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软腐病的魔芋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丽洪 李淼 +3 位作者 姬广海 王永吉 杨俊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M3,M2,1-7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这是将寄主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菌防治该病害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内生细菌 魔芋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鉴定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丽洪 王永吉 +2 位作者 韩阳 张丽辉 姬广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61,共6页
2011年在云南石林丽格海棠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称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为叶片边缘形成倒V字型坏死和起皱.从病叶上分离到14株细菌菌株,菌株接种于不同丽格海棠品种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 2011年在云南石林丽格海棠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称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为叶片边缘形成倒V字型坏死和起皱.从病叶上分离到14株细菌菌株,菌株接种于不同丽格海棠品种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采用柯赫氏法则重新分离得到此病的病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begoniae.这是中国关于Xcb侵染丽格海棠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 病原菌鉴定 BIOLOG 16s rDNA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与白酒丢糟和菌糠的复配使用对茄子的促生研究
3
作者 郭玥岐 雷雨 +3 位作者 杨珊 鄢雨辰 范利娟 周丽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我国茄子种植广泛,种植面积为77.9万hm2,但普遍存在化肥使用过度、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丢糟和菌糠为食品常见发酵废弃物,每年均有大量产出,现有利用方式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探究出一种新的生物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拟通... 我国茄子种植广泛,种植面积为77.9万hm2,但普遍存在化肥使用过度、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丢糟和菌糠为食品常见发酵废弃物,每年均有大量产出,现有利用方式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探究出一种新的生物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拟通过贝莱斯芽孢杆菌分别与白酒丢糟和菌糠复配来促进茄子生长。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T3均能在丢糟和菌糠中定殖,活菌数峰值分别3.39×10^(8)CFU/g和2.74×10^(6)CFU/g。T3与丢糟复配时促生效果最佳,株高、株茎、真叶数、叶面积、SPAD、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95.04%,102.67%,300.23%,43.46%,21.07%,2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丢糟 菌糠 贝莱斯芽孢杆菌 茄子 微生物有机肥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李淼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三地菌株的链霉素EC5o值范围是0.165 ~1.532 μg/mL,将其均值0.667 μg/mL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的敏感基线;紫外诱变获得对链霉素抗性最高的突变菌株30-U-3,其EC50值为57.544 μg/mL,抗性倍数达138.661倍;链霉素抗性基因(rpsL基因)中第43位氨基酸由赖氨酸(AAG)突变为精氨酸(AGG).可见,西南地区目前虽无抗链霉素的自然突变菌株,但云南楚雄已发现抗性较高的菌株,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药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硫酸链霉素 敏感基线 突变菌株
下载PDF
魔芋内生拮抗细菌生防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丽洪 姬广海 +3 位作者 王永吉 李淼 杨俊 魏兰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对自选魔芋内生拮抗细菌M3、1–7、M2的生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内生菌M3、1–7、M2具有广谱抗性,3株菌及其代谢粗提物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均有拮抗作用;3株拮抗菌分别含有不同的抗菌素基因,1–7与魔芋软腐病菌MY9的相似... 对自选魔芋内生拮抗细菌M3、1–7、M2的生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内生菌M3、1–7、M2具有广谱抗性,3株菌及其代谢粗提物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均有拮抗作用;3株拮抗菌分别含有不同的抗菌素基因,1–7与魔芋软腐病菌MY9的相似营养系数最高,达90.63%;M3在魔芋根际及体内定殖能力均为最强,可达8.2×107 CFU/g;接种时间、接种量及接种方式对生防效果影响较大,生防效果与拮抗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病原菌前1 d接种拮抗菌生防效果最优,球包衣的防治效果优于灌根,M3包衣防效可达79.15%;施入拮抗菌后,魔芋体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底物代谢碳源利用的丰富度和代谢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内生细菌 生防机理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杨俊 李淼 姬广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
从西南地区云贵川3省分离得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43株,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噻唑锌及申嗪霉素对各地来源菌株的EC5o值的分布范围分别是0.4... 从西南地区云贵川3省分离得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43株,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噻唑锌及申嗪霉素对各地来源菌株的EC5o值的分布范围分别是0.439 ~2.549 μg·mL-1和0.035~ 1.598 μg·mL-1,平均值分别为1.641、0.868 μg·mL-1.初步确定将四川、贵州、云南3省菌株的EC50平均值1.641、0.868 μg· mL-1分别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唑锌及申嗪霉素的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申嗪霉素 噻唑锌 敏感基线
下载PDF
压缩学分条件下高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丽洪 李东 +2 位作者 龚利娟 王议 边名鸿 《农业工程》 2017年第4期178-180,共3页
为保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学改革举措中,教学学时与学分的逐年压缩,给高校品质教学带来极大挑战。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改革和充分利用第2课堂等4个方面分... 为保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学改革举措中,教学学时与学分的逐年压缩,给高校品质教学带来极大挑战。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改革和充分利用第2课堂等4个方面分析了压缩学分条件下高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 教学质量 培养方案 教学方法 第2课堂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病菌检测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丽洪 王振硕 +2 位作者 韩阳 刘峰 姬广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3,共7页
对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依据该病菌与该属其他细菌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对XCB(2)/XCB(3),其扩增片段为400bp,由此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该病菌的PCR技术体系.研究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 对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依据该病菌与该属其他细菌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对XCB(2)/XCB(3),其扩增片段为400bp,由此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该病菌的PCR技术体系.研究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制备了兔疫细菌抗体血清,建立了体外检测病原细菌的血清学方法如琼脂糖双向扩散法及间接ELISA法,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该研究还比较了PCR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差异,结果显示PCR技术检测灵敏度可达27pg/μL,高于血清学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特异性 灵敏性 血清学 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
原文传递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丽洪 张楷正 +3 位作者 边名鸿 龚利娟 罗惠波 李东 《农业工程》 2016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立足于生物工程专业,基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及实验教学均偏向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而疏于引导教学的现状,结合《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育提出优化方法及改革建议。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天然产物微课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辅相... 立足于生物工程专业,基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及实验教学均偏向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而疏于引导教学的现状,结合《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育提出优化方法及改革建议。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天然产物微课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的实验操作齐头并进,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可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解决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打下理论与技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课程体系 天然产物分离及应用
下载PDF
水稻条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周丽洪 杨俊 +1 位作者 李淼 姬广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为更好监测条斑病菌的流行和鉴定其区域性的群体结构,本研究比较了利用鉴别寄主、毒性相关基因差异、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3种方法对条斑病菌进行小种分类的优劣。结果显示: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进行条斑病菌进行小种分类具有快速... 为更好监测条斑病菌的流行和鉴定其区域性的群体结构,本研究比较了利用鉴别寄主、毒性相关基因差异、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3种方法对条斑病菌进行小种分类的优劣。结果显示: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进行条斑病菌进行小种分类具有快速有效且精准方便的优势;利用10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析全国40份菌株,10个VNTR均具有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利用多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进行条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研究技术,能反映出条斑病菌株水平的基因型、系统发育和分类学关系,可应用于种以下水平的分类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病菌 多样性 鉴别寄主 毒性基因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下载PDF
不同植物促生细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长素分泌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汪钱龙 张德智 +3 位作者 王菊芬 邓必强 周丽洪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8,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生防菌处理玉米种子后测定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获得7株对玉米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Salkowski比色液对7株菌进行吲哚乙酸(IAA)分泌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鲜重、干... 本研究采用生防菌处理玉米种子后测定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获得7株对玉米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Salkowski比色液对7株菌进行吲哚乙酸(IAA)分泌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处理后,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提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升了185%,215%,66%;7株菌均可分泌IAA,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生长素分泌能力最强,为251.37 mg/m L。该研究是国内将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玉米促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物促生细菌 农艺性状 吲哚乙酸(IAA)
下载PDF
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淼 周丽洪 +3 位作者 刘雅婷 刘峰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为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根肿病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对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基地22份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孢子数量和病情指数呈...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为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根肿病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对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基地22份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孢子数量和病情指数呈线性相关,随着土壤中根肿病孢子数量增加,生物学测定的病情指数也随之增加;所检测的土壤中孢子密度最高为1×108.96g-1,病情指数为95.56%,最低为1×103.12g-1,相应的病情指数为3.33%。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和定量土壤中病原菌,为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土壤的检测预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生物学测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阳 张丽辉 +3 位作者 王永吉 林琳 周丽洪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菌种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灵敏度是2.25 fg/μL质粒DNA和1.0×102cfu/mL的菌悬液,相当于1个细菌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的灵敏度高约100倍。此实时荧光PCR可以检测到仅需10 g的带菌种子上目标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检测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云南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防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海燕 张小芳 +3 位作者 刘雅婷 周丽洪 杨云丽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从番茄病叶上分离到7株病原细菌菌株,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为该病的病原。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疱斑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 从番茄病叶上分离到7株病原细菌菌株,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为该病的病原。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疱斑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ye)。依据室内平板抑菌试验初筛选结果,选取7株生防细菌进行温室复筛试验。温室试验中病原菌采用喷雾法接种,生防菌采用喷雾法和浸种法接种。研究测定7株生防细菌对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同时比较两种接种方式对生防菌防治病害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防菌菌株C3(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R^2-2(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HY(抗生素溶杆菌Lysobacter antibioticus)对番茄疮痂病的防效较高,两种接种方法处理下对该病的防效始终高于65%;生防菌采用浸种法处理时,生防菌C3对番茄苍痂病的防效最好,为83.36%;生防菌采用喷雾法处理时,生防菌HY对番茄苍痂病的防效最好,为76.18%;两种不同的接种方法对菌株1-7影响最大,对M3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疮痂病 BIOLOG 16S RDNA 生防细菌 防效
下载PDF
咖啡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学慧 周丽洪 +3 位作者 胡永亮 姬广海 李锦红 张洪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742,共5页
2012年在云南瑞丽咖啡种植苗圃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害,称为咖啡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咖啡叶片。将田间感病咖啡叶片上分离所得的6个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确定了病菌的致病... 2012年在云南瑞丽咖啡种植苗圃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害,称为咖啡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咖啡叶片。将田间感病咖啡叶片上分离所得的6个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确定了病菌的致病性。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ITS序列分析(NCBI acc. no. JX876899),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咖啡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arc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鉴定 丁香假单胞菌咖啡致病变种 BIOLOG ITS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主产水稻和野生稻渗入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俊 周丽洪 +3 位作者 陈玲 张敦宇 程在全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5-670,共6页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得到271份材料对小种HEN11表现出抗性,159份材料对小种SCYC-6表现出抗性,249份材料对小种YN7表现出抗性,270份材料对小种YN11表现出抗性,35份材料对FUJ表现出抗性,111份材料对YN24表现出抗性;其中7份地方品种、12份野生稻材料对云南的优势小种都表现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 抗病品种 野生稻渗入系
下载PDF
菜豆晕疫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云兰 周丽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91-93,100,共4页
从感染了菜豆晕疫病的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6株病原菌,进行接种试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菜豆接种病原菌Psp-1后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一致;菌落形态多为圆形,菌体表面光... 从感染了菜豆晕疫病的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6株病原菌,进行接种试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菜豆接种病原菌Psp-1后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一致;菌落形态多为圆形,菌体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白色半透明;在电子透射显微镜下菌体细胞呈杆状,端生1~3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孢;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丁香假单胞菌菜豆晕疫病致病型(Pseudomona syringae pv.Phaseolicola)相似性最高(SIM=0.63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病原菌的遗传进化距离与丁香假单胞菌属细菌最近,属于同一个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晕疫病症状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烟碱降解菌株11L140的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丽萍 夏振远 +3 位作者 雷丽萍 姬广海 陈泽斌 周丽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1,共6页
2012年,从62个烟叶样品中分离出218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能利以烟碱作为碳氮源和能源的11L140内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L140鉴定为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 2012年,从62个烟叶样品中分离出218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能利以烟碱作为碳氮源和能源的11L140内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L140鉴定为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keri)。菌株11L140最适温度为30℃,最适酸碱度为pH 7.0,最适培养转速为180 r/min。菌株11L140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均可生长,菌落数随着烟碱浓度升高明显降低的趋势,并均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碱浓度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菌株11L140均表现出明显的降碱功能。在54 h内,降碱效率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菌株11L140在烟碱浓度为1‰和2‰的培养基中培养54 h后,降解烟碱的效率高达98.76%和89.52%。菌株11L140的各项研究均表明,此菌株在烟草工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是中国关于巴氏微杆菌具备烟碱降解功能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生物降解 巴氏微杆菌 16SrDNA.
下载PDF
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照然 禹虹霞 +2 位作者 马彦娇 张玉薇 周丽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351-1352,1424,共3页
[目的]对引起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系统鉴定。[方法]以2011及2012年在云南文山及石林县的三七苗圃采集的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病株为材料,采用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菌株致病性并重新分离得到病原菌。通过病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1... [目的]对引起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系统鉴定。[方法]以2011及2012年在云南文山及石林县的三七苗圃采集的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病株为材料,采用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菌株致病性并重新分离得到病原菌。通过病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三七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结论]该研究为三七细菌性叶斑病菌详细鉴定的国内首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细菌性叶斑病 丁香假单胞菌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
作者 龚利娟 周丽洪 +1 位作者 王风青 马振兵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互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