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LF7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嘉玥 周喜汉 +2 位作者 黎秋麟 黄彬彬 姜红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60-165,共6页
Krüppel样因子(KLF)是锌指转录因子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组DNA结合转录调节因子,在各种细胞中具有多种基本功能,包括增殖、分化、迁移、炎症和血管生成。KLF7是一个羧基端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研究发现,KLF7在肿... Krüppel样因子(KLF)是锌指转录因子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组DNA结合转录调节因子,在各种细胞中具有多种基本功能,包括增殖、分化、迁移、炎症和血管生成。KLF7是一个羧基端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研究发现,KLF7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复杂的生物学作用,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本文就KLF7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样因子7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下载PDF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娜 周喜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123-126,共4页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的病理阶段。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然历经阶段和重要步骤,通过破坏正常的肝脏组织和细胞功能进而导致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的病理阶段。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然历经阶段和重要步骤,通过破坏正常的肝脏组织和细胞功能进而导致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一种分泌性多肽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修复损伤组织、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可影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生物学过程。而TGF-β/果蝇母本抗生存因子蛋白(smallmother againstdecapentaplegic,Smad)信号通路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中尤为关键。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对预防、治疗肝硬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SMAD信号通路 肝硬化 发生发展 靶向治疗 机制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序贯血浆置换治疗对呼吸道病毒感染致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仇仪英 黄忠仕 周喜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对呼吸道病毒感染致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对呼吸道病毒感染致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致肝衰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血浆置换治疗)及观察组(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对患者治疗后12周生存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比61.90%,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生存率为95.24%(40/42)、85.71%(36/42),对照组治疗后4周、12周生存率为85.71%(36/42)、69.05%(29/42),两组治疗后4周、12周的累积生存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肝衰竭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感染 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血浆置换治疗 凝血功能 肝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苦参碱对结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喜汉 韦星 +4 位作者 黄赞松 岑朝 尹毅霞 覃月秋 苏倩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P-ELISA测端粒酶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Ma对SW1116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并呈现较明显的...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P-ELISA测端粒酶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Ma对SW1116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并呈现较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hTERT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Ma能通过下调hTERT表达而有效地抑制SW1116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结肠癌细胞 细胞增殖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原文传递
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喜汉 韦星 +4 位作者 黄赞松 岑朝 尹毅霞 覃月秋 苏倩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Ma)诱导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a处理SW1116细胞48h,并设正常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Fas和Bax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 目的观察苦参碱(Ma)诱导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a处理SW1116细胞48h,并设正常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Fas和Bax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Ma处理的SW1116细胞抑制率、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均(0.01),Fas和Bax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Ma可诱导SW111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Fas和Bax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大肠肿瘤 SW1116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梁俏 周喜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29-137,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各国都是高发性疾病.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重要成分,在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CAFs通过分泌多种细...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各国都是高发性疾病.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重要成分,在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CAFs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外泌体、激活多种相关信号通路促进CRC的侵袭、转移、代谢和耐药、免疫抑制等,也可作为CRC的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因此,研究CAFs在CRC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具体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以期为CRC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CAFs在CRC发生发展中的多种调控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介绍CAFs在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代谢和耐药、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结直肠癌 耐药 预后标志物 治疗靶点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伏艳 周喜汉 梁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预后差.诸多研究已表明Hippo信号通路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调控CR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自噬、代谢重编程、耐药性等过程.现就Hippo信号通路及关...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预后差.诸多研究已表明Hippo信号通路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调控CR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自噬、代谢重编程、耐药性等过程.现就Hippo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在CRC中的表达以及调控CRC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Hippo信号通路 Yes相关蛋白 耐药性 预后标志物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喜汉 韦星 +4 位作者 黄赞松 岑朝 尹毅霞 覃月秋 苏倩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472-3475,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a、L-OHP和两药联用处理人结肠癌细胞SW1116,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a、L-OHP和两药联用处理人结肠癌细胞SW1116,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fas和fasL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Ma、L-OHP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W1116增殖,Ma和L-OHP联合应用后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单药,并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与单药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Fas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FasL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Ma和L-OHP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结肠癌SW1116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基因和下调FasL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奥沙利铂 结肠癌 细胞凋亡 FAS FASL
下载PDF
中药抗结直肠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喜汉 黄赞松 向发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720-1725,共6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大肠癌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结肠癌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结肠...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大肠癌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结肠癌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等多种途径.本文就中药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中药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预防ERCP术后胆石复发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喜汉 喻文强 +3 位作者 何守搞 尹毅霞 黄赞松 胡高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预防ERCP术后胆石复发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ERCP取石术,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预防ERCP术后胆石复发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ERCP取石术,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 mg/d口服,连服24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后胆石症状均较手术前改善,且术后2年右上腹不适、黄疸及发热症状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周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石复发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对预防ERCP术后胆石症复发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及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术 胆石症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喜汉 卢运龙 +3 位作者 潘小炎 黄赞松 王超 黄永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文简称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 5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14例、不典型增生 18例、胃腺瘤 12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和胃癌...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文简称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 5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14例、不典型增生 18例、胃腺瘤 12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和胃癌标本的微血管计数 (MVD)。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VEGF表达为 35 71% ,不典型增生为 38 89% ,胃腺瘤为 4 1 6 7% ,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胃癌的表达为 6 3 4 6 % ,与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其MVD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VEGF在癌前病变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但在胃癌中有高水平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性胃炎患者症状及胃动力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喜汉 黄赞松 卢运龙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 ,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依靠病情 0~ 3分 ,症状频率 0~ 3,将临床症状分为 5种 ,并进行胃...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 ,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依靠病情 0~ 3分 ,症状频率 0~ 3,将临床症状分为 5种 ,并进行胃动力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0 .0 5 ) ,而总的临床症状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但HP阳性组的腹痛症状评分比HP阴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P感染对疣状炎患者临床表现 (疼痛 )、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疣性胃炎 症状 胃动力学 腹痛
下载PDF
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喜汉 尹毅霞 +1 位作者 黄赞松 喻文强 《右江医学》 2009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伊托必利与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与雷贝拉唑组合,是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托必利 雷贝拉唑 老年人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慢性铝中毒对大鼠肝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喜汉 许建国 +2 位作者 黄赞松 马迎教 曹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铝中毒对大鼠肝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以AlCl3水溶液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 目的研究铝中毒对大鼠肝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以AlCl3水溶液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第8周末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铝中毒组大鼠的血清中ALT、AST升高,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铝中毒可使大鼠肝功能受损及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中毒 大鼠 肝脏功能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症状、胃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喜汉 黄赞松 卢运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胃动力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比较差异...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36例Hp阳性及 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胃动力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而总的临床症状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但Hp阳性组的腹痛症状评分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疣状胃炎 症状 胃动力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喜汉 黄赞松 +1 位作者 尹毅霞 潘小炎 《世界感染杂志》 2009年第4期230-233,267,共4页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泌素 生长抑素 慢性胃炎
下载PDF
逆转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黎秋麟 周喜汉 +2 位作者 王嘉玥 姜红梅 黄彬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181-0186,共6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过度修复反应所造成的肝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若不加以干预,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若能成功消除引起肝纤维化的根本病...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过度修复反应所造成的肝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若不加以干预,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若能成功消除引起肝纤维化的根本病因,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是有可能逆转的[1]。为了进一步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的死亡率,早期对肝纤维化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目前逆转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肝纤维化的治疗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喜汉 覃月秋 +1 位作者 喻文强 宋嗣恩 《右江医学》 2010年第5期566-567,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其中HP阳性78例,阴性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其中HP阳性50例,阴性42例。检测其CRP的含量。结果 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其中HP阳性78例,阴性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其中HP阳性50例,阴性42例。检测其CRP的含量。结果 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CRP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的患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78例HP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活动期42例,非活动期36例,两组CRP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增高,并且与胃炎的活动性相关,CRP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胃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C反应蛋白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喜汉 尹毅霞 潘小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54-75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 医学 本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