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极经颅直流电治疗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郭航天 顿华帅 +2 位作者 张明 张秀芳 周敬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侧大脑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康复评定,并在9周后进行随访评定。评估方式为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Jebsen Taylor手功能测试(JTT)、改良Barthel指数(MBL)、表面肌电图(EMG)。结果治疗3周后评定及9周后随访,两组FAMUE和EMG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TT和MBI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3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后随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敬杰 张明 +4 位作者 张秀芳 徐付国 朱伟伟 陈飞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9-782,797,共5页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分厚度和虚拟现实游戏得分三方面进行评估,治疗4周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旋转角度、骨间膜厚度和长度及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旋转角度、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骨间膜腱性厚度和长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前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前臂旋转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
下载PDF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敬杰 张明 +1 位作者 张秀芳 陈伟 《中国康复》 2015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改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改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CM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治疗前逐渐提高(P<0.05),且同时期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配合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关节松动治疗
下载PDF
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肩关节活动障碍中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明 周敬杰 +3 位作者 张玉明 王济红 张秋阳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8-770,共3页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0例,研究对象纳人标准:外伤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包括肱骨干骨折8例、锁骨骨折6例、肩关节脱位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8例、肩袖损伤6例。
关键词 关节活动障碍 运动控制 肩胛骨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训练 肩关节疼痛 肱骨干骨折 肩关节脱位
下载PDF
加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翟宏伟 巩尊科 周敬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0-1121,共2页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康复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类型.经常发生于膝关节及其邻近组织外伤或手术治疗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和肌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目前的康复治疗技术使大部分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能得到...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康复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类型.经常发生于膝关节及其邻近组织外伤或手术治疗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和肌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目前的康复治疗技术使大部分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对肌力的训练不够重视,结果影响整体功能的恢复。我们对加强伸膝肌力训练的重要性做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临床康复 康复治疗技术 关节活动度 手术治疗 邻近组织 肌力下降
下载PDF
手摇车同步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大威 周敬杰 张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摇车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明 周敬杰 +4 位作者 翟宏伟 张秋阳 张秀芳 张玉明 陈伟 《中国康复》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力量测试评分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角度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及CMS总分3个方面较治疗6周后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均有明显疗效,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后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胛胸壁关节 运动训练 肩关节
下载PDF
缝合制备有机硅复合材料及其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春平 姜波 +2 位作者 刘丽 周敬杰 黄玉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88,793,共4页
研究了缝合工艺对高硅氧/有机硅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室温下,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几乎没有差别,500℃处理10 min后,缝合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明显高于无缝合工艺的复合材料,而700℃处理10 min后,缝合工艺制备的复合材... 研究了缝合工艺对高硅氧/有机硅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室温下,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几乎没有差别,500℃处理10 min后,缝合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明显高于无缝合工艺的复合材料,而700℃处理10 min后,缝合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不如无缝合工艺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500℃以下,缝合工艺有效地防止层合板的分层破坏,而当温度达到700℃,随着缝合线(PBO纤维)的分解,造成了复合材料性能更加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硅树脂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下载PDF
减重支持训练在改善偏瘫患者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 李书钢 +2 位作者 周敬杰 张玉明 张秀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1月在我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②病程在3个月之内;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服从指导;④下肢Brunnstrom分期在Ⅱ级以上;⑤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1月在我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②病程在3个月之内;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服从指导;④下肢Brunnstrom分期在Ⅱ级以上;⑤治疗前所有患者均不能独立行走;⑥排除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等会引起其他意外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Brunnstrom分期 生命体征稳定 脑卒中患者 心功能不全 神经内科 意识清楚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秀芳 周敬杰 +3 位作者 张玉明 张莉 岑蒙蒙 张明 《中国康复》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测部分(FMA-UE)、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及运动活动记录表(MAL)中的患肢使用数量(MAL-AOU)和患肢活动质量(MAL-QO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STEF、MAL-AOU和MAL-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上肢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虚拟反馈技术 脑卒中
下载PDF
肌力反馈训练对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玉明 张秀芳 +1 位作者 周敬杰 张明 《中国康复》 2014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观察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在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 目的:观察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在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肌力、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肌力及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2组TA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指肌力及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的提高患者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反馈训练 手外伤
下载PDF
活血祛瘀外治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鹏飞 周敬杰 +1 位作者 韩良 李书钢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外治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外治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直 中药熏洗 功能训练 HSS评分 Lysholm评分
下载PDF
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大威 周敬杰 张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298-2300,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还接受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用。在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还接受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用。在治疗前、治疗4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欧洲肩关节协会的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评定标准(CM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安静和运动时疼痛VAS评分、CMS评分中各项评分及总分、FMA-U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运动时VAS评分、CMS评分中分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动活动范围、肌力)和总分及FMA-U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可显著缓解偏瘫肩痛患者运动时疼痛,并能提高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痛 脑卒中
下载PDF
钯催化官能化芳基膦酸二乙酯的合成研究
14
作者 周敬杰 李斌 彭进松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对催化剂、配体、碱、溶剂的优化筛选,以官能化卤代芳烃与亚磷酸二乙酯为反应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Pd(OAc)2为催化剂,PPh3为配体,Et3N为碱,在80℃下反应24 h,以60%左右的收率合成得到了系列芳基膦酸二烷基酯衍生物,其结构经FT-IR,... 通过对催化剂、配体、碱、溶剂的优化筛选,以官能化卤代芳烃与亚磷酸二乙酯为反应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Pd(OAc)2为催化剂,PPh3为配体,Et3N为碱,在80℃下反应24 h,以60%左右的收率合成得到了系列芳基膦酸二烷基酯衍生物,其结构经FT-IR,1H NMR和13C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 芳基膦酸酯 交叉偶联 阻燃剂 合成
原文传递
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亚男 陈伟 +7 位作者 刘鹏 巩尊科 张明 周敬杰 苏春 马黎黎 邵磊 丁文程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0期521-524,共4页
目的:研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 目的:研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足背屈角和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88)、三维步态分析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评分D、E区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步长较治疗前明显变长、步速更快(均P<0.05),支撑相明显缩短、摆动相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步速、支撑相和摆动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足背屈角,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强化肩胸关节训练对卒中致偏瘫后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侃 陈伟 +2 位作者 周敬杰 翟宏伟 张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5期986-991,共6页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8周的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运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基本概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 S)、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 Fugl-meyer Simpl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FMA-UE)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是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CMS评定量表中5个方面都有好转(P<0.05),VAS疼痛得分明显降低(P<0.05),FMA-UE上肢功能评定也有显著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MS 5个方面,VAS,FMA-UE都有显著好转,且与治疗4周后相比,两组各方面也都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4周后,只有VAS疼痛得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CMS评分除却力量测试上无明显区别(P>0.05)外,其他4个方面以及FMA-UE上肢功能评定、VA S疼痛得分上都存在明显区别(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及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都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然而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缓解肩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胸关节 肩肱节律 运动训练 肩关节
下载PDF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书画 张明 +2 位作者 周敬杰 韩良 陈伟 《中国康复》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及Mayo评分(Mayo elbow function score)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AROM和Mayo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肘关节AROM和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有效改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 关节松动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变化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疼痛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鹏飞 周敬杰 +1 位作者 范静 李书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059-706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以及髋距旋转中心的恢复和重建直接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改变对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目的:探讨股偏心距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疼痛及其...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以及髋距旋转中心的恢复和重建直接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改变对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目的:探讨股偏心距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疼痛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6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置换侧与健侧偏心距差距值分为3组,减小组30例置换侧偏心距和健侧<-5 mm;正常组87例置换侧和健侧偏心距差距在-5-5 mm;增加组45例置换侧偏心距和健侧>5 mm。比较各组股骨柄及骨头假体类型,评估患者置换前后SF-12量表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减小组、正常组以及增大组更多的以标准偏心距股骨柄假体为主,分别占77%,63%,73%(P>0.05);各组患者置换侧与健侧股骨柄假体平均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WOMAC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置换前3组之间WOMA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组相关疼痛、僵硬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躯体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躯体功能评分最高。3组患者置换前后SF-12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组患者体能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得到提高(P<0.05);而精神评分除增大组外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增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6%,显著高于减小组(70%)和正常组(8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偏心距增大更加有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缓解,促进功能恢复;偏心距减小则会加剧患者疼痛,不利于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偏心距 全髋关节置换 关节疼痛 功能恢复 骨关节炎 躯体功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胸锁关节松动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 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磊 陈伟 +1 位作者 周敬杰 张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5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胸锁关节松动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盂肱关节松动术、超声波治疗、中药熏蒸、干扰...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胸锁关节松动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盂肱关节松动术、超声波治疗、中药熏蒸、干扰电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胸锁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 unction assessment scale,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 isual analogue score,VA 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CMS总分评定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在日常活动(12.95±2.80)及关节活动范围(17.40±3.32)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除疼痛评分外,在日常活动(14.70±3.79)、关节活动范围(22.10±4.38)及力量测试(15.30±2.94)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在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肩关节前屈(108.20°±26.28°)、外展(78.35°±19.49°)及VA S评分(3.55±0.1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127.75°±25.30°)、外展(95.50°±16.93°)及VAS评分(2.05±0.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锁关节松动术可有效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关节松动术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 肩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叠氮化钠合成法方法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富成 范雪海 +1 位作者 贾玉梁 周敬杰 《化工时刊》 CAS 2010年第9期51-54,共4页
当今国内外对叠氮化钠的需求量增加,而现有制造技术相对不足且产能较低,对现有4种合成叠氮化钠的主要方法:钠法、水合肼法、尿素法和硝基胍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一种新的制法:先制得叠氮基团,再将钠离子与叠氮基团结合生成叠氮化钠,最... 当今国内外对叠氮化钠的需求量增加,而现有制造技术相对不足且产能较低,对现有4种合成叠氮化钠的主要方法:钠法、水合肼法、尿素法和硝基胍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一种新的制法:先制得叠氮基团,再将钠离子与叠氮基团结合生成叠氮化钠,最后根据需要进行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化钠 钠法 水合肼法 尿素法 硝酸胍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