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登革热流行季节云南西双版纳州城区媒介伊蚊携带虫媒病毒调查
1
作者 郭晓芳 周克梅 +7 位作者 陈子龙 许翔 兰学梅 王雪菲 董利民 高阳 李鸿斌 李卫平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02-209,共8页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季节城区的媒介伊蚊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对2018年8—10月在西双版纳州城区采集的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和7—11月采集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NS1阳性血清采用实时荧...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季节城区的媒介伊蚊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对2018年8—10月在西双版纳州城区采集的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和7—11月采集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NS1阳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DENV分型检测,用RT-PCR扩增DENV E基因。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对蚊悬液进行病毒分离,对有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的分离物进行虫媒病毒和昆虫特异病毒RT-PCR检测。对阳性的RT-PCR扩增产物测序后采用BLAST在线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似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从51组伊蚊(共1431只)中检测到2组埃及伊蚊为DENV-1阳性,从54份血清中检测到52份为DENV-1阳性,得到1条来源于埃及伊蚊和27条血清来源的DENV-1 E基因序列,蚊虫来源的E基因与血清来源的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7.4%~100.0%,均属于基因Ⅰ型,与近年东南亚国家流行的DENV-1进化关系最近。从分离到的18株有CPE的培养液中鉴定出17株拉蒂纳病毒(La Tina virus,LTNV,属于黄病毒科)和4株砂拉越病毒(Sarawak virus,SWKV,属于T4病毒科),其中3株为LTNV和SWKV同时检测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媒介伊蚊中携带DENV、LTNV和SWKV,有必要持续开展虫媒病毒和昆虫特异性病毒的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昆虫特异性病毒 登革病毒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下载PDF
饮用水中碳酸氢根的意义和控制目标探讨
2
作者 刘成 徐文蕙 +5 位作者 周卫东 范佩 周克梅 李长庚 单铭港 陈卫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碳酸氢根(HCO-3)是水中最常见的阴离子之一,能直接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并对饮用水的典型净化工艺的效能和处理出水的水质稳定性产生影响。论文总结了天然水体中HCO-3的来源和存在形式,系统分析了其含量对管道寿命、饮用水水质稳定性、舒... 碳酸氢根(HCO-3)是水中最常见的阴离子之一,能直接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并对饮用水的典型净化工艺的效能和处理出水的水质稳定性产生影响。论文总结了天然水体中HCO-3的来源和存在形式,系统分析了其含量对管道寿命、饮用水水质稳定性、舒适健康性的意义,以及对混凝、消毒等水处理工艺净化过程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饮用水处理过程中HCO-3的适宜控制目标。论文内容可为水厂及供水管网中HCO-3的合理控制、供水安全的保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碳酸氢根 水质稳定性 水质与健康 管网输送 水质净化
下载PDF
如何记好英语笔记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克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英语笔记 学习方法 课堂笔记 归纳总结 思维活动 脑梗塞 学生 老师 讲课 课时
下载PDF
营造动态的化学课堂
4
作者 周克梅 《黑河教育》 2005年第2期30-,共1页
关键词 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 动态课堂 实验室 化学知识 化学教学
下载PDF
镉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中方 周克梅 +3 位作者 陈志平 陈卫 林涛 王旭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88,共3页
分析了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常规混凝、化学沉淀以及两者联用对镉污染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所占比例〉60%;常规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吸附态镉,... 分析了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常规混凝、化学沉淀以及两者联用对镉污染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所占比例〉60%;常规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吸附态镉,但对溶解态镉的去除效果有限;化学沉淀法对镉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会增加滤后水的浊度;化学沉淀与混凝联用技术可大大提高对镉的去除效果,在预调pH值至10、PAC的投加量为20mg/L时,对镉的去除率〉97.7%,最大可处理浓度提高至0.220~0.26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镉污染 应急处理 混凝沉淀 化学沉淀 联用
下载PDF
水源地保护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的研究与实施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保刚 周克梅 +1 位作者 林涛 陈卫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从保护水源地和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系统的重要性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在水源地保护立法、管理体制、水源地保护现状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施进展。提出了从加强立法、规划,严控污染源,强化流域管理,... 从保护水源地和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系统的重要性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在水源地保护立法、管理体制、水源地保护现状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施进展。提出了从加强立法、规划,严控污染源,强化流域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对水源地进行经济补偿,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水源地保护教育等方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以及加强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的预警体系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保护 突发性事件 水污染事件 预警应急 综述
下载PDF
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工艺对南京长江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能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武平 吕锡武 +2 位作者 朱光灿 单国平 周克梅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27%及25%。强化常规...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27%及25%。强化常规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4%和52%、48%和50%、37%和40%及74%和82%。强化过滤工艺及生物活性炭工艺对1,2,4-三氯苯的去除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常规工艺对MW大于5 kDa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强化过滤工艺对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25%,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个分子量区间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对原水中占多数的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工艺 强化过滤工艺 生物活性炭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 氯苯类化合物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在应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失效判定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成 杨瑾涛 +4 位作者 李聪聪 周克梅 刘煜 高志鹏 陈卫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6,21,共9页
利用实际水厂调研、现场中试及小试研究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吸附指标、生物指标以及处理效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其变化规律以及水厂处理需求探讨适宜的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碘值、亚甲基蓝值、比表面积、微孔孔容... 利用实际水厂调研、现场中试及小试研究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吸附指标、生物指标以及处理效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其变化规律以及水厂处理需求探讨适宜的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碘值、亚甲基蓝值、比表面积、微孔孔容积随使用时间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降低速率先快后慢;在活性炭上生物膜成熟后生物量、生物活性达到最大值,但会随着水质条件而出现一定的波动;在使用年限内,活性炭的机械强度相对稳定,略有下降;生物活性炭对COD_(Mn)、微量有机物(阿特拉津和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能随使用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去除率与碘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氨氮的去除率在生物膜成熟后主要因水温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综合生物活性炭自身变化规律及失效判定需求,建议采用碘值作为基本判定指标、机械强度作为限制性指标、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作为辅助指标的综合判定依据,具体指标的判定数值需要各水厂结合其水源水质问题、水厂工艺组成、生物活性炭的处理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活性炭 失效 判定标准 碘值
下载PDF
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克梅 陈卫 +2 位作者 单国平 林涛 窦建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6,共4页
通过对南京长江水源地的调研,对长江南京水源地污染物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可能对南京水源地造成威胁的污染物依次为油类物质、硫酸、农药、苯酚和重金属镉。针对以上的突发性污染物,提出可采用常规工艺强化、吸油围栏、碱(石灰)中和、... 通过对南京长江水源地的调研,对长江南京水源地污染物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可能对南京水源地造成威胁的污染物依次为油类物质、硫酸、农药、苯酚和重金属镉。针对以上的突发性污染物,提出可采用常规工艺强化、吸油围栏、碱(石灰)中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等应急水处理技术及措施,为全市安全供水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突发污染 污染物预测 应急水处理 对策
下载PDF
南京长江水源地污染预测及应对措施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克梅 陈卫 +2 位作者 单国平 林涛 窦建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39,共4页
围绕以长江下游为水源地的城市供水突发性水污染预测研究,结合南京水司安全供水水质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污染源调查和分析,对南京水源地可能遭受的突发性水污染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长江水源地 突发性水污染 污染物预测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水厂混凝杯罐试验合理工况的确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佩娣 陈卫 周克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7-49,共3页
杯罐试验是水厂合理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重要方法。选用圆形杯罐,利用正交试验得到了某水厂杯罐试验的最优和次优工况,并比较了两种工况下的混凝效果,同时结合G值、GT值以及水流流态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处理此类水质时杯罐试验的合理工况。
关键词 给水处理 混凝 杯罐试验 正交试验 工况
下载PDF
苏北海堤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义山 张金池 +1 位作者 冯福生 周克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1-76,共6页
通近对试验区刺槐、柳杉等4个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生物量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认为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组成中,刺槐、水杉干的生物量比重较大,而杉木、柳杉的枝叶生物量比重相对较高,其干与枝叶生物量比分别为3.5:1;2.8:1;... 通近对试验区刺槐、柳杉等4个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生物量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认为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组成中,刺槐、水杉干的生物量比重较大,而杉木、柳杉的枝叶生物量比重相对较高,其干与枝叶生物量比分别为3.5:1;2.8:1;1.4:1和1.2:1。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增长量以柳杉最大,杉木、水杉次之,刺槐最低,分别为刺槐(2.47T/hm ̄2)的2.38,1.78和1.73倍。根系生物量结构中,刺槐以粗根系为主,粗细根系生物量比为5.9:1,其余树种细根量相对较高,以杉木尤为明显。同一年龄各林分总生物量(柳杉、杉木、水杉、刺槐)比值力2.0:1.9:1.8:1.0。从各林分材积生长量看,杉木幼龄期增长较慢,5年以后明呈增加;而剌槐幼龄阶段生长迅速,中后期减慢,水杉和柳杉在幼龄和中龄阶段均有较高的材积生长量。据此提出了海堤防护林的更新及树种混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海堤防护林 生物量 造林树种
下载PDF
苏北海堤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卢义山 梁珍海 +4 位作者 吴仲祥 蔡亚萍 周克梅 杨国富 印志祥 《江苏林业科技》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海堤防护林水杉、刺槐和柳杉林分生物量进行测定 ,建立了林木干、皮、枝、叶、根及全树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据此模型和每木检尺数据估算 ,柳杉、刺槐和水杉林分乔木层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 110 87,89 51和 72 18t/hm2 ,年均净生... 对海堤防护林水杉、刺槐和柳杉林分生物量进行测定 ,建立了林木干、皮、枝、叶、根及全树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据此模型和每木检尺数据估算 ,柳杉、刺槐和水杉林分乔木层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 110 87,89 51和 72 18t/hm2 ,年均净生长量分别为 6 52 ,4 48和 4 81t/hm2 。刺槐、水杉干材最大 ,占林分总生物量 6 6 %~ 6 2 %。柳杉干材仅占 4 7 6 % ,而枝叶约占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防护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生态系统 经营
下载PDF
苏北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卢义山 梁珍海 +3 位作者 杨国富 蔡亚萍 印志祥 周克梅 《江苏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 3a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雨量的多少 )条件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是柳杉林地 >...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 3a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雨量的多少 )条件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是柳杉林地 >水杉林地 >刺槐林地 ,无林地 (少水年或平水年 )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 ,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 ;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 ,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 ,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防护林 土壤水分 动态特征
下载PDF
南京市给水管网微观模型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克梅 陶建科 刘遂庆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81,共4页
将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技术应用于城市供水系统当班调度 ,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南京市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软件设计、优化调度模型校验与生产实践试运行论证及效果分析 ,提出了南京市给水管网微观模型优... 将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技术应用于城市供水系统当班调度 ,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南京市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软件设计、优化调度模型校验与生产实践试运行论证及效果分析 ,提出了南京市给水管网微观模型优化调度生产应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给水管网 用水量预测 AR模型 模型校验 数学模型 优化调度
下载PDF
“十一五”期间南京水司的供水行动计划
16
作者 周克梅 邬亦俊 +4 位作者 单国平 雷挺 郑志民 窦建军 许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73-76,共4页
分析了南京水司的供水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需水量进行科学预测,确定了南京水司近、远期供水规模;通过对供水水质目标和原水水质的分析,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的净水工艺,提出了水厂、泵站改造总体方案及改造计划;通过对供... 分析了南京水司的供水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需水量进行科学预测,确定了南京水司近、远期供水规模;通过对供水水质目标和原水水质的分析,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的净水工艺,提出了水厂、泵站改造总体方案及改造计划;通过对供水格局的分析,确定了管网改造及规划方案;还对现有管网优化调度、信息化建设以及应急反应体系建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研究并提出了实施计划,为公司未来几年相关新建和改造项目的实施以及资金安排提供了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行动计划 净水工艺 水厂改造 供水格局 优化调度 应急体系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投加粉末活性炭处理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克梅 李维 +3 位作者 陈志平 窦建军 吴志诚 蒋自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针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并为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提供依据,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活性炭炭种、投加量和投炭点。结果表明,投加煤质粉末活性炭较投加木质炭或椰壳炭更为经济合理,且投加点在流程上越靠前越有利... 针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并为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提供依据,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活性炭炭种、投加量和投炭点。结果表明,投加煤质粉末活性炭较投加木质炭或椰壳炭更为经济合理,且投加点在流程上越靠前越有利于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充分发挥;活性炭与混凝剂的竞争吸附现象并不明显。活性炭的投量需根据不同水源的水质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针对长江南京段的原水水质,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量为20~3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微污染原水 投加点 投炭量
下载PDF
南京市二次增压供水方式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克梅 窦建军 姜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国家供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二次供水设施统一由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全国二次供水现状,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常用的4种二次增压供水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重点分析了水池不同的进水方式对供水管... 随着国家供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二次供水设施统一由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全国二次供水现状,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常用的4种二次增压供水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重点分析了水池不同的进水方式对供水管网系统的影响,选出了适合南京市供水现状的二次增压供水方式,并提出了今后运行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增压供水方式 屋顶水箱 水池 供水安全
下载PDF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南京段水源水试验研究
19
作者 刘武平 刘皓林 +2 位作者 吕锡武 朱光灿 周克梅 《四川环境》 2015年第5期17-24,共8页
采用以生物活性滤柱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常规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浊度,CODMn,NH3-N及NO-2-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70%,80%及90%。对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 采用以生物活性滤柱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常规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浊度,CODMn,NH3-N及NO-2-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70%,80%及90%。对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75%,60%,工艺对分子量小于1k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良好。强化常规工艺可对常规水厂改造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常规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长江原水中有机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晓燕 吕锡武 +2 位作者 刘武平 单国平 周克梅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35-38,共4页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处理出水水质和生物稳定性为目标,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指标和氯苯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从有机物分子量的角度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艺...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处理出水水质和生物稳定性为目标,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指标和氯苯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从有机物分子量的角度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对CODMn,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2%,50%,40%和82%,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也较为明显,去除率为40%左右。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个分子量区间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对原水中占多数的小于1k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 氯苯类化合物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