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均匀环境中训练样本不足时的贝叶斯子空间检测器
1
作者 周喆 刘维建 +2 位作者 吴云韬 郑岱堃 巩朋成 《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了解决部分均匀环境中训练数据不足时的子空间信号检测难题,采用贝叶斯理论,将噪声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威沙特分布,并采用广义似然比准则(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Rao准则和Wald准则设计自适应检测器,结果表明3种准... 为了解决部分均匀环境中训练数据不足时的子空间信号检测难题,采用贝叶斯理论,将噪声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威沙特分布,并采用广义似然比准则(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Rao准则和Wald准则设计自适应检测器,结果表明3种准则得到相同的结果。基于仿真及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检测器的有效性,并得出了影响检测性能的关键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GLRT Rao准则 Wald准则
下载PDF
动车组检修机器人系统应用研究及效益分析
2
作者 周喆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动车组一级检修是保障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周期性维护修程,传统人工一级检修作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其作业效率及质量容易受到人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广泛深入的现场调研基础上,研究引入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检修机器人条件下动... 动车组一级检修是保障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周期性维护修程,传统人工一级检修作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其作业效率及质量容易受到人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广泛深入的现场调研基础上,研究引入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检修机器人条件下动车组一级检修的生产应用模式和人机协同分工方式,以准确率、识别率等核心指标及人机对比方式跟踪评估动车组检修机器人系统的故障检测能力,对应用检修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减员效益进行了统计测算,另外运用净现值法综合分析了检修机器人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动车组检修机器人系统目前已可部分替代一级检修人工作业,在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可显著减少作业人员投入并提高作业效率,项目投入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检修 机器人 图像识别 人机协同 净现值法
下载PDF
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
3
作者 赵吉美 胡夏嵩 +5 位作者 付江涛 刘昌义 邢光延 杨馥铖 张培豪 周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9,共17页
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类型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以位于黄河上游席芨滩巨型滑坡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制取根系和土体试样以及室内开展单根拉伸试验等方法,探讨了区内3种优势草本植物醉马草、异针茅、冷地早熟... 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类型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以位于黄河上游席芨滩巨型滑坡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制取根系和土体试样以及室内开展单根拉伸试验等方法,探讨了区内3种优势草本植物醉马草、异针茅、冷地早熟禾的单根抗拉力学特征,以及植物生长区土体营养元素特征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席芨滩滑坡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零星分布,物种数呈“驼峰状分布”;通过采用冗余分析得到,草本植物生长区土壤含水量(P<0.01,F=12.7)、pH值(P<0.05,F=8.0)和全氮(P<0.05,F=4.5)对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特征影响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同种植物生长位置不同,则其单根抗拉力学强度亦不同,而相同位置处的不同种植物,相应地其单根力学强度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分布于滑坡中部的冷地早熟禾的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均显著高于生长在滑坡前缘和后壁位置的;分布在滑坡中部位置处的3种优势草本植物,其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单根抗拉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异针茅(9.10 N,80.29 MPa)、冷地早熟禾(7.51 N,49.78 MPa)、醉马草(6.69 N,34.82 MPa)。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防治席芨滩滑坡分布区边坡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坡面水土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巨型滑坡 席芨滩滑坡 植被分布 单根抗拉力 单根抗拉强度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的武夷水仙岩茶品质差异及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4
作者 吴全金 周喆 +4 位作者 林馥茗 漆思雨 周明帅 彭良清 孙威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91,共16页
福建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是加工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武夷山茶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水仙茶树自然生长的现象(不修剪),其制茶品质与修剪水仙有明显区别。为明确自然生长和修剪条件下,武夷水仙岩茶的香气和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差异,... 福建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是加工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武夷山茶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水仙茶树自然生长的现象(不修剪),其制茶品质与修剪水仙有明显区别。为明确自然生长和修剪条件下,武夷水仙岩茶的香气和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寻自然生长和修剪下武夷水仙岩茶在焙火前(毛茶)和焙火后(成品茶)香气物质、滋味成分与品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261种挥发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知,自然生长水仙茶树和修剪水仙茶树制成的毛茶和成品茶的香气物质差异明显。与修剪水仙毛茶相比,自然生长水仙毛茶有41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差异标准:VIP>1,且FC≥1.5或FC≤0.67),己酸己酯、植物醇、异植醇、反式-橙花叔醇等花果香物质的相对含量更高;而β-雪松烯、γ-杜松烯、2-甲氧基呋喃等相对含量更低。与修剪水仙成品茶相比,自然生长水仙成品茶有71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呈果香型的己酸己酯、己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Z)-β-法呢烯、1-庚醇、2-庚酮等挥发物,呈烘烤香型的3-乙基-1H-吡咯、2-甲酰基-4,5-二甲基吡咯、乙基甲基吡嗪等挥发物的相对含量更高。修剪水仙和自然生长水仙茶焙火前后的香气物质也存在很大差异,分别有91和70种差异物质。通过香气活性值(aroma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E)-3-己烯醇、吲哚、反式-橙花叔醇、环氧-β-紫罗兰酮、(E)-芳樟醇氧化物、2-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可能是自然生长水仙香气形成的重要物质。主要呈味物质分析表明,自然生长和修剪水仙茶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存在明显差异。感官审评结果与理化检测结果一致,表现为自然生长水仙茶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厚,品质更佳。本研究对科学管理茶园和茶叶品质调控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水仙 自然生长 修剪 毛茶 成品茶
下载PDF
适用于降解样本的201个遗传标记检测体系的构建和验证
5
作者 韩伟 张庆珍 +1 位作者 杨静 周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8,共13页
近年来,法医实践中复杂案件数量逐渐增多,需要联合使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微单倍型(microhapl... 近年来,法医实践中复杂案件数量逐渐增多,需要联合使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MH)等不同类型的遗传标记,为案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本研究筛选了24个常染色体STR(autosomes STR,A-STR)、24个Y染色体STR(Y-STR)、110个A-SNP、24个Y-SNP、9个A-InDel、1个Y-InDel、8个MH和Amelogenin共201个遗传标记,建立二代测序检测体系HID_AM Panel v1.0。根据DNA分析方法科学工作组(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SWGDAM)的验证指南,对该体系的重复性、准确性、灵敏度、对降解样本的适用性、物种特异性、抗抑制性等指标进行评估。本体系分型结果与基于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的48个STR和Amelogenin结果完全一致,与ForenSeq™ DNA Signature Prep Kit重合的79个SNP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当DNA加入量不低于200 pg时可获得全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当检测降解指数大于15.87的模拟降解样本时,检出成功率明显高于GlobalFilerTM PCR扩增试剂盒;当体系内血红素浓度不高于40μmol/L、靛蓝浓度不高于2 mmol/L、或腐殖酸浓度不高于15 ng/μL时,扩增无明显抑制;鸭、鼠、牛、兔、鸡的DNA特异性扩增较少;常规样本中STR检出率达99.74%,SNP、InDel、MH全部检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物种特异性和抗抑制性,适用于降解样本的个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多类型 遗传标记 降解样本
下载PDF
苹果LysM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喆 张彩霞 +4 位作者 张利义 王强 李武兴 田义 丛佩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602-2612,共11页
【目的】在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LysM,通过基因聚类分析、染色体定位、结构分析以及组织表达分析,为苹果LysM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FEM-IASMA,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编号。M... 【目的】在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LysM,通过基因聚类分析、染色体定位、结构分析以及组织表达分析,为苹果LysM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FEM-IASMA,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编号。MdLysM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基本信息通过ExPASy Proteomics Server进行预测,亚细胞定位的预测利用WoLF PSORT进行。采用MEGA5软件构建了进化树。应用Plaza程序绘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信息取自GMDO,鉴定出的39个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作图使用MapInspector完成;另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各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通过SPSS完成。【结果】系统地鉴定了39个苹果LysM家族成员。这39个MdLysM蛋白包含241至1 119个不等的氨基酸残基,等电点分布在4.70—9.60范围内。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苹果LysM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胞外基质中均有分布。根据聚类分析可将这些基因分为A、B和C 3组,且A组又可进一步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亚族,说明它们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分化。MdLysM蛋白结构域的预测结果及基因结构分析结果均与进化树聚类结果吻合。染色体定位表明,MdLysM分布在苹果17条染色体中的13条上,且此家族的基因在13条染色体上的分布为非均匀的,其中以4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达到了9个,而1、5、7和8号染色体上则未见分布。在苹果LysM家族中鉴定出了10对和1组旁系同源基因,MdLysM基因间存在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它们是苹果LysM家族扩张的主要动力。对39个基因在根、茎、叶、花、果5个组织器官中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5个器官中均能检测到MdLysM的表达,这些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具有多样性,表明它们在不同组织中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结论】苹果LysM基因家族拥有39个成员,进化上可分为3组,基因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进化树聚类存在联系。39个基因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存在重复事件。这些信息为今后苹果LysM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LysM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有限变形下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喆 秦伶俐 +1 位作者 黄文彬 王红卫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50,共9页
 重点讨论了在有限变形条件下,弹塑性理论中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是否仍然成立· 选择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下的单向压缩应力状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这两种应力状态下,在众多的应力应变描述中。
关键词 有限变形 塑性本构 等效应力 等效应变 体积不可压缩
下载PDF
MS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喆 刘长柱 +1 位作者 刘玥 屠志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8期74-76,154,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接受PCI治疗的38例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及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冠心病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MSCT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6.30%、97.23%、90.00%、96.09%、94.78%,MSCT评估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80.00%、94.73%、88.89%、90.00%、89.65%;MSCT与CAG在冠脉狭窄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也可对冠脉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在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PCI术后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有限变形计算中的体积不可压缩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喆 李明瑞 +1 位作者 黄文彬 杨青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金属材料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中 ,由于变形通常很大 ,有限变形理论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有限变形下 ,塑性本构理论的研究相对欠缺 ,还未建立起较为公认的理论。塑性体积不可压缩是公认的结果 ,但在有限变形下如何描述体积不可压缩则必须... 在金属材料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中 ,由于变形通常很大 ,有限变形理论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有限变形下 ,塑性本构理论的研究相对欠缺 ,还未建立起较为公认的理论。塑性体积不可压缩是公认的结果 ,但在有限变形下如何描述体积不可压缩则必须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重点讨论了这一问题 ,认为必须完全抛弃以εii=0作为体积不可压缩条件 ,否则不仅将会给计算带来很大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变形 塑性本构 体积不可压缩 金属材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喆 刘宁 谷有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65-3867,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CLD)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8月诊断TBM患者25例,其中15例采用CLD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10例采用间断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CLD)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8月诊断TBM患者25例,其中15例采用CLD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10例采用间断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10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6.8±2.8)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2±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D联合鞘内注射治疗TBM安全、有效,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注射 脊髓 结核 脑膜
下载PDF
地区劳动力流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基于中国分省分行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喆 刘斌 刘志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93,共15页
本文在资产专用性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假说,分析地区劳动力流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分地区分行业数据进行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强,物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 本文在资产专用性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假说,分析地区劳动力流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分地区分行业数据进行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强,物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越显著,而人力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控制其它变量以及变量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我国特殊的市场特征,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研究普通劳动者报酬的决定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性 资产专用性 劳动者报酬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提取吸收系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喆 桂志先 王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地震信号的衰减吸收与岩石岩性、地层含油气情况密切相关,地震信号的频率信息能较敏感地反映地层吸收系数的影响。地震信号具有持续时间短、突变快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非平稳随机信号。小波变换能够对信号进行精确的时频分析,同时小波函... 地震信号的衰减吸收与岩石岩性、地层含油气情况密切相关,地震信号的频率信息能较敏感地反映地层吸收系数的影响。地震信号具有持续时间短、突变快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非平稳随机信号。小波变换能够对信号进行精确的时频分析,同时小波函数的多样性使小波变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实际勘探区域的数据中,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时频分析,并利用频谱比法对小波变换的振幅谱提取吸收系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气储层的识别效果较好,对后期开发工作有较好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吸收系数 频谱比 时频分析
下载PDF
伴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组织因子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喆 刘宁 +3 位作者 谷有全 王颖 陈军 陈万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门诊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60例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门诊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伴糖尿病脑梗死和不伴糖尿病脑梗死两组)血清TF及TFPI水平,并于发病后72h进行头部CT检查,计算梗死灶大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脑梗死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F及TFPI水平明显升高(P<0.05)。(2)伴糖尿病脑梗死与不伴糖尿病脑梗死相比,前者血清TF及TFPI的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3)脑梗死体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与血清TF、TFPI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TF及TFPI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伴糖尿病脑梗死确实存在更为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糖尿病的脑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载PDF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1 位作者 郭巧珍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 ,各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BEAS TTa逐渐形成以多倍体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而BEAS TTb ,BEAS TTc则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份额细胞。核型分析表明 3个瘤细胞系的核型与BEAS TE不同 ,在其基础上有新的染色体 (14号染色体 )丢失和标记染色体 (M4 )的增加。结论 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14号染色体的丢失和M4染色体的增加 ,可能与B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恶性转化 染色体畸变 支气管上皮细胞 肿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塞替派、环磷酰胺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致瘤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3 位作者 廖明阳 陈光宇 袁本利 余寿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环磷酰胺 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致瘤性
下载PDF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化学致癌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原代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分析获得并鉴定恶性转化成瘤细胞,以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为参照,研究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表型特征。结...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化学致癌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原代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分析获得并鉴定恶性转化成瘤细胞,以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为参照,研究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表型特征。结果和结论 经原代细胞培养获得可传代的具人类上皮来源的恶性转化成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转化 上皮细胞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钽表面非晶层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喆 罗文 +3 位作者 张德元 曾卫军 付青峰 廖钟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2-33,共2页
采用低温离子渗氮后再熔盐阳极化的方法 ,在钽表面形成厚度达微米数量级的非晶态层 ,测试了非晶层的成分、相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该非晶层相对于直接阳极化层 ,组织致密、硬度高、粗糙度低。
关键词 表面非晶层 制备方法 阳极化 低温离子渗氮
下载PDF
建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喆 胡蝶 +1 位作者 沈娇 吴玉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3期15-17,4-5,共3页
在对建南地区井下岩心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建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沉积相特征,确定其沉积相模式。研究发现,建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沉积相划分为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及碳... 在对建南地区井下岩心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建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沉积相特征,确定其沉积相模式。研究发现,建南地区二叠统长兴组沉积相划分为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及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其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特征随着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南地区 长兴组 沉积体系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喆 周国平 任亚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89-892,共4页
目的为研究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应用。方法用已知阴性、阳性样本血浆或试剂与抗体筛选细胞混合,筛选IgM类抗体,添加木瓜酶溶液,37℃孵育,室温静置,离心,振荡,筛选IgG类抗体。使用该方法与微孔板木瓜酶法比对18例Ig... 目的为研究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应用。方法用已知阴性、阳性样本血浆或试剂与抗体筛选细胞混合,筛选IgM类抗体,添加木瓜酶溶液,37℃孵育,室温静置,离心,振荡,筛选IgG类抗体。使用该方法与微孔板木瓜酶法比对18例IgG类、4例IgM类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测试其阳性检出率。平行比对2 000例样本,测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检测出18例IgG类、4例IgM类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2 000例样本平行比对,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检测出IgM、IgG类不规则抗体。结论改良微孔板木瓜酶法可大幅降低假阳性,能检测出IgM及IgG类不规则抗体,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适用于日常大规模不规则抗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木瓜酶 假阳性率 IgM类不规则抗体 IgG类不规则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