均与复发无显著相关性(P>0.05)。58例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其中54例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3例患者发生卵巢早衰,7例患者成功妊娠。结论 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预后良好,复发患者可通过手术联合化疗成功挽救,初始手术是否切除淋巴结和大网膜均与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复发 预后 保留生育功能
下载PDF
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双层规划模型
15
作者 颜湘武 卢俊达 +2 位作者 贾焦心 吴鸣 牛耕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8-2094,共17页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会导致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等承载力不足问题,通过台区柔性互联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电力电子式互联装置过高的投资及运维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会导致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等承载力不足问题,通过台区柔性互联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电力电子式互联装置过高的投资及运维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建立RPFC的稳态潮流模型,提出含RPFC的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结构;其次,构建含RPFC的配电台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RPFC选址定容层,以配电台区总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RPFC最优容量与位置,下层为运行优化层,构建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的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以综合承载力最高为目标优化RPFC运行功率;然后,为提高寻优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引力场结合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求解该双层规划模型;最后,将所提模型与其他规划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降低配电台区总投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配电台区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综合承载力 旋转潮流控制器 改进引力场算法 双层规划
下载PDF
考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承载力的旋转潮流控制器与分布式储能协调规划
16
作者 颜湘武 卢俊达 +2 位作者 吴鸣 邵晨 贾焦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3-1520,共18页
面对新能源发电及多元负荷的高比例接入,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电磁式柔性互联装置,具有单位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从空间上对线路潮流进行柔性调... 面对新能源发电及多元负荷的高比例接入,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电磁式柔性互联装置,具有单位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从空间上对线路潮流进行柔性调控,分布式储能系统(DESS)可从时间上转移源荷功率,二者协调配合将共同提升配电台区的经济性及承载力。该文提出一种考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承载力的RPFC与DESS三层协调规划方法。首先,构建RPFC及DESS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RPFC与DESS三层规划框架,其中,顶层为RPFC选址定容层,以RPFC综合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中层为DESS选址定容层,以DESS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底层为协调运行优化层,从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三方面建立配电台区综合承载力指标并以此为目标优化运行功率;然后,基于三层规划框架,建立RPFC与DESS三层协调规划模型并采用改进引力场算法结合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分层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承载力 旋转潮流控制器 分布式储能系统 协调规划
下载PDF
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主动保护研究 被引量:59
17
作者 吴鸣 刘海涛 +4 位作者 陈文波 苏剑 季宇 孙丽敬 王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1-899,共9页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大量接入、直流负荷的快速增长、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直流配电越来越受关注。直流配电系统将会成为未来配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直流配电保护是直流配电系统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亟需深入研究。针...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大量接入、直流负荷的快速增长、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直流配电越来越受关注。直流配电系统将会成为未来配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直流配电保护是直流配电系统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亟需深入研究。针对中低压直流配电网中常见的短路、接地、环网、交直流混接、绝缘下降等典型故障类型,该文分析了这些故障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动保护方案,即将直流保护与电力电子变换器有效集成,基于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机理,保护动作逻辑与器件控制逻辑协调配合,实现快速保护和故障自然隔离。该文阐述了直流主动保护的应用场景,分析了主动保护各功能的实现原理和方法,论述了直流配电系统的短路主动保护和接地主动保护,以及直流环网、交直流混接故障的出现机理和基于主动保护的解决方法。最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主动保护能够有效可以实现故障的快速切断和准确隔离,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系统 主动保护 主动式短路故障保护 主动式接地故障保护 交直流混接 直流环网
原文传递
考虑非线性环境温度影响的切换ICA损伤识别方法
18
作者 黄杰忠 祁辉 +1 位作者 李东升 吴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5-134,161,共11页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健康监测过程中,变化环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甚至会掩盖损伤引起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方法可用于环境因素影响分离,但其有效...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健康监测过程中,变化环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甚至会掩盖损伤引起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方法可用于环境因素影响分离,但其有效性受限于数据间需满足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为此,该文将切换温度引入到ICA方法中,提出适用于非线性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切换ICA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确定温度切换点,利用切换温度将非线性相关的频率数据分段线性化;然后,针对分段线性化后的频率数据,采用ICA方法计算数据的环境源和损伤源;最后,基于ICA损伤源,计算其SPE(squared prediction error)统计量作为损伤指标,通过X-bar控制图实现损伤预警。7自由度数值算例和Z24桥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环境变化 独立成分分析(ICA) 主成分分析(PCA) 非线性相关
下载PDF
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鸣 赵明月 +5 位作者 赵晓东 李栋 汤站 李燕垣 王汉珍 刘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 (SDE)的前处理分离方法 ,以及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 ,对 9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的半挥发性酸性、碱性和中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共鉴定出 37种碱性成分 ,83种中性成分和 12种酸性成分。采用内标...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 (SDE)的前处理分离方法 ,以及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 ,对 9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的半挥发性酸性、碱性和中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共鉴定出 37种碱性成分 ,83种中性成分和 12种酸性成分。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烟丝中的噻唑、吡啶、四甲基吡嗪、吡咯和吲哚等 18种碱性香味成分 ;芳樟醇、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氧化异佛尔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4 7种中性香味成分 ;乙酸、3-甲基戊酸、十四酸和棕榈酸等 12种酸性成分。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成分的总量 ,评价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前处理过程的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 ,烟丝中中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国外卷烟比国产卷烟略高 ;烟丝中酸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国外卷烟比国产卷烟略低 ;烟丝中碱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 (烟碱除外 )国外卷烟是国产卷烟的 2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卷烟 烟丝 香味物质 分析比较 香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鸣 赵明月 +3 位作者 谢剑平 赵晓东 王昇 谢复炜 《烟草科技》 EI CAS 2002年第9期8-16,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着重研究了这 2 0种物质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 ,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 ,白肋烟中这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的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不断变化 ,并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调制后 ,茄酮、降茄二酮、巨豆三烯酮、吲哚、氧化异佛尔酮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吡嗪和甲基吡嗪在烟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存在 ,直到调制阶段含量才急剧增加。新植二烯从打顶开始持续增加 ,在调制期达到最大值后 ,逐渐下降。这些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探讨白肋烟质量与其内在的香味物质组成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生长 采收 调制 香味物质 气相色谱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