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理念驱动下电子系统类实验课程群改革建设
1
作者 王志军 宋令阳 +3 位作者 段晓辉 周小计 杨延军 毛新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56,共4页
探讨了具有新工科内涵的电子系统基础训练、电子学基础实验、智能硬件应用实验、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信息前沿与顶点实践等电子系统类实验教学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级大工程观。构建并实践了实质... 探讨了具有新工科内涵的电子系统基础训练、电子学基础实验、智能硬件应用实验、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信息前沿与顶点实践等电子系统类实验教学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级大工程观。构建并实践了实质性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广泛建立联合实验室,聘请企业工程师、专家上讲台,将业界新技术、新产品引入课堂,有效地将产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机衔接。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完成了多项教改项目,取得多项产教融合成果,并将相关成果经验在国内高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课程群 电子系统 产教融合
下载PDF
Gigahertz frequency hopping in an optical phase-locked loop for Raman lasers
2
作者 毛德凯 税鸿冕 +3 位作者 殷国玲 彭鹏 王春唯 周小计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Raman lasers are essential in atomic physics,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devices has posed requirement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Raman lasers.We demonstrate an innovative gigahertz frequency hopping appro... Raman lasers are essential in atomic physics,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devices has posed requirement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Raman lasers.We demonstrate an innovative gigahertz frequency hopping approach of a slave Raman laser within an optical phase-locked loop(OPLL),which find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an atomic gravimeter,where the OPLL frequently switches between near-resonance lasers and significantly detuned Raman lasers.The method merge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and extensive frequency hopping with the OPLL’s inherent low phase noise,and exhibits a versatil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compact laser systems,promising advancements in portable instr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lasers optical phase-locked loop frequency hopping
原文传递
玻色—爱因斯坦凝的相位和干涉研究
3
作者 周小计 陈徐宗 +1 位作者 李卫东 王义遒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B09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相位 干涉 凝聚体 量子相位算符
下载PDF
改进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文本生成图像
4
作者 李云红 朱绵云 +3 位作者 任劼 苏雪平 周小计 于惠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5-1883,共9页
针对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DCGAN)模型高维文本输入表示的稀疏性导致以文本为条件生成的图像结构缺失和图像不真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CA-DCGAN。采用深度卷积网络和循环文本编码器对输入的文本进行编码... 针对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DCGAN)模型高维文本输入表示的稀疏性导致以文本为条件生成的图像结构缺失和图像不真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CA-DCGAN。采用深度卷积网络和循环文本编码器对输入的文本进行编码,得到文本的特征向量表示。引入条件增强(CA)模型,通过文本特征向量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产生附加的条件变量,代替原来的高维文本特征向量。将条件变量与随机噪声结合作为生成器的输入,并在生成器的损失中额外加入KL损失正则化项,避免模型训练过拟合,使模型可以更好的收敛,在判别器中使用谱约束(SN)层,防止其梯度下降太快造成生成器与判别器不平衡训练而发生模式崩溃的问题。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Oxford-102-flowers和CUB-200数据集上生成的图像质量较alignDRAW、GAN-CLS、GAN-INT-CLS、StackGAN(64×64)、StackGAN-v1(64×64)模型更好且接近于真实样本,初始得分值最低分别提高了10.9%和5.6%,最高分别提高了41.4%和37.5%,FID值最低分别降低了11.4%和8.4%,最高分别降低了43.9%和42.5%,进一步表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 文本生成图像 文本特征表示 条件增强 KL正则化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煤样典型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云红 余天骄 +5 位作者 周小计 管今哥 郑永秋 张成飞 程博 杨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5-1512,共8页
为了准确检测煤样的各种元素含量、灰分和发热量等工业指标,提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煤样的光谱强度信息采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元素分析技术,通过高能脉冲激光聚集在样品表面,分析等离子体释放出的元素谱... 为了准确检测煤样的各种元素含量、灰分和发热量等工业指标,提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煤样的光谱强度信息采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元素分析技术,通过高能脉冲激光聚集在样品表面,分析等离子体释放出的元素谱线信息,得出样品元素含量和组成。而光谱信息采样的延迟时间是光谱检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研究延迟时间对煤样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强弱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连续背景强度变化和相对标准偏差计算来判定测量煤样的最佳延迟时间。本研究选取山东济南众标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种标准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测试使用Nd∶YAG脉冲激光器,波长为1064nm。对于煤质的检测,采用AvaSpec Dual型光纤光谱仪,光谱探测波长范围为两通道195~467nm和615~973nm。延迟时间为247~252μs对三种标准煤样ZBM100、ZBM101、ZBM104的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光谱信号强度和连续背景强度随延迟时间变化的关系,判断出247~252μs范围内的最佳延迟时间。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连续背景强度快速衰减,在250μs时,连续背景强度和光谱信号强度分别衰减到延迟时间为247μs时的30和50。其次通过在不同延迟时间下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判断出标准煤样样本中Al、Si、Fe三种元素最佳延迟时间为247μs、248μs、249μs所对应的标准偏差达到最小值,得到因选用标准煤样对象不同其相对标准偏差对应元素的最佳延迟时间也会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标准煤样ZBM100、ZBM101、ZBM104的光谱强度在247~252μs的最佳采样延迟时间为250μs。此实验研究结果,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探测和分析煤质检测的最佳延迟时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检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延迟时间 谱线强度 相对标准偏差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煤灰分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云红 余天骄 +4 位作者 周小计 管今哥 郑永秋 张成飞 程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7-1664,共8页
灰分是衡量煤炭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是衡量煤矿和选煤厂煤炭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传统煤灰分含量识别效率低、煤样本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BP神经网络,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的煤炭灰分预测模型。目... 灰分是衡量煤炭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是衡量煤矿和选煤厂煤炭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传统煤灰分含量识别效率低、煤样本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BP神经网络,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的煤炭灰分预测模型。目的是快速识别出煤炭产品中灰分的含量,为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选取了180个标准煤粉样品,1~140号样本数据用于训练集,141~180号样本数据作为测试集。应用PSO-BP模型对煤炭灰分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6维BP神经网络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8501越接近1,表明建立的PSO-BP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灰分预测值与灰分真值无限逼近。进而表明所构建的灰分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为后续的LIBS术应用于煤炭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分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LIBS 光谱强度
下载PDF
煤样高度对激光测量煤灰分准确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云红 文达 +2 位作者 李弘昊 周小计 刘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1-556,共6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是一种新型的物质元素分析技术,有无需样品预处理以及可同时测量多种组分等特点,是未来实时煤质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关键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煤灰分准确度。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可以通过控制煤样高度来实现,煤样高度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是一种新型的物质元素分析技术,有无需样品预处理以及可同时测量多种组分等特点,是未来实时煤质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关键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煤灰分准确度。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可以通过控制煤样高度来实现,煤样高度影响的信噪比以及稳定性需要深入的研究,对测量的煤灰分准确度有很大影响。本文搭建了一套激光测量煤灰分的实验平台,选取代表不同产地的三种国标煤样为对象,采用相同压力下压饼机制成的不同高度片状煤样在同样光路结构下进行实验。通过谱线强度和相对标准偏差比较煤样高度对激光测量煤灰分准确度的影响。我们以0.1 mm为间隔,比较不同位置的光谱强度以及相对标准偏差,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煤样高度为6 mm时,激光恰好聚焦在煤样表面,但是当聚焦位置在样品表面以下0.1 mm,煤样高度为6.1 mm时,光谱强度适中,稳定性更好。综合考虑稳定性和信噪比,煤样高度的研究为进一步产品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煤样高度 煤灰分 谱线强度 相对标准偏差
下载PDF
基于Arduino的简易信号源实验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青 杨延军 +1 位作者 王志军 周小计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49,共4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简易信号源实验,主要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实验以学生熟悉的信号发生器为参考,化繁为简,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出带有波形选择、频率可调、幅度可调的信号源系统。通过实验,学生熟悉了Arduino平台的使用,理解了DDS技... 设计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简易信号源实验,主要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实验以学生熟悉的信号发生器为参考,化繁为简,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出带有波形选择、频率可调、幅度可调的信号源系统。通过实验,学生熟悉了Arduino平台的使用,理解了DDS技术、数模转换、低通滤波等常用基本知识,建立了学以致用的理念。本实验可以作为新工科理念下的课程内容,以激发兴趣为主,同时培养学生软硬件协同的系统级设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源 DDS技术 数模转换 低通滤波 ARDUINO
下载PDF
北京大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帅 周小计 +5 位作者 杨帆 夏林 马修泉 熊炜 王义遒 陈徐宗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09期4-4,共1页
在这里我们报道北京大学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和研究进展。观察到单个和多个组分的 87Rb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形成。介绍了北京大学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系统 ,包括达到 10 - 11毫巴的双磁光阱超高真空系统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系... 在这里我们报道北京大学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和研究进展。观察到单个和多个组分的 87Rb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形成。介绍了北京大学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系统 ,包括达到 10 - 11毫巴的双磁光阱超高真空系统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系统 ,激光稳频和频率控制系统 ,QUIC磁阱及磁阱的控制系统 ,蒸发冷却系统 ,吸收成像和CCD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LabVIEW时序控制系统。实验中 ,我们首先在上磁光阱中捕获 87Rb冷原子 ,并通过连续装载 ,在下磁光阱中获得 10 9,30 0μK的冷原子 ;经过偏振梯度冷却 ,将 87Rb原子进一步冷却到 30 μK。经过磁阱装载过程 ,大约 10 8的原子被绝热的装载到QUIC磁阱中 ,原子在磁阱中的震荡频率为轴向wz =2 pμ 2 0Hz ,径向wr =2 pμ 2 2 0Hz。经过 18s的蒸发冷却 ,射频信号从 30MHz扫描到大约 1.15MHz左右 ,大约 2 μ 10 5个原子形成了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凝聚体的形成过程通过吸收成像法探测 ,观察原子从磁阱中释放 ,在空间自由扩散的状态而得到。在实验上得到了不同的扩散时间 ,原子在轴向和径向的尺度比的变化 ,并且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一致的结论。通过调整QUIC磁阱不同线圈中电流的关闭时间 ,观察到多组分的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体。初步结论是由于关闭使磁场经过零点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 QUIC磁阱 蒸发冷却系统 吸收成像系统 CCD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下载PDF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量子操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徐宗 周小计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41,共9页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当前原子分子物理的一个国际前沿课题.自从1995年在激光冷却的基础上实现BEC以后,全世界已有几十个研究小组成功地获得了BEC,并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研究玻色凝聚体的动量操控是超冷量子气体研究的重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当前原子分子物理的一个国际前沿课题.自从1995年在激光冷却的基础上实现BEC以后,全世界已有几十个研究小组成功地获得了BEC,并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研究玻色凝聚体的动量操控是超冷量子气体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北京大学研究小组于2004年在实验上获得铷原子玻色凝聚以来,在玻色凝聚体的超辐射散射方面作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介绍该研究组近五年来利用超辐射散射在铷原子玻色凝聚动量操控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超冷量子气体 超辐射散射 动量操控
下载PDF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光学晶格中超冷原子动量分布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云红 李弘昊 +3 位作者 文达 魏凡粟 郭新新 周小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0-1484,共5页
相位作为光学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体的波函数中的重要参数,在实验中无法通过吸收成像或者原位成像从动量空间原子分布中直接得到波函数的相位信息。为了研究一维光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体相位分布对动量空间原子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深... 相位作为光学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体的波函数中的重要参数,在实验中无法通过吸收成像或者原位成像从动量空间原子分布中直接得到波函数的相位信息。为了研究一维光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体相位分布对动量空间原子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3200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然后,在分析波函数的相位特征与动量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光晶格中超冷原子动量预测的方法。经验证,模型训练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结果相差1.76,相较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果,平均误差降低了83%,所得结论为机器学习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晶格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动量分布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特性及其应用
12
作者 陈徐宗 杨帆 +6 位作者 夏林 熊伟 马修泉 李俊涛 马千里 陈景标 周小计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5-16,共2页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建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平台,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图1),获得了原子数为五十万个,温度为50纳开尔文的玻色凝聚体。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密测量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变温度,还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建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平台,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图1),获得了原子数为五十万个,温度为50纳开尔文的玻色凝聚体。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密测量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变温度,还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平台通过马越让那跃迁获得了可控的多量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并利用四种方法获得了原子激光(图2),其中有三种方法是国际上第一次使用。另外,我们提出了将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转入Magic光晶格阱,实现精度优于10^-17的新型原子钟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凝聚特性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应用 实验平台 相变温度 MAGIC 北京大学 精密测量 原子激光
下载PDF
偏磁场对双表面微磁阱的影响
13
作者 王义遒 周小计 +1 位作者 陈徐宗 张建玮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B09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偏磁场 双表面微磁阱 纳米技术 冷原子物理 物理性质
下载PDF
改进Chan-Vese模型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算法
14
作者 张秋铭 李云红 +4 位作者 罗雪敏 屈海涛 苏雪平 任劼 周小计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针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红外图像分割效果差,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han-Vese模型的红外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引入边缘能量项,一方面增强模型的局部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有效抑制了轮廓偏移。其次,利用径向基函数取代了传统... 针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红外图像分割效果差,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han-Vese模型的红外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引入边缘能量项,一方面增强模型的局部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有效抑制了轮廓偏移。其次,利用径向基函数取代了传统的长度正则项,简化了计算。然后,通过引入内部能量项省去初始化过程,节省了算法的运行时间。经实验验证,Dice重合率(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平均值为0.9808,错误分割率(ratio of segmentation error,RSE)平均值为0.025,算法运行时间比其他模型总体平均值低66.8%。改进后的Chan-Vese模型分割算法的Dice重合率和错误分割率等均优于GAC-CV、CV-RSF、区域型水平集和Multiphase-CV模型分割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分割 CHAN-VESE模型 边缘能量项 径向基函数
下载PDF
单模激光定态几率分布的内插近似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海宁 周小计 曹力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2期54-55,共2页
用内插程序计算了单模激光的定态几率分布,并将其结果和数值模拟及统一色噪声近似理论的结果,在不同噪声关联时间τ值的情况下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激光系统中用内插法得到定态几率分布,不仅在大τ和小τ的情况下和数值模拟曲线吻合,... 用内插程序计算了单模激光的定态几率分布,并将其结果和数值模拟及统一色噪声近似理论的结果,在不同噪声关联时间τ值的情况下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激光系统中用内插法得到定态几率分布,不仅在大τ和小τ的情况下和数值模拟曲线吻合,而且对中等范围取值τ也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激光 定态几率分布 内插法 激光系统 噪声
下载PDF
电磁感应透明(EIT)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瑞民 肖峰 +4 位作者 陈帅 张宇 周小计 王义遒 陈徐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9-63,共5页
进行了电磁感应透明(EIT)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完成了铯原子超精细结构中的电磁感应透明实验和铷原子塞曼磁子能级的电磁感应透明实验,并通过实验深入研究了原子密度、温度、耦合光强度、激光线宽、激光失谐等因素对透... 进行了电磁感应透明(EIT)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完成了铯原子超精细结构中的电磁感应透明实验和铷原子塞曼磁子能级的电磁感应透明实验,并通过实验深入研究了原子密度、温度、耦合光强度、激光线宽、激光失谐等因素对透明信号的高度、线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铯原子 铷原子 塞曼能级
下载PDF
用吸收成像法分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逃逸蒸发冷却
17
作者 夏林 陈帅 +5 位作者 周小计 杨帆 马修泉 熊炜 王义遒 陈徐宗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09期30-30,共1页
本文介绍利用吸收成像法得到的光学厚度来作为是否进行有效蒸发冷却的判据的基本原理。利用蒸发冷却实现BEC的过程中 ,过快或过慢的降低磁阱深度 ,都会带来大量的原子数损失和低的蒸发冷却效率。蒸发冷却过程必须是一个满足逃逸蒸发冷却... 本文介绍利用吸收成像法得到的光学厚度来作为是否进行有效蒸发冷却的判据的基本原理。利用蒸发冷却实现BEC的过程中 ,过快或过慢的降低磁阱深度 ,都会带来大量的原子数损失和低的蒸发冷却效率。蒸发冷却过程必须是一个满足逃逸蒸发冷却 (runawayevaporation)条件的有效的过程。利用光学厚度和弹性碰撞率之间的关系 ,可直接用吸收成像法分析蒸发冷却过程是否有效。文中还结合北京大学量子信息与测量实验室实现BEC的实验数据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成像法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逃逸蒸发冷却 磁阱深度 弹性碰撞率
下载PDF
基于移动光晶格布洛赫振荡的原子干涉重力仪
18
作者 彭鹏 董翔宇 +3 位作者 殷国玲 毛德凯 熊炜 周小计 《计测技术》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目前传统的原子干涉重力仪—马赫-曾德尔型原子重力仪存在体积较大,影响设备便携性的问题,北京大学实现了国内首个基于移动光晶格的布洛赫振荡原理的小型化原子干涉重力仪。本实验系统的采样率达到0.9 Hz,能够满足长期实时测量的需... 针对目前传统的原子干涉重力仪—马赫-曾德尔型原子重力仪存在体积较大,影响设备便携性的问题,北京大学实现了国内首个基于移动光晶格的布洛赫振荡原理的小型化原子干涉重力仪。本实验系统的采样率达到0.9 Hz,能够满足长期实时测量的需求,且实验系统中原子的竖直位移约为3 cm,灵敏度达到4.6×10^(2)μGal·Hz^(-1/2),在2800 s积分时间内,分辨率可以达到6.5(0.7)μGal。实验成果为原子干涉重力仪的小型化与实用化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干涉重力仪 拉姆塞-伯德原子干涉仪 布洛赫振荡 移动光晶格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及区域合并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云红 张秋铭 +1 位作者 周小计 贾凯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针对传统分水岭算法在图像分割过程中的过分割问题,提出了基于形态学标记及MSRM的分水岭改进算法。利用形态学混合开闭运算实现图像重建,采用Laplace锐化强化图像边界,其次标记目标物和背景,修正幅值图像,经分水岭变换实现图像的粗分割... 针对传统分水岭算法在图像分割过程中的过分割问题,提出了基于形态学标记及MSRM的分水岭改进算法。利用形态学混合开闭运算实现图像重建,采用Laplace锐化强化图像边界,其次标记目标物和背景,修正幅值图像,经分水岭变换实现图像的粗分割,然后利用MSRM区域合并法实现目标物和背景的有效分割。对比聚类分割和基于H-minima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和Otsu类间最大间距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在分割效果、算法运行时间和分割精确度和召回率上具有明显优势,与上述其他算法在平均分割时间上提升3.86 ms,2.88 ms,5.64 ms。分割交并比IOU平均值96.42%,比其他算法平均值高出12.65%,2.77%和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分水岭 形态学混合开闭 区域合并
下载PDF
分区域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云红 聂梦瑄 +2 位作者 苏雪平 周小计 何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1-818,共8页
针对人脸识别准确率易受人脸表情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区域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在预处理图像上标记出14个人脸关键点,并将人脸图像划分为表情易变区域和不变区域;然后,分别用Gabor+LBP和Gabor+分块LBP两种特征提取通... 针对人脸识别准确率易受人脸表情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区域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在预处理图像上标记出14个人脸关键点,并将人脸图像划分为表情易变区域和不变区域;然后,分别用Gabor+LBP和Gabor+分块LBP两种特征提取通道对表情不变区域和易变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将所得的特征直方图级联,并进行身份验证。经FERET(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LFW(labled faces in the wild)及自制人脸数据库验证,文中算法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14%,98.5%,96.52%。在FERET数据库中,该文算法准确率较DeepID和Gabor+分块LBP算法分别提高了1.88%和3.6%,F1(调和平均数)分别提高了1.8%和2.86%。实验结果表明,分区域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对人脸表情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域特征 人脸易变区域 人脸不变区域 特征直方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