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
1
作者 周喜旺 王娜 +6 位作者 刘鸿燕 魏志平 王希恩 岳维云 张耀辉 贾秋珍 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 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9、22和10份,表现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5、38和30份。结合苗期和成株期鉴定结果,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28、22和24份,占46.7%、36.7%和40.0%;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对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占3.3%。甘肃陇南麦区小麦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筛选出部分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的品种,可作小麦育种的亲本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抗条锈病 鉴定 评价
下载PDF
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2
作者 王娜 张耀辉 +4 位作者 岳维云 王希恩 周喜旺 刘鸿燕 魏志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171-173,共3页
中梁46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2012年以自育材料云麦56/02208的F1为母本,以07H505-7-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4.09 cm,平均亩穗数32.1万穗,平均穗粒数40.75粒,千粒重47.61... 中梁46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2012年以自育材料云麦56/02208的F1为母本,以07H505-7-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4.09 cm,平均亩穗数32.1万穗,平均穗粒数40.75粒,千粒重47.61 g,容重748 g/L。2019-2021年连续2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64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9.79%;2021-2022年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329.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4.09%。经接菌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2020年表现中感,2021年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2020年表现免疫,2021年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其他供试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及ZS混合菌表现抗病,总体抗病性表现优异。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于2023年通过甘肃省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中梁46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BJ399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喜旺 刘鸿燕 +7 位作者 王娜 魏志平 王晓明 张耀辉 岳维云 汪石俊 曹世勤 宋建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6-681,共6页
条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种质资源BJ399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性,为明确其条锈病抗性基因,利用BJ399和高感条锈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获得BJ399/铭贤169的F1、BC1和F2代分离群体,并利用我国当前流行... 条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种质资源BJ399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性,为明确其条锈病抗性基因,利用BJ399和高感条锈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获得BJ399/铭贤169的F1、BC1和F2代分离群体,并利用我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4号(CYR34)进行温室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BJ399对CYR34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BJ399。筛选到3个与目的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wmc296、Xgwm425和Xgwm558,且3个标记位于抗病基因的同一侧,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标记为Xwmc296,其遗传距离为9.5 cM,标记Xgwm425和Xgwm558与目的基因YrBJ399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3 cM和18.0 cM,并初步将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2AS上。根据抗病基因来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推测,YrBJ399可能是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条锈病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定位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筋强度、黄色素含量和PPO活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喜旺 宋建荣 +7 位作者 岳维云 张耀辉 曹世勤 吕莉莉 刘鸿燕 王娜 南海 赵尚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了明确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布状况,提高品质育种效率,以141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的特异PCR标记、与黄色素含量相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Psy-A1的标记YP7A及... 为了明确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布状况,提高品质育种效率,以141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的特异PCR标记、与黄色素含量相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Psy-A1的标记YP7A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基因Ppo-A1的标记PPO18分别进行1 Dx5、Psy-A1和Ppo-A1的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含1 Dx5基因的材料56份,分布频率为39.7%;Psy-A1位点存在Psy-A1a和Psy-A1b2种等位变异类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2.4%和37.6%;Ppo-A1位点存在Ppo-A1a和Ppo-A1b2种等位变异类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2.6%和57.4%.1 Dx5、Psy-A1和Ppo-A1的基因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1 Dx5和Psy-A1b基因在天水地区频率最高,分别为51.0%和40.8%;Ppo-A1b基因在庆阳地区频率最高,为77.8%,Psy-A1a基因在3地区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sy-A1b基因.参试材料中,聚合1 Dx5、Psy-A1b和Ppo-A1b基因的材料有19份,这些材料可作亲本资源,在小麦品种面筋强度和面粉色泽的改良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Dx5 黄色素 多酚氧化酶活性 分子检测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喜旺 刘鸿燕 +7 位作者 王娜 南海 赵尚文 魏志平 岳维云 张耀辉 宋建荣 曹世勤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小麦 遗传育种 综述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喜旺 岳维云 +5 位作者 宋建荣 王娜 刘鸿燕 魏志平 赵尚文 安勤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9-12,共4页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号)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号)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6956.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17%;在2020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46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90%。中梁42号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45 d,平均株高90.35 cm,平均穗粒数46.5粒,千粒重46.02 g,容重748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锈菌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小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中梁42号 选育
下载PDF
38份冬小麦品系抗条锈病基因Yr5和Yr10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喜旺 岳维云 +7 位作者 宋建荣 曹世勤 张耀辉 刘鸿燕 王娜 南海 赵尚文 魏志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40-43,共4页
为了解甘肃天水近年育成品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情况,选用与Yr5和Yr10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38份冬小麦品系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8份品系中,有15份品系检测到Yr5基因,有1份品系检测到Yr10基因,分别占被检测品系的39.5%和2... 为了解甘肃天水近年育成品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情况,选用与Yr5和Yr10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38份冬小麦品系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8份品系中,有15份品系检测到Yr5基因,有1份品系检测到Yr10基因,分别占被检测品系的39.5%和2.6%;品系0817-4同时检测到Yr5和Yr10基因,由于两基因对目前流行小种有较好的抗性,建议品系0817-4可在甘肃天水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系 条锈病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小麦品系天00127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
8
作者 周喜旺 曹世勤 +5 位作者 刘鸿燕 黄瑾 张耀辉 岳维云 宋建荣 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天00127是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的新品系。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及遗传规律,选用白粉菌系Linxia-3对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温室苗期抗白粉性遗...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天00127是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的新品系。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及遗传规律,选用白粉菌系Linxia-3对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温室苗期抗白粉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天00127对Linxia-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T00127。筛选到3个与目的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566、Xgwm376和Xwmc1,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两侧标记为Xgwm566和Xgwm376,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7和2.2cM,初步表明抗病基因位于小麦3B染色体上。分子检测及系谱分析结果表明,PmT00127可能是一个来自农家品种白大头的抗白粉病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陇南雨养旱区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耀辉 宋建荣 +2 位作者 岳维云 周喜旺 何春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8,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天选4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产量降低,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从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来看,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天选4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产量降低,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从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来看,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至10月1日,播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基本苗由9月25日的390万/hm2增加到10月1日的570万/hm2。但随播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和沉降值呈降低趋势,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上升趋势;当密度为390万/hm2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最大,分别为14.24%和31.72%。因此,可根据需要,确定最适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使产量和品质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雨养旱区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岳维云 宋建荣 +4 位作者 赵尚文 张耀辉 周喜旺 南海 王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表(0-10 cm),在5 cm土层处的影响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温度效应可使冬小麦的灌浆期延长,全膜覆土处理在拔节期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全膜穴播处理在灌浆期地表温度最高;测定期内,全膜覆土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比露地条播CK高18.01%-19.48%。产量为全膜覆土〉膜侧〉全膜穴播〉露地。全膜覆土穴播方式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是该方式产量最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覆膜 地温 干物质累积
下载PDF
盐碱胁迫冬油菜的主导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耀照 孙万仓 +2 位作者 曾秀存 李彩霞 周喜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用4种盐分为A因素(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的依次盐分组成摩尔比为A1(1∶9∶9∶1)、A2(1∶1∶1∶1)、A3(9∶1∶1∶9)和A4(1∶1∶9∶9)与5种盐浓度为B因素(盐浓度B1、B2、B3、B4和B5分别为10、20、30、40和50mmol.L-1)的双因素试验... 用4种盐分为A因素(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的依次盐分组成摩尔比为A1(1∶9∶9∶1)、A2(1∶1∶1∶1)、A3(9∶1∶1∶9)和A4(1∶1∶9∶9)与5种盐浓度为B因素(盐浓度B1、B2、B3、B4和B5分别为10、20、30、40和50mmol.L-1)的双因素试验,模拟20种不同盐度和pH的盐碱条件处理冬油菜"陇油6号"(Brassica campestris cv.Longyou No.6)的种子和幼苗7d后,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加;降低和增加程度由A1~A4大体增强,不同盐组成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用盐度(Na+)、pH值、CO32-和Cl-代表盐碱混合条件所有胁迫因素,胁迫因素与胁变指标间均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pH值、盐度(Na+)和CO32-是盐碱混合条件对冬油菜胁迫的主导因素,而Cl-的胁迫作用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盐碱胁迫 盐度 PH 胁迫因素 胁迫指标
下载PDF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占军 周喜旺 +1 位作者 王汉宁 王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利用普通玉米的10个骨干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成45个组合,分析了10个自交系及其杂交一代的4个主要品质性状(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赖氨酸)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关系.结果表明:玉米4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粗淀粉含量最强,其次... 利用普通玉米的10个骨干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成45个组合,分析了10个自交系及其杂交一代的4个主要品质性状(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赖氨酸)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关系.结果表明:玉米4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粗淀粉含量最强,其次是粗脂肪含量,而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呈现负的杂种优势,且各性状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粗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亲子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赖氨酸含量亲子相关性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亲子关系
下载PDF
抗条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0号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建荣 岳维云 +5 位作者 吕莉莉 张耀辉 刘鸿燕 王娜 南海 周喜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6-186,共1页
中梁30号(原系谱号9996-8-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holdfast为母本,抗病高产品种中梁22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抗条锈性 中梁 品种审定委员会 农业科学研究所 系谱法选育 丰产 小麦品种
下载PDF
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功能叶片泡状细胞形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尚文 王德贤 +7 位作者 岳维云 王娜 刘鸿燕 王希恩 周喜旺 王孟孟 蒲建刚 陈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探索全膜覆土栽培模式冬小麦高产的细胞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栽培露地穴播为对照(L),采取全膜覆土穴播(F)种植方式,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功能叶位泡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 【目的】探索全膜覆土栽培模式冬小麦高产的细胞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栽培露地穴播为对照(L),采取全膜覆土穴播(F)种植方式,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功能叶位泡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结果】从抽穗前期至灌浆初期,各处理下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泡状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随着籽粒灌浆进行,小麦功能叶片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排列紊乱,泡状细胞数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全膜覆土处理泡状细胞数量下降缓慢,功能叶片能保持更多水分,细胞衰老速率较缓,尤其旗叶功能期较长.【结论】冬小麦功能叶片持绿性状的延长,有助于更多的同化物积累,为籽粒的充分灌浆提供有利条件,旗叶持绿型品种结合全膜覆土栽培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冬小麦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全膜覆土穴播 泡状细胞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4号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志平 岳维云 +5 位作者 周喜旺 王娜 刘鸿雁 张耀辉 王希恩 宋建荣 《中国种业》 2022年第4期147-148,共2页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4号是以自育材料094(土406/09T024)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8-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山区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折合产量6639.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10.51%。2019-2...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4号是以自育材料094(土406/09T024)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8-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山区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折合产量6639.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10.51%。2019-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山区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285.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11.8%。该品种平均株高95.7cm,穗长7.1cm,千粒重48.9g,容重770g/L。经条锈菌接种鉴定,中梁44号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中梁44号 选育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娜 岳维云 +2 位作者 魏志平 周喜旺 刘鸿燕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8-21,共4页
2019—2020年,田间试验观测了8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悬浮剂56.25 g/hm^(2)、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hm^(2)及250 g/L吡唑醚菌酯油112.5 g/hm^(2)的推荐使用剂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其... 2019—2020年,田间试验观测了8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悬浮剂56.25 g/hm^(2)、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hm^(2)及250 g/L吡唑醚菌酯油112.5 g/hm^(2)的推荐使用剂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氟环唑3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91.80%、93.57%、88.61%。与清水对照相比,8种杀菌剂处理后小麦产量均增加,125 g/L中氟环唑悬浮剂56.25 g/hm^(2)和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hm^(2)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分别为25.38%和21.56%,可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0号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鸿燕 周喜旺 +5 位作者 王娜 魏志平 张耀辉 王希恩 宋建荣 岳维云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冬小麦中梁40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号)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定向选择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病免疫,总体抗病性好,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中梁40号 选育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娜 宋建荣 +4 位作者 周喜旺 刘鸿燕 魏志平 安勤生 岳维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7-9,共3页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6543.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0%。经接种鉴定,中梁38号苗期、成株期对条锈所有供试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甘肃陇南(天水及陇南市)川水地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中梁38号 选育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志平 宋建荣 +6 位作者 周喜旺 刘鸿燕 王娜 安勤生 赵尚文 南海 岳维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3,共3页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以中249-250/08T021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2 a折合产量6 042.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1%;在2017-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324....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以中249-250/08T021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2 a折合产量6 042.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1%;在2017-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32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7.3%。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中4-1、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22-14和贵农其他菌系均表现免疫,对混合菌表现中抗。适宜天水及陇南山旱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中梁35号 选育
下载PDF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鸿燕 王娜 +7 位作者 张耀辉 王伟 汪石俊 南海 魏志平 岳维云 宋建荣 周喜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40-43,共4页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