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4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刚水彩画作品
1
作者 周刚 《福建艺术》 2006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周刚 1961年生于陕西,1998年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本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综合设计系主任,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委会副主任,。浙江水彩画家协会... 周刚 1961年生于陕西,1998年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本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综合设计系主任,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委会副主任,。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主席,全国水彩画、粉画评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彩画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 硕士生导师 硕士学位 综合设计 研究生 系主任 副主任 流行色
下载PDF
周刚水彩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周刚 《艺苑》 2017年第2期F0002-F0002,1-3,共4页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祖籍山东。1988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毕业;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水彩高级研修班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祖籍山东。1988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毕业;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水彩高级研修班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粉画家协会副主席等,多次担任全国水彩画、粉画评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彩画 作品选登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高级研修班 水彩画家 1998年 学士学位
下载PDF
周刚水彩画作品选登
3
作者 周刚 《艺苑》 2006年第5期2-2,共1页
关键词 水彩画 作品选 美术学院 阳光 大山
下载PDF
独行者的脚步 周刚水彩画作品选登
4
作者 周刚 《艺苑》 2008年第9期2-3,共2页
关键词 水彩画 作品选
下载PDF
周刚作品
5
作者 周刚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周刚水彩画
6
作者 周刚 《美术大观》 1998年第1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水彩画
下载PDF
“创培一体”模式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践与思考——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操晨润 单福州 +1 位作者 郭晓 周刚 《农电管理》 2022年第5期37-39,共3页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问题,详细介绍了周刚劳模工作室的相关实践经验及思考。首先从工作室现状出发,介绍了基于“创培一体”的“1921”工作体系,用数据展示了工作室建设成效;其次,提出了“平台+”“竞赛...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问题,详细介绍了周刚劳模工作室的相关实践经验及思考。首先从工作室现状出发,介绍了基于“创培一体”的“1921”工作体系,用数据展示了工作室建设成效;其次,提出了“平台+”“竞赛+”“跨界+”的创新举措,助力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企业文化等中心工作开展;最后,分别以社会、企业及个人的视角浅谈了该模式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培一体 产业工人 劳模创新工作室 实践
下载PDF
沙柳木粉基高效吸附材料对煤矿废水中Fe(Ⅱ)和Mn(Ⅱ)作用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刚 栾国梁 +3 位作者 李帅龙 陈冠双 吕颖慧 孙慧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0-1582,共13页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中含有较高质量浓度铁离子和锰离子的问题,以沙柳木粉为主要原料,遵循农林废弃物提取再利用原则,经过NaOH、Na2SO3等溶液处理后获得脱木素木粉(DWF),通过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的手段,制备了一种针对煤矿废水中Fe(Ⅱ)和Mn(...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中含有较高质量浓度铁离子和锰离子的问题,以沙柳木粉为主要原料,遵循农林废弃物提取再利用原则,经过NaOH、Na2SO3等溶液处理后获得脱木素木粉(DWF),通过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的手段,制备了一种针对煤矿废水中Fe(Ⅱ)和Mn(Ⅱ)的吸附剂(AA-DWFPAM)。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红外热重联用(TG-FTIR)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反应机理、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AA-DWF-PAM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研究了AA-DWF-PAM对Fe(Ⅱ)和Mn(Ⅱ)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A-DWF-PAM整体存在较多孔洞并呈现网状结构,且比表面积(BET)为150.83 m^(2)/g,说明改性后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Fe(Ⅱ)和Mn(Ⅱ)吸附提供较多位点和空间;此外,AA-DWF-PAM热解气态产物主要有H_(2)O、CO_(2)以及少量CO,裂解温度较高,其结构稳定性较强。吸附特性实验研究表明:AA-DWF-PAM用量为4 g/L、溶液pH=4、吸附时间达到200 min,以及Fe(Ⅱ)、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和80 mg/L时,为AA-DWFPAM的最佳吸附条件;经过计算得知,AA-DWF-PAM更接近于伪二级动力学假设,吸附主要控制过程为化学过程,且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的单层分子吸附,Fe(Ⅱ)和Mn(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2.29 mg/g和123.65 mg/g;通过Materials Studio对吸附过程进行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得知,吸附过程中—NH_(2)、—COOH以及—OH官能团起到静电吸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农林废弃物,为煤矿酸性废水治理提供了新途径,开发的AA-DWF-PAM吸附剂,能够有效处理煤矿酸性废水中的铁锰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沙柳木粉 酸性废水 吸附剂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9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刚 杨虎 +3 位作者 陈光勇 唐余成 刘兴杰 张世洪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0期27-29,共3页
以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谷神玉3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产量开始降低... 以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谷神玉3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分析,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谷神玉3号 农艺性状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城市地下排水管道中燃气爆炸及气-液两相耦合作用规律
11
作者 周刚 孔阳 +3 位作者 崔洋洋 钱新明 傅砺烨 张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2,共15页
为研究城市地下排水管道中燃气爆炸传播特性和气-液两相耦合作用规律,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水深率下的天然气/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加速-衰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深率小于0.7时,随着水深率的增... 为研究城市地下排水管道中燃气爆炸传播特性和气-液两相耦合作用规律,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水深率下的天然气/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加速-衰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深率小于0.7时,随着水深率的增加,气相空间的长径比增大,燃料燃烧加剧,火焰的加速现象逐渐显著,导致峰值超压逐渐增大,超压峰值显现时间逐渐缩短,且峰值超压沿轴向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当水深率达到0.7时,火焰在管道内的传播明显受阻,水震荡产生的波动及细水柱迅速占据了有限的气相空间,阻断了火焰的自维持传播,使得爆炸超压仅在点火源附近显现。不同水深率条件下,管道中相同区域内,同一时刻水面被扬起的高度和气相区域的速度场不同,被卷扬起的低温液体对其相邻区域的高温火焰形成降温和阻断,之后由于气体的宏观流动,与液面相邻的低温气体流动至管道内高温区域,进而造成管道内火焰温度降低,同时,水的震荡和细水柱的飞扬大大降低了爆炸超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管道 天然气爆炸 爆炸超压 火焰熄灭
下载PDF
TEPA改性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捕集CO_(2)特性研究
12
作者 周刚 杨思奥 +4 位作者 王凯丽 董晓素 柳茹林 孙彪 徐翠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247,共1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凝胶材料也存在CO_(2)/N_(2)吸附选择性低,CO_(2)吸附容量有待继续提高等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了一种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CO_(2)吸附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材料表面化学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对其CO_(2)吸附量、选择性吸附、循环吸附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BTC与SiO_(2)气凝胶具有结构协同作用,与Cu-BTC复合后的SiO_(2)气凝胶不会改变材料的Si-O-Si骨架结构,同时可以保持Cu-BTC的晶体结构不受到损坏。复合材料具有726.431 m^(2)/g的高比表面积,570.781 m^(2)/g的微孔比表面积和0.184 cm^(3)/g的高微孔体积。负载四乙烯五胺(TEPA)后CO_(2)吸附量高达3.20 mmol/g,CO_(2)/N_(2)选择性吸附系数为40.8,循环10次CO_(2)吸附循环,吸附容量仅下降14%,提高了SiO_(2)气凝胶材料的CO_(2)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Avrami分数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试验结果拟合相关系数为0.99,且Avrami指数nA为1.9表明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是非均质的多层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利用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与SiO_(2)气凝胶进行复合,使复合材料具有分级微/介孔结构,通过增强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物理吸附;使用TEPA对材料进行浸渍改性,利用有机胺和酸性气体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Cu-BTC CO_(2)吸附 吸附动力学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5P卫星反演京津冀地区近地面NO_(2)浓度研究
13
作者 周刚 徐彬仁 +3 位作者 徐炜达 程文晨 尹文君 王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1231,共9页
为充分利用卫星传感器在探索长时间、大范围区域内近地面二氧化氮(NO2)浓度时空变化规律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卫星近地面NO_(2)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以Sentinel-5P卫星TROPOMI传感器观测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为基础,提出一种融合多... 为充分利用卫星传感器在探索长时间、大范围区域内近地面二氧化氮(NO2)浓度时空变化规律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卫星近地面NO_(2)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以Sentinel-5P卫星TROPOMI传感器观测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为基础,提出一种融合多源地理要素的“自上而下”近地面NO_(2)浓度遥感估算方法,综合分析随机森林模型(RF)、极致梯度提升树模型(XGBoost)和轻型梯度提升树模型(LightGBM)的性能,基于3种树模型对2019−2020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NO_(2)浓度进行反演,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对3种模型在近地面NO_(2)浓度预测中的精度差异与稳定性进行了检验比较,利用拟合优度(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最终选取XGBoost以实现京津冀地区卫星近地面NO_(2)浓度的高效分析预测(R2=0.85,RMSE=6.61μg/m^(3),MAE=2.09μg/m^(3)),在此基础上,从季度、年份等时间尺度对近地面NO_(2)浓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反弹带来的人类生产活动和出行活动的大量减少,2019年近地面NO_(2)浓度(13.96μg/m^(3))比2020年(13.04μg/m^(3))整体偏高。②近地面NO_(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两季由于大气扩散条件较好,近地面NO_(2)浓度相对较低,在冬季达到全年峰值。③基于SHAP值(沙普利加性解释法)方法对模型特征进行空间分析,并定量研究每个特征对模型的正负贡献程度,其中,对流层NO_(2)柱浓度对预测近地面NO_(2)浓度起到主要促进作用,大气边界层高度对预测近地面NO_(2)浓度起到抑制作用,另外太阳直射辐射、人口密度、地表温度及降水量等指标均对预测近地面NO_(2)浓度有明显影响。研究显示,XGBoost能够更加稳定和准确地预测卫星近地面NO_(2)浓度,为准确识别近地面N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提供新的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现阶段NO_(2)地面监测稀疏的空间局限以及卫星对流层NO_(2)柱浓度代表性不足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 TROPOMI 机器学习 XGBoost SHAP值
下载PDF
面向复杂雪天场景的单幅图像去雪方法
14
作者 周刚 任静旭 +2 位作者 刘邱铃 陈娟 贾振红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降雪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现象,雪花多尺度、运动轨迹复杂以及远景呈现雾天效果.然而现有的单幅图像去雪方法以及数据集,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复杂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去雪方法在真实雪天图像上的表现.基于此,首先根据图像的深度信息构造了一种联... 降雪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现象,雪花多尺度、运动轨迹复杂以及远景呈现雾天效果.然而现有的单幅图像去雪方法以及数据集,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复杂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去雪方法在真实雪天图像上的表现.基于此,首先根据图像的深度信息构造了一种联合雪花和雾的雪天成像模型,合成了具有真实感的雪天图像数据集.然后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图像恢复网络,将去雾模块和去雪模块级联,并进行联合训练.其中去雪模块采用了双层U型网络用于解决雪花多尺度和轨迹复杂的问题.最后将该方法同其它最先进的方法进行实验对比,证明该方法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图像中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且能够提升后续高级视觉任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幅图像去雪 雪天成像模型 图像恢复 联合训练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15
作者 周刚 杨虎 +5 位作者 陈光勇 唐余成 刘兴杰 张世洪 李萌 欧阳友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5-9,共5页
以湖北省山区玉米品种引种提供试验数据、科学依据和筛选适宜十堰山区生态气候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目的,以华“龙玉808”等17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湖北省山区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华玉11”为对照(CK),开展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 以湖北省山区玉米品种引种提供试验数据、科学依据和筛选适宜十堰山区生态气候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目的,以华“龙玉808”等17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湖北省山区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华玉11”为对照(CK),开展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17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均比CK高,增产幅度为5.71%~21.11%,抗逆性、抗病性好,达到《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管理办法》的引种标准;其中“大好969”“汉飞99-9”“万德3388”“恩兴单78”不仅产量高、抗病性抗逆性强,而且农艺性状优良,可以作为十堰山区大面积推广的储备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农艺性状 抗逆性 产量表现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6
作者 周刚 陈光勇 +7 位作者 杨虎 丁美顺 唐余成 张世洪 秦光明 李萌 刘兴杰 宋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5-39,43,共6页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202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230007,母本为WD09,父本为Y14。从出苗到成熟129d左右,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78.6kg/667m^(2),适宜湖北省山区及秦巴山区种植。文章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综合特性以...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202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230007,母本为WD09,父本为Y14。从出苗到成熟129d左右,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78.6kg/667m^(2),适宜湖北省山区及秦巴山区种植。文章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综合特性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播期试验,该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上旬至5月上中旬,最佳播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在施复合肥40kg/667m^(2)作为基肥前提下,适宜的追肥量为20~30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神玉3号 选育进程 综合特性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17
作者 周刚 《唯实》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机器深度学习自主生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模型及其相...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机器深度学习自主生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模型及其相关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推出,就对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行业产生重塑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技术 大数据 深度学习 伦理风险 治理路径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前震旦系裂谷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龙 周刚 +11 位作者 孙峥 严威 卞从胜 汪泽成 张本健 张亚 张自力 刘伟 曾旭 李传新 田兴旺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9,I0001,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新元古界构造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精细解释并辅以航磁资料进行验证,分析了新元古代裂谷的特征及其对上覆地层的沉积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内部自西北至东南共发育3条近乎平行的前震旦系裂谷,其中以川中裂谷规模最大;②裂谷内部发育一系列与裂谷走向近平行的次级正断层,将裂谷内部结构复杂化,形成一系列断陷;③裂谷内断层在平面上呈平行/斜列式、相向/相背平行式及同向平行式组合,对应在剖面上呈阶梯式、垒堑式、地堑式及铲式半地堑式等组合特征;④盆地东北部盆缘露头揭示南华系—陡山沱组在裂谷内发育冰期—间冰期交互沉积,主要为三角洲、陆棚与斜坡盆地相碎屑岩和冰碛岩。结论认为,应用重磁联合解译+井震资料修订+露头剖面验证的新方法,证实四川盆地前震旦系裂谷的存在,且南华纪裂谷边界(主干)断裂控制了上覆地层沉积古地理格局和坡折带的发育,部分裂谷控制了寒武系或早古生界沉积中心的分布,并对后期沉降中心、构造圈闭的形成以及含油气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元古代 前震旦系 冰期—间冰期沉积 超深层勘探 重磁解译 构造样式 裂谷分布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芳萍 曹世勤 +8 位作者 郭莹 杜久元 鲁清林 吕迎春 白斌 周刚 张文涛 马瑞 何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 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及的抗病性、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方法和定位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涉及技术的现状、局限性及优势,从而为后续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多基因聚合和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布局提供技术指导,以降低西北麦区和小麦主产区条锈病流行的频率,进一步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基因 分子标记 连锁和关联分析 测序技术 育种应用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虎 周刚 +3 位作者 唐余成 陈光勇 张世洪 徐星华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38-42,共5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的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在4个种植密度中,当密度为B3处理(45000株/hm^(2))时,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即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良种 金玉2002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