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无创监测脑组织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保纯 刘兵 +1 位作者 杨晓梅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6-998,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脑氧饱和度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11-2008-07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脑外科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GC...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脑氧饱和度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11-2008-07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脑外科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GCS评分、住院天数等。采用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颅内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定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在脑氧饱和度测定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心率、无创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结果亚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rSO2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左右间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rSO2和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899,P<0.01)。rSO2和年龄呈负相关(r=0.845,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亚急性期患者存在脑氧代谢紊乱,rSO2受年龄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 无创监测 红外光谱技术( NIR)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保纯 刘励军 +1 位作者 肖盐 郭梅凤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水肿 AQP4 亚低温
下载PDF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梅凤 刘励军 +1 位作者 徐信发 周保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脑组织含水量(BWC)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干湿质量法测定自主循环恢复后1、3和6 h BWC的变化;同时,利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脑组织含水量(BWC)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干湿质量法测定自主循环恢复后1、3和6 h BWC的变化;同时,利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大鼠复苏后,随时间的延长BWC明显增加。各时间点BWC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其中,复苏组大鼠6 h BWC明显高于1、3 h;而1、3 h大鼠的BWC无明显差异。同时,复苏后脑组织AQP4水平的表达,也呈现出与BWC变化几乎相同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BWC与脑组织AQP4呈明显正相关(r=0.791,P<0.01)。结论复苏后早期大鼠已出现明显的脑水肿,且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正相关,提示AQP4可能参与复苏后早期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组织含水量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小刚 周保纯 +2 位作者 赵旭明 毛自若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2-896,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在同一时间段收入ICU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90 d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 目的:动态观察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在同一时间段收入ICU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90 d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观察28 d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和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入ICU后第1、2天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均明显延长,并且死亡组较存活组更加明显(P<0.05)。在入院时两组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下限,存活组患者1周内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死亡组患者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此后急剧下降呈低下状态,1周后逐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早期出现明显异常,表现低凝状态伴有血小板减少。 AT-Ⅲ持续低下是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凝血功能障碍 动态变化 预后
下载PDF
艾芬地尔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盐 刘励军 +1 位作者 周保纯 郭梅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艾芬地尔(NMDA)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复苏组及NMDA治疗组。每组再分为三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除对照组各时间点为6只大鼠外,另两... 目的探讨艾芬地尔(NMDA)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复苏组及NMDA治疗组。每组再分为三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除对照组各时间点为6只大鼠外,另两组大鼠各时间点均为10只。NMDA治疗组在复苏后立即行NMDA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结果NMDA治疗组ROSC后1、3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另外,复苏和NMDA治疗组BWC和AQP4两者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48。结论艾芬地尔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是艾芬地尔降低了AQP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水肿 AQP4 NMDA受体 艾芬地尔
下载PDF
PBL+CBS教学模式在ICU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建军 周保纯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22期32-32,34,共2页
所谓PBL指的是问题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指的是一套能够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向学生进行知识教学,能够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所谓CBS教学模式指的就是病例引导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具体病理为学生展示所学... 所谓PBL指的是问题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指的是一套能够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向学生进行知识教学,能够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所谓CBS教学模式指的就是病例引导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具体病理为学生展示所学习的知识,由于ICU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所以在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理采用PBL+CBS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对ICU相关知识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S 教学模式 ICU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7
作者 赵旭明 刘励军 +1 位作者 周保纯 肖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变化及亚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跳骤停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组、亚低温心肺复苏组,每组8只;三组大鼠分别在手术或复苏后24 h静脉注射3 mg/Kg LPS;并于手术或复苏...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变化及亚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跳骤停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组、亚低温心肺复苏组,每组8只;三组大鼠分别在手术或复苏后24 h静脉注射3 mg/Kg LPS;并于手术或复苏后6 h、12 h、24 h,及注射LPS后1.5 h、3 h、6 h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内毒素受体CD14(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注射LPS后6 h左肺肺泡及肺间质巨噬细胞表面内毒素受体CD14(mCD14)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复苏和注射LPS后血浆sCD14水平明显升高,但亚低温组低于常规组(P<0.05);注射LPS后,各组TNF-α水平均增高,且与sCD14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常规组肺泡巨噬细胞mCD14表达明显高于亚低温组(P<0.01);常规组肺损伤评分也大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内毒素受体的上调,伴随着对内毒素敏感性的增强;亚低温对其有抑制作用,减轻复苏后内毒素对肺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肺复苏 内毒素受体 SCD14
下载PDF
成人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勤华 钱会银 +5 位作者 徐波 朱建良 周保纯 刘一韡 朱凌霞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9-546,共8页
目的在成人心肺复苏术(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是否优于肾上腺素尚未定论,本研究针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成人CPR联合或单独应用肾上腺素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在成人心肺复苏术(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是否优于肾上腺素尚未定论,本研究针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成人CPR联合或单独应用肾上腺素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入院存活率(或短期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或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结果在检索到的191篇文献中,最终纳入分析的有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5740例患者),其中5项为院外心脏骤停(OHCA,5172例患者)研究,3项为院内心脏骤停(IHCA,568例患者)研究。依据患者心脏骤停(CA)最初检测到的心律,分为室颤/室速(VF/VT),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顿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用肾上腺素组比较,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能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入院存活率(短期存活率)(RR=1.15,95%CI=1.01~1.32,P=0.04),而ROSC率、出院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联合用药组对于IHCA患者ROSC率(RR1.30,95%CI=1.11~1.51,P=0.001)及短期存活率(RR1.23,95%CI=1.05~1.44,P=0.01)效果优于肾上腺素组。结论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较单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CA患者人院存活率(短期存活率);对于IHCA患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ROSC率和短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CA)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长时程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一例报道
9
作者 杨思敏 吴仔弦 +5 位作者 孙海伟 华晨 邹勤华 袁慧琴 朱建军 周保纯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院外心搏骤停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报道,全球院外心搏骤停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0 000,平均存活率为7%。在中国,每年有近55万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而存活率却不到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救治... 院外心搏骤停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报道,全球院外心搏骤停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0 000,平均存活率为7%。在中国,每年有近55万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而存活率却不到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救治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措施,早期高质量CPR对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增加存活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长时程CPR是指超过一般复苏的时限而进行的长时间的CPR。一般认为,CPR时间越长,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概率越大。呼吸、心搏骤停超过30 min仍复苏成功的较为罕见。本文将报道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CPR持续83 min后恢复自主循环,且出院后未留下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后遗症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出院后 提高生存质量 改善预后 长时程
原文传递
ICU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保纯 徐波 +2 位作者 朱建军 刘励军 周惠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IC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IC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管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感染率为9.39%;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9株占39.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使用、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使用导管输液、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减少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症医学临床规培人文教学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保纯 朱建军 +3 位作者 孙海伟 马丽梅 沈斌 刘励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9-1261,共3页
早在100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医生就曾提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缺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1]。这三道难题仍制约着当下现代医学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导致医学出现唯技术化发展倾向... 早在100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医生就曾提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缺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1]。这三道难题仍制约着当下现代医学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导致医学出现唯技术化发展倾向。从古至今,医学从来就不是单纯以技术为唯一手段的学科,依靠技术并不可能解决医学临床上所有的问题。我国古代有“医乃仁术”的观点,而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写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威廉·奥斯勒同样认为:医学的教育过程时刻离不开人文教育。他提出医学教育的三部曲是“由患者开始,自患者引申,于患者完成”。而著名医学专家郎景和院士则认为医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性和人文性[2]。因此,医学教育理应包含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学 著名医学专家 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医学实践 现代医学 奥斯勒 医乃仁术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心搏骤停大鼠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保纯 刘励军 +1 位作者 郭梅凤 肖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人工亚低温治疗已成为脑复苏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但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或脑保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项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4(AQP-4)与脑水肿的形成关系密切,提示AQP-4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心搏骤停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基因表达 亚低温
原文传递
脑氧饱和度对重症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保纯 刘励军 杨晓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 通过监测脑氧饱和度评估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重症昏迷患者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64例昏迷患者.根据患者出重症监护病房时神经功能状态分为清醒组和昏迷组.其中清醒组25例,昏... 目的 通过监测脑氧饱和度评估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重症昏迷患者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64例昏迷患者.根据患者出重症监护病房时神经功能状态分为清醒组和昏迷组.其中清醒组25例,昏迷组39例.入院后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评估,并应用Somanetics INVOS 5100脑氧监测仪进行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监测.分析比较GCS、FOUR和rSO2数值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FOUR评分、GCS评分和出院时神经功能GCS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组GCS、FOUR和rSO2明显高于昏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GCS、FOUR和脑氧饱和度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95%CI)依次为:0.823 (0.718~0.928)、0.820 (0.728 ~0.912)、0.924 (0.863 ~0.985).结论 脑氧饱和度可用于评估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重症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昏迷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 脑组织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保纯 刘励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6-1058,共3页
1977年Jobsis[1]首先将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引进临床,经过30余年技术的不断改进,他所预言的"持续、无创监测循环中氧含量"已成为现实[2].近年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和肌肉组织局部氧饱和度(regio... 1977年Jobsis[1]首先将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引进临床,经过30余年技术的不断改进,他所预言的"持续、无创监测循环中氧含量"已成为现实[2].近年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和肌肉组织局部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其监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急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和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急危重症 应用 无创监测 危重症患者 氧饱和度 肌肉组织 氧含量
原文传递
多模态脑功能监测在重症神经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保纯 朱建军 +3 位作者 袁慧琴 马丽梅 孙海伟 刘励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6-741,共6页
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患者在经受原发病打击后,常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此时的大脑尤其脆弱,任何可能对大脑造成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的打击都可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SBI的监测和预防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这... 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患者在经受原发病打击后,常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此时的大脑尤其脆弱,任何可能对大脑造成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的打击都可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SBI的监测和预防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这些患者单靠基本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监测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监测神经重症患者的理念和方法——多模态脑功能监测(multimodality monitoring,M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监测 急性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严重损伤 原发病 多模态
原文传递
B型尿钠肽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预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海伟 刘励军 +3 位作者 马丽梅 朱建军 赵旭明 周保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研究B型尿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 )在血流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目的研究B型尿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 )在血流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收治的165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根据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又将血流感染组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清suPAR、 BNP、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患者的预后状况。分析患者血清suPAR、BNP、 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与预后(死亡情况)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suPAR、BNP、CRP、PCT , APACHE Ⅱ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血流感染患者血清suPAR,BNP、 CRP、PCT及APACHE II评分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均P<0.05 );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uPAR、 BNP、 CRP、PCT 及 APACHE Ⅱ评分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 )。预后结果表明,血流感染患者血清suPAR 、 BNP、PCT与APHCHE 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03, 0.548, 0.781,均P<0.05),由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血清suPAR、 BNP、PCT及APACHE Ⅱ评分水对患者的预后均有较好的评估作用:结论检测血流感染患者血清suPAR 、 BNP水平可以较好地评估血流感染的严重程度,并能够初步评估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B型尿钠肽 APACHE Ⅱ评分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陆件 钱会银 +7 位作者 刘励军 周保纯 肖盐 毛锦宁 安国印 芮明忠 王涛 朱昌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41,共7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MH)对心肺复苏(CPR)后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BC... 目的:观察亚低温(MH)对心肺复苏(CPR)后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BC,n=5);CPR组(n=60)。CPR组制作窒息法心肺复苏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再随机分为2组:常温CPR组(NT)和低温CPR组(HT)。NT组在ROSC后保持37℃恒温,HT组在ROSC后立即行低温32℃干预4 h。根据观察时点的不同,再将两组CPR组随机分2个亚组:即 ROSC后12 h和24 h组(NT-12,NT24,HT-12,HT-24)。到达观察时点先对存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然后立即取双侧海马组织,应用流式法检测大鼠海马单细胞悬液ROS水平。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细胞核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海马神经细胞LC3蛋白水平。应用SPSS 19.0软件包,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0只大鼠中有44只(73%)成功ROSC,存活到观察时点的有33只大鼠(55%)。NT和HT组各时点的NDS明显低于BC组(F=8.107,P<0.05),HT-12和HT-24组的NDS与相同时点的NT组比较有显著提高(t=9.692,P<0.01;t=14.374,P<0.01)。NT和HT组各时点的ROS产生量明显高于BC组(F=16.824,P<0.05),而HT-12和HT-24组的升高程度则明显低于相同时点的NT组大鼠(t=9.836,P<0.01;t=7.499,P<0.01)。NT和HT组各时点的caspase-3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F=24.527,P<0.05),而HT-12和 HT-24组的升高程度则明显低于相同时点的 NT 组大鼠(t =6.935,P<0.01;t=4.317,P<0.01)。NT 和 HT 组各时点的 LC3B-Ⅱ/Ⅰ的表达量明显高于 BC 组(F=6.584,P<0.05),而 HT-12和 HT-24组的升高程度则明显低于相同时点的 NT 组大鼠(t=10.836,P<0.001;t=2.653,P=0.02)。NT组海马神经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较BC组有明显改变,HT组海马神经细胞核和线粒体与相同时点NT组比较损伤有所减轻。结论 MH能减轻ROSC后大鼠脑神经细胞损伤并提高其神经功能,其机制之一是减少了CPR后大鼠神经细胞ROS的产生,并通过抑制caspase-3和LC3的表达使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肺复苏 活性氧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轻链3 自噬 Caspase-3 LC3
原文传递
适集思血糖控制在ICU应激性高血糖管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陆娟 刘鹏程 +6 位作者 刘励军 朱建军 周保纯 朱艳 詹静晔 包群英 田晓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探讨适集思血糖控制(space glucose control,SGC)对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交叉对照的类试验研究方法观察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ICU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以常规血... 目的探讨适集思血糖控制(space glucose control,SGC)对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交叉对照的类试验研究方法观察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ICU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以常规血糖管理作为对照组,SGC方式作为试验组;入选患者每24 h两组间互换,试验终点为96 h。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对患者血糖管理质量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平均血糖监测间隔时间、累积胰岛素用量。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41例患者进入研究,SGC方式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方式[(8.60±1.42)mmol/L vs(10.02±1.49)mmol/L,P<0.01],高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常规方式(16.59±8.56 vs 18.73±7.91,P=0.023),血糖值在目标血糖值范围内的频次明显高于常规血糖管理方式(53.07±19.11 vs 29.44±19.60,P<0.01)。但SGC方式的低血糖发生频次、血糖监测频次、累积胰岛素用量等均高于常规方式,分别为:[1(0,5)vs 0(0,2),P<0.01]、(1.36±0.23 vs 1.89±0.28,P<0.01)、[(139.61±77.06)U vs(107.49±64.41)U,P<0.01)]。结论SGC血糖管理方式能更优化控制血糖在目标血糖范围,但易导致轻度低血糖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 ICU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管理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海伟 朱建军 +3 位作者 马丽梅 陆娟 刘励军 周保纯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与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心搏骤停后自主循...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与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PC)为1~2级,20例〕和预后不良组(CPC为3~5级,77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可除颤心律患者数、ROSC时间、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数、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体温、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和出院时GCS,以及ICU住院时间、rScO2、血中NSE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神经功能预后两组患者rScO2、NSE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ScO2、NS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心搏骤停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ROSC 1、3、6、12、24、48 h rScO2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且ROCS 24 h预后良好组左右两侧rScO2也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左侧:0.65(0.59,0.76)比0.55(0.44,0.67),右侧:0.62(0.61,0.73)比0.50(0.30,0.69),均P<0.05〕,NSE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ng/L:21.42(15.38,29.69)比45.82(24.05,291.26),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rScO2、NSE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对心搏骤停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高于rScO2、NSE单个指标预测的AUC(0.904比0.884、0.792);当二者联合的截断值为0.83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100%。结论监测rScO2和NSE能预测CPR 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特别是两指标联合评估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氧饱和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海伟 毛自若 +3 位作者 周保纯 马丽梅 刘一畅 朱建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4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ICU时烧伤程度、... 目的分析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4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ICU时烧伤程度、白细胞、乳酸、48 h乳酸、肌酐、白蛋白、尿量、血钙、入ICU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90 d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对预后(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白细胞、肌酐、白蛋白、尿量、SOFA评分和入ICU当日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烧伤程度、乳酸、48 h乳酸以及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白蛋白与48 h乳酸水平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年龄、白蛋白水平、48 h乳酸水平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初步评估特重度烧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乳酸 白蛋白 年龄 COX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