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跃武 凌冉冉 +3 位作者 周书葵 段毅 姜培烜 王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8,共12页
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既可以提高水质安全,也可以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该文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机理及常见光催化剂的特点,重点综述了光催化技术在饮用水中的除臭、消毒,在染料废水含油废水制... 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既可以提高水质安全,也可以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该文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机理及常见光催化剂的特点,重点综述了光催化技术在饮用水中的除臭、消毒,在染料废水含油废水制药废水催化还原重金属离子养殖废水焦化废水方面的应用。自由基途径与非自由基途径在该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光催化材料中,TiO_(2)、金属-有机框架(MOFs)基光催化材料及其类似材料(如MIL系列、ZIFs系列等)可产生更多的•OH;TiO_(2)、g-C_(3)N_(4)基光催化材料可产生更多的•O_(2)^(–)和e^(–);CdS、TiO_(2)、g-C_(3)N_(4)基光催化材料可产生更多的h^(+)。最后对光催化技术的机理、光催化材料、水处理方向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饮用水 染料废水 含油废水 制药废水 重金属离子 养殖废水 焦化废水
原文传递
光催化还原水中六价铀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余泽旭 周书葵 +1 位作者 段毅 邹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397,共6页
介绍了光催化还原U(VI)的研究背景,讨论了光催化还原U(Ⅵ)的基本原理,着重综述了目前典型半导体材料光催化还原水中U(VI)的研究。总结了溶液pH、U(VI)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光催化还原U(VI)的影响。指出了半导体材料光催化... 介绍了光催化还原U(VI)的研究背景,讨论了光催化还原U(Ⅵ)的基本原理,着重综述了目前典型半导体材料光催化还原水中U(VI)的研究。总结了溶液pH、U(VI)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光催化还原U(VI)的影响。指出了半导体材料光催化还原处理水中U(VI)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光催化还原U(VI)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还原 机理
下载PDF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铀吸附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周书葵 曾光明 +2 位作者 刘迎九 杨金辉 蒋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6-1471,共6页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为O.10g/L,温度为25℃,pH值为5.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中铀去除率达到了97.1%;改性CMC对溶液中U(VI)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一级方程(R^2=0.9618),表明改性CMC的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CMC对铀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0)〈0,而焓变(△H^0)〉0,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CMC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小球藻对重金属Pb^(2+)生物吸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书葵 杨金辉 +1 位作者 刘响亮 蒋海燕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以小球藻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Pb2+进行了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渐慢的过程,吸附开始10 m in内大约完成75%的吸附量;pH值在5.50左右时吸附效果最佳;藻粉的最佳投加量约为1.0 g/L;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小球藻吸附效... 以小球藻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Pb2+进行了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渐慢的过程,吸附开始10 m in内大约完成75%的吸附量;pH值在5.50左右时吸附效果最佳;藻粉的最佳投加量约为1.0 g/L;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小球藻吸附效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试验还表明各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藻浓度、pH值、反应时间、Pb2+初始浓度;实验最佳条件下的去除率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生物吸附 PB2+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左洪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65,80,共3页
通过分析制革废水的特点 ,采用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某制革厂原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 ,经运行证明 ,该处理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优点。为制革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 综合过滤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木屑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书葵 刘迎九 +4 位作者 邓文静 曾光明 江海浩 康丽 方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通过对木屑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木屑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MS),用于强化木屑对含铀废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对所得MS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探索了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吸... 通过对木屑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木屑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MS),用于强化木屑对含铀废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对所得MS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探索了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MS投加量为0.1g/L、吸附时间为2h、pH=4.5、吸附温度为30℃时,铀去除率达99.7%,较未改性木屑对铀的吸附率提高了26.9%。以0.1mol/L的HCl溶液作为脱附剂,初次解吸率达99.9%,表明MS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U(Ⅵ) 木屑 吸附
下载PDF
催化氧化-ABR-MBR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书葵 曾光明 +1 位作者 王许兵 左洪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68,共2页
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多变、色度高、毒性大、难生化降解,采用催化氧化—ABR—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且该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 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多变、色度高、毒性大、难生化降解,采用催化氧化—ABR—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且该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催化氧化 MBR ABR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结合输配水管网拓扑结构图论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法,并对其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旨在反映城市供水管网中节点流量变化的压力监测点优化选址的方法,以便对管网漏水或爆管事故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水压监测 聚类分析 测点选址 城市 拓扑结构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利用供水管网图形的拓扑矩阵,在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节点水量比例矩阵和节点水龄比例矩阵,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的优化选址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 供水管网 水质监测点 地址选择 拓扑矩阵 水力计算 节点水龄 水量比例矩阵
下载PDF
学分制下地方综合性高校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书葵 刘泽华 雷小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本文根据当前地方性高校普遍面临着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分析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结合笔者所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改革和实践,对地方综合性高校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本文根据当前地方性高校普遍面临着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分析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结合笔者所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改革和实践,对地方综合性高校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高等教育 创新型 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点优化选址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柳建祥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结合输配水管网拓扑结构图论模型,通过计算节点流量变化对管网各管段流量的影响程度,引入有效监测范围的概念,求出在给定有效监测级下的有效监测矩阵,采用计算非多余支配集和最小覆盖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点的优化... 结合输配水管网拓扑结构图论模型,通过计算节点流量变化对管网各管段流量的影响程度,引入有效监测范围的概念,求出在给定有效监测级下的有效监测矩阵,采用计算非多余支配集和最小覆盖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点的优化选址方法,为城市供水系统正确调度和对供水事故的监控提供有效的依据,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水 流量测点选址 监测有效级 有效监测范围 重合度 最小覆盖集
下载PDF
城市供水SCADA系统管网流量监测点优化选址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柳建祥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结合输配水管网拓扑结构图论模型,通过计算节点流量变化对管网各管段流量的影响程度,引入有效监测范围的概念,求出在给定有效监测级下的有效监测矩阵,采用计算非多余支配集和最小覆盖集的方法,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点的优化选... 结合输配水管网拓扑结构图论模型,通过计算节点流量变化对管网各管段流量的影响程度,引入有效监测范围的概念,求出在给定有效监测级下的有效监测矩阵,采用计算非多余支配集和最小覆盖集的方法,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点的优化选址方法,为供水SCADA系统正确调度和对供水事故的监控提供有效的依据,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A 流量测点选址 监测有效级 有效监测范围 重合度 最小覆盖集
下载PDF
县镇小型净水厂的设计与改造实践
13
作者 周书葵 刘迎九 +2 位作者 杨金辉 肖卫国 蒋海燕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4,共2页
根据县镇用水及投资规模特点,通过对传统水处理构筑物的改进,特别是对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改造,克服了原重力式无阀滤池投资大、单池过滤面积小、配水不均匀、冲洗频繁且不彻底等缺点,寻找了一种适用于县镇小型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 根据县镇用水及投资规模特点,通过对传统水处理构筑物的改进,特别是对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改造,克服了原重力式无阀滤池投资大、单池过滤面积小、配水不均匀、冲洗频繁且不彻底等缺点,寻找了一种适用于县镇小型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净水处理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出水水质良好、运行稳定、投资小且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净水厂 设计 重力式无阀滤池 改造 工程实践
下载PDF
湖南省某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书葵 曾光明 王许兵 《市政技术》 2009年第3期268-270,共3页
针对在暴雨强度公式参数计算时,国内常用的高斯-牛顿法、单纯形法、麦夸尔等方法在初值选用存在局限性,尝试采用带参数牛顿-拉裴逊法,并根据某市气候特点和历史水文资料,推求出适应于该市的暴雨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全局迭代收敛... 针对在暴雨强度公式参数计算时,国内常用的高斯-牛顿法、单纯形法、麦夸尔等方法在初值选用存在局限性,尝试采用带参数牛顿-拉裴逊法,并根据某市气候特点和历史水文资料,推求出适应于该市的暴雨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全局迭代收敛快、电算成果好、拟合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强度公式 牛顿-拉裴逊法 推求
下载PDF
强化混凝-ClO2氧化-活性污泥法综合处理银矿含氰废水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书葵 王许兵 左洪泽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通过分析银矿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氯氧化-活性污泥法对银矿含氰废水进行处理工程实践.经实际运行证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优点.为银矿含氰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而行... 通过分析银矿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氯氧化-活性污泥法对银矿含氰废水进行处理工程实践.经实际运行证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优点.为银矿含氰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含氰废水 CLO2氧化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某卷烟厂负压站噪声的综合治理
16
作者 周书葵 欧阳文昭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4年第4期48-50,共3页
针对某负压站噪声大、声源多而空间小的现场进行综合治理,对原有设备未作任何改变,不影响工人对设备的监视、操作和维修。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治理效果好。
关键词 卷烟厂 负压站 噪声控制
下载PDF
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蒋海燕 周书葵 +3 位作者 曾光明 刘迎九 李华 欧阳双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 g/L的IHA在p H值为5时对10mg/L 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云南省煤的放射性污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正为 喻亦林 +3 位作者 游猛 郭成林 周书葵 余振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通过对云南省滇西聚煤亚区部分褐煤,尤其是临沧盆地的锗煤共生矿和潞西等呷、芒究煤矿的煤资源中伴生放射性水平采样调查,利用其伴生放射性水平调查值与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提供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层中的伴生... 通过对云南省滇西聚煤亚区部分褐煤,尤其是临沧盆地的锗煤共生矿和潞西等呷、芒究煤矿的煤资源中伴生放射性水平采样调查,利用其伴生放射性水平调查值与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提供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层中的伴生放射性水平与其形成煤区的岩性、煤质以及有机质有一定的关系,煤化程度低的褐煤尤其以劣质煤和富含有机质及炭化植物碎屑的褐煤伴生放射性水平较高.由此提出了在大量使用煤资源的同时,对含有较高水平放射性的原煤、煤渣及煤灰对环境污染的累积效应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放射性 放射性水平 污染防治
下载PDF
木屑季铵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矿酸法废水中U(Ⅵ)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文静 周书葵 +4 位作者 刘迎九 曾光明 江海浩 康丽 方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04-2611,共8页
针对铀矿中酸法含铀废水处理的难点,利用木屑制备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MS)强化其除铀效果。研究环氧氯丙烷(ECH)添加量、二乙烯三胺(DETA)添加量、醚化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时间对木屑的改性效果及其对废水中U(Ⅵ)吸附效果的影响,获取制备M... 针对铀矿中酸法含铀废水处理的难点,利用木屑制备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MS)强化其除铀效果。研究环氧氯丙烷(ECH)添加量、二乙烯三胺(DETA)添加量、醚化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时间对木屑的改性效果及其对废水中U(Ⅵ)吸附效果的影响,获取制备MS的最佳工艺条件。对MS进行表征分析并探讨吸附剂的改性机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CH、DETA添加量的增加及醚化时间的延长,MS对U(Ⅵ)的吸附性能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接枝时间的增加,MS对U(Ⅵ)的吸附效果先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U(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醚化反应时间最大,接枝反应时间次之,ECH、DETA添加量最小。最优制备条件为ECH添加量10 m L,DETA添加量6 m L,醚化反应时间1 h,接枝反应时间4 h,此时MS对U(Ⅵ)的吸附率为99.72%,吸附量达99.7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季铵盐 U(VI) 吸附
下载PDF
超纳滤-反渗透-电渗析处理铀放射性堆浸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正为 周书葵 +1 位作者 郭成林 王清良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介绍了利用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组合工艺对铀矿酸性堆浸放射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废水中含盐量、高价离子对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去污等效果的影响.试验证明,该组合工艺组成的URE流程去污因子达3.5×103,为酸性铀矿堆浸... 介绍了利用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组合工艺对铀矿酸性堆浸放射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废水中含盐量、高价离子对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去污等效果的影响.试验证明,该组合工艺组成的URE流程去污因子达3.5×103,为酸性铀矿堆浸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 放射性废水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电渗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