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崧雯 严令华 +2 位作者 任胜祥 张玲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0-785,共6页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曾经接受过1~2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发的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曾经接受过1~2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发的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有50例患者入组,随访至2007年9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率为100%。50例患者中有3例不可评价疗效,其余患者中完全缓解占0%(0/47)、部分缓解占38.3%(18/47)、疾病稳定占44.7%(21/47)、疾病进展占17.0%(8/47);疾病控制率为8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和13.7个月;1年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56%。Ⅱ-Ⅲ度皮疹患者的肿瘤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要显著高于0-Ⅰ度的皮疹患者,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受益要明显优于疾病进展患者。Ⅲ度以上皮疹的发生率为4%(2/50)。结论:给予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厄洛替尼治疗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良好。患者的生存期不受性别、吸烟状态和病理组织类型的影响,皮疹严重度为Ⅱ度或以上的患者的疗效似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厄洛替尼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徐清华 严令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33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2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48.48%,16/33)要高于对照组(20.45%,9/40)(χ2=6.008,P=0.025)。ERCC1阳性组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31.3%,阴性组为58.8%(χ2=2.528,P=0.112);MST分别为36月和54月(P=0.118);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7.1%(χ2=0.029,P=0.866);5年生存率分别为18.8%和23.5%(χ2=0.414,P=0.52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西乐葆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徐建芳 吕梅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87-90,94,共5页
目的比较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联合西乐葆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ⅢB/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化疗方案NP方案联合西乐葆,长春瑞滨25 mg/m^2... 目的比较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联合西乐葆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ⅢB/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化疗方案NP方案联合西乐葆,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静脉注射,顺铂75 mg/m^2第1、2天静脉滴注,西乐葆400 mg2次/日,第1-12天口服,21 d为一个周期;B组33例,化疗方案为NP方案,用法同A组。结果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35.5%和26.7%(P=0.457),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7.1%和66.7%(P=0.058),1年生存率分别为58.1%和36.7%(P=0.09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9.2个月(P=0.062)。而36例肺腺癌中,A组1年生存率为64.7%,显著高于B组的26.3%(P=0.021);且A组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明显高于B组的8.7个月(P=0.033)。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7.7%,明显高于B组的40.0%(P=0.03),而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静脉炎、神经毒性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P方案联合西乐葆治疗晚期NSCLC有效,安全性好。肺腺癌的1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显著高于NP方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长春瑞滨 顺铂 化疗 非小细胞肺肿瘤
下载PDF
多基因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李爱武 易祥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3-75,83,共4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癌基因p53、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MYC、p21和nm23等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 目的前瞻性探讨癌基因p53、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MYC、p21和nm23等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NSCLC瘤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并分析这些参数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53、COX-2、EGFR、VEGF、PCNA、MYC、p21和nm2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7.5%(31/40)、67.5%(27/40)、57.5%(23/40)、87.5%(35/40)、90%(36/40)、87.5(35/40)、32.5%(13/40)和32.5%(13/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EGFR是影响该组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EGFR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EGFR阴性表达者(P=0.018)。结论在NSCLC,存在上述8种基因蛋白的表达;EGFR表达与NSCL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多基因表达 术后
下载PDF
STI 571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2 位作者 苏春霞 赵印敏 粟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50,共5页
目的:比较STI 571单药及联合顺铂(DDP)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株A549及其DDP耐药株(A549/DDP)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STI 571相关受体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A549/DDP细胞,... 目的:比较STI 571单药及联合顺铂(DDP)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株A549及其DDP耐药株(A549/DDP)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STI 571相关受体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A549/DDP细胞,应用MTT法测定STI 571和(或)DDP对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FCM法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A549细胞株和NSCLC组织中STI 571相关受体的表达。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和-β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STI 571单药对A549/DDP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增强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增加A549/DDP细胞的G2/M期和S期的细胞数,诱导其凋亡。STI 571在<10μmol/L时,对A54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A549细胞和A549/DDP细胞均表达PDGFR-α和-β,后者还表达c-KIT蛋白。在肺腺癌中,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率分别为65.5%和69.0%,与肺鳞癌的70.4%和74.1%相似,仅1例肺鳞癌表达c-KIT(3.7%)。表达PDGFR-α和-β的患者3年生存率和总体生存与不表达患者相似。结论:STI 571可以抑制DDP耐药的NSCLC细胞株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能增加DDP耐药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在NSCLC患者中,PDGFR-α和-β的表达水平与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增生抑制作用 STI 571 顺铂
下载PDF
50例肺错构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崧雯 《临床肺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 分析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 1995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 5 0例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2 7例临床无症状。仅 4例有“爆米花”样钙化的影像学特征。术前确诊仅 1... 目的 分析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 1995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 5 0例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2 7例临床无症状。仅 4例有“爆米花”样钙化的影像学特征。术前确诊仅 10例。错构瘤摘除术 30例 ,肺楔形切除术 7例 ,肺叶切除术 13例 ,随访 4 5例 ,无一例复发与恶变。预后良好 ,结论 肺错构瘤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肿瘤。该病术前确诊率低。常用肿瘤摘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错构瘤 诊断 影像学特征 外科手术
下载PDF
^(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联合增强CT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
7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3 位作者 郑迪 刘进军 李爱武 严令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4-287,290,共5页
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 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 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 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 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 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FDG MCD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3%(61/63)和74.07%(20/27),而增强CT分别为90.48%(57/63)和85.19%(23/27)。胸部FDG MCD和增强CT均阳性时,诊断敏感性为87.30%(55/63),特异性为92.59%(25/27)。结论:FDG MCD联合CT增强扫描对周围性肺部病灶性质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脱氧葡萄糖 分子符合探测成像 胸部增强CT 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H101溶瘤腺病毒联合长春瑞滨/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彩存 徐瑛 +6 位作者 倪健 周崧雯 徐建芳 吕梅君 王丽 陈杰 王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NSCLC患者随机接受经皮肺穿剌瘤内注射H1011.5×1012病毒颗粒联合NP方案化疗(A组)或单纯NP方案化...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NSCLC患者随机接受经皮肺穿剌瘤内注射H1011.5×1012病毒颗粒联合NP方案化疗(A组)或单纯NP方案化疗(B组)。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一次评价疗效,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生存期。结果:A组19例可评价患者中,总体疗效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4例;B组可评价17例中,PR3例,SD9例和PD5例。第1次评价疗效时,A组PD1例,而B组PD5例,B组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生存曲线几乎相似,但A组6月、9月和1年生存率均要稍高于B组;A组中位TTP时间也较B组有所延长。A组副反应中,除了非感染发热外,其他不良反应与B组相似。A组有2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经皮肺穿剌瘤内注射H101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是可行、安全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腺病毒 抗肿瘤药 综合疗法
下载PDF
48例肺癌肉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清华 周彩存 +3 位作者 倪健 周崧雯 姜格宁 丁嘉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背景与目的 肺癌肉瘤在肺部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的48例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肉瘤好发于50岁... 背景与目的 肺癌肉瘤在肺部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的48例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肉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发于右肺,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近,极易误诊,手术病理切片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本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7.1%,3年生存率为49.5%,5年生存率为22.7%。χ^2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肿瘤的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肺癌肉瘤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早期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肉瘤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在MRI诊断肺癌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粟波 徐清华 +3 位作者 周崧雯 孙希文 吴秋芳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构建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通过对荷瘤裸鼠模型行MRI以观察其在探查微小肿瘤病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靶向多肽-脂肪酸接枝物采用9-芴甲氧羰基(fiuorenylmethoxy carbony,Fmoc)固相合成法获得,薄膜超声... 目的:构建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通过对荷瘤裸鼠模型行MRI以观察其在探查微小肿瘤病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靶向多肽-脂肪酸接枝物采用9-芴甲氧羰基(fiuorenylmethoxy carbony,Fmoc)固相合成法获得,薄膜超声法制备靶向纳米脂质体,超滤离心法测定钆双胺(Gd—DPTA—BMA)包封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偶氮氯膦Ⅲ比色法测定钆含量;对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行MRI,评价靶向纳米脂质体对肿瘤特异性MRI信号增强作用。结果:分别制备获得以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d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VEGFR-2为靶点的及不同连接方式的靶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55.5%-60.1%;平均粒径为109~128nm,其中以整合素受体αVβ3和VEGFR-2为靶点分子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MRI成像信号增强作用,尤以整合素受体为佳;其中连接臂又以采用疏水性连接臂6-氨基己酸效果最好。MRI T1加权像上肿瘤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可达对照的1.8—2.8倍,并清晰显示直径为2—5mm的微小肿瘤病灶;体内生物分布测定表明,肿瘤部位Gd^3+浓度高于心脏、肺、肝脏、肌肉等器官,也略高于脾脏和肾脏。结论:构建的靶向顺磁性纳米脂质体具有肿瘤特异性,肿瘤部位持续时间长,MRI信号强度高。可清晰显示直径2—5mm微小肿瘤病灶,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肿瘤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纳米技术 顺磁性
下载PDF
p53、C-erbB-2和nm2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爱武 易祥华 +3 位作者 周彩存 吕梅君 徐瑛 周崧雯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46-349,352,共5页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8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7例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p53和CerbB2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8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7例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p53和CerbB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均高于正常肺组织5%和3%(P<0.05);nm23蛋白表达为67%,则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3%(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范围(T)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NM)、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没有明显的相关性。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疾病分期(TNM)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受侵范围(N)、远处转移状况(M)和疾病分期(TNM)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SCLC表达增高及nm23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降低,提示p53和nm23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病理特征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53 C-ERBB-2 NM23
下载PDF
首剂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胜祥 张玲 +2 位作者 周崧雯 孙辉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首剂负荷量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伴骨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首剂负荷量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伴骨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首剂给予负荷量,即6mg伊班膦酸钠以100mL 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每日1次静脉滴注,15min以上,连用3d,以后每3—4周重复给予1次维持量伊班膦酸钠6mg。观察并记录止痛起效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吗啡日消耗量、血钙、肌酐、碱性磷酸酶等变化。结果:29例可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后25例疼痛缓解,缓解率86.2%,疼痛缓解平均所需时间(2.9±0.8)d,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01),其中有4例治疗后吗啡用量减少20—40mg。治疗前7例血钙增高,治疗后均降为正常。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肾脏毒性反应。结论:伊班膦酸钠负荷量给药止痛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转移性骨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吗啡用量,避免吗啡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有效降低血钙,是NSCLC转移性骨痛治疗的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疼痛 骨痛 治疗 伊班膦酸钠
下载PDF
依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洁 徐瑛 +4 位作者 周崧雯 李爱武 郑迪 徐建芳 周彩存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7-89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线化疗疗效较好,然而一旦复发,治疗十分困难,目前尚未确定最佳二线化疗方案。因此,我们采用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联合顺铂(cisplatin,DDP)二线治疗SCLC,以探讨其疗...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线化疗疗效较好,然而一旦复发,治疗十分困难,目前尚未确定最佳二线化疗方案。因此,我们采用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联合顺铂(cisplatin,DDP)二线治疗SCLC,以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既往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SCLC患者采用CPT-1160mg/m^2,静滴,第1、8、15天;DDP25mg/m^2,静滴,第1~3天。28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一次疗效评价,4周后复核并随访生存期。结果:可评价病例28例,其中CR1例,PR7例,SD8例,PD12例,有效率28.6%(8/2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为3.2个月(0.8~5.6个月),二线治疗生存期7.5个月(1.5~31个月),可使总体生存期达到15个月(2.3~4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36.7%(11/30),其次是肝功能损害,仅1例出现Ⅲ度腹泻。结论:CPT-11联合DDP二线治疗SCLC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依立替康 二线化疗
下载PDF
初治晚期无症状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疗的时序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霞 张玲 +2 位作者 孙辉 周崧雯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的时序。方法:对102例经CT或MRI确诊的无症状脑转移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WBRT的时序进行分组:化...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的时序。方法:对102例经CT或MRI确诊的无症状脑转移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WBRT的时序进行分组:化疗后行WBRT(A组)、先WBRT后化疗(B组)和同步WBRT和化疗(C组)。结果:A、B和C组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分别为4.5、6.1和5.6个月(P=0.50),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分别为11.1、13.0和11.7个月(P=0.18)。3组患者治疗后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WBRT后行化疗可能有延长无症状脑转移NSCLC患者PFS和OS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脑转移
下载PDF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每周方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辉 张玲 +3 位作者 周崧雯 陈晓霞 徐清华 周彩存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单药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每周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年11月-2007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药多西他赛第1天和第8天用药,剂量为35mg/(m^2&#... 目的研究和评价单药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每周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年11月-2007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药多西他赛第1天和第8天用药,剂量为35mg/(m^2·次)化疗,21d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评价毒性反应,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60例患者共经历203个周期多西他赛化疗,年龄39~78岁,60例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O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11.7%),稳定(stable disease,SD)19例(31.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43.3%,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14周。结论单药多西他赛每周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较好,可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不良反应相对较轻,适合在一般状况较差有合并疾病的患者二线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非小细胞肺肿瘤 二线化疗
下载PDF
Ⅳ型胶原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诱导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春霞 周崧雯 +2 位作者 赵印敏 粟波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matrix,ECM)成分中Ⅳ型胶原对耐药NSCLC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其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顺铂耐药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A...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matrix,ECM)成分中Ⅳ型胶原对耐药NSCLC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其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顺铂耐药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A549/DDP),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观察细胞粘附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DDP作用前后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CⅣ)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Ⅳ组及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组与不包被组相比,细胞粘附明显增加(P<0.001);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粘附与不包被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Ⅳ包被后DDP对A549/DDP的IC50由169.9μmol/L升高至258.3μmol/L,再联合LY294002则DDP对A549/DDP的IC50降至87.1μmol/L;CⅣ明显降低DDP引起的A549/DDP细胞凋亡,LY294002则可阻断CⅣ的这种保护作用(均为P<0.05)。结论:Ⅳ型胶原可能参与NSCLC耐药形成,PI3K可能是其信号转导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外基质 细胞凋亡 耐药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春霞 周崧雯 +1 位作者 易祥华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2-464,47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分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分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纤连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7个月,而纤连蛋白阳性表达者为38个月,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8)。新辅助化疗组中层连蛋白阴性表达与临床缓解率高有关(P=0.022)。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新辅助化疗组的多因素分析发现,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指标(P=0.003),纤连蛋白和层连蛋白的阴性表达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某些细胞外基质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临床缓解率降低,纤连蛋白表达阴性者生存期可能较阳性表达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细胞外基质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Castleman病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洁 周崧雯 +1 位作者 郑卉 周彩存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Castleman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8岁,局灶型5例,弥漫型2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7例CD中2例无任何症状;胸部X线上3例表现为纵隔内软组织...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Castleman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8岁,局灶型5例,弥漫型2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7例CD中2例无任何症状;胸部X线上3例表现为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4例表现为肺内小结节;肺扫描3例阴性,4例阳性;气管镜检1例管腔呈外压性狭窄;5例局灶型CD手术治疗效果好,2例弥漫型CD疗效欠佳;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结节病等。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复杂,局灶型多表现为强化明显的纵隔内肿块,弥漫型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术前极易误诊,应争取早日手术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学特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环氧合酶-2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19
作者 周彩存 周崧雯 +3 位作者 倪健 易祥华 唐亮 粟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8-18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调表达是患者独立预后的不良因素。COX-2参加结肠癌等实体瘤的血管生成,是否参与NSCLC血管生成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OX-2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血管内... 背景与目的: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调表达是患者独立预后的不良因素。COX-2参加结肠癌等实体瘤的血管生成,是否参与NSCLC血管生成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OX-2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脂质体将表达COX-2反义核酸的质粒和空质粒分别稳定转染H1299细胞(H1299-AS和H1299-P),采用RT-PCT和W esternB lot法检测细胞株COX-2和VEGF-A的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NSCLC肿瘤组织COX-2、VEGF-A和CD31表达情况,用χ2检验分析这些参数间相互关系。结果:H1299-AS细胞株COX-2 mRNA和蛋白水平较H1299-P细胞明显下降;VEGF-A蛋白表达水平亦同步下降。肺腺癌COX-2表达率为77%,显著高于肺鳞癌的37%(P<0.05)。NSCLC中COX-2和VEGF-A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55和0.42,P<0.05)。COX-2表达阴性患者肿瘤微血管密度为45.7±15.6根/200×视野,显著高于不表达患者的37.4±9.7根/200×视野(P<0.05)。NSCLC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与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NSCLC存在COX-2和VEGF-A共表达,COX-2可能通过诱导VEGF-A表达来发挥促血管生成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下载PDF
ID1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鲍昱辰 赵印敏 +5 位作者 陈斌 罗洁 邓沁芳 孙辉 谢博雄 周崧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4-870,共7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整体有效率...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整体有效率为30%-4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2个月。但EGFR-TKI在临床中的耐药现象也很普遍,严重影响了其抑瘤作用。因此,克服耐药、寻找一种新的与肺癌耐药相关的预后因子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differentiation inhibitory factor 1,ID1)与NSCLCEGFR-TKI耐药之间的关系,看其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手术标本(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1D1的表达;q RT-PCR、Western-blot检测并比较肺癌细胞敏感株与耐药株中ID1的表达变化;MTT检测吉非替尼对ID1慢病毒载体处理肺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将肺癌细胞接种至裸鼠腋下,待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使用吉非替尼治疗,估算肿瘤体积。结果 ID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ID1的表达与NSCLC EGFR-TKI耐药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1在NSCLC中高表达,并且参与了NSCLC EGFRTKI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STAT3磷酸化程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分化抑制因子 EGFR-TKI 获得性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