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制备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张如杰 周广东 +3 位作者 王建博 翁光东 雷东 龚文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讨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DNA酶、RNA酶等对获取的兔... 目的·探讨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DNA酶、RNA酶等对获取的兔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分别对脱细胞组和未脱细胞组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Masson染色、Verhoff-von Gieson染色,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鉴定脱细胞效果,观察脱细胞血管形态学变化。使用脱细胞后的兔主动脉作为动脉化人工小血管支架,利用液体全氟化碳涂层修饰脱细胞小血管内膜(氟化组)制备一种新型人工小血管,并对其特征基团进行定性且定量测定。观察血管内表面液体消散时间和液体在45°倾斜血管表面的流动情况来分析血管的疏水性。将脱细胞组和氟化组的血管置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孵育,在电镜下观察,评估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性能。取未脱细胞组、脱细胞组以及氟化组的兔主动脉连接上球囊扩张压力泵进行爆破压力测试。结果·对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脱细胞法可以有效去除细胞并保留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且在电镜下内膜并未出现破损。对3组进行压力爆破测试,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疏水性测试中,水滴在氟化组内膜上停留的时间超过5 min,且在45°斜板上未留下明显水迹。在血小板黏附性试验中,脱细胞组内膜聚集活化了血小板,而氟化组则得到抑制。结论·联合脱细胞法可使脱细胞血管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物理稳定性,氟化涂层可使血管具有抗凝血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组织工程 小血管 内膜 涂层
下载PDF
面向神经形态系统的忆阻逻辑电路综述与展望
2
作者 王佳阳 董哲康 +3 位作者 纪晓悦 胡小方 周广东 齐冬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22,共22页
神经形态系统泛指受脑启发、使用非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高度的并行计算能力、极低的功耗和存算一体的特征,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逻辑电路是神经形态计算硬件实现的基本计算单元,对于构建... 神经形态系统泛指受脑启发、使用非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高度的并行计算能力、极低的功耗和存算一体的特征,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逻辑电路是神经形态计算硬件实现的基本计算单元,对于构建新型神经形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应用于神经形态系统的逻辑电路大多由二极管、三极管等传统元器件或集成芯片组成,在尺寸、性能方面存在限制.具有纳米尺寸、电阻可变且非易失、耗能低等特性的忆阻器为构建面向神经形态系统中的逻辑电路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的忆阻逻辑电路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基于电路中输入输出逻辑状态变量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输入输出变量均为电阻(R-R型)电路、输入输出状态变量均为电压(V-V型)电路、输入输出状态变量为阻值和电压的组合(R-V型/V-R型)电路3类.同时,从组成部分、计算方式、逻辑状态变量、外围电路的复杂度、能量损耗、级联能力、延时性7个方面对3类忆阻逻辑电路进行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总结不同电路拓扑结构的忆阻逻辑电路的优缺点.进一步,整理分析了现有忆阻逻辑电路在联想记忆、情感计算、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潜在应用.针对忆阻逻辑电路在操作复杂性和物理实现方面的缺陷,本文展望了忆阻逻辑电路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对忆阻逻辑电路及其在神经形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形态系统 忆阻器 逻辑电路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氧化铁忆阻器中缺陷态诱导的模拟型阻变及突触双脉冲易化特性
3
作者 王彤宇 冉皓丰 周广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模拟型阻变突触特性能够为神经形态计算提供高的计算精度并避免计算过程中带来的电导卡滞、跃变以及失效等问题。模拟生物突触在刺激脉冲下的行为,能够更好地揭示电子器件的仿生特性机理并为高性能神经形态计算提供支撑。突触双脉冲易... 模拟型阻变突触特性能够为神经形态计算提供高的计算精度并避免计算过程中带来的电导卡滞、跃变以及失效等问题。模拟生物突触在刺激脉冲下的行为,能够更好地揭示电子器件的仿生特性机理并为高性能神经形态计算提供支撑。突触双脉冲易化是生物突触的重要特性,反映了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的易化和适应性过程,对揭示神经元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为了构建突触双脉冲易化的模拟型忆阻器件,本研究通过器件的能带结构设计及氧空位缺陷态的调控,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种结构为Ag/FeO_(x)/ITO的忆阻器。电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优异的渐进递增的非线性阻变特性,即模拟型阻变特性。在I-V循环扫描3000次范围内,这种器件均表现出模拟型阻变特性,可提供稳定的、可分离的16个电导状态,且在10^(4)s内维持良好,说明这些电导状态是非易失性的,这主要归功于电子在氧空位缺陷态中的捕获与去捕获以及在势垒间隧穿行为。但是,在低电场强度情况下,捕获的热电子有可能会跃迁出浅陷阱能级,而呈现出易失性。根据这种器件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共存特性,通过调制电压脉冲宽度、幅度,器件能够表现出很好的突触双脉冲易化特性,显示出该类型器件在神经形态计算中的潜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氧化铁 缺陷态 突触双脉冲易化
下载PDF
软骨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活性支架的构建及其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4
作者 王千懿 冉欣悦 +3 位作者 张沛灵 慈政 雷东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5-803,共9页
目的·利用软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ACM)与复合天然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生物材料,构建具有双网络交联的生物活性组织工程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再生。方法·用核酸酶消化法消化掉软骨组织中细胞相关的免... 目的·利用软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ACM)与复合天然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生物材料,构建具有双网络交联的生物活性组织工程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再生。方法·用核酸酶消化法消化掉软骨组织中细胞相关的免疫原性成分,并将细胞外基质相关糖蛋白、胶原结构保留,用DNA、组织糖胺多糖、胶原定量试剂盒通过分光光度仪检测软骨组织脱细胞效率。将ACM和SF配置成混合溶液,通过加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两者所含羟基、氨基发生亲核交联反应,冷冻干燥制成多孔仿生支架(n=5),同时以相同方法制备仅含有ACM或SF的多孔支架(n=5)。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支架微观孔隙结构,并通过力学测试对不同组支架的力学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回弹性进行评估,以吸水率反映支架的内外物质交换能力。分离并培养兔耳软骨细胞,接种于ACM-SF支架上,SEM观察培养1、4、7 d后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分布与基质分泌情况,活/死细胞双染色观察细胞活力状况,通过CCK-8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并于裸鼠皮下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内培养4周、8周后,行组织学检测。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酶消化后的软骨脱细胞基质几乎无细胞残留,并保留了软骨细胞外基质活性成分。ACM-SF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相互连通的微孔结构和良好的弹性,湿态下多次压缩后能恢复原状,ACM-SF的吸水率达到了近20倍,为细胞黏附环境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交换条件。此外,该支架无生物毒性,具有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能力;组织学检测显示,ACM-SF支架可在体内再生均质、典型的软骨组织。结论·ACM-SF复合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仿生微环境,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脱细胞外基质 丝素蛋白 多孔支架 软骨再生
下载PDF
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周广东 李宏男 +1 位作者 任亮 李东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9-173,97,共6页
当光纤光栅传感器埋设在结构中或粘贴于结构表面后,由于中间层的存在使结构的真实应变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所测得的应变之间存在一个传递系数。在已有的应变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的主要因素,它们是光... 当光纤光栅传感器埋设在结构中或粘贴于结构表面后,由于中间层的存在使结构的真实应变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所测得的应变之间存在一个传递系数。在已有的应变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的主要因素,它们是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长度、中间层的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平均应变传递随着传感器长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中间层的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中间层的泊松比对平均应变传递率的影响很小,在设计中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光栅光纤传感器 参数分析 应变传递 中间层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实测数据的大跨悬索桥扁平钢箱梁温差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广东 丁幼亮 +1 位作者 李爱群 王高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温度应力是影响大跨桥梁结构全寿命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温度场分布模型是准确计算结构温度应力的基础。基于润扬大桥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润扬大桥悬索桥扁平钢箱梁为期一年的实测温度结果,得出横截面不同... 温度应力是影响大跨桥梁结构全寿命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温度场分布模型是准确计算结构温度应力的基础。基于润扬大桥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润扬大桥悬索桥扁平钢箱梁为期一年的实测温度结果,得出横截面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扁平钢箱梁同一横截面上不同测点之间温差的概率分布模型,确定不同横截面具有一定重现期的温差标准值,总结用于温度应力计算的横截面温差模式。分析结果表明:①扁平钢箱梁的温度场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②横截面各个测点之间的正温差和负温差均可以通过Weibull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的加权和来描述其概率分布;③同一横截面上不同测点之间有不同的温差标准值,但不同截面对应位置的温差标准值十分接近;④扁平钢箱梁顶板存在三种不同的横向温差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大跨悬索桥全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悬索桥 扁平钢箱梁 横截面温差模式 温差标准值
原文传递
GFP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内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示踪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广东 王晓云 +3 位作者 刘德莉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实现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报告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 (BMSC)中的高效、稳定、持久表达 ,直接示踪BMSC在关节软骨缺损内的分布及分化。方法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 GFP ,通过PT6 7包装细胞克隆、G4 1... 目的 :实现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报告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 (BMSC)中的高效、稳定、持久表达 ,直接示踪BMSC在关节软骨缺损内的分布及分化。方法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 GFP ,通过PT6 7包装细胞克隆、G4 18筛选及扩增 ,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假病毒液 ,并直接转染BMSC。将含有GFP基因转染标记的BMSC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 ,植入猪自体关节软骨缺损处 ,7个月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修复组织中GFP标记的BMSC的分布及分化。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证实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 GFP构建成功 ,转染PT6 7细胞后可在荧光激发波长下 ,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转染率达 2 0 %~ 5 0 % ,经G4 18筛选后可达 10 0 %。筛选、扩增后 ,PT6 7细胞的上清培养液可成功地转染BMSC ,筛选后能稳定、持久、高效表达GFP。将标记的BMSC植入关节软骨缺损 7个月后 ,修复组织仍能高效表达GFP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 ,多数新生软骨陷窝内有GFP标记的细胞。结论 :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GFP载体 ,能持久标记骨髓基质细胞 ,用于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及细胞转归的示踪 ,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直观。标记的BMSC可在关节软骨缺损内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软骨形成
原文传递
大跨桥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广东 李爱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为了避免无线传感网络出现"能量洞"而造成整个网络的过早死亡,提出一种新型大跨桥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原理,提出以数据获取效率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推导了基... 为了避免无线传感网络出现"能量洞"而造成整个网络的过早死亡,提出一种新型大跨桥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原理,提出以数据获取效率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推导了基于数据获取效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的理论公式,并对几种桥梁测试工况进行了无线传感网络布置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节点均匀布置方法和传感节点不参与数据传输的网络节点布置方法相比,基于数据获取效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能够很好地保证网络中各个节点能耗的均匀性,在相同的成本投入下获得最多的结构状态信息。基于数据获取效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布置方法可充分利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有效地消除"能量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节点布置 桥梁 无线传感网络 数据获取效率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润扬大桥悬索桥全寿命评估随机温度场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广东 李爱群 +1 位作者 丁幼亮 王高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916,共5页
为了得到桥梁全寿命评估的温度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钢箱梁桥随机温度场模拟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和假设检验,对润扬大桥悬索桥扁平钢箱梁为期5年的实测温度和温差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复杂统计模式下样本序... 为了得到桥梁全寿命评估的温度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钢箱梁桥随机温度场模拟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和假设检验,对润扬大桥悬索桥扁平钢箱梁为期5年的实测温度和温差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复杂统计模式下样本序列模拟的数值逆变换抽样方法,并建立了扁平钢箱梁的全寿命评估随机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扁平钢箱梁实测温度服从2个正态分布的加权和,实测温差则服从1个Weibull分布和1个正态分布的加权和;利用数值逆变换抽样方法模拟得到的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与目标概率密度函数吻合良好;模拟温度场能准确描述扁平钢箱梁的温度特性.因此,该数值逆变换抽样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大跨悬索桥扁平钢箱梁全寿命期的随机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全寿命评估 扁平钢箱梁 悬索桥 数值逆变换抽样方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与TGF β_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广东 王晓云 +4 位作者 刘德莉 吴娟娟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明确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代谢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为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抽取猪股骨骨髓 ,分离有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 (40ng/ml)或地塞米... 目的 明确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代谢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为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抽取猪股骨骨髓 ,分离有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 (40ng/ml)或地塞米松 (40ng/ml)与转化生长因子β1(10ng/ml)联合诱导。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诱导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诱导组细胞代谢功能的变化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 -PCR及Northernblott等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加入地塞米松后细胞增殖能力受到轻度抑制 ,而同时加入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后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电镜下可见随诱导因子的增加 ,细胞变得肥大 ,细胞器丰富 ,功能活跃。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在联合诱导组明显增强 ,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 ,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软骨细胞特征性蛋白 ,但对细胞的增殖及代谢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TGFΒ1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细胞代谢 软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构建软骨的体内外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广东 苗春雷 +3 位作者 刘霞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应用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构建软骨,比较其体内植入前后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探讨共培养构建软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猪关节软骨细胞和BMSCs,两者按2∶8比例混合... 目的应用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构建软骨,比较其体内植入前后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探讨共培养构建软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猪关节软骨细胞和BMSCs,两者按2∶8比例混合(软骨细胞∶BMSC),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乳酸包埋的聚羟基乙酸支架,体外培养8周后部分标本植入裸鼠皮下,再经体内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糖胺聚糖含量(GAG)测定、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体内植入前后标本的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8周时,所有标本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但质地较软,组织结构相对较为松散。体内植入8周后,共培养构建软骨能维持良好的软骨外观,而且GAG含量及弹性模量均明显高于体外标本(p<0.01),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体内标本的组织结构致密,基质及Ⅱ型胶原显色程度均明显强于体外标本。结论软骨细胞诱导BMSCs构建的软骨在体内皮下环境中能维持良好的软骨特性,而且植入体内后能继续向成熟软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软骨细胞 共培养 体外 体内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动态惩罚遗传算法的桥梁监测无线测点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广东 操声浪 刘定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2,共7页
针对桥梁监测的无线测点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的改进广义遗传算法。首先针对无线传感器数量固定和通信距离有限的典型特征将桥梁监测无线测点优化布置表达为约束优化问题,无线传感器的数量和极限传输距离作为优... 针对桥梁监测的无线测点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的改进广义遗传算法。首先针对无线传感器数量固定和通信距离有限的典型特征将桥梁监测无线测点优化布置表达为约束优化问题,无线传感器的数量和极限传输距离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其次构建了一种能够根据解的偏离程度和种群中高适应度个体数量自动调整惩罚力度的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然后采用精英保存机制和末位淘汰策略对基于二重结构编码的广义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利用一大跨悬索桥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讨论了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对解的有效性和收敛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能够根据种群的特征自动改变惩罚尺度,保证无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极限通信距离,同时将无线数据传输距离对桥梁监测信息获取的影响降到最低;改进的广义遗传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快速寻优能力,能够快速搜索到全局最优解,优化结果不仅能够满足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距离的要求,还能最大化无线测点的信息获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无线传感网络 测点优化布置 广义遗传算法 自适应动态惩罚函数
下载PDF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点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广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1期7-8,12,共3页
种子细胞来源问题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尽管各类软骨细胞、成体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在软骨再生领域均获得了较大进展,但要实现临床应用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该文重点综述了不同来源种子的特性、其在软骨组织... 种子细胞来源问题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尽管各类软骨细胞、成体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在软骨再生领域均获得了较大进展,但要实现临床应用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该文重点综述了不同来源种子的特性、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临床转化面临的难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为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软骨再生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教学中理论和规范及实践有机结合探讨
14
作者 周广东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1期231-232,共2页
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探索实践了一条理论、规范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工程现场架起规范与实践的桥... 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探索实践了一条理论、规范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工程现场架起规范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模型试验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细致推导形成理论与规范的纽带,实现了综合提升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教学改革 设计规范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润扬大桥斜拉桥钢箱梁温度场全寿命模拟方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丁幼亮 王高新 +1 位作者 周广东 李爱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扁平钢箱梁在真实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场及其温度作用效应是大跨钢箱梁桥全寿命性能设计的重要基础。基于润扬大桥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假设检验和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对扁平钢箱梁横截面实测温度和实测温差进行了统计分析... 扁平钢箱梁在真实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场及其温度作用效应是大跨钢箱梁桥全寿命性能设计的重要基础。基于润扬大桥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假设检验和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对扁平钢箱梁横截面实测温度和实测温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数值逆变换抽样方法和温度样本调整方法建立了扁平钢箱梁温度场全寿命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扁平钢箱梁横截面实测温度服从2个正态分布的加权和,实测温差则服从2个Weibull分布的加权和;模拟生成的扁平钢箱梁横截面温度场的统计特性以及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润扬大桥斜拉桥钢箱梁的全寿命温度效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斜拉桥 扁平钢箱梁 温度场 全寿命模拟
原文传递
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测定土壤中镍的精度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杜国栋 雷梅 +2 位作者 周广东 陈同斌 仇荣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9-813,共5页
作为一种快速、现场检测的分析方法,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FP-XRF)可以在土壤重金属分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FP-XRF的测定精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它的应用。前人的研究已经发现,当元素含量较低时,FP-XRF的测定精度不佳。在现... 作为一种快速、现场检测的分析方法,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FP-XRF)可以在土壤重金属分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FP-XRF的测定精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它的应用。前人的研究已经发现,当元素含量较低时,FP-XRF的测定精度不佳。在现场检测时也会受到土壤湿度效应和粒径的影响。但是尚未有研究对上述因素的影响类型和影响程度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Ni为例,根据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了Ni含量与FP-XRF测定精度的关系,得出了这种影响的临界值;比较了现场测定中土壤湿度效应和粒径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程度。实验表明,FP-XRF的测定精度与Ni含量相关,临界值为400 mg·kg^(-1)。Ni的浓度低于400 mg·kg^(-1)时,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不确定度同时降低,即测定精度随着Ni含量的升高而提高;Ni的浓度高于于400 mg·kg^(-1)时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不确定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即测定精度不再与Ni含量有关。现场检测中,土壤水分贡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77%,粒径贡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56%。土壤湿度效应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程度都要高于土壤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X 射线荧光仪 精度 土壤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谊林 刘伟 +1 位作者 张文杰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50,共10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苗春雷 周广东 +5 位作者 刘天一 王晓云 崔磊 刘伟 唐胜建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共培养 组织工程 微环境 胶原 软骨缺损 生物材料
下载PDF
TGF-β_1、IGF-I和地塞米松诱导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天一 周广东 +7 位作者 苗春雷 陈付国 魏娴 殷德明 曹颖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材料上,7 d后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和体外培养,未诱导组作为平行对照。4周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体外诱导培养4周后,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光滑,质地柔韧,保持原大小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软骨陷窝,并分布有Ⅱ型胶原及聚合蛋白多糖(GAG);8周时外观灰白色,较坚硬,软骨陷窝更为明显,并连接成片,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有更多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对照组细胞材料复合物逐渐收缩,8周时直径仅约2 mm大小,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可以体外诱导BMSCs在三维支架上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地塞米松 聚合蛋白多糖 胶原
下载PDF
考虑舒适度的大跨楼盖MTMD系统混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鑫 李爱群 +2 位作者 张志强 周广东 操礼林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围绕大跨楼盖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MTMD)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建立了某高铁站房商业夹层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振动舒适度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模式搜... 围绕大跨楼盖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MTMD)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建立了某高铁站房商业夹层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振动舒适度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模式搜索算法(Pattern Search,PS)构建了混合优化算法A(Hybrid Algorithm A,HA)和混合优化算法B(Hybrid Algorithm B,HB),并基于此建立了大跨楼盖MTMD减振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4种算法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并分析了设置MTMD系统后,大跨楼盖加速度响应的分布和衰减规律。研究表明,对于质量、刚度等分布不均匀的复杂大跨楼盖,振动响应规律与一般楼盖有一定的差异;在相近的重分析次数下,利用HA得到的最优值平均为0.653,小于利用GA和PS得到的结果;设置MTMD系统后,大跨楼盖响应较大区域内的节点加速度均有所降低,最大衰减超过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荷载 大跨楼盖 舒适度 MTMD 混合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