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京琳 李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代谢组学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下面就当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采集、数据...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代谢组学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下面就当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在生物体的生理变化、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生物体液 疾病诊断
下载PDF
磨牙残根残冠的治疗修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京琳 《中原医刊》 2003年第2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磨牙 残根 残冠 治疗 修复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法量化评估牙槽外科的实习质量研究
3
作者 周京琳 潘剑 伍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8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阶段式教学相结合运用于牙槽外科实习,通过评分量化评价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学习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实习的6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习要求按照... 目的探讨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阶段式教学相结合运用于牙槽外科实习,通过评分量化评价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学习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实习的6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习要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学生。试验组实习期各阶段期间穿插PBL教学辅助完成阶段目标。传统实习设为对照组。依据每项临床技能的难易度设置为不同等级的分值。实习结束分别统计学生自评成绩及老师评测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自评分数与试验组老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及带教老师评分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混合式教学法突出了牙槽外科临床特点,学生满意度较高,提高了学习热情,具有更好的实习指导价值并得到了学生及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教学 PBL教学法 混合教学 牙槽外科实习 量化评价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萍 周京琳 +4 位作者 肖丽英 孔祥丽 李继遥 贾向明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制生长曲线。选择这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常见致龋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淼 肖丽英 +7 位作者 李继遥 孔祥丽 于佳辉 周京琳 肖晓蓉 朱硃 龚其美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致龋菌的鉴定,期望寻找一种能快速鉴定口腔致龋菌的方法。方法在改良TPY培养基中接种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用比浊法绘制生长曲线,选择两种细菌生长后4个时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 目的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致龋菌的鉴定,期望寻找一种能快速鉴定口腔致龋菌的方法。方法在改良TPY培养基中接种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用比浊法绘制生长曲线,选择两种细菌生长后4个时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两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技术有望应用于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技术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sortase A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性关系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宋颖 周京琳 +2 位作者 何远丽 李伟 邹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不同菌株之间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大多数有差异性的代谢产物是未知的,可识别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有亮氨酸和缬氨酸(δ0.92×10-6~1.20×10-6)、乳酸(δ1.28×10-6)、酮戊二酸(δ3.00×10-6)、甘氨酸(δ3.60×10-6)。结论在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代谢产物数据库的基础上,1H NMR代谢组学可用于龋病病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变异链球菌 SORTASE A 1H核磁共振波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建文 施心畅 +1 位作者 周京琳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人离体恒牙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使用微区X线衍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美白前后表层釉质在晶体和显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人恒牙... 目的探讨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人离体恒牙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使用微区X线衍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美白前后表层釉质在晶体和显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尺寸变小,结晶度降低,表面孔隙变得不规则,并出现浅碟状凹坑。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可能导致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发生类似于脱矿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美白 冷光 釉质 釉质晶体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凝胶膜预防腹腔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具昆 包崇云 +6 位作者 袁明龙 丁运萍 周京琳 薛晶 江华洲 廖运茂 李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0-662,共3页
目的拟研制一种新型的防肠粘连的材料及其应用剂型,并探索该剂型材料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浆膜层人工形成创面,建立腹腔手术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用可生... 目的拟研制一种新型的防肠粘连的材料及其应用剂型,并探索该剂型材料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浆膜层人工形成创面,建立腹腔手术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用可生物降解凝胶膜对创面进行喷涂保护,对照组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缝合关闭腹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处死动物取样,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4周肠壁间可见有少许的粘连带,术后8周肠壁间粘连带消失不见。对照组术后2周可见肠壁间有少许粘连带,术后4周肠壁间可见明显粘连带,术后8周见条索状瘢痕。结论该生物降解凝胶膜能有效的预防术后肠粘连,并有良好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防粘连膜 肠粘连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小鼠胚胎腭裂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何苇 卢胜军 +3 位作者 李承浩 蒙田 周京琳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确立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模型的最佳剂量,为进一步相关实验提供可靠模型。方法分别将特定孕期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实验Ⅰ~Ⅳ组。E10-E12时,每天早上8时给予对照组每只孕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实验Ⅰ、Ⅱ、Ⅲ... 目的确立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模型的最佳剂量,为进一步相关实验提供可靠模型。方法分别将特定孕期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实验Ⅰ~Ⅳ组。E10-E12时,每天早上8时给予对照组每只孕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实验Ⅰ、Ⅱ、Ⅲ、Ⅳ组孕鼠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2.0、6.0、3.2、1.6mg/kg。于E17.5时处死孕鼠,称量并计算孕鼠和胚胎的体重,记录胚胎吸收数及胚胎腭裂数。结果实验Ⅲ、Ⅳ组孕鼠与对照组孕鼠的体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吸收数和胚胎腭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孕鼠胚胎腭裂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孕鼠胚胎吸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胚胎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mg/kg地塞米松是建立C57BL/6J胎鼠腭裂模型的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地塞米松 小鼠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具昆 周京琳 +3 位作者 罗洪 石冰 黄静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可能存在的代谢机制,同时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1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在核磁共振仪上对血浆样本进行采样,获得一系列原始的... 目的初步研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可能存在的代谢机制,同时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1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在核磁共振仪上对血浆样本进行采样,获得一系列原始的一维NMR谱图,然后使用MESTRE-v4.7软件对NMR谱图进行积分简化数据,将谱图分解成212个区域进行积分,得到积分强度,利用SIMCA-P11.0软件对积分强度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存在差异,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分别为三羟丁酸γ甲基类物质、精氨酸和缬氨酸。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产物以缬氨酸和三羟丁酸γ甲基类物质为主,而正常人血浆代谢产物则以精氨酸为主。结论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初步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代谢机制,同时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_(12)对小鼠胚胎腭突发育早期成纤维生长因子10及其2b受体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苇 卢胜军 +4 位作者 李承浩 周京琳 蒙田 郑谦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b受体(Fgfr2b)信号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各组孕鼠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生理盐水,胚胎12.5和1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b受体(Fgfr2b)信号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各组孕鼠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生理盐水,胚胎12.5和13.5 d处死孕鼠并获取胚胎腭突,采用免疫印迹和BrdU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信号和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显著下调,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维生素B12拮抗后,虽然Fgf10和Fgfr2b表达仍然下调,但间充质细胞增殖恢复。结论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影响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和间充质细胞增殖,但二者的变化并不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腭突 地塞米松 维生素B12
下载PDF
口干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鑫 周京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71-574,共4页
口干症是老年疾病中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以往治疗多集中于如何改善唾液分泌减少的状况,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近年来对口干症治疗的深入研究,中西医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将就近年中西医治疗口干症的不同理论和治疗... 口干症是老年疾病中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以往治疗多集中于如何改善唾液分泌减少的状况,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近年来对口干症治疗的深入研究,中西医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将就近年中西医治疗口干症的不同理论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干症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下载PDF
人天然牙的高分辨X线微区衍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晶 李伟 +2 位作者 廖运茂 周京琳 宋具昆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通过使用X线微区衍射法直接对人天然牙表面正常牙釉质、牙本质及龋坏组织三个测量点进行检测,以测试X’pert Pro型衍射仪对人天然牙正常和早期龋损组织晶体结构改变的检测能力。结果显示,牙磷灰石由多种物相构成,是一种生物混晶,主要物... 通过使用X线微区衍射法直接对人天然牙表面正常牙釉质、牙本质及龋坏组织三个测量点进行检测,以测试X’pert Pro型衍射仪对人天然牙正常和早期龋损组织晶体结构改变的检测能力。结果显示,牙磷灰石由多种物相构成,是一种生物混晶,主要物相为羟基磷灰石,龋坏组织中可能有新物相的形成。从正常牙釉质到牙本质再到龋坏组织,晶体a轴逐渐增大,c轴基本不变。晶体晶胞参数计算结果:正常牙釉a=9.550,c=6.883;正常牙本质a=9.554,c=6.883;龋坏组织a=9.558,c=6.884。晶粒尺寸计算结果:正常牙釉质D002=27.600nm;正常牙本质D002=16.561 nm;龋坏组织D002=13.163 nm。结晶性:正常牙釉质>正常牙本质>龋坏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高分辨X线衍射仪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牙齿进行X线衍射微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衍射微区分析 牙釉质 牙本质 龋坏 晶体
下载PDF
不同母体环境下小鼠腭胚突Fgf10/Fgfr2b/Shh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苇 李承浩 +3 位作者 卢胜军 周京琳 蒙田 石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腭发育关键时期不同母体环境对小鼠腭胚突Fgf10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WySnJ/C57BL/6两系小鼠胚胎移植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在胚胎12.5和13.5d胎鼠腭突Fgf10/Fgfr2b/Shh的表达。结果:胚胎12.5d,A/C两系小鼠受精卵相... 目的:观察在腭发育关键时期不同母体环境对小鼠腭胚突Fgf10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WySnJ/C57BL/6两系小鼠胚胎移植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在胚胎12.5和13.5d胎鼠腭突Fgf10/Fgfr2b/Shh的表达。结果:胚胎12.5d,A/C两系小鼠受精卵相互之间移植前后比较,胎鼠腭突Fgf10和Fgfr2b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A系小鼠移植到C系小鼠后,胎鼠腭突Shh表达显著下调(P<0.01);胚胎13.5d,A系小鼠移植到C系小鼠后,胎鼠腭突Fgf10和Fgfr2b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Shh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相反,C系小鼠移植到A/系小鼠后,胎鼠腭突Fgf10的水平显著下调,而Shh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母体子宫微环境和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改变可影响胚胎腭突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腭突 胚胎移植 fgf10 fgfr2b SHH
下载PDF
染色体基因位点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致病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滨 周京琳 李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8-351,共4页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遗传疾病。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先后在多条染色体上发现了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有关的基因位点。本文就染色体基因位点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致病机制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染色体 基因位点
下载PDF
口腔代谢组学研究
16
作者 李伟 周京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从代谢终产物的角度诠释了基因、蛋白质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是采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技术对生命体的体液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绘制特征代谢图谱,找寻差异性代谢产物。目前代谢组...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从代谢终产物的角度诠释了基因、蛋白质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是采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技术对生命体的体液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绘制特征代谢图谱,找寻差异性代谢产物。目前代谢组学多应用于疾病分型、药物毒性评估、植物分类、海洋环境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本文就近期在口腔医学方面开展的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质谱 口腔疾病
下载PDF
一氢核磁共振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维生素B_(12)对地塞米松诱导腭裂小鼠的阻抑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晓华 黄瀚 +5 位作者 徐滨 周京琳 孔祥丽 石冰 黄静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采用基于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使用维生素B12后,阻抑本已诱发的唇腭裂发育早期过程的变化,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怀孕17.5d的C57BL/6J雌鼠,分别是仅注射维生素B12的孕鼠和注射维生素B12... 目的采用基于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使用维生素B12后,阻抑本已诱发的唇腭裂发育早期过程的变化,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怀孕17.5d的C57BL/6J雌鼠,分别是仅注射维生素B12的孕鼠和注射维生素B12后再注射过量地塞米松引起腭裂的孕鼠,处理动物的血浆样本,并且观察B12对腭裂产生率的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浆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确定代谢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根据2组腭裂是否发生,PCA得分散点图产生了显著的差别。结论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深入探索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并且为以后研究维生素B12的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腭裂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姣 周京琳 丁一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0-304,共5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成为医学领域中疾病风险预测、病理机制、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不断发展,其在口腔疾病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代谢组学的理论基础、检测技术、分...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成为医学领域中疾病风险预测、病理机制、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不断发展,其在口腔疾病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代谢组学的理论基础、检测技术、分析方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口腔疾病 核磁共振 质谱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应用代谢组学法分析3 种常用口腔材料对细胞内小分子蛋白的影响
19
作者 颜雯 周京琳 李伟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采用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3种常用口腔材料对细胞的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别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钛合金、聚... 目的采用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3种常用口腔材料对细胞的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别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钛合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自凝塑料)3种常用口腔材料进行体外培养,并设单独细胞培养作为空白对照。培养72 h后提取细胞内蛋白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细胞内蛋白变化谱,经数据处理和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比较各组间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间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差异。结果3组材料引起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明显不同,均有各自聚集趋势,分布区域间有较大的分隔区,且区分明显。结论代谢组学分析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可能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机制以及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小分子蛋白质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钛合金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地塞米松致C57BL/6J小鼠胚胎腭裂的代谢物组^1H-NMR模式识别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滨 周京琳 +5 位作者 何苇 卢胜军 孔祥丽 石冰 黄静 李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6-370,共5页
代谢组学是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本实验制备正常组和实验组各15只怀孕17.5d的C57BL/6J雌鼠(分别于怀孕10~12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的肝组织水溶性提取液,利用核磁... 代谢组学是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本实验制备正常组和实验组各15只怀孕17.5d的C57BL/6J雌鼠(分别于怀孕10~12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的肝组织水溶性提取液,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其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代谢物组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样本代谢物组在PCA得分散点图上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并且与两组胚胎腭裂发生率的差异相符。所以,采用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较好的体现C57BL/6J孕鼠在地塞米松干预下妊娠过程中的代谢物组变化,为唇腭裂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唇腭裂 地塞米松核磁共振C57BL/6J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