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8 GHz高精度单片数控移相器设计
1
作者 周宏健 蒋乐 +1 位作者 李光超 周睿涛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9期61-65,共5页
设计了一款10~18 GHz高精度单片6 bit数控移相器芯片,采用的电路结构融合了全通滤波器(APF)、高通滤波器(HPF)和低通滤波器(LPF)型移相结构。采用多个全通滤波器级联的移相结构可以在宽带内实现精准的相位偏移量,但电路结构比较复杂。... 设计了一款10~18 GHz高精度单片6 bit数控移相器芯片,采用的电路结构融合了全通滤波器(APF)、高通滤波器(HPF)和低通滤波器(LPF)型移相结构。采用多个全通滤波器级联的移相结构可以在宽带内实现精准的相位偏移量,但电路结构比较复杂。该设计通过两种方式改进级联全通滤波器型移相结构,一是采用全通-高通网络替代全通网络,二是采用低通网络替代全通网络,可以在保持高移相精度的同时减少电路元件数量,缩小芯片尺寸。使用0.25μm GaAs PHEMT工艺制造移相器芯片,内部集成六位并行驱动器,芯片尺寸为2.7 mm×1.4 mm,测试得到10~18 GHz频段内移相精度(RMS)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高精度 砷化镓 数控移相器 全通滤波器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宏健 魏爱民 +1 位作者 林赛萍 许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本文回顾已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250例中整理出有后囊破裂的34例,进行随访分析.经过平均26个月的观察,平均矫正视力>0.5的29例,占85.3%,<0.5~0.2的5例,占14.7%.并对后囊破裂的不同原因、分类、处理方法及各种远期并发症分别讨论.... 本文回顾已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250例中整理出有后囊破裂的34例,进行随访分析.经过平均26个月的观察,平均矫正视力>0.5的29例,占85.3%,<0.5~0.2的5例,占14.7%.并对后囊破裂的不同原因、分类、处理方法及各种远期并发症分别讨论.发现后囊中央破裂直径在6.5mm以下均可植入人工晶体,以提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 人工晶体 晶体 后囊 破裂
下载PDF
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的远期屈光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5 位作者 何光辉 吴国海 陆斌 王骥 毛伟 周雨声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屈光变化。方法 :对圆锥角膜 ,病毒性角膜炎 ,外伤性、霉菌性等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营养不良采用不同大小的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术后随访观察的时间为 10个月~ 8年 ,平均为 48... 目的 :探讨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屈光变化。方法 :对圆锥角膜 ,病毒性角膜炎 ,外伤性、霉菌性等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营养不良采用不同大小的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术后随访观察的时间为 10个月~ 8年 ,平均为 48个月。结果 :角膜植片直径≤ 7mm与 >7mm的两组术后散光产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角膜散光轻微不影响视力者 2 4眼 (占 30 .8% ) ,散光明显者 5 4眼 (占 6 9.2 % ) ,其中不规则散光者 8眼 (占 14.8% ) ,顺规性散光者 2 5眼 (占 46 .3% ) ,逆规性散光者 2 1眼 (占 38.9% )。结论 :为避免角膜移植术后产生较大的散光 ,要尽量做到植床、植片边缘垂直整齐 ,选择性拆线和调线可作为术后散光矫正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屈光 散光 植片
下载PDF
硬核类白内障行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宏健 吴国海 何光辉 《临床眼科杂志》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硬核类白内障行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方法。方法对Ⅳ、Ⅴ度类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62例62眼用自制碎核器行碎核法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为70.96%,2个月者为88.71%。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2.1... 目的探讨硬核类白内障行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方法。方法对Ⅳ、Ⅴ度类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62例62眼用自制碎核器行碎核法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为70.96%,2个月者为88.71%。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2.12±0.96D,术后3个月为0.78±0.52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有前房出血2眼、瞳孔轻度变形2眼、角膜轻度水肿7眼、角膜中度水肿2眼,未见其他意外。结论用自制碎核器可单手操作,容易掌握,适用于Ⅳ、Ⅴ质硬核的白内障摘除,可弥补超声乳化仪的不足,符合中国国情,提高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术式 眼外科手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的屈光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宏健 吴善君 +1 位作者 许霞 徐晓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的屈光变化。方法分别对38例(3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和46例(5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的屈光变化。方法分别对38例(3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和46例(5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仪及电脑验光仪进行角膜形态、角膜曲率、视力检查,并定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d、7d、14d、30d球镜与柱镜变化,进行2组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1d、7d、14d、30d视力均高于术前(t=4.252,P<0.05)。术前及术后1d、7d、14d、30d术眼柱镜变化:试验组术前为-0.11~-1.89D,平均(-0.86±0.38)D;术后为-0.12~-1.56D,平均(-0.68±0.35)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871)。对照组术前为-0.15~-1.96D,平均(-0.75±0.35)D;术后为-0.12~-1.45D,平均(-0.58±0.26)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657)。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柱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324)。术后7d与14d间球镜度变化,试验组90%具有(0.20±0.14)D变化,对照组40%具有(0.20±0.14)D变化。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恢复快,手术微切口1.6mm较常规超声乳化术3mm形成散光更少,视力提高更快。但应加强手术前后的抗炎性反应治疗,减轻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滤过术 微切口
下载PDF
硬核类白内障行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宏健 吴国海 何光辉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硬核类 白内障 手法碎核 白内障摘除
下载PDF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宏健 许霞 +2 位作者 吴国海 邢雁 余晓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报道80例(82眼)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6mm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选择 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0.5以上小切口组79 眼,占96.3%,大切口组有61眼,占7... 报道80例(82眼)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6mm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选择 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0.5以上小切口组79 眼,占96.3%,大切口组有61眼,占75.2%(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月小切口组散光为1.02± 0.65,大切口组2.03±1.51(P<0.05)。提出用手法小切口技术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 小切口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宏健 何光辉 张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宁波市江东眼科医院周宏健,何光辉,张哲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观察分析其远期变化,我们将在1990—1992年期间手术病例250例中选择出一...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宁波市江东眼科医院周宏健,何光辉,张哲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观察分析其远期变化,我们将在1990—1992年期间手术病例250例中选择出一一200——80()近视20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放射状 角膜切开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应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宏健 吴善君 +2 位作者 林赛萍 周开晶 文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KP)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硬核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PKP患者28例(32只眼)临床资料。患者PKP术后11个月至8年,平均3.6年... 目的观察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KP)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硬核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PKP患者28例(32只眼)临床资料。患者PKP术后11个月至8年,平均3.6年;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将28例(32只眼)并发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男12例(14只眼),女16例(18只眼)。A组16只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16只眼行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术中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并比较术后第1天、3天、1周、2周角膜水肿及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优于A组(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超声时间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A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B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白内障的处理,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白内障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宏健 王骥 +1 位作者 李静 毛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 白内障摘出术 治疗
下载PDF
PRK治疗远视和散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1 位作者 何光辉 王骥 《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对远视和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SCAN-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6 例(46 眼) 远视和散光进行治疗,Ⅰ组为+ 2.00 ~+ 5.00DS有24 眼,Ⅱ组为+ 5.25 ...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对远视和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SCAN-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6 例(46 眼) 远视和散光进行治疗,Ⅰ组为+ 2.00 ~+ 5.00DS有24 眼,Ⅱ组为+ 5.25 ~+9.00DS有22 眼( 伴散光的有25 眼,为+1.25DC~+3.00DC) 。并进行治疗后跟踪观察。结果:术后视力:本组患者术后1 年裸眼视力≥0.5 者35 眼占76% ;≥0.8 者29 眼占63% ;≥1 .0 者19 眼占41 % 。其中伴有散光者25 眼经激光切削后,裸眼视力≥0 .5 者16 眼占64% ;≥0.8 者10 眼占40% ;≥1 .0 者6 眼占24% 。结论:PRK治疗轻、中度远视是安全有效并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散光 准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术 PRK
下载PDF
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1 位作者 何光辉 吴国海 《宁波医学》 2000年第11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穿透性大植片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大病灶的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 >9mm直径的角膜移植片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 1 1例 ( 1 1只眼 ) ,并与 6~ 7mm直径角膜移植组 1 5例( 1 5眼 )进行对照。 结果 两组角膜透... 目的 探讨穿透性大植片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大病灶的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 >9mm直径的角膜移植片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 1 1例 ( 1 1只眼 ) ,并与 6~ 7mm直径角膜移植组 1 5例( 1 5眼 )进行对照。 结果 两组角膜透明率均为 1 0 0 % ;裸眼视力≥ 0 .5者大植片组有 8眼 (占72 .7% ) ,小植片组有 5眼 (占 3 3 .3 % ) ,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 (P <0 .0 5)。术后 1 2个月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低 (P <0 .0 5)。大角膜植片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治疗难度。 结论 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角膜病患者 ,采用 >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大植片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光学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1 位作者 何光辉 王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通过对角膜瘢痕伴白内障患者14例(14只眼)施行角膜穿透移植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术后不同时期对角膜植片、视力变化... 目的探讨光学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通过对角膜瘢痕伴白内障患者14例(14只眼)施行角膜穿透移植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术后不同时期对角膜植片、视力变化和屈光改变、并发症出现与处理进行跟踪观察。结果14只眼术前裸眼视力0.02~0.08。术后第7天视力0.2者2只眼,大于0.2者9只眼,0.5者3只眼。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5者2只眼,其余均在0.3以上,有8只眼在0.5以上。结论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视功能良好,角膜以中央混浊为主的瘢痕伴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时尽可能散大瞳孔并仔细操作,角膜移植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仍是安全且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中药为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宏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以中药治疗为主,对照组30例以西药治疗。结果:在治疗组患者的黄斑出血吸收并视力均有增进,而在对照组仅为87.7%。黄斑出血吸收时间观察组明...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以中药治疗为主,对照组30例以西药治疗。结果:在治疗组患者的黄斑出血吸收并视力均有增进,而在对照组仅为87.7%。黄斑出血吸收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以中药为主治疗黄斑出血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近视 黄斑出血 治疗
下载PDF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全光凝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宏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 探讨全光凝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5 6例 (5 8只眼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患眼采用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平均随... 目的 探讨全光凝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5 6例 (5 8只眼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患眼采用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平均随访 18个月 ,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有效 45只眼 ,占 77.6 %;好转 9只眼 ,占 15 .5 %;治疗后视力进步者 37只眼 ,占 6 3.8%;无变化者 15只眼 ,占 2 5 .9%;减退者 6只眼 ,占 10 .3%。结论 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术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防及黄斑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远期疗效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激光凝固术 致盲性眼底病
下载PDF
三种隧道式切口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宏健 魏爱民 +1 位作者 林赛萍 王骥 《宁波医学》 2000年第9期406-408,共3页
目的 评价 3种隧道式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中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透明角膜 (Ⅰ组 )、角膜缘 (Ⅱ组 )、反弧形巩膜 (Ⅲ组 )隧道式切口 ,对 5 6 8例 (5 88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 ,并植入Acrysof折... 目的 评价 3种隧道式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中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透明角膜 (Ⅰ组 )、角膜缘 (Ⅱ组 )、反弧形巩膜 (Ⅲ组 )隧道式切口 ,对 5 6 8例 (5 88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 ,并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直径 5 .5mm的人工晶状体。 结果  3组在术后 1周、2周、1个月视力≥ 0 .5者分别占 74.6 %、79.5 %、77.4% ,83 .5 %、86 .4%、84.6 % ,88.6 %、89 .7%、87.4% ;角膜散光以角膜切口组为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3个月时 3组的角膜散光已经基本接近 (P >0 .0 5 )。 结论  3种隧道式切口均是白内障手术较佳的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隧道式切口 术式
下载PDF
两眼屈光参差行PRK术疗效分析
17
作者 周宏健 何光辉 +2 位作者 林赛萍 王骥 曹剑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屈光参差 PRK术 疗效分析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远视 患者 结果分析 矫治 近视
下载PDF
不同植片在光学性角膜移植的远期屈光变化
18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5 位作者 何光辉 吴国海 陆斌 王骥 毛伟 周雨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屈光变化。方法 对圆锥角膜 ,病毒性角膜炎 ,外伤性、霉菌性等所致的角膜白斑 ,角膜营养不良采用不同大小的角膜植片行穿透角膜移植手术 ;术后随访 10个月至 8年 ,平均 48个月。结果 角膜... 目的 探讨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屈光变化。方法 对圆锥角膜 ,病毒性角膜炎 ,外伤性、霉菌性等所致的角膜白斑 ,角膜营养不良采用不同大小的角膜植片行穿透角膜移植手术 ;术后随访 10个月至 8年 ,平均 48个月。结果 角膜植片≤ 7mm与 >7mm的角膜植片的两组术后散光发生率以小植片组为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术后角膜散光轻微不影响视力者 2 4眼 (3 0 8% ) ,散光明显者 5 4眼 (69 2 % ) ,其中不规则散光者 8眼(14 8% ) ,顺规则散光者 2 5眼 (4 6 3 % ) ,逆规则散光者 2 1眼 (3 8 9% )。结论 角膜植片、植床大小的最佳配置 ,光学中心的良好对合 ,较好的缝合技术 ,术后角膜地形图指导下的选择性拆线等方法有助于减少手术源性的屈光不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屈光 散光 植片
下载PDF
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远期观察
19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2 位作者 何光辉 吴国海 王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4%);视力>0.3者14眼(63.3%,脱残率)。结论通过2~8年(平均为5.8年)的随访,并未见移植片的周边部发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混浊现象,而且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证实角膜穿透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 营养不良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20
作者 周宏健 吴善君 +2 位作者 吴国海 廖燕红 魏建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12-213,215,共3页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和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54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40~2600)·m^-2,平均为(1890±210)·m^-2;术后为(1540~2480)·m^-2,平均为(1820±180)·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x^2=1.578)。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眼科新进展2006;26(3):212—213,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透明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