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田野,求新求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大鸣教授访谈
1
作者 周大鸣 肖明远 粟红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共6页
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是"强国之学、强校之学、强人之学"。周大鸣教授从自身学术转向的经历开始谈起,认为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将学术研究与学科应用并举;瞄准时代对学科的需求,将不同的学术路线用大的研究视野进行囊括;面... 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是"强国之学、强校之学、强人之学"。周大鸣教授从自身学术转向的经历开始谈起,认为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将学术研究与学科应用并举;瞄准时代对学科的需求,将不同的学术路线用大的研究视野进行囊括;面向社会文化转型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大背景,开拓学科的研究范畴;增强对学科本身的研究,拓展对社会中新事物的探究;学科内部需要凝聚共识,突破单一民族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束缚,为更好地理解与服务社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科建设 移民 族群 中国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田野的现场感
2
作者 周大鸣 云娇 《江淮论坛》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对人类学研究来说,“田野”既是研究者获得信息的来源,更是研究者介入他者并生产知识的空间,具有重要的学科调查属性和实践意义。现场式的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对象所在社会的直接性观察和可靠性记录十分关键。在人类学中国研究学术史上,... 对人类学研究来说,“田野”既是研究者获得信息的来源,更是研究者介入他者并生产知识的空间,具有重要的学科调查属性和实践意义。现场式的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对象所在社会的直接性观察和可靠性记录十分关键。在人类学中国研究学术史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研究从过去只能“远观”向能够亲临其境的“现场”转变的开始,田野的现场感无论在中国研究还是人类学田野作业上都具有历史和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 民族志 现场 中国研究
下载PDF
侗族研究的新视野——周大鸣三省坡访谈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大鸣 龙晔生 《民族论坛》 2013年第8X期5-11,共7页
龙晔生社长(以下简称龙):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民族论坛的专访。这次您带队到湖南通道县上岩坪寨做田野调查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您和同学们自备凉席吃住在村里,与村民进行广泛交流,全方位观察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您能给我们谈谈... 龙晔生社长(以下简称龙):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民族论坛的专访。这次您带队到湖南通道县上岩坪寨做田野调查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您和同学们自备凉席吃住在村里,与村民进行广泛交流,全方位观察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您能给我们谈谈当时为什么选取上岩坪寨作为田野调查点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省坡 坪寨 侗族文化 上岩 周大 通道县 生产生活状况 族群关系 国家民委 人类学研究
原文传递
乡村人才振兴与能人返乡创业——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大鸣 刘重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69,共18页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与培育本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种途径。本文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返乡能人的创业过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劳务型能人、经济型能人、农技型能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及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讨论返乡创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与培育本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种途径。本文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返乡能人的创业过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劳务型能人、经济型能人、农技型能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及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讨论返乡创业模式引领乡村人才振兴的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是人才振兴的基本逻辑。能人返乡创业改变了农村生产要素匮乏的困境,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兴旺进一步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的回归。然而,高度依赖返乡创业能人的个人能力,村庄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振兴 能人 返乡创业
下载PDF
湖南“瓦乡人”的头面部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大鸣 王焕午 +2 位作者 梁心铭 刘重麟 肖明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3期1-12,153,共13页
对173例(男性91例,女性82例)世居于湖南省沅陵县盘古、麻溪铺、筲箕湾等乡镇的成年瓦乡人进行了以头面部为主的体质测量。具体包括对头面部22个容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对头面部44个项目以及身高、体重两项体部指标的测量。分析显示:湖... 对173例(男性91例,女性82例)世居于湖南省沅陵县盘古、麻溪铺、筲箕湾等乡镇的成年瓦乡人进行了以头面部为主的体质测量。具体包括对头面部22个容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对头面部44个项目以及身高、体重两项体部指标的测量。分析显示:湖南瓦乡人属于亚中等偏矮身材;头型以狭头型、超狭面型为主;男性多长头型、高头型;中鼻型、颏部直型出现率最高;颧部不突出;上眼睑褶皱出现率高;蒙古褶出现率较低;鼻根低平,鼻背较直,鼻尖上翘,鼻翼微凸,鼻翼沟发育中等;多正唇、凸唇,上唇(皮肤部)高度、红唇厚度、口裂宽均为中等;耳廓外形多为卵圆形与椭圆形,耳廓外展程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耳垂约半数是三角形(无),达尔文结节微显(痕迹)出现率最高,耵聍湿型多于干型。与我国其他39个族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瓦乡人主要和西南云贵地区的族群聚类在一起,并且与湖南苗族、贵州土家族、贵州布依族、云南佤族的体质特征较为接近。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头面部体质特征 湖南瓦乡人
下载PDF
从“复调”看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创新
6
作者 周大鸣 云娇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F0003,共8页
从音乐学到文学再到人类学民族志的发展,复调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将“复调”延伸至当代中国人类学的书写,从学术作品、写作者视野和中国社会图景三个角度解读复调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复调糅合了多个领域的关键特点,暗示了一种鼓... 从音乐学到文学再到人类学民族志的发展,复调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将“复调”延伸至当代中国人类学的书写,从学术作品、写作者视野和中国社会图景三个角度解读复调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复调糅合了多个领域的关键特点,暗示了一种鼓励多元、自由、内在独立、外在联结并不断反思的话语倾向。以复调的眼光看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民族志的书写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机会,且它将从另一个角度启迪我们更加深入地对“中国”这一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志 复调 对话 中国研究
下载PDF
云南移民与儒学发展
7
作者 周大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从历史脉络来看,云南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上,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量的移民来到云南,渐形成今天的“云南人”。云南移民脉络背后,与之并行的是儒学发展脉络,云南的移民史,即一部云南的儒学发展史。元代的规模性移民,使得云... 从历史脉络来看,云南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上,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量的移民来到云南,渐形成今天的“云南人”。云南移民脉络背后,与之并行的是儒学发展脉络,云南的移民史,即一部云南的儒学发展史。元代的规模性移民,使得云南儒学整体性生长;明代持续的移民,云南“汉多夷少”的格局得以形成,云南儒学得以扎根;清代移民规模最大,云南儒学呈现枝繁叶茂的势头。厘清云南移民与儒学发展的关系,也即可以解开云南各民族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移民 儒学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蔬菜供应链:边境农贸市场及其互市实践——基于云南孟定中缅边境的田野调查
8
作者 周大鸣 常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隔清水河口岸与缅甸接壤。在孟定镇的边境农贸市场之中,活跃着两种商业活动:蔬菜供应链和缅甸街生意圈。从清水河口岸升级,以及边民互市优惠政策实施以来,边境贸易得到了程序化、规模化的发展。供应链是由内...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隔清水河口岸与缅甸接壤。在孟定镇的边境农贸市场之中,活跃着两种商业活动:蔬菜供应链和缅甸街生意圈。从清水河口岸升级,以及边民互市优惠政策实施以来,边境贸易得到了程序化、规模化的发展。供应链是由内地资本推动运作的,规模化的,具有链条延伸性质的市场;生意圈是由缅甸商人的社会人际网络交织组成的,带有社区感和生活感的,具有聚集性质的市场。两种不同的机制在农贸市场中发生了交汇,延伸和聚集之间的拉扯,糅合成了边境贸易新的动态平衡,也为活跃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地方性的生活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贸易 市场空间 供应链 互市实践 动态平衡
下载PDF
流动视角下客家农村婚姻家庭变迁:以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为例
9
作者 郭迅羽 周大鸣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2,共5页
城市化带动了人的流动和迁移,与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同时产生的是人们在观念认知与生命实践上的变化。这一物理性和文化性并存的流动既冲击着传统的农村社区,也给乡村中个体的婚姻家庭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从流动视角出发,通过一个梅州... 城市化带动了人的流动和迁移,与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同时产生的是人们在观念认知与生命实践上的变化。这一物理性和文化性并存的流动既冲击着传统的农村社区,也给乡村中个体的婚姻家庭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从流动视角出发,通过一个梅州农村的多代际个案研究阐释当代客家乡村的婚姻家庭变迁,并结合案例思考流动所导致的当代农村婚姻与家庭在更深层的观念、权利、功能、运作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婚姻家庭 流动 变迁 大埔百侯
下载PDF
从农民工到城市新移民:一个概念、一种思路 被引量:48
10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点关注城市新移民通过社会融合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重构,从而带来城乡二元结构消解,最终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过程。"城市新移民"研究思路的转变对理解我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对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新移民 社会融合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研究——传统文化、乡镇企业和乡政村治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3,138,共8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权力结构 传统文化 乡政村治
下载PDF
垃圾场上的空间政治——以广州兴丰垃圾场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大鸣 李翠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6,共6页
通过对广州市兴丰垃圾场上的空间政治研究,认为政府、地方势力、拾荒老板和普通拾荒者的互动构建了垃圾场的特定社会空间,其实质是社会关系的生产,空间背后的权力逻辑在支配着空间的生产。
关键词 垃圾场 空间政治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以粤西电白县潭村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大鸣 潘争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粤西年例仪式进行了详尽的民族志描述,并由此对年例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剖析。文章提出,粤西年例仪式具有社会认同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及经济功能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年例的演变是一种文化变迁。
关键词 年例 仪式 功能
下载PDF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大鸣 吴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81,共13页
文章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活动为例,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目的不仅是为了反思学科发展的成败得失,而且更为了应对学科本身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对话的需求。... 文章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活动为例,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目的不仅是为了反思学科发展的成败得失,而且更为了应对学科本身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对话的需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的缘起,描述人类学、民族学传入中国及其传播、实践的过程;其次,以人类学系停办但其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和民族学掩护下仍继续进行,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情况;再次,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目前的研究特色和学科探索,介绍中国人类学的重建与兴盛;最后,提出以中山大学人类学学科发展为经验的反思,讨论作为学科的人类学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人类学 民族学
下载PDF
资源博弈中的乡村秩序——以广西龙脊一个壮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大鸣 吕俊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1,共8页
基于地缘,龙脊古壮寨潘、廖、侯等姓氏的村民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一方面,围绕村寨资源所展开的争夺,以及国家权力的相对淡出,村民们的关系时常趋向紧张;另一方面,相同的地缘亲缘等关系也为之提供了消解的途径,从而保证了乡村秩... 基于地缘,龙脊古壮寨潘、廖、侯等姓氏的村民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一方面,围绕村寨资源所展开的争夺,以及国家权力的相对淡出,村民们的关系时常趋向紧张;另一方面,相同的地缘亲缘等关系也为之提供了消解的途径,从而保证了乡村秩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博弈 乡村秩序 壮族 宗族
下载PDF
迁移与立足:经营型移民创业历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大鸣 余成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基于对全国6城市49位经营型移民的深度访谈,探讨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创业和立足过程。城市新移民内部出现分化,其中经营型移民可以看成是部分劳力型移民和智力型移民的高级阶段。他们依靠资金或者技能来运作自己的投资和产业,早期的经历和... 基于对全国6城市49位经营型移民的深度访谈,探讨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创业和立足过程。城市新移民内部出现分化,其中经营型移民可以看成是部分劳力型移民和智力型移民的高级阶段。他们依靠资金或者技能来运作自己的投资和产业,早期的经历和关系网络是他们后来创业的基础。在持续地利用传统的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建构新的商业网络。虽然远离乡土,但依然保持着乡土之根,这既是他们创业的资源,也是创业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型移民 创业 社会网络 乡土
下载PDF
城市记忆与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下的中国工人村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大鸣 刘家佶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论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这里居住着三代工人,他们都是老工业基地的缔造者。他们经历了工人阶级的辉煌、改革的阵痛、反思后的腾飞,他们的生活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缩影,... 本文论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这里居住着三代工人,他们都是老工业基地的缔造者。他们经历了工人阶级的辉煌、改革的阵痛、反思后的腾飞,他们的生活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缩影,他们的"工人精神"更是这座老城发展的精神内核。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将冷冰冰的机器、厂矿封存起来,而是将一座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现出来,是将使这些冰冷机器喷发火光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展现出来。这才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保护 工人村 城市记忆
下载PDF
田野工作的情感——兼论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大鸣 秦红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3,105,共6页
田野的真实与客观只是基本功 ,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给人类营造一种和谐、完美、自然、纯净的意境 ,才是人类学学科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者不仅是照相机和笔记本 ,而且更应是人类社会未来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不仅不能排斥情感 ... 田野的真实与客观只是基本功 ,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给人类营造一种和谐、完美、自然、纯净的意境 ,才是人类学学科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者不仅是照相机和笔记本 ,而且更应是人类社会未来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不仅不能排斥情感 ,而且必须正视情感 ,融情感于田野之中 ,去除田野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或单纯的文本解读、理论验证 ,以使田野由单纯的科学调查升华到对人性的关注与社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工作 情感 责任
下载PDF
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以广东潮州凤凰村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大鸣 黄锋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6期80-86,共7页
宗族是华南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具有相当全面的社会功能。以凤凰村宗族活动的复兴为例,从宗族组织、祠堂修缮、族谱修订、祭祀祖先等过程入手,探讨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建构间的关系。认为乡村宗族既是维系内部认同的机制,也是进行"... 宗族是华南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具有相当全面的社会功能。以凤凰村宗族活动的复兴为例,从宗族组织、祠堂修缮、族谱修订、祭祀祖先等过程入手,探讨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建构间的关系。认为乡村宗族既是维系内部认同的机制,也是进行"他我区分"、协调族际关系的动力,并逐渐向地域认同转化。现阶段的宗族活动复兴是对村落现有秩序的确认,是宗族、村庄内部关系的体现,在日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逐渐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村 家族主义 宗族复兴 村落认同
下载PDF
祭祀圈与村落共同体——以潮州所城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大鸣 詹虚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0-88,共9页
祭祀圈原本是一个产生并发展于台湾民间信仰研究的概念,后经学者引入用于大陆乡村社会的研究。文章以潮州所城的田野资料为基础,将祭祀圈概念与地域认同相关联,探讨所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与祭祀圈信仰组织之间的关系,描述所城祭祀圈的民... 祭祀圈原本是一个产生并发展于台湾民间信仰研究的概念,后经学者引入用于大陆乡村社会的研究。文章以潮州所城的田野资料为基础,将祭祀圈概念与地域认同相关联,探讨所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与祭祀圈信仰组织之间的关系,描述所城祭祀圈的民间信仰仪式对村落认同的加强和巩固,以及在祭祀圈的影响下村落共同体的生产。在现代快速的社会变革下,所城的村落共同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依靠着祭祀圈的存在而延续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圈 地域认同 村落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