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与微波仪比较治疗慢性宫颈炎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愉 何瑞欣 +4 位作者 周微尘 刘宝茹 王嫣 汪伟 陈文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4-84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F),查找以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或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共4 336例患者(治疗组2 890例患者,对照组1 4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好(RR=1.08,95%CI=1.04~1.13,P=0.000),针对于慢性宫颈炎的具体分型,治疗组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00,95%CI=0.99~1.02,P=0.72),但在治疗中度、重度慢性宫颈炎而言,治疗组有效率则要明显优于对照组(RR=1.07,95%CI=1.01~1.14,P=0.02)和(RR=1.24,95%CI=1.09~1.42,P=0.001)。治疗组治疗后阴道排液、阴道出血、宫颈结痂及瘢痕形成等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阴道排液(RR=0.25,95%CI=0.11~0.56,P=0.000);阴道出血(RR=0.14,95%CI=0.08~0.25,P=0.000);宫颈结痂(RR=0.01,95%CI=0.00~0.07,P=0.000);宫颈瘢痕形成(RR=0.01,95%CI=0.00~0.02,P=0.000)。结论: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较微波治疗疗效好,且可以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 微波 慢性宫颈炎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阿糖胞苷所致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愉 何瑞欣 +5 位作者 周微尘 刘宝茹 罗月萍 王嫣 汪伟 陈文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3-1509,共7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阿糖胞苷所致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n=8)和模型组(n=20),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阿糖胞苷(50 mg/kg),连续3 d。再...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阿糖胞苷所致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n=8)和模型组(n=20),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阿糖胞苷(50 mg/kg),连续3 d。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LIPUS辐照组(n=10)和对照组(n=10),LIPUS辐照组(辐照参数0.2 W/cm2;0.6 MHz)辐照7 d。于给药前、给药后、辐照后3、5、7、11、14、17、21 d测定各组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活化代谢功能。结果:(1)模型组新西兰兔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与注射阿糖胞苷后降低(t=10.770,P=0.000;t=6.751,P=0.000)。(2)辐照后LIPUS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于辐照后5 d开始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77、P=0.993),与对照组相比上升明显(P=0.017、P=0.028);LIPUS组淋巴细胞计数于辐照后3 d开始上升,但较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304、P=0.519);LIPUS组单核细胞计数于辐照后上下波动,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6、P=0.855、P=0.858、P=0.255、P18=0.760、P=0.746、P=0.644);(3)辐照后LIPUS组血小板计数上下波动,趋势与对照组一致(P=0.198、P=0.610、P=0.021、P=0.291、P18=0.465、P=0.777、P=0.008)。(4)辐照后LIPUS组血清兔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含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725、P=0.096)。(5)辐照后LIPUS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且辐照处皮肤、肌肉未见异常。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提高阿糖胞苷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因为其能升高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所致。低强度脉冲超声可能对血小板数量及血清TXB2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阿糖胞苷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兔血栓素B2
下载PDF
应用二维超声联合XI-VOCAL容积测量技术评估胎儿胆囊与孕周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祎 罗瑜 +3 位作者 周微尘 黄丽琼 冯梦娟 马晓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11-518,601,602,共10页
目的建立胎儿胆囊二维测值与相应孕周的正常值范围;应用XI-VOCAL容积测量技术,获得胎儿胆囊容积生长曲线方程,探讨胎儿胆囊容积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8月于本院行产前筛查的556例13~40周的单胎胎儿,孕妇无妊娠并发... 目的建立胎儿胆囊二维测值与相应孕周的正常值范围;应用XI-VOCAL容积测量技术,获得胎儿胆囊容积生长曲线方程,探讨胎儿胆囊容积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8月于本院行产前筛查的556例13~40周的单胎胎儿,孕妇无妊娠并发症且长期生活在成都地区,测量胎儿胆囊二维径线,采集孕22~32周260例胎儿胆囊容积,利用XI-VOCAL容积测量技术估算胎儿胆囊容积。结果正常胎儿胆囊二维、容积测值与孕周呈正相关,二维测值快速便捷,容积测值更为精确。结论胎儿胆囊大小异常多与染色体疾病相关,建立胎儿胆囊大小参考值对胎儿胆道系统发育情况、及早发现不良妊娠结局均有重要意义,二维超声联合容积成像可为观察胎儿胆系异常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孕周 胆囊 容积自动测量技术
下载PDF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 被引量:5
4
作者 罗瑜 冯梦娟 +4 位作者 胡祎 周微尘 徐莲 杨芳 马晓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对157名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分别选择旋转步进角度30°、18°、12°...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对157名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分别选择旋转步进角度30°、18°、12°,测量胎儿胆囊体积,观察胎儿胆囊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并比较3种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结果 30°、18°、12°旋转步进角度测得胎儿胆囊体积值均与孕周相关性高(r=0.92、0.88、0.90,P均<0.001),且30°与18°(ICC=0.94)、30°与12°(ICC=0.97)及18°与12°(ICC=0.94)测量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均良好。结论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值的一致性良好,且均与孕周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胆囊 体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高频超声测量健康未孕未育女性两侧腹直肌间距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胡丽蓉 岳媛媛 +2 位作者 周微尘 陈妍 马晓娟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8期3441-3446,共6页
目的:同一医师不同时间及不同医师间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多个水平的两侧腹直肌间距,评估高频超声检测健康未孕未育女性两侧腹直肌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医师甲、医师乙运用高频超声先后测量125名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剑突下3 c... 目的:同一医师不同时间及不同医师间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多个水平的两侧腹直肌间距,评估高频超声检测健康未孕未育女性两侧腹直肌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医师甲、医师乙运用高频超声先后测量125名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剑突下3 cm、脐上3 cm、脐部、脐下3 cm、耻骨上3 cm水平的两侧腹直肌间距,半小时后医师甲第二次测量,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125名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剑突下3 cm、脐上3 cm、脐部、脐下3 cm、耻骨上3 cm水平两侧腹直肌间距分别为4.03 &#177;2.36 mm、6.76 &#177;3.51 mm、10.51 &#177;3.72 mm、0.92 &#177;0.99 mm、0.86 &#177;0.70 mm。相邻的剑突下3 cm与脐上3 cm、脐上3 cm与脐部、脐部与脐下3 cm水平间两侧腹直肌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310, −10.965, 27.744,P均0.75);不同医师间测量耻骨上3 cm水平两侧腹直肌间距一致性一般(ICC = 0.715),测量其余各水平两侧腹直肌间距一致性好(ICC均】0.75)。结论:高频超声可准确多水平测量健康未孕未育女性的两侧腹直肌间距,两侧腹直肌间距由宽至窄依次为脐部、脐上3 cm、剑突下3 cm、脐下3 cm、耻骨上3 cm水平。超声测量双侧腹直肌间距可重复性好,是定量测量两侧腹直肌间距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频 腹直肌 间距
下载PDF
超声检测初产不同分娩方式后6~12周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
6
作者 胡丽蓉 马晓娟 +1 位作者 岳媛媛 周微尘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5461-5466,共6页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产后6~12周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后6~12周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改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超声对51例初产顺产后女性(顺产组)、51例初产剖宫产后女性(剖宫产组)和50名健康未孕未产女性(对照组)...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产后6~12周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后6~12周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改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超声对51例初产顺产后女性(顺产组)、51例初产剖宫产后女性(剖宫产组)和50名健康未孕未产女性(对照组)行双侧腹直肌间距检测,详细测量剑突下3 cm水平、脐上3 cm水平、脐部水平、脐下3 cm水平及耻骨上3 cm水平共上中下腹区域5个水平的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可定量测量健康未孕未产女性和产后女性的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顺产组和剖宫产组5个水平的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剖宫产组下腹区域2个水平(脐下3 cm水平和耻骨上3 cm水平)产后6~12周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大于顺产组产后6~12周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是定量评估健康未孕未育女性和产后女性双侧腹直肌间距的良好工具,能为临床产后康复提供重要信息。初产不同分娩方式后6~12周5个水平的双侧腹直肌间距均较健康未孕未产女性明显增加,初产剖宫产后6~12周下腹区域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较初产顺产后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双侧腹直肌间距 腹直肌分离 产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