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3减轻高糖暴露诱导氧化应激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婷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雪慧 李亚敏 周庞虎 易念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81-2987,共7页
背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然而鲜有研究报道高糖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相应的治疗策略。目的:探讨维生素D3恢复高糖环境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力。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 背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然而鲜有研究报道高糖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相应的治疗策略。目的:探讨维生素D3恢复高糖环境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力。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来筛选适宜的维生素D3干预浓度。在高葡萄糖条件下,通过RT-qPCR、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JC-1线粒体膜电位、茜素红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等实验评估维生素D3干预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细胞内活性氧积累、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细胞衰老情况,并探讨了潜在的机制。结果与结论:①维生素D3在0.1μmol/L至1 mmol/L范围内均能显著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②高糖环境下调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α1-Ⅰ型胶原蛋白、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诱发了氧化应激和细胞衰老;③维生素D3在10μmol/L的干预浓度下显著恢复了高糖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表型,并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了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和细胞衰老;④结果表明,高糖环境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维生素D3可以部分提高其成骨分化能力并减轻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维生素D3 高血糖 线粒体功能障碍 活性氧 细胞衰老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岩藻黄质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2
作者 谢婷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雪慧 李亚敏 周庞虎 易念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09-3614,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后分4组干预:对照组单纯培养24 h,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地塞米松干预24 h,岩藻黄质组使用岩藻黄质干预24 h,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使用地塞米松与岩藻黄质同时干预24 h。干预结束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骨形成相关蛋白、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活性升高(P<0.05);②JC-1线粒体膜电位染色与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④荧光探针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活性氧含量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活性氧含量减少(P<0.05);⑤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⑥结果表明,岩藻黄质通过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与骨形成相关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岩藻黄质 活性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核转位
下载PDF
同种异体复合骨重建椎体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庞虎 刘世清 明江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7-19,58,共4页
目的:为椎体材料的研制与临床上选择重建材料提供生物力学的指导。方法:选择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G)5只;B组:髂骨组(IBG)10只;C组:同种异体复合骨组(ACVG)10只,实验组B和C切除C4椎体后,分别植入自... 目的:为椎体材料的研制与临床上选择重建材料提供生物力学的指导。方法:选择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G)5只;B组:髂骨组(IBG)10只;C组:同种异体复合骨组(ACVG)10只,实验组B和C切除C4椎体后,分别植入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笼+自体松质骨,于术后1、2月随机抽取B、C组兔各5只进行离体轴向屈曲、伸展、侧弯、扭转状态下的载荷-应变?扭矩-扭角关系变化测试,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的生物力学强度较好,手术后1月和2月的各项指标均和A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月的力学稳定性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力学强度逐渐加强,到术后2月的时候,已和它们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时,C组的力学稳定性优于B组(P<0.05),到术后2月的时候,它们的力学稳定性已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笼和自体松质骨组成的复合骨,即时和永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均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椎体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骨 椎体重建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肢体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处理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庞虎 邱波 +1 位作者 刘世清 彭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730-731,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肢体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采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断端,恢复四肢力线,并用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创面,然后,接负压封闭...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肢体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采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断端,恢复四肢力线,并用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创面,然后,接负压封闭吸引,6—10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5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均愈合,浅表及针道感染7例,骨折愈合46例,延迟愈合和不愈合11例。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结论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骨折 外固定器 负压封闭技术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67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庞虎 李皓桓 +1 位作者 刘世清 彭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6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12例,Ⅱ型35例,Ⅲ型20例.Ⅰ型跟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患肢石膏夹外固定治疗;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塑形钢板内固定术.结...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6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12例,Ⅱ型35例,Ⅲ型20例.Ⅰ型跟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患肢石膏夹外固定治疗;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塑形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7个月.切口90%甲级愈合;10%乙级愈合,通过局部清创和换药,最终甲级愈合.Bhler角由术前平均(7.78±3.96)度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28.67±6.13)度和术后3个月的(30.67±5.27)度;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59.32±9.38)度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123.25±15.79)度和术后3个月的(127.05±18.73)度.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4周.术后无一例发生撞击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16.77±8.56)分,术后3个月或6个月分别为(72.77±5.31)分和(74.12±8.98)分.结论 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及局部情况和科室的技术条件对跟骨骨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用塑形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骨伤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庞虎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42-43,46,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骨伤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137例骨伤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步免疫夹心法和最终荧光检测相结合测定血清PCT水平,采...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骨伤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137例骨伤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步免疫夹心法和最终荧光检测相结合测定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比较以上各组及细菌感染组感染控制后(细菌感染控制组)血清PCT、CRP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但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菌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细菌感染组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接近。以2ng/ml为PCT诊断细菌感染分界点,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50%和88.70%,显著高于CRP(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对骨伤感染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骨伤感染 C反应蛋白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 应用 炎性细胞因子 局部炎症反应 细菌感染
下载PDF
尼美舒利(力美松)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明江华 周庞虎 周剑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分析 尼美舒利 前治疗 美松 社会老龄化 中老年人群 60岁以上 生活水平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明江华 周建林 +1 位作者 周庞虎 周剑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收治74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4例)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收治74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4例)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ale,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V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相似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明江华 贾芝和 +3 位作者 周建林 方海滨 周庞虎 马永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999年4月至2006年9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2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T1012例,T1124例,T1240例,L1125例,L248例,L326例,L412例。结果17例患者发内固定物断裂...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999年4月至2006年9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2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T1012例,T1124例,T1240例,L1125例,L248例,L326例,L412例。结果17例患者发内固定物断裂,其中1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螺钉松动,2例固定棒断裂,1例连接杆断裂。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术中充分植骨,尽早取出内固定材料以及术后常规进行外固定能有效的防止椎弓根内固定物的断裂。一旦发生内固定物的断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器 断裂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脊柱疾患术后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明江华 贾芝和 +3 位作者 周建林 方海滨 周庞虎 马永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782-278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疾患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报告脊柱疾患术后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固定断裂后的疗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 a,平均3.5 a,无椎体塌陷,无内固定再断裂,翻修术后... 目的:探讨脊柱疾患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报告脊柱疾患术后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固定断裂后的疗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 a,平均3.5 a,无椎体塌陷,无内固定再断裂,翻修术后的患者疼痛、畸形、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术中充分植骨,适时取出内固定材料以及术后根据情况配合外固定能有效地预防脊柱内固定物的断裂。一旦发生内固定物的断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人类
下载PDF
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明江华 周建林 +1 位作者 周庞虎 周剑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应用Sky骨扩张系统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例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的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和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 目的:观察并分析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应用Sky骨扩张系统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例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的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和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 d;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向椎体前缘渗漏,但未引起临床症状,未发现向椎管渗漏。术前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8.2分,术后第1天平均降至2.9分,出院时评分为2.5分,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评分为2.1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个椎体高度有显著性恢复。结论:Sky骨扩张系统作为新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器械,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Sky骨膨胀系统
下载PDF
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钢 明江华 +2 位作者 周建林 周剑鹏 周庞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9979-9983,共5页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kg。其中12只兔用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的制备;剩余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自体红骨髓于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自体松质骨从兔髂嵴处取得三面皮质骨。将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方法:3组兔采用第4颈椎切除模拟肿瘤切除模型。联合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复合物;自体骨移植组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开始均升高,4周时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都高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P<0.01),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3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骨髓 松质骨 同种异体皮质骨环 重建
下载PDF
复合骨重建兔颈椎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明江华 周剑鹏 +2 位作者 周建林 周庞虎 刘先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91-695,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异体松质骨(CAB)复合骨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异体松质骨(CAB)复合骨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RBM-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bonece-m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扫描电镜观察,并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三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个月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C组仅可见少量新骨及软骨岛形成,2个月时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C组仅有少量编织骨形成,骨细胞不成熟,未形成骨髓腔。术后2个月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2个月时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A-RBM-CAB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及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有效的椎体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修复材料 椎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腰椎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明江华 周庞虎 周剑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655-656,664,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12例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结论:根据肿瘤侵犯的部位、性质,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 目的:探讨腰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12例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结论:根据肿瘤侵犯的部位、性质,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瘤体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肿瘤 手术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蓓蕾 王谦 周庞虎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3-55,I0002,共4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疼痛和退行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是OA发病机制中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能诱导细胞大量合成γ-干扰素...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疼痛和退行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是OA发病机制中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能诱导细胞大量合成γ-干扰素,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多种趋化因子的合成表达,能作用于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组织,调节细胞应答,反映关节滑膜炎症程度。本文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不同放射学分级OA患者血清、关节液IL-18水平及滑膜组织IL-18mR-NA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OA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关节炎患者 骨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关节软骨细胞 RT-PCR 滑膜组织
下载PDF
同种异体复合椎体重建颈椎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明江华 周剑鹏 周庞虎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自体松质骨(CAB)复合椎体材料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自体松质骨(CAB)复合椎体材料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RBM-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 Bone Cem 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检测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磷浓度,比较三组对实验动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各组血清ALP均开始升高,在2周及4周时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磷均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钙,磷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示,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术后1个月组织学观察,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术后2个月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2个月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A-RBM-CAB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有效的椎体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髂骨 自体移植 丙烯酸树脂类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松质骨的异体骨笼填充重建兔第四颈椎缺损
17
作者 明江华 郑慧锋 +2 位作者 周建林 周剑鹏 周庞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1期8781-8787,共7页
背景:椎体切除后的重建依然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理想的重建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靠的支持性能、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操作步骤。目的:观察兔颈椎缺损模型填充自体松质骨的异体骨笼重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切除兔第四颈... 背景:椎体切除后的重建依然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理想的重建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靠的支持性能、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操作步骤。目的:观察兔颈椎缺损模型填充自体松质骨的异体骨笼重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切除兔第四颈椎体建立颈椎缺损模型,利用免肱骨皮质环经冷冻干燥等处理制备同种异体皮质骨笼,并以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自体髂骨和单纯皮质骨笼3种材料分别重建兔第四颈椎椎体缺损。结果与结论:X射线、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填充有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的成骨作用最明显,骨笼与上下椎体实现了骨性融合。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表明,在重建后2,4周时,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和自体髂骨移植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均高于单纯异体皮质骨笼组(P<0.01)。生物力学实验表明,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在重建后1个月时的稳定性高于自体髂骨移植组(P<0.01)。结果证实,兔颈椎缺损模型填充松质骨的异体骨笼重建后效果满意,强于单纯皮质骨笼和自体髂骨的移植效果,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人工假体 脊柱植入物 椎体 松质骨 同种异体皮质骨笼 重建 髂骨 生物力学 椎体缺损 颈椎 省级基金
下载PDF
改良环扣式传感器用于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测试
18
作者 明江华 周庞虎 +2 位作者 李家元 胡佑伦 董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对环扣式传感器进行改良;选用45只家兔均分三组,A组(正常左侧跟腱),B组(正常右侧跟腱),C组(失胫神经支配的左侧跟腱),以改良环式传感器对A、B、C三组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家兔跑跳时的张... 目的探讨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对环扣式传感器进行改良;选用45只家兔均分三组,A组(正常左侧跟腱),B组(正常右侧跟腱),C组(失胫神经支配的左侧跟腱),以改良环式传感器对A、B、C三组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家兔跑跳时的张力曲线主要有4种,即I、II、III、IV;失胫神经支配状态下的一侧跟腱的生物力学参数明显低于常态(P<0.05)。结论改良环扣式传感器用于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测试具有可行、稳定、灵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生物力学 物理 数据收集
下载PDF
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
19
作者 明江华 周建林 +1 位作者 周剑鹏 周庞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72-176,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体形态及进行X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等,比较联合RBM+ACB+HCA移植(A组)、自体骨移植(B组)及HCA移植(C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示A、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ALP开始均升高,4周时A、B组血清中ALP浓度都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血清中AL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时3组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RBM+ACB+HCA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RBM与ACB复合填充的HCA可明显促进HCA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骨髓 松质骨 同种异体皮质骨环 重建
下载PDF
Salmons传感器的改良与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测试
20
作者 明江华 周庞虎 周建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测试方法。方法:选择45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正常左侧跟腱),B组(正常右侧跟腱),C组(失胫神经支配的左侧跟腱),以改良Salmons传感器对A、B、C三组的在体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 目的:探讨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测试方法。方法:选择45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正常左侧跟腱),B组(正常右侧跟腱),C组(失胫神经支配的左侧跟腱),以改良Salmons传感器对A、B、C三组的在体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失胫神经支配状态下的一侧跟腱的生物力学参数明显低于常态(P<0·05)。结论:改良Salmons传感器用于家兔在体跟腱的生物力学测试具有可行、稳定、灵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生物力学 Salmons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