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力—权利”结构视角下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与现代启示
1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1 位作者 周建波 夏菁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构了哑铃型与纺锤型两种理想的地权形态;(2)不同地权形态下的“权力—权利”互动模式可以总结为均田薄赋、经界并税与隐占兼并;(3)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呈现为在王朝治乱周期下,形态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的转换,这不仅呈现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干预强弱转换下的表层循环特征,也潜藏着权力干预弱化与权利演化的深层特征。研究结论:建国以来的“权力—权利”结构体现为“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面对结构失衡产生的城乡差距扩大,中央应通过将横向社会反馈纳入纵向政府问责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干预,并通过推动城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差异化征税、远郊区农地国有化向农民还权赋能,走向“权力—权利”结构的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史 “权力—权利”结构 理想型建构 土地产权 土地收益分配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谌祎玮 王宁 +1 位作者 肖旭平 周建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传统中国
3
作者 周建波 刘婷 张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0,共11页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情况的异同,探讨这些论述的认知来源、社会背景和经济观点对于亚当·斯密构建中国形象所造成的重要影响。研读亚当·斯密的相关论述与见解,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也有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中国形象 描写动机
下载PDF
保险索赔机会欺诈识别研究——基于汽车三责险人伤夸大索赔的样本
4
作者 周建涛 张睿 周建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01,共13页
汽车三责险人伤夸大索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机会欺诈,但被社会道德谴责的程度较轻,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对社会产生不良诱导。理论上,基于时间成本、信息搜集成本、道德感等因素建立适合法院判决样本的机会欺诈模型,针对参数对夸大索赔的影... 汽车三责险人伤夸大索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机会欺诈,但被社会道德谴责的程度较轻,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对社会产生不良诱导。理论上,基于时间成本、信息搜集成本、道德感等因素建立适合法院判决样本的机会欺诈模型,针对参数对夸大索赔的影响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实证上,通过非参数统计和回归统计,分析肇事者事故责任比例、索赔人失业等影响夸大索赔因素的作用机制,使用决策树方法识别夸大索赔,发现对较严重、额度较大的机会欺诈进行预测效果更优。为此,保险公司应建立明确的赔付规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相关部门要注重凭据规范,使责任划分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三责险 保险索赔欺诈 法院判决金额 人伤夸大索赔 保险理赔额
下载PDF
黑龙江杂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5
5
作者 周建波 张兴洲 +4 位作者 Simon A WILDE 郑常青 金魏 陈红 韩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24-1936,共13页
黑龙江杂岩带位于佳木斯地体西缘,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体之间俯冲、拼贴、碰撞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黑龙江杂岩沿牡丹江断裂分布,其构造-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等显示其为佳木斯地体向松嫩地体俯冲拼帖的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目... 黑龙江杂岩带位于佳木斯地体西缘,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体之间俯冲、拼贴、碰撞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黑龙江杂岩沿牡丹江断裂分布,其构造-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等显示其为佳木斯地体向松嫩地体俯冲拼帖的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目前保存下来的杂岩带应为大规模增生楔仰冲到佳木斯地体之上的残余部分。88颗碎屑锆石的全部样品SHRIMPU-Pb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年龄区间:170~220Ma,峰值年龄为183Ma;240~338Ma,峰值年龄为256Ma;450~520Ma,峰值年龄为470Ma。而28个碎屑锆石谐和年龄的年龄谱为两组:240~338Ma,峰值年龄为256Ma;450~500Ma,峰值年龄为470Ma。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分析得到,240~338Ma峰期年龄为256Ma的年龄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主体岩石的沉积年龄上限;而450~500Ma的年龄谱对应于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年龄,显示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曾为黑龙江杂岩的物源区;而170~210Ma,峰期年龄为183Ma的不谐和年龄应为受印支期-早侏罗世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年龄,与该区变质单矿物的Ar-Ar年龄相一致,应代表了该区陆-陆碰撞的时代。上述年龄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年代学制约,即黑龙江杂岩的原岩成岩时代上限为早三叠世,佳木斯地体向西的俯冲时代主体为印支期,而陆-陆拼贴及碰撞过程主要为晚印支期并可能持续到早侏罗世。这些结果将为揭示我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以及三叠纪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的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新的基本地质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杂岩带 碎屑锆石 锆石年代学 构造意义 tectonic implications complex ages 佳木斯 峰值年龄 基底变质岩 印支期 during 早侏罗世 环太平洋构造域 transformation EARLY TRIASSIC EARLY Jurassic OROGENIC Belt Late TRIASSIC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28
6
作者 周建波 张兴洲 +5 位作者 马志红 刘立 金魏 张梅生 王成文 迟效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0-538,共9页
东北地区不是海西期褶皱变质带(或造山带),而是早石炭世以来拼合成统一的复合地块,我们称为"佳木斯-兴蒙地块"。东北地区上古生界不是中-新生代盆地的结晶基底,而是具有准盖层性质的陆相-海相沉积盖层。晚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 东北地区不是海西期褶皱变质带(或造山带),而是早石炭世以来拼合成统一的复合地块,我们称为"佳木斯-兴蒙地块"。东北地区上古生界不是中-新生代盆地的结晶基底,而是具有准盖层性质的陆相-海相沉积盖层。晚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中,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发育,具有潜在的生烃潜力,是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勘查的重要新层系。提出以嘉荫-牡丹江断裂和嫩江-开鲁断裂为界,将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盆地群,并确定了各盆地的成因类型、石油地质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新层系 盆地群 晚古生界 佳蒙地块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初步厘定:证据和意义 被引量:59
7
作者 周建波 韩杰 +3 位作者 Simon A WILDE 郭晓丹 曾维顺 曹嘉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本文定义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共同发育的呈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 本文定义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共同发育的呈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的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形成于晚三叠——早侏罗世(180~210Ma),为佳木斯——兴凯地块向西冲增生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而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由一系列特征性俯冲——增生杂岩组成,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红帘石片岩带、呼兰群变质杂岩、色洛河群变质杂岩、青龙村群变质杂岩和开山屯变质杂岩等,形成时代为187~230Ma,峰期为220~230Ma。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曾被认为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东延部分,但是区域构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相同,均为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我们将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发育的三叠纪——早侏罗世增生杂岩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来考虑,结合该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压变质带,因此命名为"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简称吉黑高压带"。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的过程,同时该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 黑龙江蓝片岩带 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 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 太平洋板块俯冲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在油茶育苗中适合机械化嫁接的固定物选择
8
作者 吴晓峰 张丽平 +7 位作者 张卫国 李芝茹 羿宏雷 李全罡 马玲 韩立志 张北航 周建波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2期47-49,55,共4页
油茶芽苗嫁接苗已经成为油茶良种苗的主要来源,从使用固定夹持物的油茶苗木成活率、经济性和易于机械化生产的角度论述夹持固定物的选择,采用EVA材质苗夹的两种嫁接方式成活率都大于采用传统铝箔和硅胶苗夹嫁接成活率,考虑到设计难度和... 油茶芽苗嫁接苗已经成为油茶良种苗的主要来源,从使用固定夹持物的油茶苗木成活率、经济性和易于机械化生产的角度论述夹持固定物的选择,采用EVA材质苗夹的两种嫁接方式成活率都大于采用传统铝箔和硅胶苗夹嫁接成活率,考虑到设计难度和外购件及制造成本,选取第一种结合形式对于加工制造嫁接设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并且使得设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嫁接 苗夹 固定物选择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被引量:72
9
作者 周建波 曾维顺 +2 位作者 曹嘉麟 韩杰 郭晓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8-1316,1329,共20页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的证据也表明约500Ma构造岩浆事件的存在。跨越整个中国东北不同地块的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形成了超过1 300km北西向展布的晚泛非期'中国东北孔兹岩带',以顺时针p/T轨迹的孔兹岩带与同期岩浆杂岩共同构成了一巨型的约500Ma前后的造山带,笔者这里命名为'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这证明了中国东北各地块在500Ma之前已经拼合,并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具有构造亲缘性,曾是晚泛非期(500 Ma)西伯利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的组成部分。450Ma之后,已经拼合的中国东北地块群从西伯利亚裂解,向南朝现今的中国东北漂移;230Ma前后,东北地块群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与华北板块碰撞;210~180 Ma,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与西部松辽地块最终拼贴,沿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形成一弧形高压带(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黑龙江蓝片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长春—延吉带),这里简称'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并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 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 吉黑高压变质带 东北复合地块 大地构造学
下载PDF
扬子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 被引量:90
10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1 位作者 李龙 谢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52,共15页
在总结大洋板块俯冲形成加积楔的基础上,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内部及北缘浅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它们是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这些浅变质岩既有产出在造山带北缘,也有少量出露在超高压变质带的内部,它们均形成于前印支期... 在总结大洋板块俯冲形成加积楔的基础上,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内部及北缘浅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它们是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这些浅变质岩既有产出在造山带北缘,也有少量出露在超高压变质带的内部,它们均形成于前印支期扬子板块北缘,主体为低绿片岩相变质的复理石相沉积岩和少量侵入岩,并遭受了与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相同的加里东—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具有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加积楔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垂向剖面上,这些浅变质岩原岩主要由表层浅海复理石相沉积岩系和下伏陆壳基底岩石(花岗质侵入体—变质中基性杂岩—大理岩组合)两部分组成,而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俯冲陆壳基底岩石。将构造加积楔形成理论纳入到印支期扬子板块俯冲过程,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与超高压变质岩在地质特征上的对比,综合探讨了扬子板块俯冲与超高压变质岩及构造加积楔形成过程的时空耦合关系,确定了扬子板块俯冲加积楔不同构造部位浅变质岩的构造组合特点,探讨了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构造加积楔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积楔 板块构造 扬子板块 浅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林草装备发展现状探析
11
作者 王天宇 周建波 +3 位作者 雷永杰 冯海韵 王凡雨 熊晨焜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林草装备是实现林草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林草资源丰富,各林草作业领域均涉及林草装备的应用,因此提升林草装备水平对林草作业高质量发展及社会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阐述了林草装备的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研究水平,指出林草... 林草装备是实现林草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林草资源丰富,各林草作业领域均涉及林草装备的应用,因此提升林草装备水平对林草作业高质量发展及社会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阐述了林草装备的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研究水平,指出林草装备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未来林草业装备的研究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业 机械装备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的浅变质岩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1 位作者 李龙 谢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8,共10页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零星出露有若干呈构造残片状产出的浅变质岩 ,主要以变质碎屑岩 -千枚岩 -大理岩组合为代表 ,遭受过低绿片岩相变质和脆 -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与围岩均为构造接触 (断层或韧性剪切带 )。微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 ...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零星出露有若干呈构造残片状产出的浅变质岩 ,主要以变质碎屑岩 -千枚岩 -大理岩组合为代表 ,遭受过低绿片岩相变质和脆 -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与围岩均为构造接触 (断层或韧性剪切带 )。微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 ,其原岩为震旦纪前后扬子板块北缘的浅海相沉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指示 ,它们经历过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经受的构造热事件时间一致 ;氧同位素研究得到 ,部分浅变质岩原岩曾遭受过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的氧同位素特征一致。这些浅变质岩的原岩为扬子板块北缘震旦系沉积岩及其中的火山碎屑岩 ,构造上具有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岩片 -构造加积楔的产状和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 超高压岩石 加积楔 板块俯冲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变质作用 氧同位素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扎兰屯变质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8
13
作者 周建波 王斌 +1 位作者 曾维顺 曹嘉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9-1888,共10页
兴安地块位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长期存在着是稳定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的认识。本文针对兴安地块南部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原兴华渡口群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 兴安地块位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长期存在着是稳定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的认识。本文针对兴安地块南部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原兴华渡口群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1)扎兰屯地区变质杂岩主要为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系,其形成时代晚于481Ma,为早古生代晚期。岩石组合、变质程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其与北部的典型兴华渡口群不同,两者不能作为同一地层单元,应该予以解体。(2)扎兰屯变质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分为三期:481~580Ma,峰期年龄为529Ma;699~998Ma,峰期年龄为833Ma和1213~3200Ma峰期年龄为2000Ma,分别记录了泛非期Gondwana、新元古Rodini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和变质基底的年龄信息。(3)兴安地块以发育兴华渡口群为标志,存在时代为新元古代甚至为太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此兴安地块应为一稳定的微陆块,而非夹持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地块 扎兰屯变质杂岩 碎屑锆石年龄 大地构造属性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被引量:27
14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3 位作者 杨晓勇 舒勇 魏春生 谢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61,共16页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 ,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 ,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 ,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 ,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 -宽沟断裂为界 ,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色尔腾山群之上 ,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 ,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 ;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 -叠瓦状冲断层 -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 ,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 ,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加积杂岩 构造地质 白云鄂博地区 内蒙古 古板块构造 形成时代 变质时代
下载PDF
中国东北~500Ma泛非期孔兹岩带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79
15
作者 周建波 张兴洲 +1 位作者 Simon A WILDE 郑常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35-1245,共11页
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如佳木斯地块的麻山群、兴安地块的兴华渡口群等岩石组合是以(含石墨)大理岩、夕线石榴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要标志的孔兹岩系。在额尔古纳、兴安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分别得到锆石U-Pb年龄,证明... 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如佳木斯地块的麻山群、兴安地块的兴华渡口群等岩石组合是以(含石墨)大理岩、夕线石榴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要标志的孔兹岩系。在额尔古纳、兴安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分别得到锆石U-Pb年龄,证明这些高级变质岩的原岩年龄以新元古代(600~850Ma)为主,变质年龄为~500Ma,因此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记录了从Rodinia到Gondwana大陆的聚合与离散的过程。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及其同期岩浆岩在额尔古纳、兴安、松辽、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等断续分布,总体出露范围>1300km,并沿虎头、鸡西、萝北、兴华渡口和漠河一线总体北西向沿黑龙江断续分布,因此我们命名为"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的提出和进一步研究,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各地块基底组成的异同性以及陆块聚合的过程,以及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在Gondwana大陆重建中的位置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带 泛非期 原岩年龄 变质年龄 高级变质岩 中国东北
下载PDF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被引量:30
16
作者 周建波 蒲先刚 +3 位作者 侯贺晟 韩伟 曹嘉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45-2856,共12页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亚造山带 俯冲-增生历史 欧亚大陆东缘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7
作者 周建波 韩杰 +1 位作者 张兴洲 曾维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与洋中脊环境(E-MORB)配分曲线一致;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也与E-MORB一致,部分易活动元素(Ba,Sr等)一定程度的分异应与海相玄武岩形成时遭受海水蚀变或后期绿片岩相变质有关。代表性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原岩形成于大洋板块内的洋中脊环境。因此,黑龙江蓝片岩应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块之间碰撞拼贴而形成的具有蛇绿岩性质的高压变质带;而目前保存下来的蓝片岩带应为遭受高压变质作用并仰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的大规模增生杂岩带的残余部分。结合作者近年取得的牡丹江地区蓝片岩SHRIMP锆石年龄210~250 Ma和变质云母等单矿物180~190 Ma的年代学证据,证明它们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的玄武岩经过印支期前后高压变质而形成。黑龙江蓝片岩带的形成是印支期前后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结果,即黑龙江杂岩带为典型的构造转换带——古亚洲洋构造拼合的结束和环太平洋构造带俯冲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杂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特征 高压变质带 牡丹江 变质岩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延及板块缝合线: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的厘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建波 刘建辉 +2 位作者 郑常青 刘鹏举 孙加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线的东延部分则为郯庐-鸭绿江-图们江-延吉断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亚洲东部三叠纪以来连续的俯冲-加积模型:(1)三叠纪扬子板块在华北板块向南突出部位(大别—苏鲁一带)发生点碰撞形成超高压变质岩,之后扬子板块由点碰撞逐渐向两侧旋转拼贴形成加积杂岩;(2 )侏罗纪—新生代在三叠纪碰撞基础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连续俯冲和加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造山带 东部延伸 板块缝合带 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 亚洲东部动力学
下载PDF
山东五莲中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54
19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赵子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苏鲁造山带产出一系列中生代岩浆岩 ,但是对它们的确切侵位年龄至今尚无正式报道。对其西北部五莲断裂附近四个花岗质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结果得到大店复式岩体中角闪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3± 4Ma ,七宝山复式火山 ... 苏鲁造山带产出一系列中生代岩浆岩 ,但是对它们的确切侵位年龄至今尚无正式报道。对其西北部五莲断裂附近四个花岗质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结果得到大店复式岩体中角闪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3± 4Ma ,七宝山复式火山 -侵入杂岩体中辉石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6± 3Ma。五莲山岩体中晶洞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6± 4Ma,马耳山岩体中不等粒二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5± 1Ma。这些锆石U Pb年龄结果说明 ,苏鲁造山带同样存在侵位时间分别为 115Ma和 12 5Ma左右的早白垩纪侵入体 ,与大别造山带内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年龄基本一致 ,代表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折返后的岩浆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岩浆岩 中生代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东北地块群: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 被引量:64
20
作者 周建波 石爱国 景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2-1055,共14页
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因此东北地块群构造属性和背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二大构造域的叠加与转化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东北地块群从东到西可细分佳木... 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因此东北地块群构造属性和背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二大构造域的叠加与转化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东北地块群从东到西可细分佳木斯—兴凯、松辽、兴安和额尔古纳四大地块,这些地块具有相同的新元古代——泛非期变质基底,而古生代沉积岩也存在一定的可比性,表明这些地块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构造演化背景。分割这些地块的构造边界特征为:1)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的缝合带为早古生代头道桥—新林缝合带,而非中生代德尔布干断裂;2)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30~300 Ma),而非最近报道的中生代;3)古亚洲洋分布在东北陆块群与华北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闭合,时代为三叠纪;4)佳木斯—兴凯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时期(210~180 Ma);5)那丹哈达增生杂岩为中国境内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证据,并记录了晚三叠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增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块群发育的典型古生物和年代学标志,重建了东北地块群从Gondwana大陆到Pangea大陆的位置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块群 泛非期基底 古生界盖层 缝合带位置和时代 超大陆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