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应用成为“新引擎”助推数字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1
作者 姜燕冰 陈欣 +2 位作者 陈敬添 周焱 叶克俊 《广播电视网络》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主持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体育数字化战略,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明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思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VR等技术手段在大型体育赛... 主持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体育数字化战略,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明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思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VR等技术手段在大型体育赛事展现出的众多应用场景正在成为驱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富有创意的智能观赛体验,也为赛事组织、转播、观赛、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产业 数字体育 信息传播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字技术应用 新引擎
下载PDF
1+X证书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2
作者 马银花 周焱 刘羽 《财会学习》 2023年第1期152-154,共3页
职业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1+X证书认证体系,对于提升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进一步完善,1+X证书认证体系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一定程度上给... 职业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1+X证书认证体系,对于提升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进一步完善,1+X证书认证体系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一定程度上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1+X证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所在,明确未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重点和方向。本文首先对于当今时代1+X证书认证体系融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意义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随后从1+X证书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所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本文旨在给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和启示,继而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 策略
下载PDF
S⁃ECC患儿经治疗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改建过程分析
3
作者 周庆楠 赵焕英 +3 位作者 蔡爽 杨宁燕 周焱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采集治疗前(C)、术后7 d(C⁃7D)、1个月(C⁃1M)、3个月(C⁃3M)无龋牙面集合菌斑,并纳入无龋儿童(CF)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的动态改建过程。结果S⁃ECC组和CF组菌斑群落组成高度相似;组间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相对丰度值分析,纤毛菌属、聚集杆菌属等在治疗后较术前下降(P<0.05),C⁃7D组血链球菌较C组上升并在3个月内逐渐下降;治疗前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拟普雷沃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变异链球菌在C组和CF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变异链球菌经治疗后的C⁃7D、C⁃1M组与CF组未存在显著差异,而C⁃3M组较CF组出现上升(P<0.01)。结论S⁃ECC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菌群结构的迅速改变,并在治疗后1~3个月逐渐开始建立新的无龋状态下的平衡。核心微生物群的存在使得菌斑群落保持稳定,韦荣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变异链球菌等具备作为龋病菌斑微生物标记物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低龄儿童龋 全身麻醉 口腔微生态 菌斑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生物失调 菌斑生物膜 龋病管理
下载PDF
新型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继东 李润 +4 位作者 张胜海 郑智博 李世东 周焱 杨洋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1期9-13,36,共6页
近年来,新型水处理材料的发展受到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在工业领域,21世纪新型水处理剂的应用研究将是化工领域研究的焦点。絮凝是指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聚集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在上述背景下,用于... 近年来,新型水处理材料的发展受到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在工业领域,21世纪新型水处理剂的应用研究将是化工领域研究的焦点。絮凝是指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聚集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在上述背景下,用于水处理的不同类型絮凝剂材料开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虽然已有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的报道,但对各种新型水处理剂进行系统总结的综述类文章还较少。综述了近年来基于金属及其氧化物、碳纳米管、纤维素和壳聚糖的絮凝剂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絮凝剂 去除效率
原文传递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商值(qMB,qCO2)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5 位作者 王丰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本文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本文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加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qMB、qCO2没有表现出随海拔变化的规律,qMB的最大值(2.23%±0.28%)出现在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最小值(0.51%±0.09%)为常绿阔叶林25~40cm土层土壤,针叶林的值大于亚高山矮林;qCO2的最大值(5.88%±0.94%)为针叶林25~40cm土层土壤,最小值(1.38%±0.09%)为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在同一林分,qMB值随土层加深而减小,qCO2值在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无此规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可用来评价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植被类型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呼吸 微生物商值(qMB qCO2)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53
6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1-1907,共7页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3%、60.0%和166.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m。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0%、67.6%和79.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矿化率
下载PDF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焱 蔡学成 +2 位作者 谢元贵 吴凯 田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1,62,共5页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岩溶地区 生态用地 清镇市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碳循环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TOC—VCPN总有机碳仪测定了武夷山4个典型海拔地的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碳循环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TOC—VCPN总有机碳仪测定了武夷山4个典型海拔地的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值介于0.02%~0.16%,以高山草甸10~25cm土层最高,常绿阔叶林25~40cm土层最低;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湿度、全氮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土壤温度、pH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因子 武夷山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焱 傅丽娜 +5 位作者 阮宏华 徐宪根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7,共5页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中活跃的C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230~665nm间,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可...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中活跃的C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230~665nm间,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吸收值在230nm处;不同来源的吸光值E240/E420和E230/E250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海拔不同土层的水溶性有机碳浓度与E230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为0.819~0.999,P〈0.01),据此,可用E230估测武夷山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植被类型 水溶性有机碳 紫外-可见光光谱 武夷山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焱 杨茗 +1 位作者 陈滔 董碧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72-47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MB、CMCC、万方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检索日期截至2006年3月,筛选有关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及现...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MB、CMCC、万方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检索日期截至2006年3月,筛选有关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及现行指南等。对所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比较大剂量(100mg/d)和小剂量(<100mg/d)美托洛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1个小样本短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美托洛尔100mg/d比25mg/d和50mg/d能更好地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MERIT-HF的亚组分析支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心率制定个体化的剂量滴定方案。目前的指南推荐使用美托洛尔缓释/控释片直至最大耐受剂量或200mg/d的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控释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耐受性较好,大剂量美托洛尔的耐受性可能比小剂量稍差,但长期使用利大于弊。没有发现耐受性存在人种差异,也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结论现有证据无法提供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最佳剂量,但美托洛尔缓释/控释片以200mg/d为目标剂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与剂量有关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功能不全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有机肥对大棚蔬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周焱 罗安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采用以发酵猪粪为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作肥源,研究有机肥对浙江省2种主要大棚叶菜小白菜和菠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在增加大棚蔬菜产量,提高V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化肥,但对粗蛋白的影响差异不大。
关键词 有机肥 大棚蔬菜 品质 小白菜 菠菜
下载PDF
有机肥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活力和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周焱 罗安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通过温室砂培、室内分析,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对小麦根系活力、根系酸性磷酶活性、根尖呼吸作用、根系ATP酶活性,以及磷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增加了小麦根系的活力。单施有机肥... 通过温室砂培、室内分析,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对小麦根系活力、根系酸性磷酶活性、根尖呼吸作用、根系ATP酶活性,以及磷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增加了小麦根系的活力。单施有机肥在培养初期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培养时间增长,效果明显下降,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较长时间保持根系有较高的活力。有机无机肥配合,使小麦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使Imax增加,Km减小。结果说明,有机肥除提供小麦营养外,对其根系活力、生理代谢和吸收能力都有影响,从而直接促进了小麦对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小麦 磷吸收 根系 生长
下载PDF
未经治疗与根管治疗失败的乳牙慢性根尖周炎菌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焱 赵焕英 +2 位作者 蔡爽 杨宁燕 尚佳健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91-195,共5页
目的检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尖周病损组织的菌群构成,比较两者优势菌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各30例,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鉴... 目的检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尖周病损组织的菌群构成,比较两者优势菌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各30例,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鉴定分析致病优势菌。结果未经治疗组与根管治疗失败组鉴定出细菌或基因型分别为245种和155种,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sp.)和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sp.)在两组均有高检出率,Haemophilus sp.和未培养菌在根管治疗失败组占比例较高,有显著差异。结论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是以G-厌氧及兼性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优势菌分布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纤细弯曲菌与乳牙慢性根尖周病密切相关,Haemophilus sp.在根管治疗失败持续性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慢性根尖周炎 16S rDNA克隆测序法 细菌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以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焱 吴凯 +2 位作者 田丹 蔡学成 谢元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09-3813,共5页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清镇市为研究区,讨论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从2000-2004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建设用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清镇市二级地类综合土地动态度为0.53%;从2010-2020年耕地面...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清镇市为研究区,讨论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从2000-2004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建设用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清镇市二级地类综合土地动态度为0.53%;从2010-2020年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为1.12%,高于2000-2004年的年均递减率1.02%;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5.36‰,与2000-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2.66‰相比增长1倍多,如建设用地以2.66‰的速度发展,与清镇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应加大其建设用地的配置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预测 清镇
下载PDF
土壤和植物中镉的污染及防治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焱 钱肖余 +1 位作者 罗安程 贾华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1,41,共4页
阐述了镉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形态,镉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各种植物对镉富集能力,以及植物对镉的吸收和在不同器官的积累差异.还综述了镉对植物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农业生态系统中隔污染的方法.
关键词 镉污 植物 土壤污染 污染防治
下载PDF
观赏植物花叶现象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焱 周厚高 张西丽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4-309,共6页
花叶现象在观赏植物中普遍存在, 但它们的含义和控制机理仍存在相当大的混淆。本文旨在综合论述花叶和嵌合体这两种花叶类型产生的原因, 并对一些难以解释的花叶模式进行介绍, 解释其产生原因,同时对花叶和嵌合体植物的品种名、命名原... 花叶现象在观赏植物中普遍存在, 但它们的含义和控制机理仍存在相当大的混淆。本文旨在综合论述花叶和嵌合体这两种花叶类型产生的原因, 并对一些难以解释的花叶模式进行介绍, 解释其产生原因,同时对花叶和嵌合体植物的品种名、命名原则及花叶变绿的栽培原因作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现象 嵌合体 控制机理
下载PDF
核电站低中放废树脂热态超压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焱 张海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42-146,共5页
介绍一种从国外引进并首次应用于国内核电站的低中放废树脂有效减容处理技术——热态超压(超级压缩)处理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在处理核电站低中放废树脂中的优势和今后需进一步关注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核电站 低中放废树脂 热态超压处理 废物最小化
下载PDF
岩溶区县域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焱 魏世强 +1 位作者 蔡学成 刘纪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91-396,共6页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了清镇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结果表明:(1)清镇土地利用动态体现为6种利用类型,但土地利用总体上仍以农业景观为主,没有形成城郊混合景观。驱动这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演进及土地不同用途下比较效益的差异;(2)5年间,清镇各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但增幅均已放缓,即清镇区域经济发展朝极化方向偏移。几个经济发达地区,如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和新店镇等,对于全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3)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在满足当地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生活的需要的同时,又协调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但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证又未有碍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4)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 岩溶区 清镇市
下载PDF
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焱 王颖慧 +1 位作者 赵焕英 尚佳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乳牙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肉芽肿
下载PDF
姑息医学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焱 董碧蓉 陈茜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48-651,共4页
为了解姑息医学中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对针对疾病终末期常见症状的系统评价证据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阿片类药物可以改善终末期病人的呼吸困难;口服吗啡和氢吗啡酮对癌痛有效;体内外放疗及二膦酸盐... 为了解姑息医学中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对针对疾病终末期常见症状的系统评价证据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阿片类药物可以改善终末期病人的呼吸困难;口服吗啡和氢吗啡酮对癌痛有效;体内外放疗及二膦酸盐对肿瘤转移性骨痛有效;姑息性化疗能提高晚期或已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姑息医学 循证医学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