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米色素在超声场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澍堃 曹雁平 黄正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研究黑米色素在超声场中稳定特性,探讨了初始浓度、p H、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黑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判断反应级数,计算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并与非超声环境相比较。发现在超声条件下,黑米色素在偏酸性环境下随着溶液p ... 研究黑米色素在超声场中稳定特性,探讨了初始浓度、p H、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黑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判断反应级数,计算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并与非超声环境相比较。发现在超声条件下,黑米色素在偏酸性环境下随着溶液p H降低,稳定性增加。黑米色素溶液浓度对稳定性影响较小。但黑米稳定性随反应温度,超声频率以及超声功率的升高而下降。在相同超声频率下,超声功率越高,黑米色度稳定性越差。经过反应动力学分析,黑米色素在超声及非超声环境下,化学反应都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超声场中,活化能为37697.94k J/mol,指前因子为3800.55s-1。在非超声环境下,活化能为39531.41k J/mol,指前因子为2887.07s-1。比较可知,超声可以降低活化能,增加有效分子碰撞次数,使降解反应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色素 超声 稳定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中福美双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许欣 周澍堃 +1 位作者 李晓敏 张庆合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2-658,共7页
福美双是重要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TC)杀菌剂,在小麦中使用限量以1 mg/kg二硫化碳(CS2)计。目前我国相关检测方法是针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一类的化合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通过与酸反应生成CS2,采用光谱法或色谱法测定CS2,间接实现二硫代... 福美双是重要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TC)杀菌剂,在小麦中使用限量以1 mg/kg二硫化碳(CS2)计。目前我国相关检测方法是针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一类的化合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通过与酸反应生成CS2,采用光谱法或色谱法测定CS2,间接实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测定。该方法无法特异性实现对福美双的检测,因此开展小麦粉中福美双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测定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中福美双的分析方法。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样品用乙腈溶剂提取后,经涡旋、振荡、冰水浴超声和静置后取上清液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采用ZORBAX plu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洗脱分析,在波长280 nm下检测。实验优化了提取溶剂及其体积、振荡超声条件、色谱柱、检测波长、流动相等条件。该方法采用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0.30~3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9。对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进行1.5、3.0、15 m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福美双的回收率为89.6%~98.3%,相对标准偏差为1.6%~3.9%(n=6)。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 mg/kg和1.5 mg/kg。该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特异性好,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出限低等特点,适用于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中福美双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 福美双 小麦粉 面粉改良剂
下载PDF
玉米赤霉酮纯度标准物质杂质定性鉴定与主成分定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梦雨 刘栓 +4 位作者 高燕 周澍堃 国振 李秀琴 张庆合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1-917,共7页
建立了高纯玉米赤霉酮中痕量杂质的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标准物质纯度的定量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PLC-DAD)和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HRMS)鉴定了玉米赤霉酮原料中3种主要有机杂质(... 建立了高纯玉米赤霉酮中痕量杂质的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标准物质纯度的定量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PLC-DAD)和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HRMS)鉴定了玉米赤霉酮原料中3种主要有机杂质(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醇和脱水玉米赤霉醇);计算了3种杂质的相对响应因子(0.535 2 、 0.859 4 和 0.697 3 )。基于UPLC-DAD,采用校准因子归一化方法对玉米赤霉酮原料中主成分进行测定,标准物质纯度为99.6%,测量标准偏差为0.01%。该方法可为玉米赤霉酮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 高分辨质谱 定性鉴定 标准物质 玉米赤霉酮
下载PDF
超声清洗小白菜对其水溶性营养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婷 曹雁平 +2 位作者 周澍堃 黄璐璐 王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20,共5页
以还原型抗坏血酸为代表物,分别研究超声清洗小白菜时,超声功率(0.05、0.15、0.25、0.35、0.45W/cm2),超声频率(28、40、50、135 kHz),清洗时间(5、10、15、20、25 min)等因素对小白菜水溶性营养素流失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频率减小,... 以还原型抗坏血酸为代表物,分别研究超声清洗小白菜时,超声功率(0.05、0.15、0.25、0.35、0.45W/cm2),超声频率(28、40、50、135 kHz),清洗时间(5、10、15、20、25 min)等因素对小白菜水溶性营养素流失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频率减小,功率增大,时间延长,小白菜还原型抗坏血酸流失率增大;其中在超声频率28kHz,功率0.45 W/cm2超声清洗25 min后小白菜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流失率最大,达到61.36%。而在超声频率135 kHz,功率0.05 W/cm2超声清洗5 min后小白菜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流失率最小,为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清洗 小白菜 还原型抗坏血酸
下载PDF
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倩 王风艳 +7 位作者 苗木 周澍堃 王满意 彭许云 黄昭先 周胜利 于燕 惠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蒸馏温度达到230℃时,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即可从2. 90 mg/kg降低到0. 82 mg/kg,脱除效率达到71. 7%;在蒸馏温度210℃、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进油速度的减缓而降低,3-MCPDE的脱除效率在15. 9%~60. 3%之间;在蒸馏温度210℃、进油速度160 mL/h的条件下,刮膜速率的改变对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实验中,分子蒸馏可以使玉米油中的GE含量从4. 73 mg/kg均降至0. 5 mg/kg以下,脱除效率均超过9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3-氯丙醇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分子蒸馏 脱除
下载PDF
食用油加工过程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风艳 周澍堃 +2 位作者 刘孟涛 李晓龙 王满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10,122,共6页
本研究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在4种常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及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4个油品中的3-MCPDE含量,所选油脂样品中均检测出3-MCPDE,并且3-MCPDE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玉米油>葵... 本研究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在4种常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及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4个油品中的3-MCPDE含量,所选油脂样品中均检测出3-MCPDE,并且3-MCPDE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以玉米毛油为原料,考察了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段对3-MCPDE的影响。结果表明,3-MCPDE主要在脱臭阶段生成,并且随着脱臭温度的上升,3-MCPDE生成量上升,随着脱臭时间的延长,3-MCPDE的含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考察了在脱色玉米油中添加不同量的氯和甘油二脂(DAG)2种前体物质对脱臭玉米油中3-MCPD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含量及DAG含量的增加,3-MCPDE呈现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脂肪酸酯 食用油 加工过程 危害因子
下载PDF
食用油中氯丙醇酯污染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武德银 李媛 +4 位作者 王满意 王风艳 周澍堃 李晓龙 张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3,92,共6页
食用油在精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氯丙醇酯类物质,对食用油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检测方法研究,提高检测水平尤为重要。对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组成、来源及危害进行了综述,对目前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定法和直接测定法)进行... 食用油在精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氯丙醇酯类物质,对食用油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检测方法研究,提高检测水平尤为重要。对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组成、来源及危害进行了综述,对目前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定法和直接测定法)进行了介绍,其中详细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前处理过程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保证食用油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氯丙醇酯 污染 安全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成胶条件对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正华 曹雁平 +2 位作者 许朵霞 周澍堃 宋晓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研究成胶条件对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硬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CaCl2浓度、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以及缓冲液p H对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aCl2浓度为0.6 mol/L时,凝胶硬度为285.57 g;当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 为研究成胶条件对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硬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CaCl2浓度、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以及缓冲液p H对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aCl2浓度为0.6 mol/L时,凝胶硬度为285.57 g;当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9时,凝胶硬度为331.47 g;当缓冲液p H为7.0时,凝胶硬度为346.6 g。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的成胶条件是:CaCl2浓度0.6 mol/L,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1∶19,p H 7.0,此时凝胶硬度为796.42 g。其中CaCl2浓度对凝胶硬度的影响最大,呈正相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壳聚糖-海藻酸凝胶的硬度为707.53 g,相对标准偏差为8.36%,实测值与相对值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凝胶 硬度 均匀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